三星堆博物館位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星堆遺址東北角,距離成都約四十公里。該館於西元一九九二年八月奠基,一九九七年十月落成開放,佔地達二十萬平方公尺,主館面積七千平方公尺,主要館藏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古蜀文物,其中最珍貴的出土文物,是三星堆所發現的金、玉石、陶器、青銅人像、象牙、骨渣等一千兩百餘件宗廟用器。。
三星堆博物館外形結合原始風味和現代潮流為一體,表現出三星堆文化的古老雄渾及三星堆文明的博大精深。館內主體展品為「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陳列」,展示三星堆遺址及遺址內一、二號大型商代祭祀坑出土的陶器、玉器、骨器、金器和青銅器等上千件珍貴文物。
三星堆博物館收藏一尊青銅鑄人像,身著一件燕尾服式的袍子,赤腳站在一個高高的底座上,銅像高約一百七十公分左右,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青銅像。此外還收藏不少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面具,濃眉、大眼、高鼻、扁嘴的面具,表情似笑非笑,似怒非怒,在大陸頗為罕見。除了面具和人像,館中還收藏三星堆出土的金杖、青銅神樹、象牙等。青銅神樹,高四公尺,分三層、九枝,每個枝頭上站立一隻代表太陽的神鳥。 根據專家研究發現,三星堆博物館珍藏的大量青銅器中,既有古蜀國文化的痕跡,又有西亞和其他地域文化的特徵,特別是青銅雕像、金杖等物品,與瑪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都非常接近,與中國中原地區的青銅文化迥然不同。此外,祭祀坑出土的七十枚象牙等物品,顯示古蜀國與周邊國家已有商品交流,三星堆青銅器可能受到來自西亞、近東、歐洲等異域文化的影響。三星堆文物填補了中國考古學、美學,歷史學等諸領域的重要空白。※g
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湖南省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湖南革命烈士公園北側,前身是湖南省教育會博物館,民國十六年改為湖南省博物館,民國十九田因戰火焚毀,一九五一年三月籌建,一九五六年二月開館,佔地五萬一千平方公尺,建筑面積兩一千餘平方公尺,是中國省級歷史藝術性博物館,也是中國南方頗具影響力的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珍藏的文物品非常豐富,除了轟動世界考古界的馬王堆漢墓文物外,新石器時代的石器、陶器、商周青銅器、楚文物,東漢至隋唐的湘陰窯和岳州窯青瓷,唐五代長沙窯釉下彩瓷器,太平天國和湖南農民運動等方面的文物也不少。珍品有寧鄉出土的人面紋方鼎、象紋大鐃、醴陵的象尊,湘潭的豕尊等商代青銅器。
馳名考古界的馬王堆漢墓在博物館院內,一號漢墓出土的女屍,已有兩千一百多年,形體完整,全身潤澤,部分關節還可活動,堪稱防腐學上的奇跡,震驚世界,吸引不少學者、遊人觀光。女屍經解剖後,軀體和內臟器官均陳列在一間特殊設計的地下室內。 馬王堆三座漢墓共出土珍貴文物三千餘件,絕大多數保存完好。五百多件各種漆器,製作精緻,紋飾華麗,光澤如新。其中一號漢墓的彩繪漆棺,色澤如新,棺面漆繪的流雲漫卷,形態詭譎的動物和神怪,體態生動,活靈活現,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一號墓發現的大量絲織品,保護完好。品種眾多,有絹、綺、羅、紗、錦等。其中一件素紗禪衣,輕若煙霧,薄如嬋翼,長一點二八公尺,重僅四十九公克,織造技巧的高超,令人瞠目結舌。此外,出土的帛畫,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描寫當時現實生活的大型作品。還有彩俑、樂器、兵器、印章、帛書等珍品。 三號墓出土的十餘萬字的大批帛書,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獻資料,帛書的內容包括「老子」、周易、經法、戰國縱橫家書、春秋事語、五星佔、天文氣象雜佔、五十二病方等二十八種書籍,另外還有失傳的佚書。二號漢墓出土的地形圖,其繪製技術及其所標示的位置與現代地圖大體近似,先後在美國、日本、波蘭等國展出。※g
湖南省博物館珍藏的文物品非常豐富,除了轟動世界考古界的馬王堆漢墓文物外,新石器時代的石器、陶器、商周青銅器、楚文物,東漢至隋唐的湘陰窯和岳州窯青瓷,唐五代長沙窯釉下彩瓷器,太平天國和湖南農民運動等方面的文物也不少。珍品有寧鄉出土的人面紋方鼎、象紋大鐃、醴陵的象尊,湘潭的豕尊等商代青銅器。
馳名考古界的馬王堆漢墓在博物館院內,一號漢墓出土的女屍,已有兩千一百多年,形體完整,全身潤澤,部分關節還可活動,堪稱防腐學上的奇跡,震驚世界,吸引不少學者、遊人觀光。女屍經解剖後,軀體和內臟器官均陳列在一間特殊設計的地下室內。 馬王堆三座漢墓共出土珍貴文物三千餘件,絕大多數保存完好。五百多件各種漆器,製作精緻,紋飾華麗,光澤如新。其中一號漢墓的彩繪漆棺,色澤如新,棺面漆繪的流雲漫卷,形態詭譎的動物和神怪,體態生動,活靈活現,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一號墓發現的大量絲織品,保護完好。品種眾多,有絹、綺、羅、紗、錦等。其中一件素紗禪衣,輕若煙霧,薄如嬋翼,長一點二八公尺,重僅四十九公克,織造技巧的高超,令人瞠目結舌。此外,出土的帛畫,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描寫當時現實生活的大型作品。還有彩俑、樂器、兵器、印章、帛書等珍品。 三號墓出土的十餘萬字的大批帛書,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獻資料,帛書的內容包括「老子」、周易、經法、戰國縱橫家書、春秋事語、五星佔、天文氣象雜佔、五十二病方等二十八種書籍,另外還有失傳的佚書。二號漢墓出土的地形圖,其繪製技術及其所標示的位置與現代地圖大體近似,先後在美國、日本、波蘭等國展出。※g
露天電影院
四年大學及半年土城運輸兵學校受預官訓,是我上電影院看電影的高峰時期。大學時代,當年,師範生每個月公費只有三百八十元,扣掉三百元伙食費及公車月票三十元,只剩下五十元。如果沒有兼家教賺點外快,只能苦哈哈過日子,幸好當年師大有個電影藝術研究社,不定期提供電影欣賞,荷包扁扁的我們,多數時間只能看免費電影,偶而才會到台大附近的東南亞戲院及一次放映兩部影片的紅樓戲院,由於兩家戲院票價比首輪戲院便宜許多,當然成為我們這群窮師範生約會看電影的最佳選擇。
預官訓練期間,每逢週日,連上都會分發免費電影票,我當然不會放過大好機會,幾乎每個星期天都到電影院報到。當年連上分配到的電影票,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電影,每週日一大早,我就得到西門町找人換票,有時甚至得換好幾次,才能換到自己的最愛--奪標、西城故事、教父....當年許多熱門電影,都是這樣A來的。
五零年代,我家附近的中坑、崎頂營區,偶而會到村子播放露天電影,每當村中播音機傳出播放電影的消息,大人、小孩就會帶著小板凳到村子廣場等候。一塊迎風飄揚的大白布、一個簡單的放映機,一部老掉牙的影片,就讓眷村人樂上好一陣子。天氣好的日子,一面聊天、一面欣賞影片倒也有趣;碰到冬天可就不好受了,白布螢幕被風颳得搖來搖去,大夥只能頂著風縮著脖子忍耐。民國五十三年一一八白河大地震當晚,村子裡正好在播放電影,印象中,地震時,影片正好播放到雪山崩塌的情景,許多小朋友都因強震摔倒在地,當時還以為電影太逼真呢,直到停電,畫面不見了,大家才知道是地震。從此,村子就不再有露天電影了。
大概因為眷村人很少有機會看電影,記得有一年,不知哪來的商人,想發一筆小財,在村子前的廣場搭頂帆布大帳,準備要連續演出一個月的電影。「帳棚電影院」的老闆,為了防止村民從帆布接縫處鑽進營帳,逃票看電影,特地僱了許多村中讀初中、高中的學生負責守候,哪知眷村人個個「你儂我儂」,當然招朋引伴,帳棚電影院演出沒幾天就關門大吉。
隨著台灣經濟發展,國民所得成長,電視、錄影帶、DVD…隨時都可看電影。目前,除了少數鄉下地方,碰到拜拜、酬神慶典時,偶而會有露天電影演出,想瞧瞧露天電影院的熱鬧,只能到國民所得較低的地方了。※g
預官訓練期間,每逢週日,連上都會分發免費電影票,我當然不會放過大好機會,幾乎每個星期天都到電影院報到。當年連上分配到的電影票,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電影,每週日一大早,我就得到西門町找人換票,有時甚至得換好幾次,才能換到自己的最愛--奪標、西城故事、教父....當年許多熱門電影,都是這樣A來的。
五零年代,我家附近的中坑、崎頂營區,偶而會到村子播放露天電影,每當村中播音機傳出播放電影的消息,大人、小孩就會帶著小板凳到村子廣場等候。一塊迎風飄揚的大白布、一個簡單的放映機,一部老掉牙的影片,就讓眷村人樂上好一陣子。天氣好的日子,一面聊天、一面欣賞影片倒也有趣;碰到冬天可就不好受了,白布螢幕被風颳得搖來搖去,大夥只能頂著風縮著脖子忍耐。民國五十三年一一八白河大地震當晚,村子裡正好在播放電影,印象中,地震時,影片正好播放到雪山崩塌的情景,許多小朋友都因強震摔倒在地,當時還以為電影太逼真呢,直到停電,畫面不見了,大家才知道是地震。從此,村子就不再有露天電影了。
大概因為眷村人很少有機會看電影,記得有一年,不知哪來的商人,想發一筆小財,在村子前的廣場搭頂帆布大帳,準備要連續演出一個月的電影。「帳棚電影院」的老闆,為了防止村民從帆布接縫處鑽進營帳,逃票看電影,特地僱了許多村中讀初中、高中的學生負責守候,哪知眷村人個個「你儂我儂」,當然招朋引伴,帳棚電影院演出沒幾天就關門大吉。
隨著台灣經濟發展,國民所得成長,電視、錄影帶、DVD…隨時都可看電影。目前,除了少數鄉下地方,碰到拜拜、酬神慶典時,偶而會有露天電影演出,想瞧瞧露天電影院的熱鬧,只能到國民所得較低的地方了。※g
2007年12月12日 星期三
歷史的傷痕
南京大屠殺是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是所有中國人最悲慟的日子!三十餘萬喪心病狂的日軍從這一天起,在南京展開毫無人性的瘋狂大屠殺,屍堆如山,血滴成河,三十多萬無辜民眾在日軍燒殺姦淫下,命喪黃泉。五十三年了,長江的水依然悠悠東流,但卻流不盡這血海深仇。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已四十餘年,健忘的日本政府似乎早已將這場戰爭的慘痛教訓拋之腦後,為了掩蓋日軍在侵略我國所犯下的殘暴獸行,日本政府不但在教科書中將「侵略」改成「進出」,甚至把「南京大屠殺」竄改為純屬子虛的假象,故意歪曲事實,企圖凐滅戰爭中可恥的紀錄。雖然日本政府想盡辦法要把這個污點抹掉,但終屬枉然—因為「南京大屠殺」是鐵的事實,任何人都不能也甭想蒙蔽真象。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歷史的最佳見證,從入口處「遇難者三OO、OOO」的大字進入紀念館,陳列在眼前的是斑斑血淚,令人髮指的日軍暴行資料圖片、日軍型行凶器及一堆堆令人怵目驚心的死人骸骨,這些從紀念館現址所挖掘出來的死人骸骨,雖然只是日軍暴行的千萬分之一,但已足以令人氣憤填膺,咬牙切齒。
南京保衛戰,戰況最激烈,我國軍健兒浴血死守的據點—中華門,是明初所建南京城牆十三座城門中最宏偉的城門,東西寬一百二十八公尺,南北深一百二十九公尺,城牆高二十一點四五公尺,由三道甕城,四通城門,二十三個藏兵洞,兩座登城台階和一條坡道組成,雖然已有六百多年歷史,但由於當初築城時採用獨特的夾漿(由糯米汁或高梁汁、石灰和桐油混合而成),城牆建築十分堅固,至今仍巍然屹立,唯我獨尊。
南京城牆是中國人的驕傲!朱元璋在稱帝前二年(西元一三六六年)開始營建南京城垣,直到洪武十九年(西元一三八六年),才完成這座全長三十三點四公哩,世界第一長的城垣。中共竊據大陸後,南京城牆由於缺乏保護、維修,曾經「遍體鱗傷」,幸好近來中共當局開始重視古蹟的維護,被拆得七零八落的南京城牆,經過全力整修,已逐漸恢復舊觀,這座蜿蜒於山間水湄的城牆,仍然笑傲人間,獨步世界。
大江東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巍巍鍾山,浩浩長江,南京永遠龍蟠虎踞!
民國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三日是所有中國人最悲慟的日子!三十餘萬喪心病狂的日軍從這一天起,在南京展開毫無人性的瘋狂大屠殺,屍堆如山,血滴成河,三十多萬無辜民眾在日軍燒殺姦淫下,命喪黃泉。五十三年了,長江的水依然悠悠東流,但卻流不盡這血海深仇。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已四十餘年,健忘的日本政府似乎早已將這場戰爭的慘痛教訓拋之腦後,為了掩蓋日軍在侵略我國所犯下的殘暴獸行,日本政府不但在教科書中將「侵略」改成「進出」,甚至把「南京大屠殺」竄改為純屬子虛的假象,故意歪曲事實,企圖凐滅戰爭中可恥的紀錄。雖然日本政府想盡辦法要把這個污點抹掉,但終屬枉然—因為「南京大屠殺」是鐵的事實,任何人都不能也甭想蒙蔽真象。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歷史的最佳見證,從入口處「遇難者三OO、OOO」的大字進入紀念館,陳列在眼前的是斑斑血淚,令人髮指的日軍暴行資料圖片、日軍型行凶器及一堆堆令人怵目驚心的死人骸骨,這些從紀念館現址所挖掘出來的死人骸骨,雖然只是日軍暴行的千萬分之一,但已足以令人氣憤填膺,咬牙切齒。
南京保衛戰,戰況最激烈,我國軍健兒浴血死守的據點—中華門,是明初所建南京城牆十三座城門中最宏偉的城門,東西寬一百二十八公尺,南北深一百二十九公尺,城牆高二十一點四五公尺,由三道甕城,四通城門,二十三個藏兵洞,兩座登城台階和一條坡道組成,雖然已有六百多年歷史,但由於當初築城時採用獨特的夾漿(由糯米汁或高梁汁、石灰和桐油混合而成),城牆建築十分堅固,至今仍巍然屹立,唯我獨尊。
南京城牆是中國人的驕傲!朱元璋在稱帝前二年(西元一三六六年)開始營建南京城垣,直到洪武十九年(西元一三八六年),才完成這座全長三十三點四公哩,世界第一長的城垣。中共竊據大陸後,南京城牆由於缺乏保護、維修,曾經「遍體鱗傷」,幸好近來中共當局開始重視古蹟的維護,被拆得七零八落的南京城牆,經過全力整修,已逐漸恢復舊觀,這座蜿蜒於山間水湄的城牆,仍然笑傲人間,獨步世界。
大江東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巍巍鍾山,浩浩長江,南京永遠龍蟠虎踞!
人間瑤池--黃龍
頂著「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的招牌,九寨溝想不紅也難!不但各國觀光客趨之若鶩,近年來,因經濟大幅成長,腰包麥克麥克的大陸客,少不了也要到九寨溝湊熱鬧、過過癮。除了冰雪紛飛的冬季,九寨溝幾乎被遊客塞到不行。
扥九寨溝之賜,附近的扎嘎瀑布、松潘古城、黃龍、川主寺…也水漲船高,好山好水的黃龍,更是旅遊當紅炸子雞,三千四百多個五彩斑斕的鈣化池鑲嵌在仙境般的山溝中。醉人的景觀,沒有「長在深山無人識」的遺憾,1982年國被大陸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地,1983年被列為四川省自然保護區,1991年更上一層樓,榮登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因古剎黃龍寺而得名的黃龍,座落在四川西北高原的岷山主峰雪寶鼎(海拔5588M )腳下,雪竇鼎睥睨群峰,酷似雪白的金字塔,是藏、羌族的神山。黃龍距離九寨溝128公里,蜿蜒曲折的山路,盤旋在三千公尺以上,搭車約需四小時車程。由於黃龍景區海拔在三千公尺以上,每年十一月後,經常因山路積雪而封山,遊客只能望雪興嘆,其餘時間,既使道路開放,高海拔造成的高山反應也讓不少遊客「頭痛」不已,抱憾而歸!
以往造訪黃龍,往返約需五小時,今年年初,纜車正式營運,從纜車站到黃龍寺路程縮減,(令人想不透的是,棧道沿線標示的距離各有不同,有1700M 、2050M 、2750M 三種不同數字),到了黃龍寺後,還得再拼鬥350M ,才能到有「人間瑤池」美名的五彩池。探訪黃龍景區,體力佳、腳力建的人,可徒步上下,體力較差或不想太勞累的人,建議最好上山時搭纜車,下山徒步,如此才可將黃龍景區美景一網打盡。
黃龍景區用餐既貴又不便,我們在川主寺用餐後,驅車奔向黃龍,公路一路攀升,一會兒的功夫,道路兩旁的變色葉植物,便從絢麗繽紛的秋裝,搖身一變披上白棉棉的冬袍。鋪天蓋地的白,一路延伸…,禁不住路旁雪人的召喚,我們在「雪竇鼎標示牌」下車,一眼瞧見5588M的字樣,可把我樂壞了,身處五千多公尺高山,竟然沒有一點高山反應,誰知爽不到幾分鐘,就發現其實5588M是主峰的海拔,我們所在的地方海拔是三千九百多公尺!
雪寶鼎腳下有一條長約7公里,寬約300米的鈣化山峽,山勢如騰雲駕霧的飛龍,故又名「藏龍山」。相傳,夏禹治水,黃龍為禹負舟導江,溯茂州(今茂汶縣)而上,始有岷江,故後世於此建寺祭祀。周圍林木蓊鬱,幽深的原始森林中,散佈了三千四百多顆恍如被天神遺忘的珍珠,晶瑩剔透的鈣化池,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由於雪水流經石灰岩地質,水中的碳酸鈣凝聚,在沉積過程中,又結合各種有機質,形成五顏六色的奇特鈣華景觀,池水有的嫣紅碧綠,鵝黃姹紫;有的湛藍乳白;有的如碧玉、瑪瑙、翡翠、象牙、珍珠、寶石…。池與池間,源水雖同源但水色各異,有的上池水色澄藍,注入下池變為淺綠;有些鈣化池左邊是鵝黃色,隔壁的右池又變為乳白色。一個個鈣化池層層疊疊,鑲嵌在川西大地上,湛藍的池水和藍天、綠地及雪白的遠山相互輝映。黃龍絕對是老天鍾情、眾神鍾愛的人間瑤池!
扥九寨溝之賜,附近的扎嘎瀑布、松潘古城、黃龍、川主寺…也水漲船高,好山好水的黃龍,更是旅遊當紅炸子雞,三千四百多個五彩斑斕的鈣化池鑲嵌在仙境般的山溝中。醉人的景觀,沒有「長在深山無人識」的遺憾,1982年國被大陸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地,1983年被列為四川省自然保護區,1991年更上一層樓,榮登聯合國《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因古剎黃龍寺而得名的黃龍,座落在四川西北高原的岷山主峰雪寶鼎(海拔5588M )腳下,雪竇鼎睥睨群峰,酷似雪白的金字塔,是藏、羌族的神山。黃龍距離九寨溝128公里,蜿蜒曲折的山路,盤旋在三千公尺以上,搭車約需四小時車程。由於黃龍景區海拔在三千公尺以上,每年十一月後,經常因山路積雪而封山,遊客只能望雪興嘆,其餘時間,既使道路開放,高海拔造成的高山反應也讓不少遊客「頭痛」不已,抱憾而歸!
以往造訪黃龍,往返約需五小時,今年年初,纜車正式營運,從纜車站到黃龍寺路程縮減,(令人想不透的是,棧道沿線標示的距離各有不同,有1700M 、2050M 、2750M 三種不同數字),到了黃龍寺後,還得再拼鬥350M ,才能到有「人間瑤池」美名的五彩池。探訪黃龍景區,體力佳、腳力建的人,可徒步上下,體力較差或不想太勞累的人,建議最好上山時搭纜車,下山徒步,如此才可將黃龍景區美景一網打盡。
黃龍景區用餐既貴又不便,我們在川主寺用餐後,驅車奔向黃龍,公路一路攀升,一會兒的功夫,道路兩旁的變色葉植物,便從絢麗繽紛的秋裝,搖身一變披上白棉棉的冬袍。鋪天蓋地的白,一路延伸…,禁不住路旁雪人的召喚,我們在「雪竇鼎標示牌」下車,一眼瞧見5588M的字樣,可把我樂壞了,身處五千多公尺高山,竟然沒有一點高山反應,誰知爽不到幾分鐘,就發現其實5588M是主峰的海拔,我們所在的地方海拔是三千九百多公尺!
雪寶鼎腳下有一條長約7公里,寬約300米的鈣化山峽,山勢如騰雲駕霧的飛龍,故又名「藏龍山」。相傳,夏禹治水,黃龍為禹負舟導江,溯茂州(今茂汶縣)而上,始有岷江,故後世於此建寺祭祀。周圍林木蓊鬱,幽深的原始森林中,散佈了三千四百多顆恍如被天神遺忘的珍珠,晶瑩剔透的鈣化池,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由於雪水流經石灰岩地質,水中的碳酸鈣凝聚,在沉積過程中,又結合各種有機質,形成五顏六色的奇特鈣華景觀,池水有的嫣紅碧綠,鵝黃姹紫;有的湛藍乳白;有的如碧玉、瑪瑙、翡翠、象牙、珍珠、寶石…。池與池間,源水雖同源但水色各異,有的上池水色澄藍,注入下池變為淺綠;有些鈣化池左邊是鵝黃色,隔壁的右池又變為乳白色。一個個鈣化池層層疊疊,鑲嵌在川西大地上,湛藍的池水和藍天、綠地及雪白的遠山相互輝映。黃龍絕對是老天鍾情、眾神鍾愛的人間瑤池!
2007年11月20日 星期二
泰北長頸族
美麗?哀愁?—長頸族的省思
從纏小腳、穿鼻環、鯨面…到隆乳、拉皮、小針美容…無論中世紀的中國、亞馬遜森林的原住民、巴黎時尚社交圈…自古至今,不知道是受到「女為悅己者容」的觀念作祟;還是另有原因,千百年來,多少女性不顧一切追求流行美?「吹縐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長頸族,我們何必大驚小怪!
長頸族是泰國北部與緬甸交界的少數民族—卡倫族(Karen)【另有一說為卡揚族(Kayan)】,目前主要聚集在距離清邁260公里的湄宏頌鎮(Mae Hong Sung)。 湄宏頌在泰語意為「薄霧籠罩的小城」,這個海拔3000公尺、人口不到三萬人的山區小鎮,由於入夜後天涼似水,有人賦予她一個詩情畫意的名字--夜風頌。1965年湄宏頌與清邁間公路完工前,小鎮「長在深山無人識」,長頸族居住的地方--乃梭村,更是鮮有人知。
卡倫族一向居住在深山叢林裏,以耕種、捕獵維生,一九九零年代,為躲避緬甸內戰,尋求安定和美好的樂土,一群來自緬甸克倫邦的長頸族,翻山越嶺到泰北開山闢土、安家落戶,將湄宏頌營造成第二故鄉。
相傳卡倫族女性的長頸習俗已有數百年歷史,長頸的源起有種傳說,卡倫部落的祖先圖騰是龍,女性族人在脖子上戴項圈,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像金光閃閃的龍。另有一說,女人脖子上套上這麼多項圈,是為防止脖子被山中經常出沒的老虎噬咬。還有說法認為女性戴項圈是為炫耀家庭財富。由於部落沒有文字歷史留傳,至今長頸習俗的真正起源及原因眾說紛紜。 想要體驗原汁原味的長頸風情,只有造訪距離湄宏頌約30公里的乃梭村,由於乃梭村對外交通不便,多數造訪的是專家學者及背包族。泰國政府為賺取外匯,特在海拔約1000公尺的清萊省亞帕村(Yapa),設置民族文化村,幾間茅草屋環繞的村落,居住有來自中國、緬甸、寮國等地移民過來的長頸族、阿卡族(Akar)、拉扈族(Lahu)、大耳族(Kayar)約兩百人。這些少數民族就像供觀光客參觀的展覽品,盡管居處簡陋、每天需要機械式的表演、回答觀光客雷同的詢問…但因每年有數十萬世界各地的觀光客慕名前來,除好奇地一睹長脖習俗,不少遊客也會購買一些卡倫族手工藝品(其實都是Made in China),長頸族除分享門票收入,還可賺一筆外快。位於村莊入口的拉扈族、大耳族,由於名氣不如長頸族響亮,當然收入就少多了。 世界上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審美觀,泰北的長頸女認為她們的「長頸」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進入亞帕村,觸目所及,無論老齡婦女、妙齡少女,甚至稚齡女童都戴有數目不一的銅頸圈。一般情況,長頸族女孩從五歲起開始戴銅頸圈及銅腳環,此後逐年加圈,頸圈最多可到十七、八個,重量高達幾公斤。這些銅圈戴上後便永遠不取下,連洗澡及睡覺時也戴著,死而後已。奇怪的是,銅頸圈好像沒有給長頸女帶來任何不便。
受到銅頸圈的長期壓迫,鎖骨和肩骨下陷,長頸女的頸部看起來較一般人長了許多,顎部則向外突出。實際上,長頸女的頸部長度和普通人並沒有什麼兩樣,但因鎖骨和肩骨下陷,頸部肌肉變得十分脆弱。醫學專家表示,如果再將項圈取下,長頸女的脖子會很脆弱,無法支撐腦袋,頭部有斷裂的危險。
Discover頻道有個節目主持人到西伯利亞,對當地民眾至今仍懷念蘇聯時期的生活頗感不解,一再向居民強調民主自由的重要,當地民眾以「沒有食物連活下去都成問題,民主自由有什麼用?」回答,令主持人無言以對。常有一些自認文明的人,喜歡以先知、救世主、世界警察…的姿態,將自己的生活方式、政治理念等,強加在別人身上。看看長頸族的生活,捫心自問,我們何來權力干涉別人的生活?!(96.11.20)
從纏小腳、穿鼻環、鯨面…到隆乳、拉皮、小針美容…無論中世紀的中國、亞馬遜森林的原住民、巴黎時尚社交圈…自古至今,不知道是受到「女為悅己者容」的觀念作祟;還是另有原因,千百年來,多少女性不顧一切追求流行美?「吹縐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長頸族,我們何必大驚小怪!
長頸族是泰國北部與緬甸交界的少數民族—卡倫族(Karen)【另有一說為卡揚族(Kayan)】,目前主要聚集在距離清邁260公里的湄宏頌鎮(Mae Hong Sung)。 湄宏頌在泰語意為「薄霧籠罩的小城」,這個海拔3000公尺、人口不到三萬人的山區小鎮,由於入夜後天涼似水,有人賦予她一個詩情畫意的名字--夜風頌。1965年湄宏頌與清邁間公路完工前,小鎮「長在深山無人識」,長頸族居住的地方--乃梭村,更是鮮有人知。
卡倫族一向居住在深山叢林裏,以耕種、捕獵維生,一九九零年代,為躲避緬甸內戰,尋求安定和美好的樂土,一群來自緬甸克倫邦的長頸族,翻山越嶺到泰北開山闢土、安家落戶,將湄宏頌營造成第二故鄉。
相傳卡倫族女性的長頸習俗已有數百年歷史,長頸的源起有種傳說,卡倫部落的祖先圖騰是龍,女性族人在脖子上戴項圈,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像金光閃閃的龍。另有一說,女人脖子上套上這麼多項圈,是為防止脖子被山中經常出沒的老虎噬咬。還有說法認為女性戴項圈是為炫耀家庭財富。由於部落沒有文字歷史留傳,至今長頸習俗的真正起源及原因眾說紛紜。 想要體驗原汁原味的長頸風情,只有造訪距離湄宏頌約30公里的乃梭村,由於乃梭村對外交通不便,多數造訪的是專家學者及背包族。泰國政府為賺取外匯,特在海拔約1000公尺的清萊省亞帕村(Yapa),設置民族文化村,幾間茅草屋環繞的村落,居住有來自中國、緬甸、寮國等地移民過來的長頸族、阿卡族(Akar)、拉扈族(Lahu)、大耳族(Kayar)約兩百人。這些少數民族就像供觀光客參觀的展覽品,盡管居處簡陋、每天需要機械式的表演、回答觀光客雷同的詢問…但因每年有數十萬世界各地的觀光客慕名前來,除好奇地一睹長脖習俗,不少遊客也會購買一些卡倫族手工藝品(其實都是Made in China),長頸族除分享門票收入,還可賺一筆外快。位於村莊入口的拉扈族、大耳族,由於名氣不如長頸族響亮,當然收入就少多了。 世界上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審美觀,泰北的長頸女認為她們的「長頸」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進入亞帕村,觸目所及,無論老齡婦女、妙齡少女,甚至稚齡女童都戴有數目不一的銅頸圈。一般情況,長頸族女孩從五歲起開始戴銅頸圈及銅腳環,此後逐年加圈,頸圈最多可到十七、八個,重量高達幾公斤。這些銅圈戴上後便永遠不取下,連洗澡及睡覺時也戴著,死而後已。奇怪的是,銅頸圈好像沒有給長頸女帶來任何不便。
受到銅頸圈的長期壓迫,鎖骨和肩骨下陷,長頸女的頸部看起來較一般人長了許多,顎部則向外突出。實際上,長頸女的頸部長度和普通人並沒有什麼兩樣,但因鎖骨和肩骨下陷,頸部肌肉變得十分脆弱。醫學專家表示,如果再將項圈取下,長頸女的脖子會很脆弱,無法支撐腦袋,頭部有斷裂的危險。
Discover頻道有個節目主持人到西伯利亞,對當地民眾至今仍懷念蘇聯時期的生活頗感不解,一再向居民強調民主自由的重要,當地民眾以「沒有食物連活下去都成問題,民主自由有什麼用?」回答,令主持人無言以對。常有一些自認文明的人,喜歡以先知、救世主、世界警察…的姿態,將自己的生活方式、政治理念等,強加在別人身上。看看長頸族的生活,捫心自問,我們何來權力干涉別人的生活?!(96.11.20)
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寮國深度旅遊--永珍
寮國雖是共產國家,卻沒有滿街的公安、軍警;沒有四處可見的教條標語;沒有朱門酒肉臭與路有凍死骨的貧富差距,寮國是個不像共產國家的共產國家。首都永珍(Vientiane),除了充滿濃郁的宗教氣息,時光女神似乎忘記她的存在,永珍像極了三十年代的台灣城鎮--沒有櫛比鱗次的高樓大廈;沒有五光十色的夜生活…市井小民過著平淡恬適的生活,走在永珍街上,無論貧富,都是那樣安然自得。想讓浮動的心情沉澱嗎?到永珍趴趴走絕對錯不了!
寮國古稱老撾,封閉保守、無重工業,在一個貧窮程度排名世界第六的國家旅遊,竟然不用害怕被偷被搶,反而處處可見燦爛的笑容,也許有些不可思議,但這就是寮國的魅力!別以為佛陀忘記這個佛國,其實祂賜給人民的恩慈,除了珍貴的建築遺產,還有「樂天知命」的生存韌性。
與東京、首爾、新加坡、曼谷、吉隆坡、台北、上海、香港等亞洲的大都會比較,永珍根本望塵莫及。勉強來說,永珍比較像高棉首都金邊。慢吞吞的通關、坑坑洞洞的街道、街道兩旁酷似台灣鄉下的雜貨店…生活步調緩慢,永珍是個不像首都的首都。
寮國古稱老撾,封閉保守、無重工業,在一個貧窮程度排名世界第六的國家旅遊,竟然不用害怕被偷被搶,反而處處可見燦爛的笑容,也許有些不可思議,但這就是寮國的魅力!別以為佛陀忘記這個佛國,其實祂賜給人民的恩慈,除了珍貴的建築遺產,還有「樂天知命」的生存韌性。
與東京、首爾、新加坡、曼谷、吉隆坡、台北、上海、香港等亞洲的大都會比較,永珍根本望塵莫及。勉強來說,永珍比較像高棉首都金邊。慢吞吞的通關、坑坑洞洞的街道、街道兩旁酷似台灣鄉下的雜貨店…生活步調緩慢,永珍是個不像首都的首都。
由於受高棉、泰國、緬甸等鄰國的影響,寮國人民大都信奉佛教,但由於國窮民貧,佛塔、寺廟的建築風格,雖與泰、緬等國極為近似,但規模迷你多了。永珍市貴為國家大門,總不能太漏氣,還算有些起眼的佛教建築,其中身為國徽圖騰的塔鑾(Pha That Luang),是寮國現存最重要、最宏偉的寺塔。金色造型的塔鑾,建於四百多年前,高四十五公尺,共有三層塔基,最外圍為四方型瓦覆院牆,四面有塔門可登上第二層,第二層四周環繞著三十座小佛塔,小佛塔內各有座小金塔;第三層的中央塔每邊長三十公尺,基座如覆缽形,緊接著四方形的蓮花座,最上層則是一層層如錐的塔尖。塔巒除安奉歷代皇室及高僧骨灰,傳說存放有釋迦牟尼的胸骨,深受寮國人民尊崇。每年農曆一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塔鑾節,全國的比丘、信徒都會聚集於此,共同膜拜祈求平安。 玉佛寺(Wat Pha Kaew),創建於一五六五年,是悉達提烈特王所建的王室宗廟,供奉從龍坡邦帶來的碧玉佛像,三層高的華麗建築,殿堂深奧,巨大的佛壇原供奉僧伽羅佛像,一七七九年暹邏、寮國戰爭,暹邏軍隊偷走玉佛,供奉於曼谷的玉佛寺。其後,永珍玉佛寺毀於一八八二年的暹寮戰爭。如今的玉佛寺係一九三六年依原貌重建,並改為佛教博物館。周圍迴廊放置多尊西元六至九世紀時期的佛像,殿內存放各種珍貴的佛教文物和器具。
參觀玉佛寺後,不能錯過斜對面的的西沙格寺﹙Wat Si Saket﹚,這座建於西元一八一八年的佛寺,是永珍市保存最完整的寺院。由於建築與泰國廟雷同,幸運逃過暹邏入侵時的劫難,寺周圍院牆的迴廊裡,安放超過萬尊、大小不等的佛像,這些佛像係自永珍各地蒐集而來,少數則來自龍坡邦,寺中主尊大佛重十多萬公斤,故又稱「十萬佛寺」。 距離市區二十餘公里的香崑廟,是一處融合佛教與印度教的寺院。寺院佔地約八千平方公尺,園中的大臥佛是永珍的地標建築,可惜臥佛是混凝土塑造,做工不夠精緻,只能遠觀,近看就免了。此外,形似南瓜的「天堂與地獄」塔,表現天堂、人間與地獄的輪迴故事,手法一樣粗糙,有點像大陸一些旅遊景點為賺錢打造的粗俗洞窟。
寮國曾經是法屬殖民地,一九六九年,法國贈送一座「凱旋門」以慶祝寮國獨立,永珍凱旋門外觀與巴黎凱旋門相似,細部的浮雕、壁畫、寶塔卻是印度教、佛教風格,中西合璧,倒也有趣。凱旋門前的大噴水池及池前的「瀾滄大道」,是中國大陸送給寮國的禮物,象徵中寮的友好情誼。登上凱旋門可鳥瞰永珍市區。凱旋門不僅是永珍的地標,也是民眾最佳休閒場所,夕陽西下時分,民眾紛紛湧進廣場,聽音樂、散步、聊天…,凱旋門成為悠閒的代名詞。 每到一處地方,最喜歡去傳統市場貼近民眾的生活,永珍的「朝市」(Talat Sao)當然得去瞧瞧,位於公車總站旁的朝市,用亂中有序形容再恰當不過了,一攤緊挨著一攤的小販,加上來回穿梭的人力板車、腳踏車、摩托車、消費者,幾乎塞爆市場。除了蔬菜、水果、雞鴨魚肉…朝市也是寮國最大購物區,手工織布、銀器、藤編、雕刻品、寮國傳統服飾、沙龍…,此外還可看到千奇百怪的食品--螞蟻蛋、蜘蛛、甲蟲、酸肉、臭魚醬等,保證讓瞎拼客看得眼花,買到手軟。
雖然所得偏低,但永珍民眾卻頗能享受生活,每逢周末假日,總有不少民眾搭乘三輪嘟嘟車(Tuk Tuk),前往約四十五分鐘車程的南貢河( Ngon)悠閒度假。南貢河的漂流小舟,一艘費用約五萬五千寮幣(約一百八十元台幣,餐飲費用)另計,三五好友搭乘扁舟,順水漂流在風光明媚的南貢河,品嚐美食、暢飲Beer Lao(寮國啤酒)、促膝長談…夫復何求?
永珍最熱鬧,老外最愛的地方,都靠近湄公河沿岸。民宿、餐廳、網咖、商店、寺廟不約而同看上迷人的湄公河,沿著湄公河的法式殖民風格建築,如今搖身一變成為餐廳、咖啡店…,經常可見金髮碧眼老外,悠閒地品味香醇的寮國咖啡,品嚐寮式法國餐,費用比巴黎塞納河畔餐廳便宜多了,浪漫情調卻毫不遜色。
永珍是個時光女神遺忘的地方,想尋幽訪勝嗎?想走進時光隧道嗎?想暫時沉澱紛擾的心靈嗎?到永珍去吧!※
2007年11月18日 星期日
挪威古都--特倫翰
走進古都--特倫翰
特倫翰是挪威第三大城;特倫翰是維京國王歐拉夫.特瑞格華生(Olav Tryggvason)時代的國都;特倫翰是美國科學研究報告中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雖然自古至今,特倫翰始終是個「響叮噹」的城市,由於台灣旅行團的挪威行程大都安排在奧斯陸、卑爾根、峽灣區、北角等地,除了部分自助旅行者外,鮮少台灣客造訪這個距離北極圈不遠的城市,對背包族而言,特倫翰也許是個迷樣的城市,且讓我們敲開特倫翰的大門,掀開她神秘的面紗!
挪威有紀錄的歷史約開始於西元八百年,特倫翰則屬於開發較早的城鎮,西元九九七年,歐拉夫.特瑞格華生國王於尼德瓦河(Nidelva River)畔,創建尼達羅斯(Nidaros)(今特倫翰),從此,特倫翰便巍然矗立特倫翰峽灣,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堪稱挪威的千年古都。既然身為古都,特倫翰當然有不少L.K.K的建築—尼達羅斯大教堂(Nidaros Cathedral)、總主教之宮(Archbishops Palace)、聖母教堂(Var Frue Kirke)、畢波露老橋(Gamle Bybro)、碼頭區(Wharves)等,古色古香的建築,加上不少現代化的建築,特倫翰成為一座融合傳統與現代於一身的迷人城市。
六月至八月中旬旅遊旺季,特倫翰有市區導覽行程,參觀地點包括特倫德拉格民俗博物館(Trondelag Folk Museum)、科技學院(Institute of Technology)、克利斯汀史丹堡(Kristiansten Fort)、皇宮(Stiftsgarden)、大教堂等熱門景點,全程大約兩小時,可讓短時間停留的遊客,以走馬看花的方式瀏覽古城。但因景點集中,且路程不遠,建議背包族邁開雙腳,悠閒地漫步在特倫翰的大街小巷,親身體驗古都風情。
踏出特倫翰中央車站之前,務請先到旅遊服務中心索取地圖及相關資訊,然後便可「按圖索驥」勇闖特倫翰,背包族出車站過橋後,沿主要大街松德利(Sondre gate)向南行,到孔建斯(Kongens gate)路右轉,再左轉到Var fruesgate,來到始建於十三世紀,一七三九年重建,被當地居民暱稱為「The Church Of Our Lady」的聖母教堂,參觀聖母教堂的古老石牆後,向尼德瓦河方向漫步,可抵達一六八一年興建、一八六一年整建的畢波露老橋,這座特倫翰最老的橋,兩端各有一個哨亭及收稅處,造型十分獨特。過橋後,可前往克利斯汀史丹堡參觀,三百年歷史的古堡,在二次大戰時,被德國納粹黨作為囚禁挪威反抗人士的地方,留給挪威人一段慘痛的回憶,克利斯汀史丹堡視野極佳,可俯瞰特倫翰及峽灣,回程時不妨穿梭在鵝卵石舖設的小巷道,尋找意外的驚喜。
克利斯汀史丹堡距離特倫翰的地標--尼達羅斯大教堂不遠,西元一零七零年,歐拉夫.基瑞(Olave Kyrre)在其叔歐拉夫.哈拉德森(Olav Haralden)國王遺體埋葬處興建教堂,這座斯堪地納維亞中世紀大建築之一的教堂,因多次遭祝融紋身而一再進行整建,教堂宏偉的建築大都為哥德式風格,教堂右側的古老建築則是羅馬式風格,教堂西邊的牆上,有聖經故事、國王、主教的雕塑,雕功精緻,令人嘆為觀止。在宗教改革之前,尼達羅斯大教堂是總主教駐錫之地,也是挪威君主舉行加冕的地方,一九零六年以後,挪威憲法修正,此後便不再舉辦正式的加冕禮,雖然少了隆重的加冕禮,但挪威政府於西元一九八八年,將皇冠寶物(Crown jewels)放置在大教堂的禮拜堂,尼達羅斯大教堂依然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建築及武器有興趣的背包族,則可到後方的總主教之宮及附近的羅斯特卡姆米雷特(Rustkammeret military)軍事博物館瞧瞧。
大教堂前方有一條孟克(Munkegata)街直通史提夫斯加登(Stiftsgarden),這幢興建於一七七零年代的私人宅邸,如今是挪威皇室家族在特倫翰的官邸,夏季時官邸對外開放,並有導覽人員解說,官邸內陳設簡樸,最特別的是有一間陳設不中不西的「中國廳」,皇室官邸規模不大,門票費用卻不便宜,不參觀也罷。
歷經千年滄桑,特倫翰亮麗依然,到挪威旅遊的背包族,請邁開腳步向北走去,敲開特倫翰的大門吧!
交通情報
火車:奧斯陸—特倫翰 0805--1453、1035--1834、1502--2228、1605--2243、2300--0735
特倫翰—奧斯陸 0815—1455、1310—2102、1411—2210、1540—2225、2228--0655
特倫翰—博德 0832—1835、2310—0945
博德—特倫翰 1130—2130、2100--0740
旅遊情報
旅遊服務中心:Tel:73929400
聖母教堂
開放時間:六月至八月週二至週五 上午十時至下午一時
尼達羅斯大教堂
開放時間:六月至八月每天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十五分bg
特倫翰是挪威第三大城;特倫翰是維京國王歐拉夫.特瑞格華生(Olav Tryggvason)時代的國都;特倫翰是美國科學研究報告中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雖然自古至今,特倫翰始終是個「響叮噹」的城市,由於台灣旅行團的挪威行程大都安排在奧斯陸、卑爾根、峽灣區、北角等地,除了部分自助旅行者外,鮮少台灣客造訪這個距離北極圈不遠的城市,對背包族而言,特倫翰也許是個迷樣的城市,且讓我們敲開特倫翰的大門,掀開她神秘的面紗!
挪威有紀錄的歷史約開始於西元八百年,特倫翰則屬於開發較早的城鎮,西元九九七年,歐拉夫.特瑞格華生國王於尼德瓦河(Nidelva River)畔,創建尼達羅斯(Nidaros)(今特倫翰),從此,特倫翰便巍然矗立特倫翰峽灣,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堪稱挪威的千年古都。既然身為古都,特倫翰當然有不少L.K.K的建築—尼達羅斯大教堂(Nidaros Cathedral)、總主教之宮(Archbishops Palace)、聖母教堂(Var Frue Kirke)、畢波露老橋(Gamle Bybro)、碼頭區(Wharves)等,古色古香的建築,加上不少現代化的建築,特倫翰成為一座融合傳統與現代於一身的迷人城市。
六月至八月中旬旅遊旺季,特倫翰有市區導覽行程,參觀地點包括特倫德拉格民俗博物館(Trondelag Folk Museum)、科技學院(Institute of Technology)、克利斯汀史丹堡(Kristiansten Fort)、皇宮(Stiftsgarden)、大教堂等熱門景點,全程大約兩小時,可讓短時間停留的遊客,以走馬看花的方式瀏覽古城。但因景點集中,且路程不遠,建議背包族邁開雙腳,悠閒地漫步在特倫翰的大街小巷,親身體驗古都風情。
踏出特倫翰中央車站之前,務請先到旅遊服務中心索取地圖及相關資訊,然後便可「按圖索驥」勇闖特倫翰,背包族出車站過橋後,沿主要大街松德利(Sondre gate)向南行,到孔建斯(Kongens gate)路右轉,再左轉到Var fruesgate,來到始建於十三世紀,一七三九年重建,被當地居民暱稱為「The Church Of Our Lady」的聖母教堂,參觀聖母教堂的古老石牆後,向尼德瓦河方向漫步,可抵達一六八一年興建、一八六一年整建的畢波露老橋,這座特倫翰最老的橋,兩端各有一個哨亭及收稅處,造型十分獨特。過橋後,可前往克利斯汀史丹堡參觀,三百年歷史的古堡,在二次大戰時,被德國納粹黨作為囚禁挪威反抗人士的地方,留給挪威人一段慘痛的回憶,克利斯汀史丹堡視野極佳,可俯瞰特倫翰及峽灣,回程時不妨穿梭在鵝卵石舖設的小巷道,尋找意外的驚喜。
克利斯汀史丹堡距離特倫翰的地標--尼達羅斯大教堂不遠,西元一零七零年,歐拉夫.基瑞(Olave Kyrre)在其叔歐拉夫.哈拉德森(Olav Haralden)國王遺體埋葬處興建教堂,這座斯堪地納維亞中世紀大建築之一的教堂,因多次遭祝融紋身而一再進行整建,教堂宏偉的建築大都為哥德式風格,教堂右側的古老建築則是羅馬式風格,教堂西邊的牆上,有聖經故事、國王、主教的雕塑,雕功精緻,令人嘆為觀止。在宗教改革之前,尼達羅斯大教堂是總主教駐錫之地,也是挪威君主舉行加冕的地方,一九零六年以後,挪威憲法修正,此後便不再舉辦正式的加冕禮,雖然少了隆重的加冕禮,但挪威政府於西元一九八八年,將皇冠寶物(Crown jewels)放置在大教堂的禮拜堂,尼達羅斯大教堂依然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建築及武器有興趣的背包族,則可到後方的總主教之宮及附近的羅斯特卡姆米雷特(Rustkammeret military)軍事博物館瞧瞧。
大教堂前方有一條孟克(Munkegata)街直通史提夫斯加登(Stiftsgarden),這幢興建於一七七零年代的私人宅邸,如今是挪威皇室家族在特倫翰的官邸,夏季時官邸對外開放,並有導覽人員解說,官邸內陳設簡樸,最特別的是有一間陳設不中不西的「中國廳」,皇室官邸規模不大,門票費用卻不便宜,不參觀也罷。
歷經千年滄桑,特倫翰亮麗依然,到挪威旅遊的背包族,請邁開腳步向北走去,敲開特倫翰的大門吧!
交通情報
火車:奧斯陸—特倫翰 0805--1453、1035--1834、1502--2228、1605--2243、2300--0735
特倫翰—奧斯陸 0815—1455、1310—2102、1411—2210、1540—2225、2228--0655
特倫翰—博德 0832—1835、2310—0945
博德—特倫翰 1130—2130、2100--0740
旅遊情報
旅遊服務中心:Tel:73929400
聖母教堂
開放時間:六月至八月週二至週五 上午十時至下午一時
尼達羅斯大教堂
開放時間:六月至八月每天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十五分bg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四
杜威媽媽一級棒
「杜威」媽媽頂呱呱 賴台生
出生在蘇北偏僻小村莊,我的母親只有私塾兩年的學歷,雖然勉強可閱讀書報,但對世界著名學者完全「莫宰羊」,媽媽從來沒聽過杜威的大名,杜威「從做中學」的理論當然更不用說了,可是她卻是標準的「杜威信徒」,數十年來的「從做中學」,使得媽媽成為聞名眷村的「萬能媽媽」,家庭大小瑣事絕對難不倒她。
媽媽嫁給爸爸不久後,神州大陸變色,民國三十八年,媽媽跟爸爸隨國軍來台,當年母親只有二十二歲,由於小時候家境富裕,「嬌生慣養」的媽媽對家事幾乎一竅不通,而父親為職業軍人,經年累月不在家,家裡一切事情只有靠媽媽「單打獨鬥」,初抵台灣,媽媽連升爐火都不會,煮飯、燒菜都得麻煩隔壁鄰居幫忙升火,偶而一、兩次請人幫忙,還沒關係,經常麻煩別人,不但自己不好意思,有時鄰居也正忙著而無法及時「救援」,媽媽只好自求多福,套一句媽媽經常自我標榜的話:「幸虧我天資聰明,甚麼事只要看一遍,就學會了!」,不管媽媽的話到底是真是假,我們兄弟姊妹八人永遠是媽媽的「死忠部隊」,絕對舉雙手贊成,毫無異議。
眷村鄰居有浙江人、廣東人、山東人、雲南人…每人各有一套家鄉菜,秉持「孔子入太廟,每事問」的精神,媽媽從來自大江南北各地的鄰居身上,學會了醃臘肉、灌香腸、蒸年糕、包粽子、包餃子、蒸饅頭、做包子、炸麻花…等各種餐點的製法,做菜的手藝更是「一把罩」--紅燒獅子頭、麻婆豆腐、螞蟻上樹、三杯雞、硝肉、鑲豆腐…,一身作菜好功夫,使得我們不必出門,便能飽餐南北佳餚,媽媽烹飪的手藝真不是蓋的。
政府開放大陸探親之後,媽媽曾多次返鄉探親,遍嘗大陸各地美食,返台後,
她靠著自我摸索,竟然也能做出道地的無錫肉骨頭、東坡肉、西湖醋魚、醬豆…,家中裝設第四台之後,每天觀賞烹飪節目成為媽媽的例行工作,品嚐媽媽的「新鮮菜」,則成為大家最高興的事。
爸爸的薪水有限,家裡小孩又多,媽媽為了貼補家用,編草繩、包蕃薯糖、切蕎頭、黏火柴盒…幾乎所有零工,她都不會放棄,由於手工靈巧,打工賺來的錢,便成為家庭開支的重要來源,子女逐漸長大後,雖然家庭收入增加,但媽媽勤儉持家的精神始終不變--洗澡水沖馬桶、洗菜水澆花、利用小庭園種菜、長孫衣物留給次孫穿…,每次我們想把老舊的家具、物品丟掉,都會招來一頓責罵,媽媽是我們家經濟奇蹟的創造者。
只在私塾斷斷續續讀過兩年書,媽媽的書寫能力並不好,以往每當遇到需要寫字的場合,她只有望筆興嘆,近年來,由於孫子、外孫陸續出生,為了學會孫子們的名字,經常可看見媽媽帶著老花眼鏡練習寫字,「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媽媽雖不能說運筆如飛,常見字已難不倒她了。
美國大教育家杜威一定想不到,遠在太平洋彼岸的臺灣,竟然有一位他的標準信徒--她就是我媽媽!※g
出生在蘇北偏僻小村莊,我的母親只有私塾兩年的學歷,雖然勉強可閱讀書報,但對世界著名學者完全「莫宰羊」,媽媽從來沒聽過杜威的大名,杜威「從做中學」的理論當然更不用說了,可是她卻是標準的「杜威信徒」,數十年來的「從做中學」,使得媽媽成為聞名眷村的「萬能媽媽」,家庭大小瑣事絕對難不倒她。
媽媽嫁給爸爸不久後,神州大陸變色,民國三十八年,媽媽跟爸爸隨國軍來台,當年母親只有二十二歲,由於小時候家境富裕,「嬌生慣養」的媽媽對家事幾乎一竅不通,而父親為職業軍人,經年累月不在家,家裡一切事情只有靠媽媽「單打獨鬥」,初抵台灣,媽媽連升爐火都不會,煮飯、燒菜都得麻煩隔壁鄰居幫忙升火,偶而一、兩次請人幫忙,還沒關係,經常麻煩別人,不但自己不好意思,有時鄰居也正忙著而無法及時「救援」,媽媽只好自求多福,套一句媽媽經常自我標榜的話:「幸虧我天資聰明,甚麼事只要看一遍,就學會了!」,不管媽媽的話到底是真是假,我們兄弟姊妹八人永遠是媽媽的「死忠部隊」,絕對舉雙手贊成,毫無異議。
眷村鄰居有浙江人、廣東人、山東人、雲南人…每人各有一套家鄉菜,秉持「孔子入太廟,每事問」的精神,媽媽從來自大江南北各地的鄰居身上,學會了醃臘肉、灌香腸、蒸年糕、包粽子、包餃子、蒸饅頭、做包子、炸麻花…等各種餐點的製法,做菜的手藝更是「一把罩」--紅燒獅子頭、麻婆豆腐、螞蟻上樹、三杯雞、硝肉、鑲豆腐…,一身作菜好功夫,使得我們不必出門,便能飽餐南北佳餚,媽媽烹飪的手藝真不是蓋的。
政府開放大陸探親之後,媽媽曾多次返鄉探親,遍嘗大陸各地美食,返台後,
她靠著自我摸索,竟然也能做出道地的無錫肉骨頭、東坡肉、西湖醋魚、醬豆…,家中裝設第四台之後,每天觀賞烹飪節目成為媽媽的例行工作,品嚐媽媽的「新鮮菜」,則成為大家最高興的事。
爸爸的薪水有限,家裡小孩又多,媽媽為了貼補家用,編草繩、包蕃薯糖、切蕎頭、黏火柴盒…幾乎所有零工,她都不會放棄,由於手工靈巧,打工賺來的錢,便成為家庭開支的重要來源,子女逐漸長大後,雖然家庭收入增加,但媽媽勤儉持家的精神始終不變--洗澡水沖馬桶、洗菜水澆花、利用小庭園種菜、長孫衣物留給次孫穿…,每次我們想把老舊的家具、物品丟掉,都會招來一頓責罵,媽媽是我們家經濟奇蹟的創造者。
只在私塾斷斷續續讀過兩年書,媽媽的書寫能力並不好,以往每當遇到需要寫字的場合,她只有望筆興嘆,近年來,由於孫子、外孫陸續出生,為了學會孫子們的名字,經常可看見媽媽帶著老花眼鏡練習寫字,「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媽媽雖不能說運筆如飛,常見字已難不倒她了。
美國大教育家杜威一定想不到,遠在太平洋彼岸的臺灣,竟然有一位他的標準信徒--她就是我媽媽!※g
2007年11月13日 星期二
大學錶
大學錶
春風化雨二十八年,民國九十一年八月,我揮別校園正式退休,早在退休前,就下定決心退休後不再戴手錶,希望退休後的日子不必被時間牽制,退休後第一天,我取下手腕上的手錶,心中頓時輕鬆多了,原以為今後不會再戴手錶。但天下事往往難以預料,去年母親過世四週年忌日,重新整理母親遺物,赫然發現當年我考上大學時,母親送我的精工錶,本以為手錶已無法使用,沒想到雖然時隔三十四年,這支當年的「大學錶」依然準確無比,為了追思母親,如今這支老錶放置在我的電腦桌上,陪著我寫稿、上網…。
我家住的眷村距離大林鎮約六公里,由於初中、高中都在嘉義市就讀,我必須騎自行車到大林,再搭車上學,六年通學生涯,前四年搭乘火車,高二開始搭乘汽車,當年無論火車、汽車班次都不多,如果沒趕上車,就會錯過上課時間,手錶對通學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父親薪水微薄,家中小孩又多,根本沒錢買手錶,六年通學生涯,想知道正確時間,就得依靠同學的手錶和路旁商店的時鐘。
現在市場上的手錶五花八門,從數十萬元的名牌鑚錶到一個百餘元的電子錶,大家可依照經濟狀況購買適當的手錶,國小五、六年級的學生,幾乎個個有手錶,因此沒法體會無錶的不便。民國五十年代,手錶的價格頗高,可算是奢侈品,我讀初中、高中時,上、下課有鐘聲,沒有手錶影響不大,來往家裡、車站、學校之間,需要知道正確時間,沒手錶就問題多多,和有手錶的同學一起趕車,還可靠同學「報時」,如大家都沒手錶,就得搜尋路旁商店的鐘錶,六年通學生涯,多數日子都O.K,但也有幾次不巧碰到店家的鐘錶慢了或壞了,誤以為時間充裕,結果卻未能趕上車的烏龍事情。
由於當年我住的眷村大學生不多,高中畢業,母親為鼓勵我順利考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地買了一只SEIKO錶送我做禮物,這支手錶被村人稱作「大學錶」。帶著母親愛心的大學錶,不但陪伴我度過四年大學,還陪我度過高雄縣岡山鎮前峰國中、嘉義縣太保鄉嘉新國中、省立嘉義高工教書生涯,及預官受訓、服役馬祖的軍旅生涯,前前後後共陪我度過十一個寒暑。
結婚時,內人嫁妝中有支手錶,我換下大學錶,改戴「嫁妝錶」。由於大學錶還蠻好用,母親捨不得丟掉,就拿回家自己配戴,這一戴就是二十年,母親過世後,大學錶一直放在母親的遺物箱中,直到去年….。※g
春風化雨二十八年,民國九十一年八月,我揮別校園正式退休,早在退休前,就下定決心退休後不再戴手錶,希望退休後的日子不必被時間牽制,退休後第一天,我取下手腕上的手錶,心中頓時輕鬆多了,原以為今後不會再戴手錶。但天下事往往難以預料,去年母親過世四週年忌日,重新整理母親遺物,赫然發現當年我考上大學時,母親送我的精工錶,本以為手錶已無法使用,沒想到雖然時隔三十四年,這支當年的「大學錶」依然準確無比,為了追思母親,如今這支老錶放置在我的電腦桌上,陪著我寫稿、上網…。
我家住的眷村距離大林鎮約六公里,由於初中、高中都在嘉義市就讀,我必須騎自行車到大林,再搭車上學,六年通學生涯,前四年搭乘火車,高二開始搭乘汽車,當年無論火車、汽車班次都不多,如果沒趕上車,就會錯過上課時間,手錶對通學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但父親薪水微薄,家中小孩又多,根本沒錢買手錶,六年通學生涯,想知道正確時間,就得依靠同學的手錶和路旁商店的時鐘。
現在市場上的手錶五花八門,從數十萬元的名牌鑚錶到一個百餘元的電子錶,大家可依照經濟狀況購買適當的手錶,國小五、六年級的學生,幾乎個個有手錶,因此沒法體會無錶的不便。民國五十年代,手錶的價格頗高,可算是奢侈品,我讀初中、高中時,上、下課有鐘聲,沒有手錶影響不大,來往家裡、車站、學校之間,需要知道正確時間,沒手錶就問題多多,和有手錶的同學一起趕車,還可靠同學「報時」,如大家都沒手錶,就得搜尋路旁商店的鐘錶,六年通學生涯,多數日子都O.K,但也有幾次不巧碰到店家的鐘錶慢了或壞了,誤以為時間充裕,結果卻未能趕上車的烏龍事情。
由於當年我住的眷村大學生不多,高中畢業,母親為鼓勵我順利考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地買了一只SEIKO錶送我做禮物,這支手錶被村人稱作「大學錶」。帶著母親愛心的大學錶,不但陪伴我度過四年大學,還陪我度過高雄縣岡山鎮前峰國中、嘉義縣太保鄉嘉新國中、省立嘉義高工教書生涯,及預官受訓、服役馬祖的軍旅生涯,前前後後共陪我度過十一個寒暑。
結婚時,內人嫁妝中有支手錶,我換下大學錶,改戴「嫁妝錶」。由於大學錶還蠻好用,母親捨不得丟掉,就拿回家自己配戴,這一戴就是二十年,母親過世後,大學錶一直放在母親的遺物箱中,直到去年….。※g
2007年11月12日 星期一
懷念甘蔗花鉛筆
懷念甘蔗花鉛筆
民國四、五零年代的台灣,薪資微薄、物質缺乏,說巧不巧,民國三十八年,大批自大陸撤退來台的國軍官兵,有的攜帶家眷;有的在台灣娶妻,民國四十年至五十年,正好進入嬰兒生產高峰期,眷村第二代在台灣經濟最困窘的年代出生,刻苦耐勞幾乎是每個眷村第二代童年的生活寫照。
現在的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些只有三、四歲的娃娃,就在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下,進入才藝班「苦讀」--英語、繪畫、鋼琴、心算…。四零年代不但沒有所謂的才藝班,連幼稚園都稀罕的很,當年眷村就是低收入地區的代名詞,當然沒有幼稚園。記得小時候,我們每天早晨眼睛一睜開,就開始遊玩,直到夜幕低垂才回家,眷村小小孩幾乎個個都是野孩子。讀小學一年級,可說是每個小孩的夢魘,不但沒得玩,還得面臨一堆煩人的事。晨間檢查是一天嚴酷考驗的開始,指甲沒剪要處罰,沒帶手帕、衛生紙要處罰。上課更是苦不堪言,野慣的小孩,只要教室外有點動靜,一顆心立刻飛到外面,接著就是一頓「竹筍炒肉片」。
對現在的小學生來說,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堆各式各樣的鉛筆,古早時代需要手削的鉛筆,已鮮少人使用,即使需要削鉛筆,迷你的轉式削鉛筆器、手搖式削鉛筆機就可代勞,不必擔心孩子被小刀削到手。那年頭根本沒有什麼自動鉛筆、免削鉛筆,不管是高檔的利百代鉛筆、雄獅鉛筆或雜牌鉛筆,都必須靠小刀削去外皮,才能書寫。甭看一把小刀不值錢,當年眷村生活清貧,硬是有許多人家中沒有小刀,每次削鉛筆時,都得拿出「求爹爹、拜奶奶」的磨功,向別人借小刀。
削鉛筆看似簡單,其實不然,有人能削出平整光滑的圓錐形;有的人則銷的像狗啃過的不規則形。削鉛筆是有竅門的,小刀的銳利度、用刀的力道、準頭、方向都得拿捏住,一不小心,就會削斷鉛筆心,四十年代的鉛筆,不知何故,好像特別容易斷掉,斷掉的鉛筆心,如果只是小小一段就算了,如果鉛筆心還夠長,小朋友捨不得丟掉,會想盡辦法再利用。
每年原料甘蔗開花時節,眷村小孩都會到蔗田蒐集甘蔗花莖,多數花莖用來引火,由於甘蔗花莖中空處,正好尺寸和鉛筆心差不多,一些小朋友發揮巧思,將削斷的鉛筆心插進甘蔗花的花莖,教室內經常可見「甘蔗花鉛筆」振筆疾書的景象。
四、五十年代小孩的鉛筆盒內盡是「甘蔗花鉛筆」,現在小孩鉛筆盒內,則
原子筆、彩色筆、自動鉛筆…一堆,昔日物力維艱的情境,如今已成追憶。※g
民國四、五零年代的台灣,薪資微薄、物質缺乏,說巧不巧,民國三十八年,大批自大陸撤退來台的國軍官兵,有的攜帶家眷;有的在台灣娶妻,民國四十年至五十年,正好進入嬰兒生產高峰期,眷村第二代在台灣經濟最困窘的年代出生,刻苦耐勞幾乎是每個眷村第二代童年的生活寫照。
現在的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些只有三、四歲的娃娃,就在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下,進入才藝班「苦讀」--英語、繪畫、鋼琴、心算…。四零年代不但沒有所謂的才藝班,連幼稚園都稀罕的很,當年眷村就是低收入地區的代名詞,當然沒有幼稚園。記得小時候,我們每天早晨眼睛一睜開,就開始遊玩,直到夜幕低垂才回家,眷村小小孩幾乎個個都是野孩子。讀小學一年級,可說是每個小孩的夢魘,不但沒得玩,還得面臨一堆煩人的事。晨間檢查是一天嚴酷考驗的開始,指甲沒剪要處罰,沒帶手帕、衛生紙要處罰。上課更是苦不堪言,野慣的小孩,只要教室外有點動靜,一顆心立刻飛到外面,接著就是一頓「竹筍炒肉片」。
對現在的小學生來說,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堆各式各樣的鉛筆,古早時代需要手削的鉛筆,已鮮少人使用,即使需要削鉛筆,迷你的轉式削鉛筆器、手搖式削鉛筆機就可代勞,不必擔心孩子被小刀削到手。那年頭根本沒有什麼自動鉛筆、免削鉛筆,不管是高檔的利百代鉛筆、雄獅鉛筆或雜牌鉛筆,都必須靠小刀削去外皮,才能書寫。甭看一把小刀不值錢,當年眷村生活清貧,硬是有許多人家中沒有小刀,每次削鉛筆時,都得拿出「求爹爹、拜奶奶」的磨功,向別人借小刀。
削鉛筆看似簡單,其實不然,有人能削出平整光滑的圓錐形;有的人則銷的像狗啃過的不規則形。削鉛筆是有竅門的,小刀的銳利度、用刀的力道、準頭、方向都得拿捏住,一不小心,就會削斷鉛筆心,四十年代的鉛筆,不知何故,好像特別容易斷掉,斷掉的鉛筆心,如果只是小小一段就算了,如果鉛筆心還夠長,小朋友捨不得丟掉,會想盡辦法再利用。
每年原料甘蔗開花時節,眷村小孩都會到蔗田蒐集甘蔗花莖,多數花莖用來引火,由於甘蔗花莖中空處,正好尺寸和鉛筆心差不多,一些小朋友發揮巧思,將削斷的鉛筆心插進甘蔗花的花莖,教室內經常可見「甘蔗花鉛筆」振筆疾書的景象。
四、五十年代小孩的鉛筆盒內盡是「甘蔗花鉛筆」,現在小孩鉛筆盒內,則
原子筆、彩色筆、自動鉛筆…一堆,昔日物力維艱的情境,如今已成追憶。※g
2007年11月11日 星期日
眷村故事--罰跪
過去的眷村媽媽,清一色是家庭主婦,由於生活簡單,加上孩子都得幫忙作家事,不少媽媽閒來無事就喜歡串門子,除了張家長、李家短外,事事都能比--比誰家先生官階高,比誰家電視好,比誰家孩子功課好…人比人,不但氣死人,還連累孩子受苦。甭說初中、高中、大學聯考了,連月考都得比,每次月考成績出爐,眷村經常是「一家歡樂,百家哭」,考不好的小孩少不了挨打、罰跪,考後排排罰跪的景象,成為眷村一奇。
小學就讀的社團國小,位在村子入口處前約二十公尺處,學生來自社團新村及附近三角、北勢仔、石仔寮、上林頭等農村,在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前,想要升學的小孩,在五、六年級時就得「惡補」國語、算術,以目前標準而言,當年的補習根本是小Case,尤其我們讀的是鄉下小學,加上每人家庭經濟都不好,老師補習只是虛應故事,讓家長心安罷了。
民國四零年代,小學生每學期有三次月考、一次期考,幾乎每個月都有考試,每次考試,當然都有第一名,當年我們眷村的孩子,也許是媽媽管得緊,也許是知道不讀書以後生活難過,在班上成績排名都不錯。記憶中,四零到五零年代,社團國小學生畢業成績的前三名:縣長獎、議長獎、鎮長獎幾乎都是眷村小孩包辦。
每次月考、期考過後,眷村媽媽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打聽別家孩子的考試成績,發表考試成績的日子,則是多數孩子「心中的最痛」。考第一名的孩子,唯恐天下不知,一路揚著考券洋洋得意飛奔回家;考得不理想的小孩,則將考卷藏在書包裡,一路垂頭喪氣、腳步沉重。「一樣考試兩種情」第一名的媽媽喜孜孜四處炫耀,其他的小孩可就慘了,有的挨棍子;有的不准吃飯,最普通的處罰就是罰跪。
每個眷村媽媽罰小孩跪的地點不同,有些媽媽認為「家醜不可外揚」,孩子跪在家中或小院子裡就行了;有些可能是為展現管教威力,硬是罰孩子跪在屋外的馬路上。罰跪的姿勢不外高跪式、坐跪式,有些小孩一面哭、一面罰跪、一面讀書;有些嚴格的媽媽,除罰跪外,還得雙手舉板凳…。。
直到今天,我還百思不解,當年的罰跪教育,為何能栽培出不少的精英份子?※g
小學就讀的社團國小,位在村子入口處前約二十公尺處,學生來自社團新村及附近三角、北勢仔、石仔寮、上林頭等農村,在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前,想要升學的小孩,在五、六年級時就得「惡補」國語、算術,以目前標準而言,當年的補習根本是小Case,尤其我們讀的是鄉下小學,加上每人家庭經濟都不好,老師補習只是虛應故事,讓家長心安罷了。
民國四零年代,小學生每學期有三次月考、一次期考,幾乎每個月都有考試,每次考試,當然都有第一名,當年我們眷村的孩子,也許是媽媽管得緊,也許是知道不讀書以後生活難過,在班上成績排名都不錯。記憶中,四零到五零年代,社團國小學生畢業成績的前三名:縣長獎、議長獎、鎮長獎幾乎都是眷村小孩包辦。
每次月考、期考過後,眷村媽媽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打聽別家孩子的考試成績,發表考試成績的日子,則是多數孩子「心中的最痛」。考第一名的孩子,唯恐天下不知,一路揚著考券洋洋得意飛奔回家;考得不理想的小孩,則將考卷藏在書包裡,一路垂頭喪氣、腳步沉重。「一樣考試兩種情」第一名的媽媽喜孜孜四處炫耀,其他的小孩可就慘了,有的挨棍子;有的不准吃飯,最普通的處罰就是罰跪。
每個眷村媽媽罰小孩跪的地點不同,有些媽媽認為「家醜不可外揚」,孩子跪在家中或小院子裡就行了;有些可能是為展現管教威力,硬是罰孩子跪在屋外的馬路上。罰跪的姿勢不外高跪式、坐跪式,有些小孩一面哭、一面罰跪、一面讀書;有些嚴格的媽媽,除罰跪外,還得雙手舉板凳…。。
直到今天,我還百思不解,當年的罰跪教育,為何能栽培出不少的精英份子?※g
2007年11月10日 星期六
羅曼蒂克大道--丁克爾斯比爾
浪漫之路由符茲堡(Wurzburg)到阿爾卑斯山腳下的菲森(Fussen),這條中世紀時期興建,連結德意志與義大利之間的交通要道,沿線不但保留了許多中世紀時期的宮殿、城堡、教堂、老街、民房外,寧靜的農村風光、悠閒的生活步調、純樸的風土人情…在在散發出無可抵擋的吸引力,每年夏天旅遊旺季時,總是吸引絡繹不絕的遊人,誰不想穿梭在古意盎然的大、小城鎮,享受浪漫之路的羅曼蒂克風情﹖
浪漫之路猶如一串珍珠項鍊,沿線各具風情的城鎮則是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走訪浪漫之路,最好的旅遊方式是悠悠閒閒地在每個鄉間小鎮盤桓數日,時間緊湊的遊客則只能「走馬看花」,位於渥米茲谷地的丁克爾斯比爾(Dinkelsbuhl),至今仍完整保持中世紀風貌,投進小鎮的懷抱,猶如走進歷史,思古幽情油然而生,走訪浪漫之路,如錯過素有「歐洲歷史文化寶庫」美名的丁克爾斯比爾,絕對有遺珠之憾。
因著名人物、神話故事、歷史事蹟…而得名的城鎮比比皆是,由農作物而得名的地方卻極為罕見,丁克爾斯比爾是由陶伯河谷栽種極多的丁克爾小麥而得名,四周城牆圍繞的小鎮,居民只有一萬多人,絕大多數是德國人,愛鄉愛土的居民,費盡心思保存中世紀以來的城牆、碉堡、教堂、狹窄街道…甚至連木造房屋改建時,都一絲不茍地依照原來樣式,德國人對古建築重視的情況,令人敬佩。
小鎮面積不大,安步當車是最佳旅遊方式,多數觀光客以位於市中心的商業廣場(Marktplatz)做漫遊丁克爾斯比爾的起點,廣場前羅馬式尖塔的聖喬治教堂,內部大廳建築方式十分獨特,是中世紀時期的建築瑰寶,彌足珍貴,攀登教堂尖塔則可將小鎮風光一覽無遺。
聖喬治教堂旁有面紀念三十年戰爭的壁畫,壁畫上繪有瑞典上校指揮官史匹羅特騎在馬上,城門看守人的女兒羅瑞帶領小鎮所有孩童跪在馬前求情的壁畫。每年七月中旬,小鎮為紀念這些讓小鎮幸運逃離戰火蹂躪的小英雄,都會舉辦兒童表演節,一再上演這齣故事。居民感念瑞典軍隊撤離,並以史匹羅特上校紅白洛可可式軍服做為丁克爾斯比爾男童樂隊的制服,這個國際馳名的樂隊,擁有八十名鼓手及喇叭手,經常曾應邀至各國演出。
聖喬治教堂附近有多座中世紀建築,巴洛克風格的舊市政廳,興建於西元一三六一年,距今已有六百餘年歷史,德意志之屋及聖保羅教堂是十五世紀建造完成的,雖然年資較淺,也各有可觀之處。聖喬治教堂與羅騰堡城門間的Spitalhof,過去是一家醫院,如今則成為歷史博物館,參觀博物館時,可順道參觀地下室的畫廊及音樂廳。
搭乘歐洲巴士「浪漫之路」旅遊的遊客,在丁克爾斯比爾停留時間約兩小時,由於時間緊湊,小鎮的旅遊服務中心特別為短暫停留的遊客設計出一套行程,從商業廣場出發,參觀聖喬治教堂後,沿西格林格街(Segringer StraBe)經過新市政廳,右轉Kapuzinerweg街,綠塔(Gruner Trum)巍然矗立眼前,丁克爾斯比爾共有四座城門、十三個紅頂尖塔,尖塔造型大同小異,遊客不必一網打盡。
馬丁路德街(Dr.-Martin-Luther-StraBe)北端盡頭處的羅騰堡城門,是過去控制丁克爾斯比爾通往羅騰堡的重要關卡,城門下方的街道十分狹窄,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勢,如今關卡已失去軍事意義,漫步中世紀風情的城門,別有一番韻味。
與世無爭的生活態度,孕育出丁克爾斯比爾居民的藝術家氣息,雖然住宅大都造型相似,但鄰近的房舍往往採用不同的色彩,使得小鎮景觀顯得亮麗、活潑,在居民巧手慧心的佈置下,不但庭園遍植花木,屋簷、牆角、窗戶…也都掛滿燦爛繽紛的盆花,小鎮宛如一座花園城鎮,走訪小鎮,穿梭在狹窄的巷道間,叫人不醉也難! ※g
浪漫之路猶如一串珍珠項鍊,沿線各具風情的城鎮則是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走訪浪漫之路,最好的旅遊方式是悠悠閒閒地在每個鄉間小鎮盤桓數日,時間緊湊的遊客則只能「走馬看花」,位於渥米茲谷地的丁克爾斯比爾(Dinkelsbuhl),至今仍完整保持中世紀風貌,投進小鎮的懷抱,猶如走進歷史,思古幽情油然而生,走訪浪漫之路,如錯過素有「歐洲歷史文化寶庫」美名的丁克爾斯比爾,絕對有遺珠之憾。
因著名人物、神話故事、歷史事蹟…而得名的城鎮比比皆是,由農作物而得名的地方卻極為罕見,丁克爾斯比爾是由陶伯河谷栽種極多的丁克爾小麥而得名,四周城牆圍繞的小鎮,居民只有一萬多人,絕大多數是德國人,愛鄉愛土的居民,費盡心思保存中世紀以來的城牆、碉堡、教堂、狹窄街道…甚至連木造房屋改建時,都一絲不茍地依照原來樣式,德國人對古建築重視的情況,令人敬佩。
小鎮面積不大,安步當車是最佳旅遊方式,多數觀光客以位於市中心的商業廣場(Marktplatz)做漫遊丁克爾斯比爾的起點,廣場前羅馬式尖塔的聖喬治教堂,內部大廳建築方式十分獨特,是中世紀時期的建築瑰寶,彌足珍貴,攀登教堂尖塔則可將小鎮風光一覽無遺。
聖喬治教堂旁有面紀念三十年戰爭的壁畫,壁畫上繪有瑞典上校指揮官史匹羅特騎在馬上,城門看守人的女兒羅瑞帶領小鎮所有孩童跪在馬前求情的壁畫。每年七月中旬,小鎮為紀念這些讓小鎮幸運逃離戰火蹂躪的小英雄,都會舉辦兒童表演節,一再上演這齣故事。居民感念瑞典軍隊撤離,並以史匹羅特上校紅白洛可可式軍服做為丁克爾斯比爾男童樂隊的制服,這個國際馳名的樂隊,擁有八十名鼓手及喇叭手,經常曾應邀至各國演出。
聖喬治教堂附近有多座中世紀建築,巴洛克風格的舊市政廳,興建於西元一三六一年,距今已有六百餘年歷史,德意志之屋及聖保羅教堂是十五世紀建造完成的,雖然年資較淺,也各有可觀之處。聖喬治教堂與羅騰堡城門間的Spitalhof,過去是一家醫院,如今則成為歷史博物館,參觀博物館時,可順道參觀地下室的畫廊及音樂廳。
搭乘歐洲巴士「浪漫之路」旅遊的遊客,在丁克爾斯比爾停留時間約兩小時,由於時間緊湊,小鎮的旅遊服務中心特別為短暫停留的遊客設計出一套行程,從商業廣場出發,參觀聖喬治教堂後,沿西格林格街(Segringer StraBe)經過新市政廳,右轉Kapuzinerweg街,綠塔(Gruner Trum)巍然矗立眼前,丁克爾斯比爾共有四座城門、十三個紅頂尖塔,尖塔造型大同小異,遊客不必一網打盡。
馬丁路德街(Dr.-Martin-Luther-StraBe)北端盡頭處的羅騰堡城門,是過去控制丁克爾斯比爾通往羅騰堡的重要關卡,城門下方的街道十分狹窄,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勢,如今關卡已失去軍事意義,漫步中世紀風情的城門,別有一番韻味。
與世無爭的生活態度,孕育出丁克爾斯比爾居民的藝術家氣息,雖然住宅大都造型相似,但鄰近的房舍往往採用不同的色彩,使得小鎮景觀顯得亮麗、活潑,在居民巧手慧心的佈置下,不但庭園遍植花木,屋簷、牆角、窗戶…也都掛滿燦爛繽紛的盆花,小鎮宛如一座花園城鎮,走訪小鎮,穿梭在狹窄的巷道間,叫人不醉也難! ※g
2007年11月8日 星期四
風櫃斗賞梅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隴頭雲,歸來笑撚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尋常一樣窗前月,纔有梅花便不同」、「一枝疏影素,獨抗嚴霜冷;早晚散幽香,香飄十里長」、「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梅花夾著傲骨,迎著寒風綻放,自古以來,深受騷人墨客的青睞,吟詩作賦留下不少佳作,冰清玉潔的丰姿,更讓千萬愛梅族魂千夢縈。
近年來,國內休閒旅遊風氣日勝,歲末年初,正是梅花綻放時節,台灣名氣最響亮、賞梅的當紅炸子雞,首推南投縣信義鄉風櫃斗,根據當地耆老了解,信義鄉的梅樹為三百年前鄭成功移植來台,歷經日據時期、政府遷台,持續計畫姓推廣,於民國六零、七零年代達到最高峰,目前種植面積約一千公頃,從海拔四百公尺蜿蜒伸展到一千兩百公尺的山丘,每年元旦前後約一個月的花期,冬之神揮灑魔術棒,讓滿山遍野的梅花燦爛繽紛,一片片雪白花海,美得教人心醉、令人透不過氣。
風櫃斗是台灣梅樹栽種面積最大的地區,由於此地山風、谷風非常盛行,地面又受日照關係,每天十時左右起,地面受日照關係,熱空氣上升,氣流便沿著陳有蘭溪而上,谷風由山下向山上吹拂,昔日當地居民挑香蕉至外地販賣,累了就在樹下乘涼,享受「風櫃陣」(台語)吹來,久而久之,當地人就叫它風櫃斗了。雖然目前名稱改為自強村,但多數人還是喜歡「風櫃斗」的舊名。 風櫃斗的梅樹,大約在每年十一、二月含苞待放,元旦前後一個月,「滿園春色關不住」,數以千計的梅樹爭先恐後第登傷冬天大地的舞台,蒼勁樸拙的老梅樹,綴滿一樹的雪白,蒲天蓋地的花海,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數大就是美」,在梅花盛開的風櫃斗得到最佳見。
近幾年來,全球天氣怪異,梅花開花期也亂了步調,今年入冬後,台灣地區天氣大多晴暖,使得「愈冷愈開花」的梅花,遲遲不見蹤影,急煞不少愛梅族。幸好十二月中旬陸續幾波強勁寒流過境,為台灣帶來些許冬意,總算帶來梅花綻放的消息。據當地梅園主人表示,梅花花期可望維持到農曆春節,但依據內行愛梅族的估計,目前風櫃斗的梅花已綻放約八、九成,最佳賞花時期在元月十日至二十日之間,農曆春節時,大概只能見到零星「末代梅花」。「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賞梅、樂梅、品梅請趁早。
多數愛梅族慕風櫃斗大名,其實從台21線公路右彎到投59線公路,狹窄的山路兩旁從烏松崙、風櫃斗到近年來異軍突起的牛稠坑,不時可見梅園,往往令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賞梅族可隨心所欲找處梅園,漫步幽香撲鼻的花俓,置身雪白花海,此情此景,叫人不醉也難!
賞梅族大批湧進,昔日以製作梅子加工品的農家,搖身一變成為民素、商家、賞梅園區…遊客前往風櫃斗賞梅,還可品嘗梅製品,當地梅農在遊客聚集的地方開店、擺攤販售脆梅、Q梅、烏梅、紫蘇梅、辣梅、貴妃梅、軟梅、梅酒等,沉醉花海之餘,不妨到處品嘗,再發揮瞎拼能力。
風櫃斗的梅花已進入盛放期,週末假日一定人滿為患,投59線公路狹窄,只能單線行車,雖然南投警察局信義警分局為疏導賞梅遊客,假日期間實施單向道路管制,但一樣嚴重塞車,有心前往賞梅的遊客不可不知。
近年來,國內休閒旅遊風氣日勝,歲末年初,正是梅花綻放時節,台灣名氣最響亮、賞梅的當紅炸子雞,首推南投縣信義鄉風櫃斗,根據當地耆老了解,信義鄉的梅樹為三百年前鄭成功移植來台,歷經日據時期、政府遷台,持續計畫姓推廣,於民國六零、七零年代達到最高峰,目前種植面積約一千公頃,從海拔四百公尺蜿蜒伸展到一千兩百公尺的山丘,每年元旦前後約一個月的花期,冬之神揮灑魔術棒,讓滿山遍野的梅花燦爛繽紛,一片片雪白花海,美得教人心醉、令人透不過氣。
風櫃斗是台灣梅樹栽種面積最大的地區,由於此地山風、谷風非常盛行,地面又受日照關係,每天十時左右起,地面受日照關係,熱空氣上升,氣流便沿著陳有蘭溪而上,谷風由山下向山上吹拂,昔日當地居民挑香蕉至外地販賣,累了就在樹下乘涼,享受「風櫃陣」(台語)吹來,久而久之,當地人就叫它風櫃斗了。雖然目前名稱改為自強村,但多數人還是喜歡「風櫃斗」的舊名。 風櫃斗的梅樹,大約在每年十一、二月含苞待放,元旦前後一個月,「滿園春色關不住」,數以千計的梅樹爭先恐後第登傷冬天大地的舞台,蒼勁樸拙的老梅樹,綴滿一樹的雪白,蒲天蓋地的花海,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數大就是美」,在梅花盛開的風櫃斗得到最佳見。
近幾年來,全球天氣怪異,梅花開花期也亂了步調,今年入冬後,台灣地區天氣大多晴暖,使得「愈冷愈開花」的梅花,遲遲不見蹤影,急煞不少愛梅族。幸好十二月中旬陸續幾波強勁寒流過境,為台灣帶來些許冬意,總算帶來梅花綻放的消息。據當地梅園主人表示,梅花花期可望維持到農曆春節,但依據內行愛梅族的估計,目前風櫃斗的梅花已綻放約八、九成,最佳賞花時期在元月十日至二十日之間,農曆春節時,大概只能見到零星「末代梅花」。「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賞梅、樂梅、品梅請趁早。
多數愛梅族慕風櫃斗大名,其實從台21線公路右彎到投59線公路,狹窄的山路兩旁從烏松崙、風櫃斗到近年來異軍突起的牛稠坑,不時可見梅園,往往令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賞梅族可隨心所欲找處梅園,漫步幽香撲鼻的花俓,置身雪白花海,此情此景,叫人不醉也難!
賞梅族大批湧進,昔日以製作梅子加工品的農家,搖身一變成為民素、商家、賞梅園區…遊客前往風櫃斗賞梅,還可品嘗梅製品,當地梅農在遊客聚集的地方開店、擺攤販售脆梅、Q梅、烏梅、紫蘇梅、辣梅、貴妃梅、軟梅、梅酒等,沉醉花海之餘,不妨到處品嘗,再發揮瞎拼能力。
風櫃斗的梅花已進入盛放期,週末假日一定人滿為患,投59線公路狹窄,只能單線行車,雖然南投警察局信義警分局為疏導賞梅遊客,假日期間實施單向道路管制,但一樣嚴重塞車,有心前往賞梅的遊客不可不知。
2007年11月7日 星期三
海螺溝
「下雪了!好漂亮噢!」一大早,隔房的朋友興高采烈地大呼小叫,跑來敲門告訴我下雪的消息。住在亞熱帶的台灣,難得見到大雪紛飛的景象,難怪友人如此興奮。風裡來、雨裡去、穿雲霧、頂霜雪…自助旅行近二十年,老實說,粉雕玉琢、雪樹銀花的銀色世界,對我已沒多大吸引力,甚至對大雪紛飛還蠻感冒的,但禁不起他三請四催盛情邀約,我們只好披上外套走出旅館,接受白雪的洗禮。櫃台的服務小姐看見我們,喜孜孜的說:你們運氣真好!這是今年第一場大雪呢!
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情,我們緩緩走出旅館,一夜的大雪讓高山白首,老樹白鬚,
粉妝玉雕的海螺溝,別有一番風韻。好友同行,自然沒有「白髮風雪上長安」的孤寂、落寞;海螺溝雖沒有飄香寒梅,但我們依然抱著踏雪尋梅的雅致,走向雪中、走向林間…。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住宿的金山飯店位在海螺溝景區內,我們一大早搭乘交通車到纜車站,成為第一批進溝的踏雪人,積雪約十五公分的山徑,由於沒人踩踏,走起來軟綿綿的,就像踏在棉絮上。
天上雪花飄飄;腳下雪毯綿綿,此情此景,怎一個美字能形容?!
「寒夜客來茶當酒」的滋味固然妙不可言;風雪林間品味熱騰騰的羊肉湯更是人生一大快事,前往冰川途中休息站的羊肉湯大姐,絕對是海螺溝冬季人氣指數的NO1!
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情,我們緩緩走出旅館,一夜的大雪讓高山白首,老樹白鬚,
粉妝玉雕的海螺溝,別有一番風韻。好友同行,自然沒有「白髮風雪上長安」的孤寂、落寞;海螺溝雖沒有飄香寒梅,但我們依然抱著踏雪尋梅的雅致,走向雪中、走向林間…。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住宿的金山飯店位在海螺溝景區內,我們一大早搭乘交通車到纜車站,成為第一批進溝的踏雪人,積雪約十五公分的山徑,由於沒人踩踏,走起來軟綿綿的,就像踏在棉絮上。
天上雪花飄飄;腳下雪毯綿綿,此情此景,怎一個美字能形容?!
「寒夜客來茶當酒」的滋味固然妙不可言;風雪林間品味熱騰騰的羊肉湯更是人生一大快事,前往冰川途中休息站的羊肉湯大姐,絕對是海螺溝冬季人氣指數的NO1!
2007年11月6日 星期二
挪威逍遙遊--海樂賽爾特
峽灣風情畫—海樂賽爾特
對挪威人而言,峽灣是他們的母親;峽灣是航海家的溫床;峽灣是上天的禮物;峽灣是挪威的象徵,松恩峽灣、蓋倫吉峽灣、敏達峽灣(Vindafjord)、紹德峽灣(Saudafjord)…連綿不絕的峽灣,不但帶給挪威絕佳的山水景觀,無盡的觀光資源,更帶給世人無比的喜悅與讚嘆!
有峽灣就有河流、海港和海岸平原,有了海岸平原、海港、河流,就有農場牧民、漁民…,人口聚集一處,自然形成小鎮,挪威有數以百計的峽灣,當然就有數百個峽灣小鎮,這些峽灣小鎮各具風情,各有看頭,想要一一走訪,絕非易事,背包族不妨選一、兩個峽灣小鎮,住個三、五天,做小鎮的臨時居民,悠悠閒閒融入小鎮的生活中。位於挪威最美麗的峽灣-蓋倫吉峽灣附近的海樂賽爾特,不但擁有峽灣、瀑布、山林、草原、河流等自然美景,百年歷史老教堂、養老院、露營地、藝術家公園、乳酪工廠、學校、超級市場、小橋…應有盡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絕對值得背包族考慮。
海樂賽爾特位於奧斯陸北方約四百七十公里,小鎮上最著名的自然景觀首推位於中心地帶的瀑布,這個不知名的瀑布,宛如萬馬奔騰傾洩而下,氣勢磅礡、聲勢驚人。小鎮觀光當局為方便遊客觀賞瀑布,特在瀑布邊設置觀瀑步道,遊客輕輕鬆鬆便可觀賞瀑布全景,從觀瀑步道下行約五分鐘步程,便是迷你的市區,市區內除了兩間比鄰的超級市場、幾間溫馨的咖啡屋及販賣紀念品、服飾…的商店外,還有一個紀念海樂賽爾特出生的藝術家--Ola Kjellstad 的小公園及一家造型別致、溫馨可愛的小旅館-圓山大飯店(Grand Hotel),圓山大飯店大廳裝潢古意盎然,陳列有明朝的花瓶、老式織布機、銅烤爐、古燈罩…等骨董,別有一番韻味,這家旅館除了價格較貴的主建築套房外,還有二十餘間瀕臨峽灣、視野良好的廉價房間,每人每晚住宿費為一百挪威克朗,以挪威的高物價而言,這些房間實在是物美價廉,圓山大飯店內並設有小酒吧,雖然各種酒類價錢貴得驚人,但走訪峽灣之餘,入夜後,背包族不妨在酒吧小酌一番,體驗挪威人民熱情的一面。
「處處無景處處景」,和大都會的著名景觀迥然不同,走訪峽灣小鎮一定要細心品味,絕不能「走馬看花」,海樂賽爾特鎮上有一座一八五九年興建的小教堂,參觀這座居民信仰中心的教堂後,背包族可在簽名簿內「秀一秀」。教堂四周碧綠的草坪,則是鎮民「蒙主寵召」的安眠之處,碧綠的草地、簡單的墓碑、墓地前四季更換的花草、整潔的環境,墓園絲毫沒有國內墳場的恐怖氣氛,「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小鎮人性化、庭園式的墓園設計,值得國人學習。
由於緯度高,挪威的冬天從每年十月一直到翌年三月,長達半年的寒冬結束,陽光夏季來臨,不少挪威人民便迫不及待地走出戶外,迎向陽光,戶外露營則是挪威家庭休閒度假的最愛,海樂賽爾特有一處收費低廉(每個營帳一夜費用為六十克朗)、設備完善、環境清幽的露營區,背包客族如裝備齊全,不妨在露營區過夜,親身體驗挪威露營地的風情。
海樂賽爾特的旅遊旺季從五月到九月,慕名到此的觀光客,除了搭船欣賞挪威最美的蓋倫吉峽灣外,喜歡健行的人,可攀登小鎮附近的山頭,俯視壯麗的峽灣美景;「煙波釣叟」可在峽灣下竿或在溪畔租個小木屋,盡情享受垂釣之樂;踏板勇士可以租輛自行車奮力踩踏;「咖啡族」不妨在溫馨小店享受美味咖啡;此外,還可划船、日光浴、乘坐馬車旅遊...背包客可隨心所欲選擇最愛,悠悠閒閒度過豐盛的北國假期。
挪威中部峽灣地區的夏天氣溫約在攝氏二十度左右,但由於峽灣地區大都依山濱海,「晴時多雲偶陣雨」變化多端,經常會碰上陰雨濛濛的天氣,背包族如前往峽灣旅遊,務必攜帶禦寒衣物及雨具,以免受凍。g
交通情報
卑爾根--海樂賽爾特(巴士):8:00、12:10 車程約八小時
阿里桑德--海樂賽爾特(巴士):11:10、15:10(週日停駛)、15:50(週日行駛) 車程約2.5小時
蓋倫吉--海樂賽爾特(渡輪):夏天每天有十至十二航次(約一小時一班)
旅遊情報
旅遊服務中心:Tel:70265052
對挪威人而言,峽灣是他們的母親;峽灣是航海家的溫床;峽灣是上天的禮物;峽灣是挪威的象徵,松恩峽灣、蓋倫吉峽灣、敏達峽灣(Vindafjord)、紹德峽灣(Saudafjord)…連綿不絕的峽灣,不但帶給挪威絕佳的山水景觀,無盡的觀光資源,更帶給世人無比的喜悅與讚嘆!
有峽灣就有河流、海港和海岸平原,有了海岸平原、海港、河流,就有農場牧民、漁民…,人口聚集一處,自然形成小鎮,挪威有數以百計的峽灣,當然就有數百個峽灣小鎮,這些峽灣小鎮各具風情,各有看頭,想要一一走訪,絕非易事,背包族不妨選一、兩個峽灣小鎮,住個三、五天,做小鎮的臨時居民,悠悠閒閒融入小鎮的生活中。位於挪威最美麗的峽灣-蓋倫吉峽灣附近的海樂賽爾特,不但擁有峽灣、瀑布、山林、草原、河流等自然美景,百年歷史老教堂、養老院、露營地、藝術家公園、乳酪工廠、學校、超級市場、小橋…應有盡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絕對值得背包族考慮。
海樂賽爾特位於奧斯陸北方約四百七十公里,小鎮上最著名的自然景觀首推位於中心地帶的瀑布,這個不知名的瀑布,宛如萬馬奔騰傾洩而下,氣勢磅礡、聲勢驚人。小鎮觀光當局為方便遊客觀賞瀑布,特在瀑布邊設置觀瀑步道,遊客輕輕鬆鬆便可觀賞瀑布全景,從觀瀑步道下行約五分鐘步程,便是迷你的市區,市區內除了兩間比鄰的超級市場、幾間溫馨的咖啡屋及販賣紀念品、服飾…的商店外,還有一個紀念海樂賽爾特出生的藝術家--Ola Kjellstad 的小公園及一家造型別致、溫馨可愛的小旅館-圓山大飯店(Grand Hotel),圓山大飯店大廳裝潢古意盎然,陳列有明朝的花瓶、老式織布機、銅烤爐、古燈罩…等骨董,別有一番韻味,這家旅館除了價格較貴的主建築套房外,還有二十餘間瀕臨峽灣、視野良好的廉價房間,每人每晚住宿費為一百挪威克朗,以挪威的高物價而言,這些房間實在是物美價廉,圓山大飯店內並設有小酒吧,雖然各種酒類價錢貴得驚人,但走訪峽灣之餘,入夜後,背包族不妨在酒吧小酌一番,體驗挪威人民熱情的一面。
「處處無景處處景」,和大都會的著名景觀迥然不同,走訪峽灣小鎮一定要細心品味,絕不能「走馬看花」,海樂賽爾特鎮上有一座一八五九年興建的小教堂,參觀這座居民信仰中心的教堂後,背包族可在簽名簿內「秀一秀」。教堂四周碧綠的草坪,則是鎮民「蒙主寵召」的安眠之處,碧綠的草地、簡單的墓碑、墓地前四季更換的花草、整潔的環境,墓園絲毫沒有國內墳場的恐怖氣氛,「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小鎮人性化、庭園式的墓園設計,值得國人學習。
由於緯度高,挪威的冬天從每年十月一直到翌年三月,長達半年的寒冬結束,陽光夏季來臨,不少挪威人民便迫不及待地走出戶外,迎向陽光,戶外露營則是挪威家庭休閒度假的最愛,海樂賽爾特有一處收費低廉(每個營帳一夜費用為六十克朗)、設備完善、環境清幽的露營區,背包客族如裝備齊全,不妨在露營區過夜,親身體驗挪威露營地的風情。
海樂賽爾特的旅遊旺季從五月到九月,慕名到此的觀光客,除了搭船欣賞挪威最美的蓋倫吉峽灣外,喜歡健行的人,可攀登小鎮附近的山頭,俯視壯麗的峽灣美景;「煙波釣叟」可在峽灣下竿或在溪畔租個小木屋,盡情享受垂釣之樂;踏板勇士可以租輛自行車奮力踩踏;「咖啡族」不妨在溫馨小店享受美味咖啡;此外,還可划船、日光浴、乘坐馬車旅遊...背包客可隨心所欲選擇最愛,悠悠閒閒度過豐盛的北國假期。
挪威中部峽灣地區的夏天氣溫約在攝氏二十度左右,但由於峽灣地區大都依山濱海,「晴時多雲偶陣雨」變化多端,經常會碰上陰雨濛濛的天氣,背包族如前往峽灣旅遊,務必攜帶禦寒衣物及雨具,以免受凍。g
交通情報
卑爾根--海樂賽爾特(巴士):8:00、12:10 車程約八小時
阿里桑德--海樂賽爾特(巴士):11:10、15:10(週日停駛)、15:50(週日行駛) 車程約2.5小時
蓋倫吉--海樂賽爾特(渡輪):夏天每天有十至十二航次(約一小時一班)
旅遊情報
旅遊服務中心:Tel:70265052
2007年11月5日 星期一
古早打工族
四、五零年代,台灣經濟尚未起飛,多數家庭生活清貧,軍人微薄的薪水更甭說了,根本不敷生活開銷。從大陸撤退時,少數攜帶一些黃金首飾來台的軍眷,還能依靠變賣金飾免強支撐;多數身無分文的軍眷,除省吃儉用外,只能絞盡腦汁搞點外快,當年還沒有「打工」這個名詞,但村中無論男女老少幾乎都做過代工,我們都是打工仔的開山祖師!
記憶中,村子裡最早的代工是「打草繩」,其實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編草繩。當年村口有家草繩工廠,工廠內有幾個簡陋的製繩機器,每天一早,眷村媽媽們就會群聚工廠門口,等待打工,假日則連小朋友都加入行列。編織草繩十分簡單,只要將一小把稻草送進機器漏斗型的開口,等稻草快被機器捲完時,再塞稻草接上,簡單的機器就會將稻草搓揉成草繩,由於操作簡單,打草繩的工資低到不行,歷經四十多年,早已忘記當年打一捆草繩的工錢究竟有多少了。
打草繩之後,編籮筐蓋成為村中的主要副業,編製籮筐蓋的工具是一支寬約一公分、長約三十公分、前端尖、尾端有橢圓小孔的鐵編針。作法完全得靠手工,首先將編針尾端穿藺草繩,而後將乾燥的竹葉一片接一片縫上,每個籮筐蓋大約要用五、六片竹葉。為了多賺點錢,手指結繭是家常便飯,如果不小心,少不了被鐵編針刺傷,挨皮肉痛。奇怪的是,當年受傷,嚴重的擦點紫藥水;輕點的根本不管,也不曾聽過有人破傷風。
從五零到六零年代,村中陸續有貼火柴盒、切蕎豆…等代工,最後的代工則是包地瓜糖,那時我已讀高中了,雖然面臨沉重的升學壓力,但依然得利用時間幫忙貼補家用。包地瓜糖是村中老少最喜歡的代工,不知是地瓜糖的老闆好心,還是擔心我們邊吃邊包,每次送貨,都會免費增加一、二公斤的地瓜糖,讓我們大快朵頤。
老闆要求大家包地瓜糖時,一定要保持乾淨,但為了趕工賺錢,村中多數人家都是全家總動員,天熱時,頂著高溫工作,當然大汗淋漓,多數大人以袖子擦汗,有些小孩則直接以手擦汗後繼續工作。更嚴重的是,有人感冒、瀉肚子…仍賣命工作…,這就是時隔四十多年,我堅持不吃地瓜糖的原因。
記憶中,村子裡最早的代工是「打草繩」,其實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編草繩。當年村口有家草繩工廠,工廠內有幾個簡陋的製繩機器,每天一早,眷村媽媽們就會群聚工廠門口,等待打工,假日則連小朋友都加入行列。編織草繩十分簡單,只要將一小把稻草送進機器漏斗型的開口,等稻草快被機器捲完時,再塞稻草接上,簡單的機器就會將稻草搓揉成草繩,由於操作簡單,打草繩的工資低到不行,歷經四十多年,早已忘記當年打一捆草繩的工錢究竟有多少了。
打草繩之後,編籮筐蓋成為村中的主要副業,編製籮筐蓋的工具是一支寬約一公分、長約三十公分、前端尖、尾端有橢圓小孔的鐵編針。作法完全得靠手工,首先將編針尾端穿藺草繩,而後將乾燥的竹葉一片接一片縫上,每個籮筐蓋大約要用五、六片竹葉。為了多賺點錢,手指結繭是家常便飯,如果不小心,少不了被鐵編針刺傷,挨皮肉痛。奇怪的是,當年受傷,嚴重的擦點紫藥水;輕點的根本不管,也不曾聽過有人破傷風。
從五零到六零年代,村中陸續有貼火柴盒、切蕎豆…等代工,最後的代工則是包地瓜糖,那時我已讀高中了,雖然面臨沉重的升學壓力,但依然得利用時間幫忙貼補家用。包地瓜糖是村中老少最喜歡的代工,不知是地瓜糖的老闆好心,還是擔心我們邊吃邊包,每次送貨,都會免費增加一、二公斤的地瓜糖,讓我們大快朵頤。
老闆要求大家包地瓜糖時,一定要保持乾淨,但為了趕工賺錢,村中多數人家都是全家總動員,天熱時,頂著高溫工作,當然大汗淋漓,多數大人以袖子擦汗,有些小孩則直接以手擦汗後繼續工作。更嚴重的是,有人感冒、瀉肚子…仍賣命工作…,這就是時隔四十多年,我堅持不吃地瓜糖的原因。
懷念爆米香
小時候,軍人家庭生活儉樸,除了農曆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重大節慶日,一天三餐外鮮少有零食可吃,記得當年,每當鄰村一些家境較好的「小富翁」吃麥芽糖、糖球、橄欖、貓耳朵、冰棒…等零食,有些眷村小孩會圍著「小富翁」討著吃一口,這時的「小富翁」,套句母親經常講的話,跩得像「二五八萬」似的,彷彿每個小朋友都得靠他恩寵才有得吃。
民國四、五十年代,軍方按人口發給軍眷糧票,眷村人必須以糧票在特約的米店換白米,當年的軍眷米是口感不好的在來米,眷村人如想吃較好的白米,可換九零米(依糧票公斤數打九折)、八五米,由於打折扣後的米數量較少,眷村一些家庭往往會出現寅吃卯糧的現象。只有一些省吃減用的眷村媽媽,家中才有多餘的米,有些媽媽會把米賣給鄰居或米店;有些人則等「爆米香」到村子時,將白米做成爆米香,讓小孩大快朵頤。
早期的爆米香是生意人在手推車上載著爆米筒、火爐、木尺、木框砧板等器具在街頭、市集、村莊擺攤,當時小朋友只要一聽到「爆米香」的叫賣聲,就纏著媽媽,拿著奶粉罐裝滿米,再帶一小杯油、砂糖去排隊,垂涎欲滴地守在爆米筒旁等「轟!」的一刻。 爆米香除了提供原料,還得付錢,軍人薪水微薄,當然能省則省,爆米香需要燃料,除了煤炭外,還有一種特別的燃料—龍眼子,曬乾的龍眼子易燃又耐燒,是絕佳燃料,由於龍眼子可抵現金,為了吃到香噴噴的爆米香,只要龍眼生產季節,眷村不時可見小朋友忙著撿拾龍眼子的景觀。 早期製作爆米香比較費時,生意人在「爆米筒」內裝蓬萊米,一面添加燃料,一邊緩緩轉動「爆米筒,讓米粒受熱均勻,還得看看爆米筒旁的圓形測量溫表,等加熱到一定溫度後,生意人喊著「要爆囉!」,提醒圍觀的小朋友摀住耳朵,隨即轟然一響,爆米筒下方的鐵製容器裡就裝滿白花花的米香。這時將米香倒進容器中,把熬製好的糖漿與米香芳拌勻後,倒進木框砧板,以麵桿來回滾壓,等米香冷卻後再拿著木尺,分切成小塊,香噴噴的爆米香就大功告成了。
每次,當母親將爆米香拿回家,都會規定我們這群小毛頭不能偷吃,但不管母親把爆米香藏在哪裡,都難不倒我們,不消多少日子,爆米香都進入我們的五臟廟了。(95.10.15)
民國四、五十年代,軍方按人口發給軍眷糧票,眷村人必須以糧票在特約的米店換白米,當年的軍眷米是口感不好的在來米,眷村人如想吃較好的白米,可換九零米(依糧票公斤數打九折)、八五米,由於打折扣後的米數量較少,眷村一些家庭往往會出現寅吃卯糧的現象。只有一些省吃減用的眷村媽媽,家中才有多餘的米,有些媽媽會把米賣給鄰居或米店;有些人則等「爆米香」到村子時,將白米做成爆米香,讓小孩大快朵頤。
早期的爆米香是生意人在手推車上載著爆米筒、火爐、木尺、木框砧板等器具在街頭、市集、村莊擺攤,當時小朋友只要一聽到「爆米香」的叫賣聲,就纏著媽媽,拿著奶粉罐裝滿米,再帶一小杯油、砂糖去排隊,垂涎欲滴地守在爆米筒旁等「轟!」的一刻。 爆米香除了提供原料,還得付錢,軍人薪水微薄,當然能省則省,爆米香需要燃料,除了煤炭外,還有一種特別的燃料—龍眼子,曬乾的龍眼子易燃又耐燒,是絕佳燃料,由於龍眼子可抵現金,為了吃到香噴噴的爆米香,只要龍眼生產季節,眷村不時可見小朋友忙著撿拾龍眼子的景觀。 早期製作爆米香比較費時,生意人在「爆米筒」內裝蓬萊米,一面添加燃料,一邊緩緩轉動「爆米筒,讓米粒受熱均勻,還得看看爆米筒旁的圓形測量溫表,等加熱到一定溫度後,生意人喊著「要爆囉!」,提醒圍觀的小朋友摀住耳朵,隨即轟然一響,爆米筒下方的鐵製容器裡就裝滿白花花的米香。這時將米香倒進容器中,把熬製好的糖漿與米香芳拌勻後,倒進木框砧板,以麵桿來回滾壓,等米香冷卻後再拿著木尺,分切成小塊,香噴噴的爆米香就大功告成了。
每次,當母親將爆米香拿回家,都會規定我們這群小毛頭不能偷吃,但不管母親把爆米香藏在哪裡,都難不倒我們,不消多少日子,爆米香都進入我們的五臟廟了。(95.10.15)
2007年11月4日 星期日
北海道冬雪風情
冬雪皚皚惹人憐
對北海道居民來說,1950年的札幌雪祭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最佳例證,一群閒來無事的高中學生,隨興雕塑的冰雪雕像,意外的成為北海道隆冬最耀眼的主角,從此,漫長的冬季,北海道的居民不再「各掃門前雪」,旭川、函館、支笏湖、層雲峽、網走、釧路等各地民眾紛紛以雪地為舞台,以冰雪為素材,盡情揮灑----雪祭、冰瀑祭、冬之祭、白燈節、煙火大會、冰雕……冰封的大地,沒有封住北國的人們,他們以接力式的各項祭典,讓北海道的冬天充滿歡樂、充滿笑聲。
冬天前往北海道旅遊,絕對不能錯過各項慶典活動的始祖----札幌雪祭,經過札幌市觀光部半世紀來的戮力經營,札幌雪祭已成為全世界冰雕藝術家的最愛,每年的國際雪雕大賽,各國好手雲集,大夥卯足全力,使出渾身解數,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出一件件令人嘆為觀止的冰雪藝術品,雖然春天來臨後,所有冰雕、雪雕將化為烏有,但留給遊客的卻是永恆的美麗追憶。
札幌雪祭除了燦爛奪目的煙火、精雕細琢的雪雕、冰雕,整個祭典宛如嘉年華會般熱鬧,除了觀賞超炫的雪雕,享受 U形滑雪道、綜合雪滑梯瞬間滑下的快感,背包客請不要忘了販售糖炒栗子、麻薯、和果子、白色戀人巧克力、果醬、紀念品……等各種土特產的攤販,一攤緊挨著一攤的小攤,讓饕餮客垂涎三尺,也讓瞎拼族荷包縮水,雖然氣溫偏低,但雪祭會場卻是熱騰騰。欣賞粉雕玉琢、如詩如夢的冰雕、雪雕,技癢的參觀民眾,可事先報名,在DIY區打造自己的作品,但整個參與時間得花個3、5天,時間匆促的遊客,也不必望雪興嘆,找處積雪深厚的地方,就地取材堆雪人、打雪仗……一樣樂翻天。與雪祭齊名的札幌白燈節,也是冬季札幌的重頭戲,大通公園及站前大道兩旁,入夜後,數十萬盞白燈將夜空裝扮得亮麗繽紛,令人心醉。
入冬以後,各種大同小異的慶典,在北海道各地陸續上演,荷包飽滿、時間充裕的遊客,當然可以「北海道走透透」,在北海道消磨整個冬季;假期短、腰包瘦的人,秉持「一花一世界」的人生觀,只要能用心,任何一處雪祭,都會讓您滿載而歸。
當嚴寒北風呼嘯在北海道廣大的平野之際,北方的鄂霍次克海,則有隨著流冰而來的「流冰小天使」,1月下旬至4月上旬期間,到網走搭乘破冰船來趟鄂霍次克海破冰之旅,頂著零下十幾度的寒風、破冰而行,冰塊破裂的聲音、碎冰互相擠壓的聲音,夾雜著呼嘯的風聲、看見流冰小天使、海豹、海獅的驚呼聲,這種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北海道冬天還有一項火熱的的戶外活動----日本全國拉雪橇狗大賽,這項在稚內舉辦的大賽,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的人潮,主角雖然是雪橇狗,但觀看比賽的人卻比狗來得更起勁。
北海道冬季氣溫經常在攝氏0度以下,對居住在亞熱帶、耐寒力較差的國人來說,長時間身處戶外,絕對是一大考驗,保暖裝備--毛帽、護目鏡(太陽眼鏡)、毛圍巾、羽毛衣(防水透氣外套)、防寒內衣、手套(最好能防水)、雪鞋(防滑鞋),口罩,如不齊全,可能就會成為「北海道凍瘡」的受害者,背包客不可不知。
對北海道居民來說,1950年的札幌雪祭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最佳例證,一群閒來無事的高中學生,隨興雕塑的冰雪雕像,意外的成為北海道隆冬最耀眼的主角,從此,漫長的冬季,北海道的居民不再「各掃門前雪」,旭川、函館、支笏湖、層雲峽、網走、釧路等各地民眾紛紛以雪地為舞台,以冰雪為素材,盡情揮灑----雪祭、冰瀑祭、冬之祭、白燈節、煙火大會、冰雕……冰封的大地,沒有封住北國的人們,他們以接力式的各項祭典,讓北海道的冬天充滿歡樂、充滿笑聲。
冬天前往北海道旅遊,絕對不能錯過各項慶典活動的始祖----札幌雪祭,經過札幌市觀光部半世紀來的戮力經營,札幌雪祭已成為全世界冰雕藝術家的最愛,每年的國際雪雕大賽,各國好手雲集,大夥卯足全力,使出渾身解數,在有限的時間內,創造出一件件令人嘆為觀止的冰雪藝術品,雖然春天來臨後,所有冰雕、雪雕將化為烏有,但留給遊客的卻是永恆的美麗追憶。
札幌雪祭除了燦爛奪目的煙火、精雕細琢的雪雕、冰雕,整個祭典宛如嘉年華會般熱鬧,除了觀賞超炫的雪雕,享受 U形滑雪道、綜合雪滑梯瞬間滑下的快感,背包客請不要忘了販售糖炒栗子、麻薯、和果子、白色戀人巧克力、果醬、紀念品……等各種土特產的攤販,一攤緊挨著一攤的小攤,讓饕餮客垂涎三尺,也讓瞎拼族荷包縮水,雖然氣溫偏低,但雪祭會場卻是熱騰騰。欣賞粉雕玉琢、如詩如夢的冰雕、雪雕,技癢的參觀民眾,可事先報名,在DIY區打造自己的作品,但整個參與時間得花個3、5天,時間匆促的遊客,也不必望雪興嘆,找處積雪深厚的地方,就地取材堆雪人、打雪仗……一樣樂翻天。與雪祭齊名的札幌白燈節,也是冬季札幌的重頭戲,大通公園及站前大道兩旁,入夜後,數十萬盞白燈將夜空裝扮得亮麗繽紛,令人心醉。
入冬以後,各種大同小異的慶典,在北海道各地陸續上演,荷包飽滿、時間充裕的遊客,當然可以「北海道走透透」,在北海道消磨整個冬季;假期短、腰包瘦的人,秉持「一花一世界」的人生觀,只要能用心,任何一處雪祭,都會讓您滿載而歸。
當嚴寒北風呼嘯在北海道廣大的平野之際,北方的鄂霍次克海,則有隨著流冰而來的「流冰小天使」,1月下旬至4月上旬期間,到網走搭乘破冰船來趟鄂霍次克海破冰之旅,頂著零下十幾度的寒風、破冰而行,冰塊破裂的聲音、碎冰互相擠壓的聲音,夾雜著呼嘯的風聲、看見流冰小天使、海豹、海獅的驚呼聲,這種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北海道冬天還有一項火熱的的戶外活動----日本全國拉雪橇狗大賽,這項在稚內舉辦的大賽,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的人潮,主角雖然是雪橇狗,但觀看比賽的人卻比狗來得更起勁。
北海道冬季氣溫經常在攝氏0度以下,對居住在亞熱帶、耐寒力較差的國人來說,長時間身處戶外,絕對是一大考驗,保暖裝備--毛帽、護目鏡(太陽眼鏡)、毛圍巾、羽毛衣(防水透氣外套)、防寒內衣、手套(最好能防水)、雪鞋(防滑鞋),口罩,如不齊全,可能就會成為「北海道凍瘡」的受害者,背包客不可不知。
2007年10月14日 星期日
間質性膀胱炎
【人間社記者賴台生嘉義報導】半夜常要起床上廁所、因漲尿而下腹部疼痛的間質性膀胱炎的病友們,十三日上午齊聚大林慈濟醫院,參加間質性膀胱炎病友聯誼會,一一訴說罹患間質性膀胱炎的心路歷程。大林慈濟醫院婦產科許鈞碩醫師表示,希望藉著病友會的成立,讓病友們彼此支持,也能得到醫療知識的觀念及自我照顧的方法。
許鈞碩醫師表示,間質性膀胱炎患者因為一有尿意就會膀胱疼痛,不尿不快,常常白天需要上二、三十次廁所,晚上也要起來五、六次,甚至十幾次,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這類患者常常四處求醫,卻找不到病因,甚至有病友被醫師診斷是精神有問題,讓患者十分頭痛。
許鈞碩醫師表示,間質性膀胱炎又稱為膀胱疼痛症候群,台灣平均每十萬人中有三百位病患,罹患率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患者多數為女性,且年齡不限。間質性膀胱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疾病,患者接受治療後,約有五成以上疼痛症狀可獲得改善,夜間頻尿次數減少,對於生活品質的改善頗有幫助。 許鈞碩醫師指出,由於間質性膀胱炎的病友並不多,因此希望藉由病友會的成立,讓大家彼此認識,得到支持的力量。目前醫界仍未找到完全治癒間質性膀胱炎的方法,因此患者需學習如何與這種疾病和平共處,當成自己的「老伴」,病人在治療時要有耐心,不要期待一次治療後就可以完全改善症狀。
許鈞碩醫師表示,間質性膀胱炎患者因為一有尿意就會膀胱疼痛,不尿不快,常常白天需要上二、三十次廁所,晚上也要起來五、六次,甚至十幾次,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這類患者常常四處求醫,卻找不到病因,甚至有病友被醫師診斷是精神有問題,讓患者十分頭痛。
許鈞碩醫師表示,間質性膀胱炎又稱為膀胱疼痛症候群,台灣平均每十萬人中有三百位病患,罹患率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患者多數為女性,且年齡不限。間質性膀胱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疾病,患者接受治療後,約有五成以上疼痛症狀可獲得改善,夜間頻尿次數減少,對於生活品質的改善頗有幫助。 許鈞碩醫師指出,由於間質性膀胱炎的病友並不多,因此希望藉由病友會的成立,讓大家彼此認識,得到支持的力量。目前醫界仍未找到完全治癒間質性膀胱炎的方法,因此患者需學習如何與這種疾病和平共處,當成自己的「老伴」,病人在治療時要有耐心,不要期待一次治療後就可以完全改善症狀。
世界文化遺產--泰國古都素可泰
投進歷史的懷抱—素可泰
除了佛教團體及一些自助旅行者,國人前往泰國旅遊,大都以曼谷、帕塔雅、普吉島、蘇梅島、清邁為主,位於泰國中北部的素可泰,雖然是泰國的第一個首都,還有一九九一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 UNESCO )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素可泰歷史文物保護區,卻鮮少國人專程造訪,實在可惜。
我與內人從寮北龍坡邦到清萊,以兩天時間走訪長頸族村落、美斯樂等地,眼見長頸族的「美麗與哀愁」,及美斯樂泰北義軍的無怨無悔,在震撼心情還未完全平復的情況下,我們帶著沉重的心,按既定計畫前往素可泰。
我們從清萊長途巴士站搭乘票價244泰銖的冷氣豪華巴士,上午八點三十分出發,巴士在途中偶而會停車載客,此外,每隔約兩、三小時則會在休息站停車,供乘客方便、用餐,從清萊到素可泰是典型的泰國田園風光,巴士在一路的碧綠中奔馳,車上的乘客則慵慵懶懶地或睡或躺。奇怪的是,幾乎沒有一個人有不耐煩的表情,泰國人早已習慣「慢活」,經過約八小時車程,我們終於抵達素可泰新城。素可泰新城巴士站有一些擔任旅館掮客的黃牛嘟嘟車,給大夥一個良心建議,黃牛介紹的Guesthouse良莠不齊,最好先進城再慢慢找住宿旅館,或直接搭車到距新城12公里的舊城。舊城是背包客的住宿天堂,只要耐心尋覓,包君滿意!
素可泰的原意為「幸福的曙光」,是 1257 年到 1436 年「素可泰王朝」的首都。素可泰王朝全盛時期勢力範圍遠及馬來半島,在泰國歷史中,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當時流行信仰南傳佛教,城內建有許多規模宏偉的佛寺。可惜後來王朝衰落,首都遷往他處,素可泰失去政治舞台,迅速沒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維護、研究素可泰的豐富文化與遺跡,特提供專款,鼓勵專業人員致力保存遺產的工作。近年來,當地政府積極擬出恢復素可泰舊觀的計劃,大力修繕所古蹟寺廟,希望建成國家歷史文物保護區。
歷經數百年滄桑歲月,素可泰遺跡公園Sukhothai Historical Park本來是支離破碎的,經過專家拼拼湊湊,成為今天的模樣。南北城垣各長2千公尺,東西各長1600公尺的公園內,處處可見六、七百年前泰國民族偉大的遺跡。想要細心品味這些藝術精華,絕非一朝一夕的事,一定得妥善規劃行程,才不致入寶山空手而回!
前往遺跡公園,如果沒有事先做好功課,最好先到蘭坎亨國家博物館(Ram Khamhaeng National Museum)惡補一番,珍藏在此的素可泰出土古文物,可提供完整的資訊,讓遊客有基本的認識,不致於一頭霧水。博物館及遺址可分別購票,但不划算,最好購買160泰銖的套裝門票,可將所有景點一網打盡。園區範圍太廣,泰國天氣熱到不行,步行成為酷刑;騎自行車變成磨練;看來看去只有騎機車最愜意。
素可泰遺跡公園「三步一寺、五步一塔」,保證讓一般遊客看到眼花;走到腿痠,除非是宗教學者或考古專家,大可不必一一走訪,事先選擇幾所重要的寺廟瞧瞧即可。園區中心的瑪哈泰寺(Wat Mahathat),原有209座大小不一、或磚砌或石砌的佛塔及十處僧院,是規模NO1的宏偉建築群,護城河四面環繞,純素可泰式的主佛塔,呈含苞蓮花造型,週圍環繞四座室利佛逝(Srivijaya)式融合錫蘭式的小塔及四座高棉風格小塔,南北兩側各有一尊立佛(Mandop)。建築之雄偉不遜於如今的泰國皇宮。位於瑪哈泰寺北邊,與瑪哈泰寺隔條路相望的沙室利寺(Wat Sa Sri),位在湖中央,須要要過橋才能到達,主佛塔前方有一尊造型酷似西昌寺(Wat Sri Chum)的坐佛,頗有看頭。沙室利寺東面的是蘭坎亨王的雕像,西元1283 年締造泰國文字的蘭坎亨王,創立素可泰王朝盛世,至今深受泰國民眾愛載,每天都有民眾到銅像前以鮮花、香燭祭奠。銅像後面有巨型浮雕,畫面有騎象打仗、佛塔、安奉神佛、人民禮拜等。
瑪哈泰寺西南方不遠的西沙維寺(Wat Sri Sawai)為高棉風格,三座酷似槍彈的圓柱形佛塔,供奉濕婆神的主塔高20公尺,左、右兩側的塔各高12公尺,分別供奉大梵天、那萊天王。三座佛塔中供奉的佛像已移到蘭坎亨國家博物館,塔身雕刻繁複,整座寺廟保存頗佳。
索拉薩克寺(Wat Sorasak)位於近城北的開闊草坪上,完整的錫蘭式環象佛塔,由24頭亞洲象環繞基座,象牙、象鼻清晰,十分寫實。出古城,西北方的
西昌寺(Wat Sri Chum),是素可泰最重要佛教遺址之一,高15公尺、長寬各32公尺、牆壁厚3公尺的蒙朵式(Mondop)方形無頂大神龕,供奉高15公尺、兩膝寬11.3公尺、號稱泰國最大坐佛的阿迦納佛(Phra Achana),阿迦納佛左手施禪定印;右手結觸地印,端坐神龕,莊嚴安祥,無論在廟內任何角落,佛慈祥的雙眼彷彿都注視著遊人。雖然空間頗大,但高大的佛像幾乎將空間擠滿,無論從哪個角度都看不到全貌,進入西昌寺,抬頭瞻仰阿迦納佛,鮮少人不受感動。
古城西郊的沙攀欣寺(Wat Saphan Hin)位於海拔200公尺的山丘,由於前往該寺必須經由以大石鋪成的石階,連綿的石塊酷似長橋,因此又名「石橋寺」,因年代久遠,鋪路的石塊崩塌嚴重,加上山徑有點坡度,雖然路程不長,但走來並不輕鬆。矗立山頂的立佛,高約12.5公尺,雖歷經風雨滄桑,但依然挺立,笑傲世人。
到素可泰參觀寺廟,如沒事先做好功課,參觀幾處寺廟後,多數遊客大概就興趣缺缺,即使勉強撐到底,也多是腦袋空空。建議遊客在參觀過程,花個一百元泰銖,在古城內的公營按摩店,享受一小時的傳統泰式按摩。此外,古城外圍有許多餐廳、咖啡座,頂著燠熱的天氣參觀,免不了元氣大傷,不妨找間餐飲店,品嚐濃郁的果汁、冰品…,稍事歇息、加油後,繼續上路拼鬥!
論歷史之久遠,素可泰超過艾育塔雅;論古蹟之規模,素可泰不遜於艾育塔雅…古城處處是寶,心動嗎?!
※ 清邁搭乘巴士(Chiang Mai Arcade Bus Station),10:15出發,約五個半小時車程。從曼谷搭乘巴士直達此地,巴士分為普通和冷氣車兩種,若要搭車可由位於PHAHONYOTHIN路上的「巴士北站」NORTHEM BUS TERMINAL搭乘即可,每天發車10個班次,車程約七小時。
除了佛教團體及一些自助旅行者,國人前往泰國旅遊,大都以曼谷、帕塔雅、普吉島、蘇梅島、清邁為主,位於泰國中北部的素可泰,雖然是泰國的第一個首都,還有一九九一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 UNESCO )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素可泰歷史文物保護區,卻鮮少國人專程造訪,實在可惜。
我與內人從寮北龍坡邦到清萊,以兩天時間走訪長頸族村落、美斯樂等地,眼見長頸族的「美麗與哀愁」,及美斯樂泰北義軍的無怨無悔,在震撼心情還未完全平復的情況下,我們帶著沉重的心,按既定計畫前往素可泰。
我們從清萊長途巴士站搭乘票價244泰銖的冷氣豪華巴士,上午八點三十分出發,巴士在途中偶而會停車載客,此外,每隔約兩、三小時則會在休息站停車,供乘客方便、用餐,從清萊到素可泰是典型的泰國田園風光,巴士在一路的碧綠中奔馳,車上的乘客則慵慵懶懶地或睡或躺。奇怪的是,幾乎沒有一個人有不耐煩的表情,泰國人早已習慣「慢活」,經過約八小時車程,我們終於抵達素可泰新城。素可泰新城巴士站有一些擔任旅館掮客的黃牛嘟嘟車,給大夥一個良心建議,黃牛介紹的Guesthouse良莠不齊,最好先進城再慢慢找住宿旅館,或直接搭車到距新城12公里的舊城。舊城是背包客的住宿天堂,只要耐心尋覓,包君滿意!
素可泰的原意為「幸福的曙光」,是 1257 年到 1436 年「素可泰王朝」的首都。素可泰王朝全盛時期勢力範圍遠及馬來半島,在泰國歷史中,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當時流行信仰南傳佛教,城內建有許多規模宏偉的佛寺。可惜後來王朝衰落,首都遷往他處,素可泰失去政治舞台,迅速沒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維護、研究素可泰的豐富文化與遺跡,特提供專款,鼓勵專業人員致力保存遺產的工作。近年來,當地政府積極擬出恢復素可泰舊觀的計劃,大力修繕所古蹟寺廟,希望建成國家歷史文物保護區。
歷經數百年滄桑歲月,素可泰遺跡公園Sukhothai Historical Park本來是支離破碎的,經過專家拼拼湊湊,成為今天的模樣。南北城垣各長2千公尺,東西各長1600公尺的公園內,處處可見六、七百年前泰國民族偉大的遺跡。想要細心品味這些藝術精華,絕非一朝一夕的事,一定得妥善規劃行程,才不致入寶山空手而回!
前往遺跡公園,如果沒有事先做好功課,最好先到蘭坎亨國家博物館(Ram Khamhaeng National Museum)惡補一番,珍藏在此的素可泰出土古文物,可提供完整的資訊,讓遊客有基本的認識,不致於一頭霧水。博物館及遺址可分別購票,但不划算,最好購買160泰銖的套裝門票,可將所有景點一網打盡。園區範圍太廣,泰國天氣熱到不行,步行成為酷刑;騎自行車變成磨練;看來看去只有騎機車最愜意。
素可泰遺跡公園「三步一寺、五步一塔」,保證讓一般遊客看到眼花;走到腿痠,除非是宗教學者或考古專家,大可不必一一走訪,事先選擇幾所重要的寺廟瞧瞧即可。園區中心的瑪哈泰寺(Wat Mahathat),原有209座大小不一、或磚砌或石砌的佛塔及十處僧院,是規模NO1的宏偉建築群,護城河四面環繞,純素可泰式的主佛塔,呈含苞蓮花造型,週圍環繞四座室利佛逝(Srivijaya)式融合錫蘭式的小塔及四座高棉風格小塔,南北兩側各有一尊立佛(Mandop)。建築之雄偉不遜於如今的泰國皇宮。位於瑪哈泰寺北邊,與瑪哈泰寺隔條路相望的沙室利寺(Wat Sa Sri),位在湖中央,須要要過橋才能到達,主佛塔前方有一尊造型酷似西昌寺(Wat Sri Chum)的坐佛,頗有看頭。沙室利寺東面的是蘭坎亨王的雕像,西元1283 年締造泰國文字的蘭坎亨王,創立素可泰王朝盛世,至今深受泰國民眾愛載,每天都有民眾到銅像前以鮮花、香燭祭奠。銅像後面有巨型浮雕,畫面有騎象打仗、佛塔、安奉神佛、人民禮拜等。
瑪哈泰寺西南方不遠的西沙維寺(Wat Sri Sawai)為高棉風格,三座酷似槍彈的圓柱形佛塔,供奉濕婆神的主塔高20公尺,左、右兩側的塔各高12公尺,分別供奉大梵天、那萊天王。三座佛塔中供奉的佛像已移到蘭坎亨國家博物館,塔身雕刻繁複,整座寺廟保存頗佳。
索拉薩克寺(Wat Sorasak)位於近城北的開闊草坪上,完整的錫蘭式環象佛塔,由24頭亞洲象環繞基座,象牙、象鼻清晰,十分寫實。出古城,西北方的
西昌寺(Wat Sri Chum),是素可泰最重要佛教遺址之一,高15公尺、長寬各32公尺、牆壁厚3公尺的蒙朵式(Mondop)方形無頂大神龕,供奉高15公尺、兩膝寬11.3公尺、號稱泰國最大坐佛的阿迦納佛(Phra Achana),阿迦納佛左手施禪定印;右手結觸地印,端坐神龕,莊嚴安祥,無論在廟內任何角落,佛慈祥的雙眼彷彿都注視著遊人。雖然空間頗大,但高大的佛像幾乎將空間擠滿,無論從哪個角度都看不到全貌,進入西昌寺,抬頭瞻仰阿迦納佛,鮮少人不受感動。
古城西郊的沙攀欣寺(Wat Saphan Hin)位於海拔200公尺的山丘,由於前往該寺必須經由以大石鋪成的石階,連綿的石塊酷似長橋,因此又名「石橋寺」,因年代久遠,鋪路的石塊崩塌嚴重,加上山徑有點坡度,雖然路程不長,但走來並不輕鬆。矗立山頂的立佛,高約12.5公尺,雖歷經風雨滄桑,但依然挺立,笑傲世人。
到素可泰參觀寺廟,如沒事先做好功課,參觀幾處寺廟後,多數遊客大概就興趣缺缺,即使勉強撐到底,也多是腦袋空空。建議遊客在參觀過程,花個一百元泰銖,在古城內的公營按摩店,享受一小時的傳統泰式按摩。此外,古城外圍有許多餐廳、咖啡座,頂著燠熱的天氣參觀,免不了元氣大傷,不妨找間餐飲店,品嚐濃郁的果汁、冰品…,稍事歇息、加油後,繼續上路拼鬥!
論歷史之久遠,素可泰超過艾育塔雅;論古蹟之規模,素可泰不遜於艾育塔雅…古城處處是寶,心動嗎?!
※ 清邁搭乘巴士(Chiang Mai Arcade Bus Station),10:15出發,約五個半小時車程。從曼谷搭乘巴士直達此地,巴士分為普通和冷氣車兩種,若要搭車可由位於PHAHONYOTHIN路上的「巴士北站」NORTHEM BUS TERMINAL搭乘即可,每天發車10個班次,車程約七小時。
2007年10月11日 星期四
到北海道泡湯去
泡湯洗澎澎
日本人將溫泉視為「大地的處女水」,透過近代科學家的實驗,證實了這種看法,更助長日本人對溫泉的愛好,稱大和民族為「溫泉族」毫不為過,日本人泡溫泉「日久成精」,針對溫泉的泉質、泡溫泉的方法、注意事項、禁忌…形成一大套「泡湯經」,把泡溫泉當做學問研究,放眼全世界,鮮有其匹者。
泡湯和洗澡是兩碼子事,最基本的差異是泡湯前要先將身體沖洗乾淨,才可入池,每天泡湯次數以2、3次為宜,時間在20至30分鐘即可,國人千萬不要存有撈本心態,一定要泡到皮膚又紅又皺,弄不好引起「溫泉中毒」,樂極生悲,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特別注意。
北海道溫泉區的旅館如果沒有溫泉,那就沒得混了,一些小旅館、民宿由於只有「一湯」,會設定男湯、女湯時間,雖然如此,難免有些冒失的迷糊蛋搞錯時間,不擔心「春光外洩」的美眉、酷哥,當然可以「袒裎」相見,限制級泡湯,否則自行決定保護尺寸吧。
北海道火山多,溫泉也多,「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數以百計的溫泉都說「溫泉是自家的好」,有人喜歡青菜豆腐;有人鍾情滿漢全席,實在很難選出所謂的TOP10,想要享受泡湯樂趣,基本原則是「只要我喜歡」。
日本唯一、全球罕見的十勝川植物性溫泉,係融合地下累積發酵植物所形成的溫泉,據說這種溫泉具有天然美容功效,洗後肌膚光滑柔嫩,可讓您成為「你可以更近一點看我」的代言人,如果讓愛美的女性票選,擁有「美人湯」美名的十勝川溫泉一定是TOP1!想要成為水噹噹的美眉,到十勝川溫泉「漂亮一下又何妨」。
札幌豐平川上游的定山溪,除了開發已有一百三十餘年的溫泉外,滿山遍野的楓樹更是北海道著名的賞楓去處,入秋之後,山巔水湄處處可見紅葉美景,置身在楓紅層層的圖畫世界,已夠迷人了,帶著閒情逸致,賞楓、品茗、暢飲……之餘,浸泡在鹽化物泉、硫酸鹽泉等泉值的露天風呂中,看紅葉飄零;聽泉聲潺潺,絕對HIGH!
前往支笏湖可賞鳥兼泡湯,支笏湖北岸惠庭岳山腳下的伊藤溫泉,屬弱食鹽泉,泉水中含有鹽化物、硫酸鹽等,溫度達攝氏52度,對慢性皮膚病、失眠、神經痛、外傷、胃酸過多、月經障害有療效,但腎臟病、心臟病、高血壓患者及孕婦不宜。
登別素有溫泉鄉美名,擁有硫磺泉、重曹泉、鐵泉、芒硝泉等11種泉質的溫泉,溫泉旅館林立,是泡湯族的聖地,每種溫泉各具療效,「有病治病,無病健身」,遊客泡湯之餘,可參觀熊牧場,也可在溫泉街尋訪歡迎鬼、赤鬼、青鬼、念佛鬼等各種小鬼塑像,體驗「活見鬼」的滋味。
原來只是登山者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的層雲峽溫泉,由於是日本紅葉的先鋒,蜂擁而至的賞楓客,使層雲峽溫泉熱力大放送,如今也成為泡湯勝地,泉質有單純泉、硫化水素泉、單純硫化水素泉等,對神經痛、糖尿病、胃腸病具有不錯療效。夏季百花齊放;秋天紅葉飛舞;隆冬雪樹銀花,層雲峽是泡湯、尋幽訪勝的好去處。
雄阿寒岳、雌阿寒岳等山巒環繞,湖光山色景緻宜人的阿寒湖,是愛奴族最早的散居地,也是目前北海道最大的愛奴族聚集區,阿寒湖純淨的水質孕育出世界罕見的綠色球藻,前往「綠球藻水槽展示中心」大開眼界後,品嚐尚青的活鯉魚刺身,再到溫泉街泡湯,絕對是人間一樂。阿寒湖的溫泉為單純溫泉,可消除疲勞、治療神經痛。
最受豪放女、豪放男喜愛的神居稚之瀧溫泉,泉質是硫酸鹽泉,位於知床半島,從硫磺山直洩而下的溫泉,沿著溪谷形成數十處大小不一的天然浴池,喜歡「眾樂樂」的泡湯族,可至最大號的溫泉浴池「上沖下洗」,想要獨處的人,可隨心所欲找個小水坑,盡情地「左搓右揉」。
逛朝市、看夜景是函館的主要節目,再加上五稜郭公園、元町及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湯之川溫泉,組合成一套豐盛的「旅遊特餐」,湯之川溫泉分為飲用及泡湯用兩種,泉質有弱食鹽泉、單純泉、鹽化物泉,遊客務請看清楚泉質及飲用方法再品嚐,一次喝100—200cc已足夠有餘,飲用時請一口一口淺嚐,可別拿起杯子就「乎乾啦」。
洞爺湖是個封閉型火山湖,四周有昭和新山、樽前山、有珠山等火山,湖中有大島、觀音島、饅頭島、弁天島四個島嶼,湖畔有洞爺湖溫泉、壯瞥溫泉、觀音溫泉等泡湯好去處,此地的溫泉有鹽化物溫泉、硫酸鹽泉、弱食鹽泉等,對慢性皮膚病、胃酸過多等具有療效,可改善虛弱體質,前往支笏洞爺國家公園,可別錯過風情萬千的洞爺湖。
位於北見盆地的溫根湯溫泉,日語為Onneyo,是愛奴族「大溫泉」的意思,溫根湯也是日本野生杜鵑最大群生地,五月花開時節,置身粉紅的花海及熱騰騰的溫泉中,豈止一個讚字?
日本人將溫泉視為「大地的處女水」,透過近代科學家的實驗,證實了這種看法,更助長日本人對溫泉的愛好,稱大和民族為「溫泉族」毫不為過,日本人泡溫泉「日久成精」,針對溫泉的泉質、泡溫泉的方法、注意事項、禁忌…形成一大套「泡湯經」,把泡溫泉當做學問研究,放眼全世界,鮮有其匹者。
泡湯和洗澡是兩碼子事,最基本的差異是泡湯前要先將身體沖洗乾淨,才可入池,每天泡湯次數以2、3次為宜,時間在20至30分鐘即可,國人千萬不要存有撈本心態,一定要泡到皮膚又紅又皺,弄不好引起「溫泉中毒」,樂極生悲,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特別注意。
北海道溫泉區的旅館如果沒有溫泉,那就沒得混了,一些小旅館、民宿由於只有「一湯」,會設定男湯、女湯時間,雖然如此,難免有些冒失的迷糊蛋搞錯時間,不擔心「春光外洩」的美眉、酷哥,當然可以「袒裎」相見,限制級泡湯,否則自行決定保護尺寸吧。
北海道火山多,溫泉也多,「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數以百計的溫泉都說「溫泉是自家的好」,有人喜歡青菜豆腐;有人鍾情滿漢全席,實在很難選出所謂的TOP10,想要享受泡湯樂趣,基本原則是「只要我喜歡」。
日本唯一、全球罕見的十勝川植物性溫泉,係融合地下累積發酵植物所形成的溫泉,據說這種溫泉具有天然美容功效,洗後肌膚光滑柔嫩,可讓您成為「你可以更近一點看我」的代言人,如果讓愛美的女性票選,擁有「美人湯」美名的十勝川溫泉一定是TOP1!想要成為水噹噹的美眉,到十勝川溫泉「漂亮一下又何妨」。
札幌豐平川上游的定山溪,除了開發已有一百三十餘年的溫泉外,滿山遍野的楓樹更是北海道著名的賞楓去處,入秋之後,山巔水湄處處可見紅葉美景,置身在楓紅層層的圖畫世界,已夠迷人了,帶著閒情逸致,賞楓、品茗、暢飲……之餘,浸泡在鹽化物泉、硫酸鹽泉等泉值的露天風呂中,看紅葉飄零;聽泉聲潺潺,絕對HIGH!
前往支笏湖可賞鳥兼泡湯,支笏湖北岸惠庭岳山腳下的伊藤溫泉,屬弱食鹽泉,泉水中含有鹽化物、硫酸鹽等,溫度達攝氏52度,對慢性皮膚病、失眠、神經痛、外傷、胃酸過多、月經障害有療效,但腎臟病、心臟病、高血壓患者及孕婦不宜。
登別素有溫泉鄉美名,擁有硫磺泉、重曹泉、鐵泉、芒硝泉等11種泉質的溫泉,溫泉旅館林立,是泡湯族的聖地,每種溫泉各具療效,「有病治病,無病健身」,遊客泡湯之餘,可參觀熊牧場,也可在溫泉街尋訪歡迎鬼、赤鬼、青鬼、念佛鬼等各種小鬼塑像,體驗「活見鬼」的滋味。
原來只是登山者消除疲勞、恢復體力的層雲峽溫泉,由於是日本紅葉的先鋒,蜂擁而至的賞楓客,使層雲峽溫泉熱力大放送,如今也成為泡湯勝地,泉質有單純泉、硫化水素泉、單純硫化水素泉等,對神經痛、糖尿病、胃腸病具有不錯療效。夏季百花齊放;秋天紅葉飛舞;隆冬雪樹銀花,層雲峽是泡湯、尋幽訪勝的好去處。
雄阿寒岳、雌阿寒岳等山巒環繞,湖光山色景緻宜人的阿寒湖,是愛奴族最早的散居地,也是目前北海道最大的愛奴族聚集區,阿寒湖純淨的水質孕育出世界罕見的綠色球藻,前往「綠球藻水槽展示中心」大開眼界後,品嚐尚青的活鯉魚刺身,再到溫泉街泡湯,絕對是人間一樂。阿寒湖的溫泉為單純溫泉,可消除疲勞、治療神經痛。
最受豪放女、豪放男喜愛的神居稚之瀧溫泉,泉質是硫酸鹽泉,位於知床半島,從硫磺山直洩而下的溫泉,沿著溪谷形成數十處大小不一的天然浴池,喜歡「眾樂樂」的泡湯族,可至最大號的溫泉浴池「上沖下洗」,想要獨處的人,可隨心所欲找個小水坑,盡情地「左搓右揉」。
逛朝市、看夜景是函館的主要節目,再加上五稜郭公園、元町及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湯之川溫泉,組合成一套豐盛的「旅遊特餐」,湯之川溫泉分為飲用及泡湯用兩種,泉質有弱食鹽泉、單純泉、鹽化物泉,遊客務請看清楚泉質及飲用方法再品嚐,一次喝100—200cc已足夠有餘,飲用時請一口一口淺嚐,可別拿起杯子就「乎乾啦」。
洞爺湖是個封閉型火山湖,四周有昭和新山、樽前山、有珠山等火山,湖中有大島、觀音島、饅頭島、弁天島四個島嶼,湖畔有洞爺湖溫泉、壯瞥溫泉、觀音溫泉等泡湯好去處,此地的溫泉有鹽化物溫泉、硫酸鹽泉、弱食鹽泉等,對慢性皮膚病、胃酸過多等具有療效,可改善虛弱體質,前往支笏洞爺國家公園,可別錯過風情萬千的洞爺湖。
位於北見盆地的溫根湯溫泉,日語為Onneyo,是愛奴族「大溫泉」的意思,溫根湯也是日本野生杜鵑最大群生地,五月花開時節,置身粉紅的花海及熱騰騰的溫泉中,豈止一個讚字?
2007年10月8日 星期一
北海道處女地--知床半島、釧路濕原丹頂鶴
尋幽訪勝—知床半島、釧路濕原
雖然開發時間不過百餘年,昔日粗獷的北國荒野,已開發出札幌、旭川等大小城鎮,完善的交通網,讓人類的足跡逐漸擴及北海道大部分地區,「日本最後祕境」----知床半島,及生態資源豐富的釧路濕原,成為北國少數尋幽訪勝的好去處。
知床半島的旅遊景點----知床五湖、岩尾別溫泉、神居稚之瀧溫泉、羅臼岳、硫磺山……都分佈在334線國道及知床公園線沿線,自己租車旅遊雖然逍遙自在,但因山路崎嶇,知床公園線部份路段狹窄,且路況不佳,加上日本人靠左邊行駛,與國內不同,建議國人參加從斜里出發的「巴士旅遊」。參加「巴士旅遊」,需注意要購買全段票,否則只能到霧托羅港,而錯過知床五湖、神居稚之瀧溫泉兩大景點,觀光巴士停靠時間有限,最好自備中餐,此外,巴士旅遊只有日語導覽,日語不通的遊客,最好以中文(漢字)和導覽人員溝通,確實掌握各景點停留時間及上下車地點,以免「擺烏龍」。
知床半島人氣最旺的當推神居稚之瀧溫泉,這處被列為北海道15大的溫泉瀑布,是絕佳露天風呂去處,從硫磺山山腹到334線國道旁的溪谷,形成大小不一的「溫泉浴池」,背包族可徒步溯溪30分鐘,到瀑布沖洩處形成的最大露天浴池,「人擠人」的泡湯,也可隨心所欲找個小坑洞「獨浴」,由於溫泉水富含礦物質,溫泉溪谷十分滑溜,遊客可花錢買防滑的草鞋,捨不得破費的人,最好打赤腳並小心翼翼。神居稚之瀧溫泉瀑布的水質偏酸,浸泡溫泉後,身上會覺得癢癢的,但不消多久,就沒事了,國人如想體驗露天風呂的美妙滋味,切記攜帶泳裝,個性開放的豪放女、豪放男,就別管他三七二十一了。。
以融雪為水源的知床五湖,周圍盡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是生態之旅的絕佳去處,環湖步道圍繞面積最大的第二湖、第三湖,並有支線連結其他三湖,穿梭在環湖步道,每當穿越蓊鬱的樹林,迎面而來蒼翠青山倒映在湖水的景致,往往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油然而生。
由於緯度較高,春天的腳步直到5月才到達釧路濕原,皚皚白雪消融,濕原的草木吐出鵝黃的嫩芽,迎向春風;冬眠的動物離開蟄伏的洞穴,奔向陽光,短暫的春天是濕原萬物生機蓬勃的季節,6月下旬,釧路濕原進入旅遊最高潮的夏天,濕原成為綠的世界,約15度的平均溫,是健行最佳時期,濕原完善的步道,經常可見造訪的遊客。
釧路濕原健行最好以釧路濕原站為出發點,7月至9月間,Noroko號釧路濕原列車,每天往返釧路與塘路之間各4車次,沿途停靠東釧路、釧路濕原、細岡等3個站,如果想有個悠閒的濕原之旅,最好早班車去、末班車回。下了Noroko號小火車,小事休息整理背包後,沿火車站右側的步道前行至遊客中心(Visitors Lounge),在服務臺索取地圖後,建議遊客先來趟暖身行程,步行0.6公里到細岡濕原展望台(Hosoka Observatory)以望遠鏡遠眺濕原景觀,了解週邊情況後,原路返回遊客中心,在此稍事休息,興致高的遊客則可到附近的熱汽球廣場,登上熱汽球,從空中俯瞰濕原景觀。
遊客中心至細岡車站步道沿途林木蓊鬱,盛夏時節,濕原野花盛開,沿途會碰到不少「聞香而來」的蜜蜂,由於蜜蜂數量頗多,健行遊客務必攜帶螫傷藥膏,以防萬一。出細岡車站不久,沿左側木板步道前進,至達古武露營場,露營場提供自行車、營帳出租,時間充裕的遊客可考慮在此地住宿,享受划獨木舟、湖畔B.B.Q、幕天席地觀星……的樂趣。否則背起行囊,小憩一番後,沿原路走1公里,銜接夢之丘展望台(Yumegaoko Observatory)步道,折返細岡車站,搭乘Noroko號小火車,向釧路濕原揮手「莎喲娜拉」!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尋幽訪勝,可別錯過知床、釧路。
雖然開發時間不過百餘年,昔日粗獷的北國荒野,已開發出札幌、旭川等大小城鎮,完善的交通網,讓人類的足跡逐漸擴及北海道大部分地區,「日本最後祕境」----知床半島,及生態資源豐富的釧路濕原,成為北國少數尋幽訪勝的好去處。
知床半島的旅遊景點----知床五湖、岩尾別溫泉、神居稚之瀧溫泉、羅臼岳、硫磺山……都分佈在334線國道及知床公園線沿線,自己租車旅遊雖然逍遙自在,但因山路崎嶇,知床公園線部份路段狹窄,且路況不佳,加上日本人靠左邊行駛,與國內不同,建議國人參加從斜里出發的「巴士旅遊」。參加「巴士旅遊」,需注意要購買全段票,否則只能到霧托羅港,而錯過知床五湖、神居稚之瀧溫泉兩大景點,觀光巴士停靠時間有限,最好自備中餐,此外,巴士旅遊只有日語導覽,日語不通的遊客,最好以中文(漢字)和導覽人員溝通,確實掌握各景點停留時間及上下車地點,以免「擺烏龍」。
知床半島人氣最旺的當推神居稚之瀧溫泉,這處被列為北海道15大的溫泉瀑布,是絕佳露天風呂去處,從硫磺山山腹到334線國道旁的溪谷,形成大小不一的「溫泉浴池」,背包族可徒步溯溪30分鐘,到瀑布沖洩處形成的最大露天浴池,「人擠人」的泡湯,也可隨心所欲找個小坑洞「獨浴」,由於溫泉水富含礦物質,溫泉溪谷十分滑溜,遊客可花錢買防滑的草鞋,捨不得破費的人,最好打赤腳並小心翼翼。神居稚之瀧溫泉瀑布的水質偏酸,浸泡溫泉後,身上會覺得癢癢的,但不消多久,就沒事了,國人如想體驗露天風呂的美妙滋味,切記攜帶泳裝,個性開放的豪放女、豪放男,就別管他三七二十一了。。
以融雪為水源的知床五湖,周圍盡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是生態之旅的絕佳去處,環湖步道圍繞面積最大的第二湖、第三湖,並有支線連結其他三湖,穿梭在環湖步道,每當穿越蓊鬱的樹林,迎面而來蒼翠青山倒映在湖水的景致,往往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油然而生。
由於緯度較高,春天的腳步直到5月才到達釧路濕原,皚皚白雪消融,濕原的草木吐出鵝黃的嫩芽,迎向春風;冬眠的動物離開蟄伏的洞穴,奔向陽光,短暫的春天是濕原萬物生機蓬勃的季節,6月下旬,釧路濕原進入旅遊最高潮的夏天,濕原成為綠的世界,約15度的平均溫,是健行最佳時期,濕原完善的步道,經常可見造訪的遊客。
釧路濕原健行最好以釧路濕原站為出發點,7月至9月間,Noroko號釧路濕原列車,每天往返釧路與塘路之間各4車次,沿途停靠東釧路、釧路濕原、細岡等3個站,如果想有個悠閒的濕原之旅,最好早班車去、末班車回。下了Noroko號小火車,小事休息整理背包後,沿火車站右側的步道前行至遊客中心(Visitors Lounge),在服務臺索取地圖後,建議遊客先來趟暖身行程,步行0.6公里到細岡濕原展望台(Hosoka Observatory)以望遠鏡遠眺濕原景觀,了解週邊情況後,原路返回遊客中心,在此稍事休息,興致高的遊客則可到附近的熱汽球廣場,登上熱汽球,從空中俯瞰濕原景觀。
遊客中心至細岡車站步道沿途林木蓊鬱,盛夏時節,濕原野花盛開,沿途會碰到不少「聞香而來」的蜜蜂,由於蜜蜂數量頗多,健行遊客務必攜帶螫傷藥膏,以防萬一。出細岡車站不久,沿左側木板步道前進,至達古武露營場,露營場提供自行車、營帳出租,時間充裕的遊客可考慮在此地住宿,享受划獨木舟、湖畔B.B.Q、幕天席地觀星……的樂趣。否則背起行囊,小憩一番後,沿原路走1公里,銜接夢之丘展望台(Yumegaoko Observatory)步道,折返細岡車站,搭乘Noroko號小火車,向釧路濕原揮手「莎喲娜拉」!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尋幽訪勝,可別錯過知床、釧路。
2007年10月7日 星期日
嘉義縣濱海好去處--東石
嘉義地區觀光遊憩區共分為濱海、嘉義近郊、瑞峰瑞里、阿里山、奮起湖、石卓達邦、曾文水庫、豐山等八個觀光遊憩空間系統,其中有六處為登山旅遊據點,只有濱海遊憩區不但擁有海岸、鹽田、潟湖、稀有植物等自然資源,還有不少歷史悠久的寺廟古蹟等人文資源,頗值得民眾前往一遊。
東石鄉是嘉義縣濱海遊憩區的要角,鰲鼓農場、港口宮、型厝寮紅樹林、東石漁港各具特色,對外交通又十分方便,南北有台17線及台19線省道,東西有嘉166、168、170、172號縣道,是家庭休閒、旅遊的好去處。
型厝寮塭港至朴子溪口是嘉義縣紅樹林的主要分佈區,區內的紅樹林除了族群最多的海茄苳,還有水筆仔及稀有的紅茄苳,由於紅樹林區能提供豐富的有機物,是魚蝦貝類及鳥類的「最愛」,招潮蟹、彈塗魚、紅蟳、竹蟶、沙蠶、土龍、小白鷺、黃頭鷺、夜鷺…數量龐大,小朋友來到此地,不但可賞鳥,興緻高時,還可和招潮蟹玩「捉迷藏」,欣賞彈塗魚的跳遠技巧…保證不虛此行。
東石漁港位於朴子溪溪口北側,距嘉義市約35公里,早在清康熙年間便已開發,但因嘉南平原的興起,東石曾一度蕭條、沒落,近年來由於嘉義縣政府在東石開發新漁港,再創第二春,漁港附近有座「觀海公園」,雖然園內設施簡陋,但視野極佳,是欣賞港口風光的最好地點。
東石新漁港興建完工後,不但成為嘉義縣龍舟競賽的場地,每逢假日,也吸引了不少的海釣客及遊人,長堤上垂釣客人滿為患,附近的沙灘則成為小朋友堆沙、嬉戲的好地方,傍晚時分,在長堤欣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鰲鼓農場曾因爭取六輕設廠而名噪一時,如今卻以紅樹林復育而成為環保人士囑目的焦點,嘉義縣政府為復育紅樹林,自台南四草引進五梨跤,在鰲鼓農場試種,目前已抽高發芽,復育情況不錯,可望成為嘉義縣第一處人工繁殖的紅樹林區,日後將是環境保護及生態教育的重鎮,遠景不可限量。
東石地區不少居民以捕魚維生,「海上守護神」--媽祖自然成為民眾虔誠信仰的神祇,沿海各漁村,到處可見香火鼎盛的媽祖廟,在眾多媽祖廟中,三百餘年歷史的東石港口宮,在沿海地區香火最盛,是居民信仰中心。
清康熙年間,福建晉江縣便有移民陸續渡海到東石開闢,形成聚落,離鄉 背井的居民深以心靈無所寄託為苦,康熙二十三年,一位名叫林楷的先民,發 心自湄洲朝天閣恭請一尊天上聖母金身渡海來台,經媽祖顯靈指示,在蚶子寮 建廟顯化濟世,消息傳出後,附近揖子寮、舊庄、塭底、溪下、灣子埔等村莊 的居民也集資興建一座天后宮,奉祀媽祖金身,並紛紛前往祈福消災。
歷經百餘年風雨侵襲,建築簡陋的天后宮,毀損情況嚴重,嘉慶十六年, 福建閩安水師中軍守備林文燦募款整建,寺廟成為磚瓦建築,道光二十七年, 李朝華、吳隆中捐獻鉅資整建廟宇,同治十年縣丞謝龍光獻扁「保障天南」感 謝神恩,並將天后宮改為港口宮。此後廟宇陸續整建,目前有三寶大殿、鐘、 鼓樓、十二元帥廟、祝聖台、香客大樓、天后公園、誼女亭等,規模宏大。
港口宮媽祖神蹟遠播,該宮分靈共有千餘處,遍佈全省各地,每年農曆三 月二十三日媽祖聖誕前後,分靈各地的媽祖紛紛「回娘家」謁祖進香,神祇、 香客雲集,「鬧熱滾滾」。
朴子溪下游,自東石鄉蔦松村船仔頭藝術村至出海口河段長十三公里,兩岸除了除了連綿的農田、零星的農舍外,沿岸還有沙洲、潟湖及動植物族群豐富的濕地,根據嘉義縣生態環境保育學會及嘉義市野鳥學會初步調查結果,朴子溪沿岸有紅嘴鷗、小水鴨、尖尾鴨、小白鷺、中白鷺、大白鷺、夜鷺、赤足鷸、青足鷸、磯鷸、小青足鷸及本省罕見的灰胸秧雞、裏海燕鷗等數十種野生鳥類,放眼臺灣地區賞鳥熱門地點,朴子溪無論鳥種、數量都是佼佼者,堪稱賞鳥樂園。目前嘉義縣政府大力推動濱海地區觀光業,朴子溪成為要角,前景可期。※g
東石鄉是嘉義縣濱海遊憩區的要角,鰲鼓農場、港口宮、型厝寮紅樹林、東石漁港各具特色,對外交通又十分方便,南北有台17線及台19線省道,東西有嘉166、168、170、172號縣道,是家庭休閒、旅遊的好去處。
型厝寮塭港至朴子溪口是嘉義縣紅樹林的主要分佈區,區內的紅樹林除了族群最多的海茄苳,還有水筆仔及稀有的紅茄苳,由於紅樹林區能提供豐富的有機物,是魚蝦貝類及鳥類的「最愛」,招潮蟹、彈塗魚、紅蟳、竹蟶、沙蠶、土龍、小白鷺、黃頭鷺、夜鷺…數量龐大,小朋友來到此地,不但可賞鳥,興緻高時,還可和招潮蟹玩「捉迷藏」,欣賞彈塗魚的跳遠技巧…保證不虛此行。
東石漁港位於朴子溪溪口北側,距嘉義市約35公里,早在清康熙年間便已開發,但因嘉南平原的興起,東石曾一度蕭條、沒落,近年來由於嘉義縣政府在東石開發新漁港,再創第二春,漁港附近有座「觀海公園」,雖然園內設施簡陋,但視野極佳,是欣賞港口風光的最好地點。
東石新漁港興建完工後,不但成為嘉義縣龍舟競賽的場地,每逢假日,也吸引了不少的海釣客及遊人,長堤上垂釣客人滿為患,附近的沙灘則成為小朋友堆沙、嬉戲的好地方,傍晚時分,在長堤欣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鰲鼓農場曾因爭取六輕設廠而名噪一時,如今卻以紅樹林復育而成為環保人士囑目的焦點,嘉義縣政府為復育紅樹林,自台南四草引進五梨跤,在鰲鼓農場試種,目前已抽高發芽,復育情況不錯,可望成為嘉義縣第一處人工繁殖的紅樹林區,日後將是環境保護及生態教育的重鎮,遠景不可限量。
東石地區不少居民以捕魚維生,「海上守護神」--媽祖自然成為民眾虔誠信仰的神祇,沿海各漁村,到處可見香火鼎盛的媽祖廟,在眾多媽祖廟中,三百餘年歷史的東石港口宮,在沿海地區香火最盛,是居民信仰中心。
清康熙年間,福建晉江縣便有移民陸續渡海到東石開闢,形成聚落,離鄉 背井的居民深以心靈無所寄託為苦,康熙二十三年,一位名叫林楷的先民,發 心自湄洲朝天閣恭請一尊天上聖母金身渡海來台,經媽祖顯靈指示,在蚶子寮 建廟顯化濟世,消息傳出後,附近揖子寮、舊庄、塭底、溪下、灣子埔等村莊 的居民也集資興建一座天后宮,奉祀媽祖金身,並紛紛前往祈福消災。
歷經百餘年風雨侵襲,建築簡陋的天后宮,毀損情況嚴重,嘉慶十六年, 福建閩安水師中軍守備林文燦募款整建,寺廟成為磚瓦建築,道光二十七年, 李朝華、吳隆中捐獻鉅資整建廟宇,同治十年縣丞謝龍光獻扁「保障天南」感 謝神恩,並將天后宮改為港口宮。此後廟宇陸續整建,目前有三寶大殿、鐘、 鼓樓、十二元帥廟、祝聖台、香客大樓、天后公園、誼女亭等,規模宏大。
港口宮媽祖神蹟遠播,該宮分靈共有千餘處,遍佈全省各地,每年農曆三 月二十三日媽祖聖誕前後,分靈各地的媽祖紛紛「回娘家」謁祖進香,神祇、 香客雲集,「鬧熱滾滾」。
朴子溪下游,自東石鄉蔦松村船仔頭藝術村至出海口河段長十三公里,兩岸除了除了連綿的農田、零星的農舍外,沿岸還有沙洲、潟湖及動植物族群豐富的濕地,根據嘉義縣生態環境保育學會及嘉義市野鳥學會初步調查結果,朴子溪沿岸有紅嘴鷗、小水鴨、尖尾鴨、小白鷺、中白鷺、大白鷺、夜鷺、赤足鷸、青足鷸、磯鷸、小青足鷸及本省罕見的灰胸秧雞、裏海燕鷗等數十種野生鳥類,放眼臺灣地區賞鳥熱門地點,朴子溪無論鳥種、數量都是佼佼者,堪稱賞鳥樂園。目前嘉義縣政府大力推動濱海地區觀光業,朴子溪成為要角,前景可期。※g
2007年10月6日 星期六
腸病毒預防
【人間社記者賴台生嘉義報導】嘉義市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近期門診有小病人出現腸病毒合併皰疹齒齦炎,或在身上其他部位如膝蓋、腹部出現小水泡等「非典型的腸病毒症狀」,家長在發病初期不易觀察到。小兒肝膽胃腸科主任何成宜提醒家長與幼童多洗手、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或盡量帶上口罩來預防,以避免幼童受病毒侵犯。
小兒肝膽胃腸科主任何成宜指出,腸病毒潛伏期可達十天,由於病毒多經由口鼻分泌物與飛沫傳染,造成一些小朋友重複感染不同類型的病毒。近日,該院門診就發現有腸病毒合併感染輪狀病毒,以及感染EB病毒、皰疹性齒齦炎的病例,小朋友身上同時出現齒齦炎、腹瀉、軀體水泡等多種病徵表現,與一般常見的腸病毒感染可觀察到的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症典型症狀不同。
何成宜指出,腸病毒共有六、七十種,包括小兒麻痺病毒、伊科病毒,以及克沙奇病毒A型、B型、腸病毒68-71型等。臨床上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無症狀。有些則會出現特殊的臨床表現,如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流行性肌肋痛、急性淋巴結性咽炎、發燒合併皮疹等。所幸大部份的腸病毒患童都非重症病例,只要適當處置,皆可恢復良好。只不過腸病毒患童一旦演變成重症,後遺症及死亡比率仍相當高,因此正確的認識與預防腸病毒感染,並及早就醫治療相當重要。
何成宜表示,預防腸病毒方法包含:透過運動與飲食的方式增強個人之免疫力、充足睡眠、正確且勤加洗手以加強個人衛生,以及注意環境衛生、避免接觸受感染者、避免出入過度擁擠的公共場所等。若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持續嘔吐、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等情況需立刻就醫。
小兒肝膽胃腸科主任何成宜指出,腸病毒潛伏期可達十天,由於病毒多經由口鼻分泌物與飛沫傳染,造成一些小朋友重複感染不同類型的病毒。近日,該院門診就發現有腸病毒合併感染輪狀病毒,以及感染EB病毒、皰疹性齒齦炎的病例,小朋友身上同時出現齒齦炎、腹瀉、軀體水泡等多種病徵表現,與一般常見的腸病毒感染可觀察到的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症典型症狀不同。
何成宜指出,腸病毒共有六、七十種,包括小兒麻痺病毒、伊科病毒,以及克沙奇病毒A型、B型、腸病毒68-71型等。臨床上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無症狀。有些則會出現特殊的臨床表現,如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肢體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流行性肌肋痛、急性淋巴結性咽炎、發燒合併皮疹等。所幸大部份的腸病毒患童都非重症病例,只要適當處置,皆可恢復良好。只不過腸病毒患童一旦演變成重症,後遺症及死亡比率仍相當高,因此正確的認識與預防腸病毒感染,並及早就醫治療相當重要。
何成宜表示,預防腸病毒方法包含:透過運動與飲食的方式增強個人之免疫力、充足睡眠、正確且勤加洗手以加強個人衛生,以及注意環境衛生、避免接觸受感染者、避免出入過度擁擠的公共場所等。若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持續嘔吐、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等情況需立刻就醫。
鮭魚的故鄉--挪威拉道爾
鮭魚的故鄉—拉道爾
挪威的峽灣自南方的石油重鎮--斯塔凡格(Stavanger)一路向北延伸至最北的北角地區,數以百計的峽灣,將挪威海岸塑造成世界上最迷人的海岸線,如果說挪威的海岸線是一串珍珠項鍊,一個緊挨著一個的峽灣便是一顆顆璀璨耀眼的珍珠,雖然挪威的峽灣多如牛毛,但每處峽灣各有不同風情,峽灣小鎮拉道爾除擁有「鮭魚故鄉」的美名,還有挪威少見的古農村建築群,如此賣點,背]包族怎能不前往拜訪?
「曾經滄海不是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峽灣的美,筆墨難以形容,萬年冰河夾著雷霆萬鈞之勢,切割綿延千里的挪威海岸,鬼斧神工的手筆,造就出一處處集「幽、險、雄、奇」於一身的峽灣,挪威每一處峽灣都是大自然的精心傑作,搭乘峽灣渡輪,兩岸山峰壁立如削,斷崖峭壁如刀砍斧劈,無峰不雄、無壑不幽,「縱得萬管玲瓏筆,難寫峽灣景觀美」,每年夏天旅遊旺季,擋不住的魅力,吸引數以萬計的觀光客湧向峽灣。
鮭魚(Salmon)是饕餮客最喜愛的海水魚之一,主要棲息地在北半球的寒冷水域中,有些種類的鮭魚終生生活在小池塘或小河,有些則從江河遷移至幾千公里外的海洋,再返回江河產卵,由於不少棲息地生態環境遭人為破壞,洄遊鮭魚逆著急流、越過急湍,奮不顧身的景觀,已不易見到,鮭魚的前景令人憂心。在挪威的主要鮭魚棲息地中,瀕臨奧蘭德峽灣(Aurlandsfjord)的拉道爾,號稱「鮭魚的故鄉」,小鎮中有座挪威野生鮭魚中心(The Norwegian Wild Salmon Centre),背包族最多花上半天的時間,便可了解神秘的鮭魚世界。
拉道爾是個標準的迷你小鎮,市政廳(Radhus)、旅遊服務中心、銀行、郵局、超市全都集中在主要大街歐伊拉普拉森(Oyraplassen),從旅遊服務中心向北走,不久便可抵達挪威野生鮭魚中心。參觀鮭魚中心之前,遊客最好先到入口左側的視聽室,觀賞介紹鮭魚的影片,這三段播放時間共二十二分鐘的影片,分別拍攝於一九二零年、一九四八年、一九五零年,影片詳實紀錄鮭魚的生活史,雖然沒有國語配音,有時聽得「霧煞煞」,但絕對看得懂,遊客大可以看卡通的心情慢慢欣賞。
觀賞影片後,遊客可沿走道至鮭魚觀察室,觀察室的設計極富巧思,遊客透過強力玻璃,便可在室內觀賞悠遊拉道爾河中的鮭魚,接著可參觀「鮭魚產卵」、「鮭魚生命循環」、「鮭魚的生活習性」、「鮭魚的成長」等一樓的各展示廳,然後登上二樓,繼續觀賞「鮭魚的探索」、「鮭魚與人」、「國王哈拉德(King Harald)與鮭魚」、釣具、「拉道爾河圖片」等展示。二樓有一處文化遺產展示廳(Cultural Heritage exhibitions),巧手慧心的手工藝師,現場製作釣鮭魚使用的假餌—假蠅(Fly tying),製作精巧、色彩斑爛的假蠅,是拉道爾傳統手工藝品,十分討人喜愛,雖然價格不便宜,但極富地方色彩,值得血拼!二樓還有一處視野極佳的陽台,登上陽台可欣賞峽灣、農莊、魚梯、拉道爾河等景觀,遊客可不能錯過噢!
十九世紀中葉,拉道爾是東、西挪威之間商務往來的重要樞紐,在人口稀少的峽灣地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由於商務、交通型態改變,拉道爾不復當年盛況,百年前形成的聚落,搖身一變成為小鎮觀光旅遊最大賣點—拉道爾古城(Gamle Lerdalsoyri)。從旅遊服務中心沿歐伊拉普拉森街向南走,經過超市,到歐伊拉嘎塔街(Oyragata)街,古城的一百六十一幢建築,大都沿歐伊拉嘎塔街興建,最資深者興建於一七五零年,其餘建築的歷史大都在一百年至一百七十年間,走進古城,猶如置身十九世紀,別有一番韻味。
在挪威峽灣區,除搭乘渡輪外,小鎮之間往往有公路聯結,拉道爾至奧蘭德之間的公路,沿途除了零星的牧民房舍外,終年積雪的雪山、冰雪形成的冰壁、晶瑩剔透的湖泊…蜿蜒曲折的山路,景觀不遜於「紅不讓」的黃金路線(The Golden Route),遊客不妨捨船搭車,投進拉道爾的懷抱。※g
交通情報
巴士:福朗—奧蘭德 08:55—09:15 奧蘭德—拉道爾 09:15—10:45
拉道爾—奧蘭德 11:30—12:55
旅遊情報
旅遊服務中心:Tel:(47)57666509
野生鮭魚中心
開放時間:五月:10:00—18:00、六、七、八月:10:00—20:00 九月:11:00—17:00
門票:70Nkr
挪威的峽灣自南方的石油重鎮--斯塔凡格(Stavanger)一路向北延伸至最北的北角地區,數以百計的峽灣,將挪威海岸塑造成世界上最迷人的海岸線,如果說挪威的海岸線是一串珍珠項鍊,一個緊挨著一個的峽灣便是一顆顆璀璨耀眼的珍珠,雖然挪威的峽灣多如牛毛,但每處峽灣各有不同風情,峽灣小鎮拉道爾除擁有「鮭魚故鄉」的美名,還有挪威少見的古農村建築群,如此賣點,背]包族怎能不前往拜訪?
「曾經滄海不是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峽灣的美,筆墨難以形容,萬年冰河夾著雷霆萬鈞之勢,切割綿延千里的挪威海岸,鬼斧神工的手筆,造就出一處處集「幽、險、雄、奇」於一身的峽灣,挪威每一處峽灣都是大自然的精心傑作,搭乘峽灣渡輪,兩岸山峰壁立如削,斷崖峭壁如刀砍斧劈,無峰不雄、無壑不幽,「縱得萬管玲瓏筆,難寫峽灣景觀美」,每年夏天旅遊旺季,擋不住的魅力,吸引數以萬計的觀光客湧向峽灣。
鮭魚(Salmon)是饕餮客最喜愛的海水魚之一,主要棲息地在北半球的寒冷水域中,有些種類的鮭魚終生生活在小池塘或小河,有些則從江河遷移至幾千公里外的海洋,再返回江河產卵,由於不少棲息地生態環境遭人為破壞,洄遊鮭魚逆著急流、越過急湍,奮不顧身的景觀,已不易見到,鮭魚的前景令人憂心。在挪威的主要鮭魚棲息地中,瀕臨奧蘭德峽灣(Aurlandsfjord)的拉道爾,號稱「鮭魚的故鄉」,小鎮中有座挪威野生鮭魚中心(The Norwegian Wild Salmon Centre),背包族最多花上半天的時間,便可了解神秘的鮭魚世界。
拉道爾是個標準的迷你小鎮,市政廳(Radhus)、旅遊服務中心、銀行、郵局、超市全都集中在主要大街歐伊拉普拉森(Oyraplassen),從旅遊服務中心向北走,不久便可抵達挪威野生鮭魚中心。參觀鮭魚中心之前,遊客最好先到入口左側的視聽室,觀賞介紹鮭魚的影片,這三段播放時間共二十二分鐘的影片,分別拍攝於一九二零年、一九四八年、一九五零年,影片詳實紀錄鮭魚的生活史,雖然沒有國語配音,有時聽得「霧煞煞」,但絕對看得懂,遊客大可以看卡通的心情慢慢欣賞。
觀賞影片後,遊客可沿走道至鮭魚觀察室,觀察室的設計極富巧思,遊客透過強力玻璃,便可在室內觀賞悠遊拉道爾河中的鮭魚,接著可參觀「鮭魚產卵」、「鮭魚生命循環」、「鮭魚的生活習性」、「鮭魚的成長」等一樓的各展示廳,然後登上二樓,繼續觀賞「鮭魚的探索」、「鮭魚與人」、「國王哈拉德(King Harald)與鮭魚」、釣具、「拉道爾河圖片」等展示。二樓有一處文化遺產展示廳(Cultural Heritage exhibitions),巧手慧心的手工藝師,現場製作釣鮭魚使用的假餌—假蠅(Fly tying),製作精巧、色彩斑爛的假蠅,是拉道爾傳統手工藝品,十分討人喜愛,雖然價格不便宜,但極富地方色彩,值得血拼!二樓還有一處視野極佳的陽台,登上陽台可欣賞峽灣、農莊、魚梯、拉道爾河等景觀,遊客可不能錯過噢!
十九世紀中葉,拉道爾是東、西挪威之間商務往來的重要樞紐,在人口稀少的峽灣地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由於商務、交通型態改變,拉道爾不復當年盛況,百年前形成的聚落,搖身一變成為小鎮觀光旅遊最大賣點—拉道爾古城(Gamle Lerdalsoyri)。從旅遊服務中心沿歐伊拉普拉森街向南走,經過超市,到歐伊拉嘎塔街(Oyragata)街,古城的一百六十一幢建築,大都沿歐伊拉嘎塔街興建,最資深者興建於一七五零年,其餘建築的歷史大都在一百年至一百七十年間,走進古城,猶如置身十九世紀,別有一番韻味。
在挪威峽灣區,除搭乘渡輪外,小鎮之間往往有公路聯結,拉道爾至奧蘭德之間的公路,沿途除了零星的牧民房舍外,終年積雪的雪山、冰雪形成的冰壁、晶瑩剔透的湖泊…蜿蜒曲折的山路,景觀不遜於「紅不讓」的黃金路線(The Golden Route),遊客不妨捨船搭車,投進拉道爾的懷抱。※g
交通情報
巴士:福朗—奧蘭德 08:55—09:15 奧蘭德—拉道爾 09:15—10:45
拉道爾—奧蘭德 11:30—12:55
旅遊情報
旅遊服務中心:Tel:(47)57666509
野生鮭魚中心
開放時間:五月:10:00—18:00、六、七、八月:10:00—20:00 九月:11:00—17:00
門票:70Nkr
寂寞的佛寺紀錄者--賴台生
「一步一個心願,一步一個完成」,任教於省立嘉義高工的賴台生老師,鑑於大陸佛教人才嚴重斷層,佛寺資料支離破碎,發心用筆與鏡頭記錄大陸佛寺,九年來,十次前往大陸,走訪名山古剎,並不計盈虧自資出版《江南佛寺》一書,雖然走訪佛寺的道路充滿孤寂與困難;雖然前路漫漫…但他依然無怨無悔,一步一步向前邁進,他是個忠實的記錄者;他是個寂寞的園丁,他需要我們的鼓勵與加油!
民國六十四年,賴台生自師大教育心理系畢業,分發至高雄縣岡山鎮前鋒國中任教,次年十月入伍服役,預官訓結束後,派駐馬祖南竿島,民國六十七年八月退伍,重返前鋒國中,兩年後,介聘至嘉義縣太保市嘉新國中,擔任指導活動執行祕書,民國七十年二月,甄選進入省立嘉義高工,民國七十三年八月擔任主任輔導教師,由於喜好旅遊,民國七十九年七月辭掉主任輔導教師兼職,轉任專任教師,此後每年都利用寒、暑假出國旅遊,曾以自助旅行方式前往埃及、挪威、瑞典、印度、尼泊爾、日本、韓國、奧地利、德國、法國、瑞士等二十餘國旅遊,並前後十次前往大陸,除造訪北京、西安、南京、開封、杭州、洛陽等六大古都外,足跡遠及敦煌、內蒙、蘭州、承德、三峽、黃山、泰山、九華山、周庄、曲阜等地。
民國七十九年七月,賴台生首度陪雙親前往大陸探親,在大陸停留期間,遍遊江南勝景,「自古名山僧佔多」,遊山玩水之餘,也參訪了金山寺、棲霞寺、靈隱寺、雞鳴寺等多座古剎,大學時期便參加佛學社的他,眼見不少歷史古寺,不但寺宇建築遭受嚴重破壞,文獻資料更是殘缺不全,便發心蒐集、整理大陸佛寺,從此便踏上造訪佛寺的漫漫長路。
賴台生表示,走訪佛寺的過程有不少的無奈與感嘆,大陸雖然表面上開放宗教活動,但不少佛寺仍然不准採訪,他六度前往北京,依然無法進入以培訓比丘尼聞名的通教寺,北京佛教協會所在的廣化寺也婉拒採訪。由於數十年來,佛教人才嚴重斷層,許多佛寺的比丘、比丘尼虛有其名,除了撞鐘收錢外,對到寺廟收集資料、拍照的人往往不假辭色,他在九華山就曾經多次遭到僧人白眼相待。而大陸佛教寺廟相關資料十分零散,不少佛寺有的早已毀圮,有的已被機關佔用,有些改為其他用途…往往費盡功夫尋找,結果卻一無所得。
文化大革命時期,大陸佛寺遭到紅衛兵肆無忌憚的破壞,不少佛寺嚴重毀損, 甚至蕩然無存,但近年來,大陸有關當局為拉攏海外佛教徒,積極整建古剎,佛寺數目逐年增加,由於大陸幅員廣大,佛寺散佈各地,賴台生只能利用寒、暑假期間,分區進行走訪佛寺的工作,九年來,他陸續參訪江南、北京、承德、西安、洛陽、鄭州、敦煌、蘭州、九華山、廣州、呼和浩特等地佛寺,曾騎著腳踏車尋訪西安名剎;曾搭乘烏篷船拜訪周庄全福寺;曾冒著零下十五度的酷寒,到承德外八廟;曾頂著三十七、八度的高溫到敦煌莫高窟;更曾在蘭州、內蒙遭到勒索…雖然過程備極艱辛,但賴台生堅定的表示,他將無怨無悔的繼續走下去!
「斷簡殘篇,蒐羅匪易;郭公夏五,疑信相參,則徵文難。老成凋謝,莫可諮詢;巷議街譚,事多不實,則考獻難。」連橫先生在《臺灣通史序》的一段話,正好可用在記錄大陸佛寺的工作上,由於不少佛寺遭受嚴重破壞,在文獻資料十分缺乏,寺僧的說法又疑信參半的情況下,賴台生只能盡力而為。
民國八十三年四月,賴台生應佛祖心月刊之邀,在該刊開闢「大陸佛寺」專欄,逐期介紹大陸佛寺,至今已先後介紹蘇州寒山寺、揚州大明寺、杭州淨慈寺、上海玉佛寺、北京戒台寺、九華山祇園寺等六十二座佛寺,為了完成「大陸佛寺系列」著作的心願,民國八十五年九月,他勇敢地踏出第一步,自資出版《江南佛寺》,可惜因缺乏銷售管道,兩千本《江南佛寺》,只賣出七百多本。為了讓國人認識大陸佛寺,雖然賠了不少錢,賴台生毅然決定捐贈三百本《江南佛寺》給各級學校圖書館,書生本色,令人敬佩!
出版《江南佛寺》一書的失敗,並未動搖賴台生記錄大陸佛寺的理想,今年暑假,他將再度前往大陸,深入浙江省天台、寧波、奉化、東陽、紹興等地,讓我們為他加加油、打打氣吧!
民國六十四年,賴台生自師大教育心理系畢業,分發至高雄縣岡山鎮前鋒國中任教,次年十月入伍服役,預官訓結束後,派駐馬祖南竿島,民國六十七年八月退伍,重返前鋒國中,兩年後,介聘至嘉義縣太保市嘉新國中,擔任指導活動執行祕書,民國七十年二月,甄選進入省立嘉義高工,民國七十三年八月擔任主任輔導教師,由於喜好旅遊,民國七十九年七月辭掉主任輔導教師兼職,轉任專任教師,此後每年都利用寒、暑假出國旅遊,曾以自助旅行方式前往埃及、挪威、瑞典、印度、尼泊爾、日本、韓國、奧地利、德國、法國、瑞士等二十餘國旅遊,並前後十次前往大陸,除造訪北京、西安、南京、開封、杭州、洛陽等六大古都外,足跡遠及敦煌、內蒙、蘭州、承德、三峽、黃山、泰山、九華山、周庄、曲阜等地。
民國七十九年七月,賴台生首度陪雙親前往大陸探親,在大陸停留期間,遍遊江南勝景,「自古名山僧佔多」,遊山玩水之餘,也參訪了金山寺、棲霞寺、靈隱寺、雞鳴寺等多座古剎,大學時期便參加佛學社的他,眼見不少歷史古寺,不但寺宇建築遭受嚴重破壞,文獻資料更是殘缺不全,便發心蒐集、整理大陸佛寺,從此便踏上造訪佛寺的漫漫長路。
賴台生表示,走訪佛寺的過程有不少的無奈與感嘆,大陸雖然表面上開放宗教活動,但不少佛寺仍然不准採訪,他六度前往北京,依然無法進入以培訓比丘尼聞名的通教寺,北京佛教協會所在的廣化寺也婉拒採訪。由於數十年來,佛教人才嚴重斷層,許多佛寺的比丘、比丘尼虛有其名,除了撞鐘收錢外,對到寺廟收集資料、拍照的人往往不假辭色,他在九華山就曾經多次遭到僧人白眼相待。而大陸佛教寺廟相關資料十分零散,不少佛寺有的早已毀圮,有的已被機關佔用,有些改為其他用途…往往費盡功夫尋找,結果卻一無所得。
文化大革命時期,大陸佛寺遭到紅衛兵肆無忌憚的破壞,不少佛寺嚴重毀損, 甚至蕩然無存,但近年來,大陸有關當局為拉攏海外佛教徒,積極整建古剎,佛寺數目逐年增加,由於大陸幅員廣大,佛寺散佈各地,賴台生只能利用寒、暑假期間,分區進行走訪佛寺的工作,九年來,他陸續參訪江南、北京、承德、西安、洛陽、鄭州、敦煌、蘭州、九華山、廣州、呼和浩特等地佛寺,曾騎著腳踏車尋訪西安名剎;曾搭乘烏篷船拜訪周庄全福寺;曾冒著零下十五度的酷寒,到承德外八廟;曾頂著三十七、八度的高溫到敦煌莫高窟;更曾在蘭州、內蒙遭到勒索…雖然過程備極艱辛,但賴台生堅定的表示,他將無怨無悔的繼續走下去!
「斷簡殘篇,蒐羅匪易;郭公夏五,疑信相參,則徵文難。老成凋謝,莫可諮詢;巷議街譚,事多不實,則考獻難。」連橫先生在《臺灣通史序》的一段話,正好可用在記錄大陸佛寺的工作上,由於不少佛寺遭受嚴重破壞,在文獻資料十分缺乏,寺僧的說法又疑信參半的情況下,賴台生只能盡力而為。
民國八十三年四月,賴台生應佛祖心月刊之邀,在該刊開闢「大陸佛寺」專欄,逐期介紹大陸佛寺,至今已先後介紹蘇州寒山寺、揚州大明寺、杭州淨慈寺、上海玉佛寺、北京戒台寺、九華山祇園寺等六十二座佛寺,為了完成「大陸佛寺系列」著作的心願,民國八十五年九月,他勇敢地踏出第一步,自資出版《江南佛寺》,可惜因缺乏銷售管道,兩千本《江南佛寺》,只賣出七百多本。為了讓國人認識大陸佛寺,雖然賠了不少錢,賴台生毅然決定捐贈三百本《江南佛寺》給各級學校圖書館,書生本色,令人敬佩!
出版《江南佛寺》一書的失敗,並未動搖賴台生記錄大陸佛寺的理想,今年暑假,他將再度前往大陸,深入浙江省天台、寧波、奉化、東陽、紹興等地,讓我們為他加加油、打打氣吧!
最是難忘豬油拌飯
豬油拌飯
在過去生活清苦的歲月,一天三餐總少不了蘿蔔乾、豆腐乳、醬瓜、地瓜簽…,除此之外,許多三、四年級生大概都吃過豬油拌飯。隨著國民所得提高,生活富裕、飲食精緻…不少人苦於「三高」--血壓高、血脂高和血糖高,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純動物油脂的豬油幾乎成了「拒絕往來戶」,更甭說香噴噴的豬油拌飯了。
小時候除了農曆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三大節日,餐桌上可見到「大魚大肉」,其餘時間,絕大多數都是青菜、蘿蔔乾炒蛋…,蘿蔔乾炒蛋更是一路陪我成長,讀初中時,便當的主菜大都是蘿蔔乾炒蛋。縱使是山珍海味,吃久了也會膩,何況蘿蔔乾炒蛋,因此,雖然許多人認為蘿蔔乾炒蛋滿蠻吃的,直到今天,我的「蘿蔔乾炒蛋情結」仍然存在。
記憶中,小時候偶而爸、媽會帶我們這群小蘿蔔頭到嘉義玩,順便打打牙祭。其實也談不上玩,每次好像都是迷迷糊糊跟著爸、媽辦事情、「逛馬路」,頂多只是到中山公園(今嘉義公園)盪鞦韆、溜滑梯,看別人套圈圈…。由於當時爸爸尚未退伍,我們很少全家一起行動,每次媽媽帶隊時,我們都是在舊省立嘉義醫院對面巷子的「河南餃子館」吃水餃;爸爸帶隊時,則是在文化路吃廣州燴飯。甭說和「三井宴」、「黑鮪魚肚」等動輒數千元的大餐有天壤之別,甚至連現在常見的平價簡速餐都不如。但是,當年每次到嘉義打牙祭,都可讓我們樂上好幾天呢。
當年家裡的豬油都是自家製造,從菜市場買油片或肥肉,洗乾淨後,放在熱鍋敖油,熬過的豬油渣捨不得丟掉,還用來炒菜。熬好的豬油冷卻後會結成白白的豬油凍。一般家庭所吃的豬油拌飯,大概都是白米飯,我家卻不同,除了白飯外,媽媽有時會用小白菜、薑絲煮菜飯。各家豬油拌飯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有人以豬油、鹽拌飯;我們則以豬油、醬油拌飯,儘管方法不同,但一樣香噴噴、油亮亮;一樣令人齒頰留香;一樣叫人愛不釋手。
在講究健康飲食的今天,豬油成為健康殺手,昔日令人垂涎三尺的豬油拌飯,如今只能成為回憶了。
在過去生活清苦的歲月,一天三餐總少不了蘿蔔乾、豆腐乳、醬瓜、地瓜簽…,除此之外,許多三、四年級生大概都吃過豬油拌飯。隨著國民所得提高,生活富裕、飲食精緻…不少人苦於「三高」--血壓高、血脂高和血糖高,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純動物油脂的豬油幾乎成了「拒絕往來戶」,更甭說香噴噴的豬油拌飯了。
小時候除了農曆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三大節日,餐桌上可見到「大魚大肉」,其餘時間,絕大多數都是青菜、蘿蔔乾炒蛋…,蘿蔔乾炒蛋更是一路陪我成長,讀初中時,便當的主菜大都是蘿蔔乾炒蛋。縱使是山珍海味,吃久了也會膩,何況蘿蔔乾炒蛋,因此,雖然許多人認為蘿蔔乾炒蛋滿蠻吃的,直到今天,我的「蘿蔔乾炒蛋情結」仍然存在。
記憶中,小時候偶而爸、媽會帶我們這群小蘿蔔頭到嘉義玩,順便打打牙祭。其實也談不上玩,每次好像都是迷迷糊糊跟著爸、媽辦事情、「逛馬路」,頂多只是到中山公園(今嘉義公園)盪鞦韆、溜滑梯,看別人套圈圈…。由於當時爸爸尚未退伍,我們很少全家一起行動,每次媽媽帶隊時,我們都是在舊省立嘉義醫院對面巷子的「河南餃子館」吃水餃;爸爸帶隊時,則是在文化路吃廣州燴飯。甭說和「三井宴」、「黑鮪魚肚」等動輒數千元的大餐有天壤之別,甚至連現在常見的平價簡速餐都不如。但是,當年每次到嘉義打牙祭,都可讓我們樂上好幾天呢。
當年家裡的豬油都是自家製造,從菜市場買油片或肥肉,洗乾淨後,放在熱鍋敖油,熬過的豬油渣捨不得丟掉,還用來炒菜。熬好的豬油冷卻後會結成白白的豬油凍。一般家庭所吃的豬油拌飯,大概都是白米飯,我家卻不同,除了白飯外,媽媽有時會用小白菜、薑絲煮菜飯。各家豬油拌飯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有人以豬油、鹽拌飯;我們則以豬油、醬油拌飯,儘管方法不同,但一樣香噴噴、油亮亮;一樣令人齒頰留香;一樣叫人愛不釋手。
在講究健康飲食的今天,豬油成為健康殺手,昔日令人垂涎三尺的豬油拌飯,如今只能成為回憶了。
2007年10月5日 星期五
讓我們看鳥去--北海道賞鳥
自然野趣—賞鳥
前往北海道旅遊的國人,大都是為了賞雪、賞花、賞楓,有些人為的是泡溫泉、看流冰;有些人是為了吃海鮮、喝啤酒;也有一部份愛鳥族專程去賞鳥,北海道由於開發較晚,擁有不少保存原始風貌的自然保護區,面積廣闊的保護區內,火山、平野、山丘、河川、湖泊、原始森林、濕原、海洋等多元化的地形,提供數百種野生動物棲息、繁殖,是日本野生動物的樂土。
北半球東亞地區鳥類移棲的主要路線有兩條,一條由勘察加半島、千島群島或庫頁島經日本、琉球至臺灣或繼續南下,採用這條路線移棲的有赤翡翠、灰面鵟鷹等;一條由西伯利亞經大陸東北、韓國、日本至臺灣或南下,這條路線移棲的鳥類有伯勞、燕、鶯、雀等科的岸鳥、涉禽、水鳥,由於有不少移棲性鳥類會經過北海道,因此北海道擁有許多賞鳥的好去處,其中最富盛名者當推支笏湖及釧路濕原。
北海道擁有摩周湖、阿寒湖、洞爺湖、庫特拉湖、屈斜路湖、然別湖、網走湖、大沼湖、奧潭北湖、支笏湖等大小湖泊,其中位於札幌南方的支笏湖,山光水色、景致清幽,羊蹄山、惠庭岳、風不死岳、樽前山、紋別岳、漁岳、小漁岳等群山環繞,蓊鬱的森林提供野鳥隱蔽的環境,族群豐富的野鳥則成為賞鳥族的最愛。
支笏湖溫泉區南面的野鳥森林公園是鳥況最佳的地區,濃密的針葉樹及闊葉樹林中,常見的野鳥有:小啄木、短尾鶯、冠羽柳鶯、短翅樹鶯、白頰山雀、沼澤山雀、黃眉黃鶲、烏灰鶇、黑啄木等,冬季不結凍的湖中有澤鳧、鵲鴨、黃嘴天鵝、白尾海鵰等,這些常見鳥類,除了沼澤山雀、黑啄木外,臺灣都能見到,在支笏湖賞鳥的臺灣鳥友經常會有「他鄉遇故鳥」的喜悅。臺灣沒有發現記錄的黑啄木,是北海道原生林的留鳥,如今因族群數量較少,被列為日本天然紀念物,幸運看見黑啄木的鳥友,便不虛此行了,沒看到黑啄木蹤影的遊客,可在國民休暇村前看看一處保留的黑啄木舊巢,自我安慰一番。
為方便遊客賞鳥,蓊鬱的森林內,開闢有長約1.5公里的賞鳥步道,由支笏湖溫泉商店街沿湖畔步道,經過紅色的山線鐵橋,便進入賞鳥步道,賞鳥步道可抵達一處展望台,眺望支笏湖及連綿群山,下展望台後,沿步道前進,可抵達國民休暇村,過國民休暇村後不久,步道分叉成兩條,遊客可沿著湖畔步道循聲找鳥,走到終點的支笏湖青少年研修中心後,再轉另一條賞鳥步道,由於賞鳥步道穿梭在林間,部份路段容易滑倒,最好穿著抓地力強的布鞋。步道沿途樹立有圖文並茂的常見野鳥標示牌,並設有兩處隱密的野鳥觀察舍供鳥友觀察野鳥生態,賞鳥步道不長,野鳥種類卻不少,絕對是頂呱呱的路線。
被日本人視為長壽象徵的丹頂鶴,主要棲息地在大陸的黑龍江省、西伯利亞、北韓及北海道,目前全世界大約只有兩千多隻丹頂鶴,黑龍江省扎龍自然保護區、吉林向海自然保護區、莫莫格自然保護區約有一千隻,北海道的釧路濕原約有5百餘隻,12二月至3月間,運氣好的人,可在濕原的沼澤地,看見丹頂鶴的優美身影,其他時間,只有在自然公園內欣賞圈養的丹頂鶴了。釧路濕原跨越釧路市、釧路町、阿寒郡鶴居村、川上郡標茶町等行政區,面積達2萬6千餘公頃,搭濕原列車、漫步濕原、獨木舟遊塘路湖、達古武湖單車遊賞……豐富多元的活動,等待背包族的到來!g
※ 「知識小百科」丹頂鶴俗稱仙鶴,是頸、腳、喙伸長而尾部短的大涉禽,屬鳥綱、鶴形目、鶴科、鶴屬,成鳥體長約1.3公尺,重7至9公斤,翅長約60公分,羽毛潔白、翅翼墨黑紅色肉冠,求偶時,雄鳥、雌鳥會互相對歌、對舞,自古以來,被國人視為吉祥、長壽的象徵。
前往北海道旅遊的國人,大都是為了賞雪、賞花、賞楓,有些人為的是泡溫泉、看流冰;有些人是為了吃海鮮、喝啤酒;也有一部份愛鳥族專程去賞鳥,北海道由於開發較晚,擁有不少保存原始風貌的自然保護區,面積廣闊的保護區內,火山、平野、山丘、河川、湖泊、原始森林、濕原、海洋等多元化的地形,提供數百種野生動物棲息、繁殖,是日本野生動物的樂土。
北半球東亞地區鳥類移棲的主要路線有兩條,一條由勘察加半島、千島群島或庫頁島經日本、琉球至臺灣或繼續南下,採用這條路線移棲的有赤翡翠、灰面鵟鷹等;一條由西伯利亞經大陸東北、韓國、日本至臺灣或南下,這條路線移棲的鳥類有伯勞、燕、鶯、雀等科的岸鳥、涉禽、水鳥,由於有不少移棲性鳥類會經過北海道,因此北海道擁有許多賞鳥的好去處,其中最富盛名者當推支笏湖及釧路濕原。
北海道擁有摩周湖、阿寒湖、洞爺湖、庫特拉湖、屈斜路湖、然別湖、網走湖、大沼湖、奧潭北湖、支笏湖等大小湖泊,其中位於札幌南方的支笏湖,山光水色、景致清幽,羊蹄山、惠庭岳、風不死岳、樽前山、紋別岳、漁岳、小漁岳等群山環繞,蓊鬱的森林提供野鳥隱蔽的環境,族群豐富的野鳥則成為賞鳥族的最愛。
支笏湖溫泉區南面的野鳥森林公園是鳥況最佳的地區,濃密的針葉樹及闊葉樹林中,常見的野鳥有:小啄木、短尾鶯、冠羽柳鶯、短翅樹鶯、白頰山雀、沼澤山雀、黃眉黃鶲、烏灰鶇、黑啄木等,冬季不結凍的湖中有澤鳧、鵲鴨、黃嘴天鵝、白尾海鵰等,這些常見鳥類,除了沼澤山雀、黑啄木外,臺灣都能見到,在支笏湖賞鳥的臺灣鳥友經常會有「他鄉遇故鳥」的喜悅。臺灣沒有發現記錄的黑啄木,是北海道原生林的留鳥,如今因族群數量較少,被列為日本天然紀念物,幸運看見黑啄木的鳥友,便不虛此行了,沒看到黑啄木蹤影的遊客,可在國民休暇村前看看一處保留的黑啄木舊巢,自我安慰一番。
為方便遊客賞鳥,蓊鬱的森林內,開闢有長約1.5公里的賞鳥步道,由支笏湖溫泉商店街沿湖畔步道,經過紅色的山線鐵橋,便進入賞鳥步道,賞鳥步道可抵達一處展望台,眺望支笏湖及連綿群山,下展望台後,沿步道前進,可抵達國民休暇村,過國民休暇村後不久,步道分叉成兩條,遊客可沿著湖畔步道循聲找鳥,走到終點的支笏湖青少年研修中心後,再轉另一條賞鳥步道,由於賞鳥步道穿梭在林間,部份路段容易滑倒,最好穿著抓地力強的布鞋。步道沿途樹立有圖文並茂的常見野鳥標示牌,並設有兩處隱密的野鳥觀察舍供鳥友觀察野鳥生態,賞鳥步道不長,野鳥種類卻不少,絕對是頂呱呱的路線。
被日本人視為長壽象徵的丹頂鶴,主要棲息地在大陸的黑龍江省、西伯利亞、北韓及北海道,目前全世界大約只有兩千多隻丹頂鶴,黑龍江省扎龍自然保護區、吉林向海自然保護區、莫莫格自然保護區約有一千隻,北海道的釧路濕原約有5百餘隻,12二月至3月間,運氣好的人,可在濕原的沼澤地,看見丹頂鶴的優美身影,其他時間,只有在自然公園內欣賞圈養的丹頂鶴了。釧路濕原跨越釧路市、釧路町、阿寒郡鶴居村、川上郡標茶町等行政區,面積達2萬6千餘公頃,搭濕原列車、漫步濕原、獨木舟遊塘路湖、達古武湖單車遊賞……豐富多元的活動,等待背包族的到來!g
※ 「知識小百科」丹頂鶴俗稱仙鶴,是頸、腳、喙伸長而尾部短的大涉禽,屬鳥綱、鶴形目、鶴科、鶴屬,成鳥體長約1.3公尺,重7至9公斤,翅長約60公分,羽毛潔白、翅翼墨黑紅色肉冠,求偶時,雄鳥、雌鳥會互相對歌、對舞,自古以來,被國人視為吉祥、長壽的象徵。
深情眷村--溫馨雜貨鋪
溫馨雜貨舖
由於地處偏僻,可居住兩百戶人家的社團新村,始終沒有住滿過,鼎盛時期也不過住了百來戶人家。雖然住戶不多,從村口到村尾也不過一百公尺左右,但小小村子卻有五家雜貨舖--徐家福利社、周家小舖、何家小舖、王家雜貨店及我家開的賴家雜貨舖。照常理說「僧多粥少」五家雜貨舖為搶生意,應該殺到眼紅,事實卻不然,各家有各家的特色;各有各的固定主顧,多少年下來,五家雜貨舖始終相安無事。
家裡共有八個小孩,生活費、教育費自然驚人,民國五十四年,母親為貼補家用,決定開雜貨鋪,我家位在村子最後一排,地理位置不佳,且同一幢另有一間老字號的王家雜貨店,在鄰居都不看好的情況下,母親獨排眾議,毅然開起小店,當年母親根本沒有市場區隔的概念,但卻頗有創意,她狠下心來買了全村第一個冰箱,自己製作冰棒便宜出售,沒想到一炮而紅,每天都有一群小朋友光顧,小雜貨店順利開張,鄰居們個個都跌破眼鏡。
三、四年級生大概都記得,早期的冰箱附有兩組製作冰棒的鋁容器,由於每次只能做二十四支冰棒,根本不敷使用,且每次取出冰棒時,還得先浸水一段時間,十分不理想,母親不知在哪發現「凍凍果」,我們就開始製作凍凍果,冬瓜茶冰、綠豆冰、紅豆冰、鳳梨冰…咱家小雜貨鋪,在當年三角里、北勢仔、石子寮等,可是大大有名。
名為雜貨舖,當然不能只賣冰,油、鹽、醬、醋、菸酒、麵條、紅豆、綠豆、
玩具、文具、鬆緊帶…其中少部分是在大林鎮上進貨,多數則要到嘉義進貨,咱家小雜貨鋪是小本生意,為減輕成本,當年在嘉義讀初中、高中的我,就成了最佳進貨員,幾乎每兩三天就得進貨,因此我的書包裡永遠有個裝貨的布袋。
當年軍人薪水微薄,許多家庭都是寅吃卯糧,小雜貨鋪經常會有人賒帳,一般人領薪水時就會結帳,有些人過節結帳,還有一些人一定要拖到農曆春節才結帳。每年過年前,我們就得挨家送帳單,但每年總有人連過年都不結帳,家中幾個年紀較大的孩子,都滿腹牢騷,但心軟的母親總是告訴我們,人家一定是有困難,明年再說吧! 小雜貨鋪大約開了六年,也許是大哥、大姐開始工作賺錢;也許是進貨員無法進貨。記憶中,我高中畢業後,咱家的溫馨小雜貨鋪關門了。※
由於地處偏僻,可居住兩百戶人家的社團新村,始終沒有住滿過,鼎盛時期也不過住了百來戶人家。雖然住戶不多,從村口到村尾也不過一百公尺左右,但小小村子卻有五家雜貨舖--徐家福利社、周家小舖、何家小舖、王家雜貨店及我家開的賴家雜貨舖。照常理說「僧多粥少」五家雜貨舖為搶生意,應該殺到眼紅,事實卻不然,各家有各家的特色;各有各的固定主顧,多少年下來,五家雜貨舖始終相安無事。
家裡共有八個小孩,生活費、教育費自然驚人,民國五十四年,母親為貼補家用,決定開雜貨鋪,我家位在村子最後一排,地理位置不佳,且同一幢另有一間老字號的王家雜貨店,在鄰居都不看好的情況下,母親獨排眾議,毅然開起小店,當年母親根本沒有市場區隔的概念,但卻頗有創意,她狠下心來買了全村第一個冰箱,自己製作冰棒便宜出售,沒想到一炮而紅,每天都有一群小朋友光顧,小雜貨店順利開張,鄰居們個個都跌破眼鏡。
三、四年級生大概都記得,早期的冰箱附有兩組製作冰棒的鋁容器,由於每次只能做二十四支冰棒,根本不敷使用,且每次取出冰棒時,還得先浸水一段時間,十分不理想,母親不知在哪發現「凍凍果」,我們就開始製作凍凍果,冬瓜茶冰、綠豆冰、紅豆冰、鳳梨冰…咱家小雜貨鋪,在當年三角里、北勢仔、石子寮等,可是大大有名。
名為雜貨舖,當然不能只賣冰,油、鹽、醬、醋、菸酒、麵條、紅豆、綠豆、
玩具、文具、鬆緊帶…其中少部分是在大林鎮上進貨,多數則要到嘉義進貨,咱家小雜貨鋪是小本生意,為減輕成本,當年在嘉義讀初中、高中的我,就成了最佳進貨員,幾乎每兩三天就得進貨,因此我的書包裡永遠有個裝貨的布袋。
當年軍人薪水微薄,許多家庭都是寅吃卯糧,小雜貨鋪經常會有人賒帳,一般人領薪水時就會結帳,有些人過節結帳,還有一些人一定要拖到農曆春節才結帳。每年過年前,我們就得挨家送帳單,但每年總有人連過年都不結帳,家中幾個年紀較大的孩子,都滿腹牢騷,但心軟的母親總是告訴我們,人家一定是有困難,明年再說吧! 小雜貨鋪大約開了六年,也許是大哥、大姐開始工作賺錢;也許是進貨員無法進貨。記憶中,我高中畢業後,咱家的溫馨小雜貨鋪關門了。※
天文瑰寶--北京古觀象臺
北京古觀象台
許多人前往北京旅遊、觀光,但卻鮮少有人會專程到北京古觀象台,參觀這座擁有多種珍貴古老天文儀器,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古老天文台,實在令人遺憾!
北京古觀象台位於建國門立交橋西南側,始建於明正統七年(西元一四四二年),距今已有五百餘年歷史,當時稱做觀星台,高約十四公尺,台上安置渾儀、簡儀、渾象等大型天文儀器,台下則建有紫微殿、東西廂房、晷影堂等附屬建築,目前除觀象台台體面積擴大,其餘建築大都保持原貌。
北京古觀象台的天文觀測儀器,無論體型之巨大、造型之美觀、雕工之精緻,都是傲視全球的珍品。明代觀象台上使用的渾儀、簡儀、晷表…,幾經滄桑,曾被八國聯軍洗劫一空,如今則分別陳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及南京博物院,目前古觀象台上的儀器有清康熙八年至十二年鑄造的天體儀、赤道經緯儀、黃道經偉儀、地平經儀、象限儀、紀限儀,康熙五十四年製成的地平經偉儀及乾隆九年鑄造的璣衡撫辰儀。
除了珍貴的古天文觀測儀器,北京天文館將紫微殿佈置成我國古代天文學成就大型展覽室,併案有關史料修建成仿清值班房。前往北京古觀象台參觀,不但可增長見聞,還可觀賞世界級的珍貴天文文物,值得有心人專程前往一親芳澤。
g
許多人前往北京旅遊、觀光,但卻鮮少有人會專程到北京古觀象台,參觀這座擁有多種珍貴古老天文儀器,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古老天文台,實在令人遺憾!
北京古觀象台位於建國門立交橋西南側,始建於明正統七年(西元一四四二年),距今已有五百餘年歷史,當時稱做觀星台,高約十四公尺,台上安置渾儀、簡儀、渾象等大型天文儀器,台下則建有紫微殿、東西廂房、晷影堂等附屬建築,目前除觀象台台體面積擴大,其餘建築大都保持原貌。
北京古觀象台的天文觀測儀器,無論體型之巨大、造型之美觀、雕工之精緻,都是傲視全球的珍品。明代觀象台上使用的渾儀、簡儀、晷表…,幾經滄桑,曾被八國聯軍洗劫一空,如今則分別陳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及南京博物院,目前古觀象台上的儀器有清康熙八年至十二年鑄造的天體儀、赤道經緯儀、黃道經偉儀、地平經儀、象限儀、紀限儀,康熙五十四年製成的地平經偉儀及乾隆九年鑄造的璣衡撫辰儀。
除了珍貴的古天文觀測儀器,北京天文館將紫微殿佈置成我國古代天文學成就大型展覽室,併案有關史料修建成仿清值班房。前往北京古觀象台參觀,不但可增長見聞,還可觀賞世界級的珍貴天文文物,值得有心人專程前往一親芳澤。
g
2007年10月4日 星期四
北京深度之旅--老舍茶館
老舍茶館
雖然是大陸首善之區,但北京的夜生活和大陸其他地方一樣,鮮少可觀之處,因此大多數到北京旅遊的國人,晚上的節目不外乎逛王府井大街購物,到東單、西單夜市品嚐風味小吃,只有內行人才曉得到老舍茶館品茗、聽戲、看雜耍…,親身體驗老北平「獨具風情」的茶館古風味。
老舍茶館位於前門箭樓右側,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開張營業,雖然只有短短五年多的時間,但發展卻十分快速,如今已成為外籍觀光客及港、澳僑胞的「最愛」。由於各國觀光客蜂擁而來,原來狹窄的表演場地已無法容納,去年六月,老舍茶館重新裝修,擴大營業,後排最低票價由原來的三十元人民幣上漲為四十元,前排票價則由六十元飆涨為一百元,以往專為北京民眾表演的下午場(票價十五至二十元),在「一切向錢看」的情況下,硬是被腰斬,與北京民眾說再見。,
黑漆桌椅、銅壺蓋碗、精雕隔扇、水墨丹青、民俗曲藝…,老式茶館在北京街頭消失了四十年後,老舍茶館首先「重現江湖」,出現在北京街頭,在改革開放的熱潮下「一炮而紅」,為了吸引觀光客,老舍茶館以企業經營的手法,將文化藝術引進茶館,創辦人尹盛喜所寫的一副對聯「振興古國茶文化,扶植民族藝術花」,明顯地表達出老舍茶館的未來經營方向。
中國的民族藝術包羅萬象,想要在短時間欣賞多種精采表演,到老舍茶館走一趟,絕對錯不了。茶館演出的節目包括:平劇、京韻大鼓、啣燈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單弦、雙簧、相聲、評劇、鐵板快書、蘇州彈詞、戲法、雜耍、河南墜子、口技…。應邀表演者全是「頂尖好手」,觀眾一邊欣賞高水準的表演,一邊還可品嚐北京風味小吃—佛手酥、鳳眼餃、蓮子粥、窩窩頭、芙蓉糕…,人生最大享受,莫過於此。(83.6.29)※g
雖然是大陸首善之區,但北京的夜生活和大陸其他地方一樣,鮮少可觀之處,因此大多數到北京旅遊的國人,晚上的節目不外乎逛王府井大街購物,到東單、西單夜市品嚐風味小吃,只有內行人才曉得到老舍茶館品茗、聽戲、看雜耍…,親身體驗老北平「獨具風情」的茶館古風味。
老舍茶館位於前門箭樓右側,民國七十七年十二月開張營業,雖然只有短短五年多的時間,但發展卻十分快速,如今已成為外籍觀光客及港、澳僑胞的「最愛」。由於各國觀光客蜂擁而來,原來狹窄的表演場地已無法容納,去年六月,老舍茶館重新裝修,擴大營業,後排最低票價由原來的三十元人民幣上漲為四十元,前排票價則由六十元飆涨為一百元,以往專為北京民眾表演的下午場(票價十五至二十元),在「一切向錢看」的情況下,硬是被腰斬,與北京民眾說再見。,
黑漆桌椅、銅壺蓋碗、精雕隔扇、水墨丹青、民俗曲藝…,老式茶館在北京街頭消失了四十年後,老舍茶館首先「重現江湖」,出現在北京街頭,在改革開放的熱潮下「一炮而紅」,為了吸引觀光客,老舍茶館以企業經營的手法,將文化藝術引進茶館,創辦人尹盛喜所寫的一副對聯「振興古國茶文化,扶植民族藝術花」,明顯地表達出老舍茶館的未來經營方向。
中國的民族藝術包羅萬象,想要在短時間欣賞多種精采表演,到老舍茶館走一趟,絕對錯不了。茶館演出的節目包括:平劇、京韻大鼓、啣燈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單弦、雙簧、相聲、評劇、鐵板快書、蘇州彈詞、戲法、雜耍、河南墜子、口技…。應邀表演者全是「頂尖好手」,觀眾一邊欣賞高水準的表演,一邊還可品嚐北京風味小吃—佛手酥、鳳眼餃、蓮子粥、窩窩頭、芙蓉糕…,人生最大享受,莫過於此。(83.6.29)※g
挪威雨港--卑爾根
雨港—卑爾根
國人大都知道基隆是台灣的雨港,但知道「挪威雨港」的人可就不多了,您知道嗎?背包族!
達姆思嘉德山(Damsgardfjellet)、洛夫斯它肯山(Lovstakken)、桑德維克斯山(Sandviksfjellet)、郎迪曼尼恩山(Rundemanen)、布拉曼尼恩山(Blamanen)、烏爾瑞肯山(Ulriken)、弗羅伊恩山七座山丘東南北三面環繞,西邊則是普迪峽灣(Puddefjord),卑爾根由於三面環山一面濱海,獨特的地理因素成為地形雨的絕佳溫床,每年平均降雨日數達兩百七十五天,多雨的氣候,會讓卑爾根居民「鬱卒」嗎?樂觀的卑爾根人,不埋怨「大雨大雨下不停」,也不抱怨「Rain drop falling on my head」,他們認為雨讓卑爾根「花花綠綠」(Green and flowery),他們早已習慣「一支小雨傘」的日子。
十二、三世紀時,卑爾根成為挪威統一後第一個首都,城市迅速發展,直到十七世紀,卑爾根都是挪威人口最多的城市,如今雖然將首都及第一大城的地位拱手讓給奧斯陸,但卑爾根仍然是排行榜的「老二」。
卑爾根的旅遊景點主要集中在港口附近,名聞遐邇的魚市場則是徒步漫遊卑爾根的最佳起點,遊客可先到旅遊服務中心索取地圖及旅遊資訊,也可依個人停留時間,請服務人員提供建議。喜歡逛街購物的人,可沿著Torgallmenninge大街一路「踩街」,道路兩旁除了百貨公司、高級服飾店、紀念品店、咖啡店、精品店…林立,還有一座為紀念喪生海上的挪威水手而建的水手紀念碑(Sailors Monument),足夠在此消磨大半天時光。背包族請不要急著逛街,Torgallmenninge大街北邊廣場的魚市場更有看頭,除了販賣新鮮魚產外,魚市場還有販賣鮮花、蔬菜、皮毛、手工藝的攤位,少了台灣市場此起彼落的吆喝聲,卻多了幾分北歐風情,卑爾根的魚市場往往令人流連忘返,但背包族務必記住,週日魚市場休市。
體驗魚市風情後,走訪中世紀風情的布瑞金,也是前往卑爾根的必要節目,第一站可到面對霍爾門岬角(Holmen)末端的布瑞金博物館,館中收藏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七二年考古學家挖掘的器物,及一些中世紀房間的複製品。參觀博物館後,再沿路走訪十二世紀興建的聖母瑪利亞教堂、漢撒博物館、漢撒商人住宅區、哈肯.哈肯森國王(King Hakan Hakonsson)為其子舉行婚禮的哈肯斯哈林(Hakanshallen)、羅森克倫茲塔尼特(Rosenkrantztarnet)等各具特色的建築,來一趟中世紀古建築巡禮。
從哈肯斯哈林到卑爾根古城(Gamble Bergen)約二點五公里,路程並不算遠,且道路沿港灣興建,沿途景觀頗佳,十分適合散步,體力好的人,不妨悠閒自在地安步當車,不想徒步的人,可在布瑞金大道搭乘巴士前往。卑爾根古城有三、四十幢十八世紀、十九世紀的木造建築,麵包店、官員會客室、裁縫店…等散佈鵝卵石街道兩旁,經常有令人驚喜的場景,古城安排有導覽。即使人數不多,穿著挪威傳統服裝的導覽人員一樣毫不馬虎。古城附近有一處夏季時「鬧熱滾滾」的海水浴場—桑德維肯史約巴德(Sandviken Sjobad)。
雖然如今屈居老二,曾經叱吒多時的卑爾根人,內心總免不了有與奧斯陸互別苗頭的味道,托歷史悠久之福,卑爾根擁有不少博物館,足可和奧斯陸一爭長短,除了布瑞金地區外,麗里隆吉嘉德斯湖(Lille Lungegardsvann)畔的Lars Hilles路也是博物館集中區—卑爾根藝術博物館(Bergen Art Museum)、西挪威博物館(West Norway Museum)、卑爾根現代藝術中心(Bergen Contemporary Art Centre)、文化中心(Cultural and congress centre )一座緊挨著一座的博物館,加上自然歷史博物館(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文化史博物館(Museum of Cultural History)、海事博物館(Maritime Museum)等,絕對讓人逛到腿酸、看到眼花。
喜歡音樂的人,對愛德華.葛利格(Edvard Grieg)一定不陌生,這位挪威著名作曲家的故居位於特洛德豪根(Troldhaugen),西元一八八五年至一九零七年,葛利格與其夫人妮娜.哈吉拉普(Nina Hagerup)居住在此地,葛利格不少名曲都是在這小屋內完成,屋內有葛利格使用過的鋼琴、家具、古董、樂譜、信件等,既然到了卑爾根,愛樂族怎能錯過尋訪大師足跡的機會?
雖然卑爾根是個適合徒步遊的地方,但最好還是買張卑爾根卡,持卡人可不限次數搭乘市區巴士、弗羅恩山纜車,可免費停車、免費參觀多數的博物館,還可以優惠價
享受市區Sightseeing,物超所值,何樂不為? g
旅遊情報
旅遊服務中心:Vagsallmenningen 1, 5041 Bergen Tel:55321480
交通情報
奧斯陸-卑爾根(火車):07: 42、10: 48、14 :55、16: 09、23: 00
國人大都知道基隆是台灣的雨港,但知道「挪威雨港」的人可就不多了,您知道嗎?背包族!
達姆思嘉德山(Damsgardfjellet)、洛夫斯它肯山(Lovstakken)、桑德維克斯山(Sandviksfjellet)、郎迪曼尼恩山(Rundemanen)、布拉曼尼恩山(Blamanen)、烏爾瑞肯山(Ulriken)、弗羅伊恩山七座山丘東南北三面環繞,西邊則是普迪峽灣(Puddefjord),卑爾根由於三面環山一面濱海,獨特的地理因素成為地形雨的絕佳溫床,每年平均降雨日數達兩百七十五天,多雨的氣候,會讓卑爾根居民「鬱卒」嗎?樂觀的卑爾根人,不埋怨「大雨大雨下不停」,也不抱怨「Rain drop falling on my head」,他們認為雨讓卑爾根「花花綠綠」(Green and flowery),他們早已習慣「一支小雨傘」的日子。
十二、三世紀時,卑爾根成為挪威統一後第一個首都,城市迅速發展,直到十七世紀,卑爾根都是挪威人口最多的城市,如今雖然將首都及第一大城的地位拱手讓給奧斯陸,但卑爾根仍然是排行榜的「老二」。
卑爾根的旅遊景點主要集中在港口附近,名聞遐邇的魚市場則是徒步漫遊卑爾根的最佳起點,遊客可先到旅遊服務中心索取地圖及旅遊資訊,也可依個人停留時間,請服務人員提供建議。喜歡逛街購物的人,可沿著Torgallmenninge大街一路「踩街」,道路兩旁除了百貨公司、高級服飾店、紀念品店、咖啡店、精品店…林立,還有一座為紀念喪生海上的挪威水手而建的水手紀念碑(Sailors Monument),足夠在此消磨大半天時光。背包族請不要急著逛街,Torgallmenninge大街北邊廣場的魚市場更有看頭,除了販賣新鮮魚產外,魚市場還有販賣鮮花、蔬菜、皮毛、手工藝的攤位,少了台灣市場此起彼落的吆喝聲,卻多了幾分北歐風情,卑爾根的魚市場往往令人流連忘返,但背包族務必記住,週日魚市場休市。
體驗魚市風情後,走訪中世紀風情的布瑞金,也是前往卑爾根的必要節目,第一站可到面對霍爾門岬角(Holmen)末端的布瑞金博物館,館中收藏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七二年考古學家挖掘的器物,及一些中世紀房間的複製品。參觀博物館後,再沿路走訪十二世紀興建的聖母瑪利亞教堂、漢撒博物館、漢撒商人住宅區、哈肯.哈肯森國王(King Hakan Hakonsson)為其子舉行婚禮的哈肯斯哈林(Hakanshallen)、羅森克倫茲塔尼特(Rosenkrantztarnet)等各具特色的建築,來一趟中世紀古建築巡禮。
從哈肯斯哈林到卑爾根古城(Gamble Bergen)約二點五公里,路程並不算遠,且道路沿港灣興建,沿途景觀頗佳,十分適合散步,體力好的人,不妨悠閒自在地安步當車,不想徒步的人,可在布瑞金大道搭乘巴士前往。卑爾根古城有三、四十幢十八世紀、十九世紀的木造建築,麵包店、官員會客室、裁縫店…等散佈鵝卵石街道兩旁,經常有令人驚喜的場景,古城安排有導覽。即使人數不多,穿著挪威傳統服裝的導覽人員一樣毫不馬虎。古城附近有一處夏季時「鬧熱滾滾」的海水浴場—桑德維肯史約巴德(Sandviken Sjobad)。
雖然如今屈居老二,曾經叱吒多時的卑爾根人,內心總免不了有與奧斯陸互別苗頭的味道,托歷史悠久之福,卑爾根擁有不少博物館,足可和奧斯陸一爭長短,除了布瑞金地區外,麗里隆吉嘉德斯湖(Lille Lungegardsvann)畔的Lars Hilles路也是博物館集中區—卑爾根藝術博物館(Bergen Art Museum)、西挪威博物館(West Norway Museum)、卑爾根現代藝術中心(Bergen Contemporary Art Centre)、文化中心(Cultural and congress centre )一座緊挨著一座的博物館,加上自然歷史博物館(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文化史博物館(Museum of Cultural History)、海事博物館(Maritime Museum)等,絕對讓人逛到腿酸、看到眼花。
喜歡音樂的人,對愛德華.葛利格(Edvard Grieg)一定不陌生,這位挪威著名作曲家的故居位於特洛德豪根(Troldhaugen),西元一八八五年至一九零七年,葛利格與其夫人妮娜.哈吉拉普(Nina Hagerup)居住在此地,葛利格不少名曲都是在這小屋內完成,屋內有葛利格使用過的鋼琴、家具、古董、樂譜、信件等,既然到了卑爾根,愛樂族怎能錯過尋訪大師足跡的機會?
雖然卑爾根是個適合徒步遊的地方,但最好還是買張卑爾根卡,持卡人可不限次數搭乘市區巴士、弗羅恩山纜車,可免費停車、免費參觀多數的博物館,還可以優惠價
享受市區Sightseeing,物超所值,何樂不為? g
旅遊情報
旅遊服務中心:Vagsallmenningen 1, 5041 Bergen Tel:55321480
交通情報
奧斯陸-卑爾根(火車):07: 42、10: 48、14 :55、16: 09、23: 00
2007年10月3日 星期三
挪威深度之旅--奧斯陸
挪威的心臟--奧斯陸
到各國旅遊,免不了要到首都走一趟,來到挪威,當然也不例外,讓我們投入奧斯陸的懷抱吧!
奧斯陸位於挪威東南方奧斯陸峽灣的頂端,雖然是挪威人口最多的都市,但僅有約五十萬人口,廣大的城區內,散佈不少旅遊景點及公園、森林等綠地,身處水泥叢林中的國人,踏進奧斯陸,豈止羨慕而已?
中央車站是多數觀光客到奧斯陸的第一站,背包族可沿主要商業街--卡爾約翰斯街(Karl Johansagate)一路遊逛,出車站不久,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地標建築--奧斯陸大教堂(Oslo Domkirke)便矗立眼前,擁有三百年歷史的教堂,有挪威著名雕刻家威廉斯寇特(D.Werenskiold)設計的青銅大門;有丹麥國王克利斯丁四世(Christian IV)的銅像,及由六千支管子製成的管風琴,不妨入內參觀。繼續前進,來到國會大廈,免費的導覽行程,可讓參觀者了解挪威議會運作情況。
卡爾約翰斯大街除了商店林立外,還有一些可「討價還價」的流動攤販,是「瞎拼族」一展所長的好去處;喜歡藝術的人,也有流連忘返的地方—巍峨建築前樹立劇作家易卜生雕像的立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上演挪威及歐美各國戲劇,即使聽不懂挪威話,入場感受劇院的氣氛,也值回票價。國家劇院對面是奧斯陸大學,大學後方有座國立美術博物館(National Gallery),西元一八三六年的興建國立美術博物館,造型古樸典雅,館內珍藏挪威籍畫家蒙克(E.Munch)自一八八零年至一八九零年間的五十八件作品,其中以描繪生命無奈的「吶喊」最為著名。除了孟克及其他挪威籍藝術家作品外,也收集浪漫主義、寫實主義、表現主義、印象主義、新浪漫主義、新印象主義大師--畢卡索、塞尚、馬內、馬蒂斯、高更、梵谷…等名作,全館收藏的畫作超過四萬件,加上數以千計的雕塑品,前往國立美術博物館參觀,保證滿載而歸。
西元一八四八年興建完工的皇宮,位於卡爾約翰斯大街的盡頭,與歐洲不少歷史悠久的皇宮相比,算是「小巫見大巫」,建築樸素的皇宮,目前是挪威國王的住所,因此並未開放參觀。遊客除可徜徉在皇宮公園外,還可等待下午一點三十分的衛兵交接,奧斯陸皇宮衛兵交接表演屬於「小兒科」,背包族可別抱太大希望。
維吉蘭雕塑公園(Vigeland Park)是奧斯陸最熱門的觀光景點,每年有一百萬以上的參觀者專程造訪這座獨特的藝術公園,佔地面積約三十公頃的公園,以露天的方式展示約兩百件挪威最偉大雕塑家卡斯塔.維吉蘭(Gustav.Vigeland)的青銅和花崗石雕像,公園中的維吉蘭橋是難得一見的「銅像橋」,立有五十八尊男人、女人及嬰兒的銅像。位於園區中軸線末端,名聞遐邇的「生命之柱」,高十七公尺,共有一百二十一個裸體男女糾纏在酷似男性生殖器的白色花崗石柱上,大膽開放的造型,當時雖曾引起衛道人士極大反彈,但如今已成為維吉蘭雕塑公園最受人矚目的雕塑,觀賞露天雕塑後,背包族不妨前往公園內的維吉蘭紀念博物館,館中陳列維吉蘭的木刻、畫作、鑄模等其他作品,頗有可觀之處。
除了雕塑博物館,奧斯陸還擁有滑雪博物館、維京船博物館、海事博物館、孟克博物館、古生物學博物館、建築博物館…等各具特色的博物館,除安排畢格杜伊半島博物館巡禮外,滑雪博物館是另一處值得造訪的地方,館內展示原始時期至現代的雪靴、雪屐、滑雪用具及一些著名挪威探險家的裝備,參觀博物館後,可前往西元一八九二年興建完工的世界最古老跳躍滑雪場--霍爾門科林(Holmenkollen)過過乾癮。
奧斯陸保存不少中世紀時期的建築,其中最富盛名的當推阿克雪斯堡(Akershus Fortress),為保衛奧斯陸不致遭受敵國侵襲,於西元一二九九年興建的古堡,居高臨下,控制奧斯陸峽灣,地勢十分險要,城堡內最值得參觀的是挪威抗暴博物館,二次大戰期間,德軍攻佔阿克雪斯堡,並槍殺挪威地下抗暴志士,為紀念這些死難義士,挪威政府在戰爭結束後,將舊軍火庫改裝成博物館。
古堡、皇宮、教堂是不少歐洲城市的地標,在比比皆是的教堂中,奧斯陸有一座完全以石材建造的老教堂--阿克(Aker Church)教堂,這座一千一百餘年歷史的教堂,造型樸拙,陳設簡單,與富麗堂皇的巴黎聖母院、科隆大教堂、維也納聖史蒂芬教堂…迥然不同,時間充裕的人,不妨前往一探究竟!
奧斯陸消費十分昂貴,省錢之道是住宿青年旅館自己開伙,此外,購買不同日數的奧斯陸卡,可搭乘多數大眾運輸工具,並可享受免費參觀博物館、市區巴士之旅、港灣之旅等許多優惠,絕對划算。
交通情報
火車:哥本哈根—奧斯陸 07:49、12:29、22:05
斯德哥爾摩—奧斯陸 07:24、14:42
赫爾辛基—奧斯陸 18:00
奧斯陸卡:二十四小時—180Nkr、四十八小時 290Nkr、七十二小時 410Nkr
免費搭乘市區各交通工具、免費參觀多數博物館、免費停車
旅遊情報
旅遊服務中心:Vestbaneplessen 1, 0250 Oslo Tel:22830050 開放時間:9am—7pm(夏天)
中央車站旅遊服務中心:開放時間:8am—11pm
挪威國立美術博物館免費開放供人參觀,開放時間如下:星期一、三、五、六,每天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星期四上午十時至晚上八時,星期天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三時,星期二休館。
維吉蘭紀念博物館
開放時間:夏季週二至週六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週日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七時
冬季週二至週六中十二時至下午四時
阿克雪斯堡
開放時間:五月至九月中旬週一至週六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週日1230--1600
其他月份只有週日中午開放
霍爾門科林滑雪博物館
開放時間:一月至四月、十月至十二月上午十時至下午三時、六月 1100-1900
七月 0900-2200、八月 1000-2000
到各國旅遊,免不了要到首都走一趟,來到挪威,當然也不例外,讓我們投入奧斯陸的懷抱吧!
奧斯陸位於挪威東南方奧斯陸峽灣的頂端,雖然是挪威人口最多的都市,但僅有約五十萬人口,廣大的城區內,散佈不少旅遊景點及公園、森林等綠地,身處水泥叢林中的國人,踏進奧斯陸,豈止羨慕而已?
中央車站是多數觀光客到奧斯陸的第一站,背包族可沿主要商業街--卡爾約翰斯街(Karl Johansagate)一路遊逛,出車站不久,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地標建築--奧斯陸大教堂(Oslo Domkirke)便矗立眼前,擁有三百年歷史的教堂,有挪威著名雕刻家威廉斯寇特(D.Werenskiold)設計的青銅大門;有丹麥國王克利斯丁四世(Christian IV)的銅像,及由六千支管子製成的管風琴,不妨入內參觀。繼續前進,來到國會大廈,免費的導覽行程,可讓參觀者了解挪威議會運作情況。
卡爾約翰斯大街除了商店林立外,還有一些可「討價還價」的流動攤販,是「瞎拼族」一展所長的好去處;喜歡藝術的人,也有流連忘返的地方—巍峨建築前樹立劇作家易卜生雕像的立國家劇院(National Theatre),上演挪威及歐美各國戲劇,即使聽不懂挪威話,入場感受劇院的氣氛,也值回票價。國家劇院對面是奧斯陸大學,大學後方有座國立美術博物館(National Gallery),西元一八三六年的興建國立美術博物館,造型古樸典雅,館內珍藏挪威籍畫家蒙克(E.Munch)自一八八零年至一八九零年間的五十八件作品,其中以描繪生命無奈的「吶喊」最為著名。除了孟克及其他挪威籍藝術家作品外,也收集浪漫主義、寫實主義、表現主義、印象主義、新浪漫主義、新印象主義大師--畢卡索、塞尚、馬內、馬蒂斯、高更、梵谷…等名作,全館收藏的畫作超過四萬件,加上數以千計的雕塑品,前往國立美術博物館參觀,保證滿載而歸。
西元一八四八年興建完工的皇宮,位於卡爾約翰斯大街的盡頭,與歐洲不少歷史悠久的皇宮相比,算是「小巫見大巫」,建築樸素的皇宮,目前是挪威國王的住所,因此並未開放參觀。遊客除可徜徉在皇宮公園外,還可等待下午一點三十分的衛兵交接,奧斯陸皇宮衛兵交接表演屬於「小兒科」,背包族可別抱太大希望。
維吉蘭雕塑公園(Vigeland Park)是奧斯陸最熱門的觀光景點,每年有一百萬以上的參觀者專程造訪這座獨特的藝術公園,佔地面積約三十公頃的公園,以露天的方式展示約兩百件挪威最偉大雕塑家卡斯塔.維吉蘭(Gustav.Vigeland)的青銅和花崗石雕像,公園中的維吉蘭橋是難得一見的「銅像橋」,立有五十八尊男人、女人及嬰兒的銅像。位於園區中軸線末端,名聞遐邇的「生命之柱」,高十七公尺,共有一百二十一個裸體男女糾纏在酷似男性生殖器的白色花崗石柱上,大膽開放的造型,當時雖曾引起衛道人士極大反彈,但如今已成為維吉蘭雕塑公園最受人矚目的雕塑,觀賞露天雕塑後,背包族不妨前往公園內的維吉蘭紀念博物館,館中陳列維吉蘭的木刻、畫作、鑄模等其他作品,頗有可觀之處。
除了雕塑博物館,奧斯陸還擁有滑雪博物館、維京船博物館、海事博物館、孟克博物館、古生物學博物館、建築博物館…等各具特色的博物館,除安排畢格杜伊半島博物館巡禮外,滑雪博物館是另一處值得造訪的地方,館內展示原始時期至現代的雪靴、雪屐、滑雪用具及一些著名挪威探險家的裝備,參觀博物館後,可前往西元一八九二年興建完工的世界最古老跳躍滑雪場--霍爾門科林(Holmenkollen)過過乾癮。
奧斯陸保存不少中世紀時期的建築,其中最富盛名的當推阿克雪斯堡(Akershus Fortress),為保衛奧斯陸不致遭受敵國侵襲,於西元一二九九年興建的古堡,居高臨下,控制奧斯陸峽灣,地勢十分險要,城堡內最值得參觀的是挪威抗暴博物館,二次大戰期間,德軍攻佔阿克雪斯堡,並槍殺挪威地下抗暴志士,為紀念這些死難義士,挪威政府在戰爭結束後,將舊軍火庫改裝成博物館。
古堡、皇宮、教堂是不少歐洲城市的地標,在比比皆是的教堂中,奧斯陸有一座完全以石材建造的老教堂--阿克(Aker Church)教堂,這座一千一百餘年歷史的教堂,造型樸拙,陳設簡單,與富麗堂皇的巴黎聖母院、科隆大教堂、維也納聖史蒂芬教堂…迥然不同,時間充裕的人,不妨前往一探究竟!
奧斯陸消費十分昂貴,省錢之道是住宿青年旅館自己開伙,此外,購買不同日數的奧斯陸卡,可搭乘多數大眾運輸工具,並可享受免費參觀博物館、市區巴士之旅、港灣之旅等許多優惠,絕對划算。
交通情報
火車:哥本哈根—奧斯陸 07:49、12:29、22:05
斯德哥爾摩—奧斯陸 07:24、14:42
赫爾辛基—奧斯陸 18:00
奧斯陸卡:二十四小時—180Nkr、四十八小時 290Nkr、七十二小時 410Nkr
免費搭乘市區各交通工具、免費參觀多數博物館、免費停車
旅遊情報
旅遊服務中心:Vestbaneplessen 1, 0250 Oslo Tel:22830050 開放時間:9am—7pm(夏天)
中央車站旅遊服務中心:開放時間:8am—11pm
挪威國立美術博物館免費開放供人參觀,開放時間如下:星期一、三、五、六,每天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星期四上午十時至晚上八時,星期天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三時,星期二休館。
維吉蘭紀念博物館
開放時間:夏季週二至週六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週日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七時
冬季週二至週六中十二時至下午四時
阿克雪斯堡
開放時間:五月至九月中旬週一至週六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週日1230--1600
其他月份只有週日中午開放
霍爾門科林滑雪博物館
開放時間:一月至四月、十月至十二月上午十時至下午三時、六月 1100-1900
七月 0900-2200、八月 1000-2000
乩童啟示錄
法力無邊—乩童啟示錄
台灣地區許多宗教慶典活動中,經常可看見乩童作法的景象,當乩童以七星劍、鯊魚劍、刺球、狼牙棒等尖銳利器往身上猛砍,以致鮮血淋漓時,旁邊有些民眾不忍卒睹;有些則是拼命拍手叫好,場中作法的乩童在群眾高亢情緒影響下,舞弄得更起勁,身體上傷口血流更多…有些圍觀的民眾認為這是「真神附身」而大加膜拜。文明進步至今,這種宗教慶典活動的「連續劇」仍不斷持續在各地上演,實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由於信徒對宗教的認知不同,因此在求神時,便出現許多「光怪陸離」的心願。據一位宮廟負責人表示,信徒最多是求財、求名,其他則為感情的問題、治療疾病…等,其實神並不是萬能的,如果求神就能人人如願,天下人豈不都「名利雙收」了。這位負責人說,求神最好只求平安,而要想求平安,就得多做功德,如果自己一天到晚造惡業,怎能祈求神佑平安?古語有云:「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說明的便是這個道理。
一般小型寺廟、神壇為了爭取信徒,便想到利用乩童、八家將…作法,在刀光劍影中,刺激信徒的「原始性」,讓信徒以為真神下凡,無所不能,而詐取信徒香火錢,從中牟利。由於效果不錯,仿效者大增,以致這種不合理的巫術治療,便繼續生存於宗教界。
無論是原始民族或文明社會,都脫離不了「宗教」的影響,各種宗教也都有屬於自己的慶典,相沿一久,這些慶典有些便成為文化的一部份。在現代工商業社會,人際關係日益淡薄的情況下,許多宗教上的慶典日,正是維繫家族團聚、強化人際關係、敦親睦鄰的最佳時機,如果能將宗教慶典合理、合情的活動,發揚光大,直接間接能促進社會合諧。如坐視一些不合情理的活動而不顧,小則個人破財傷身,大則甚至破壞社會善良風俗,電子琴花車色情氾濫便是例證。
真正的神衹,應該都不願見到蒼生受害,現行祭典中,「大開殺戒」殺豬宰雞的血淋淋鏡頭,已足以令神衹頭痛,以「真神附身」大肆作法,殘害自己身體的乩童,難道是天上神衹樂於看見的鏡頭!?(福報123期 79.2.12)
台灣地區許多宗教慶典活動中,經常可看見乩童作法的景象,當乩童以七星劍、鯊魚劍、刺球、狼牙棒等尖銳利器往身上猛砍,以致鮮血淋漓時,旁邊有些民眾不忍卒睹;有些則是拼命拍手叫好,場中作法的乩童在群眾高亢情緒影響下,舞弄得更起勁,身體上傷口血流更多…有些圍觀的民眾認為這是「真神附身」而大加膜拜。文明進步至今,這種宗教慶典活動的「連續劇」仍不斷持續在各地上演,實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由於信徒對宗教的認知不同,因此在求神時,便出現許多「光怪陸離」的心願。據一位宮廟負責人表示,信徒最多是求財、求名,其他則為感情的問題、治療疾病…等,其實神並不是萬能的,如果求神就能人人如願,天下人豈不都「名利雙收」了。這位負責人說,求神最好只求平安,而要想求平安,就得多做功德,如果自己一天到晚造惡業,怎能祈求神佑平安?古語有云:「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說明的便是這個道理。
一般小型寺廟、神壇為了爭取信徒,便想到利用乩童、八家將…作法,在刀光劍影中,刺激信徒的「原始性」,讓信徒以為真神下凡,無所不能,而詐取信徒香火錢,從中牟利。由於效果不錯,仿效者大增,以致這種不合理的巫術治療,便繼續生存於宗教界。
無論是原始民族或文明社會,都脫離不了「宗教」的影響,各種宗教也都有屬於自己的慶典,相沿一久,這些慶典有些便成為文化的一部份。在現代工商業社會,人際關係日益淡薄的情況下,許多宗教上的慶典日,正是維繫家族團聚、強化人際關係、敦親睦鄰的最佳時機,如果能將宗教慶典合理、合情的活動,發揚光大,直接間接能促進社會合諧。如坐視一些不合情理的活動而不顧,小則個人破財傷身,大則甚至破壞社會善良風俗,電子琴花車色情氾濫便是例證。
真正的神衹,應該都不願見到蒼生受害,現行祭典中,「大開殺戒」殺豬宰雞的血淋淋鏡頭,已足以令神衹頭痛,以「真神附身」大肆作法,殘害自己身體的乩童,難道是天上神衹樂於看見的鏡頭!?(福報123期 79.2.12)
2007年10月2日 星期二
膝關節炎
隨著年齡增加,有些人開始出現爬樓梯就感到膝蓋疼痛的現象,甚至過去可輕鬆完成的跑步、蹲跳等動作,現在卻相當吃力。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表示,退化性膝關節炎好發於四十至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和膝關節處的軟骨遭受磨損有關,嚴重時膝蓋關節的縫隙會變狹窄而長出骨刺,甚至引發疼痛,行動困難,甚至出現併發症狀,讓病患痛不欲生。
呂紹睿指出,雲嘉地區人口老化居全省之冠,關節老化問題也就特別多。在門診當中,膝關節問題為最常見的病症,「退化性膝關節炎」在台灣的盛行率,六十歲以上的人口中,達兩成左右。正常人的膝關節平均每年彎曲的次數為一百萬次左右,受傷的機率相當大,膝關節的軟骨因為長期遭受磨損,將導致損傷或退化,並造成疼痛、跛行、功能不良甚至到達癱瘓的現象,不過,大多數的病患可藉由適當的治療,恢復日常生活,重拾關節正常的功能。 日前大林慈濟醫院有位七十二歲的阿嬤,左膝長時間無法活動自如,在開刀治療裝上了人工關節後,經過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已能做盤腿及跪蹲的動作,完全解決了行動不便的困擾。
呂紹睿指出,膝關節退化除了軟骨磨損、骨頭暴露造成疼痛外,部分病患還會增生骨刺,而軟骨磨損所導致的小碎片,目前新式的「高彎曲度人工膝關節」若裝置得當,輔以術後適當的復健,七成的病人能做深度彎曲的蹲跪動作。人工關節雖然可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但仍須相當注意不當的活動對關節所造成的磨損及傷害,以延長使用年限。
呂紹睿指出,雲嘉地區人口老化居全省之冠,關節老化問題也就特別多。在門診當中,膝關節問題為最常見的病症,「退化性膝關節炎」在台灣的盛行率,六十歲以上的人口中,達兩成左右。正常人的膝關節平均每年彎曲的次數為一百萬次左右,受傷的機率相當大,膝關節的軟骨因為長期遭受磨損,將導致損傷或退化,並造成疼痛、跛行、功能不良甚至到達癱瘓的現象,不過,大多數的病患可藉由適當的治療,恢復日常生活,重拾關節正常的功能。 日前大林慈濟醫院有位七十二歲的阿嬤,左膝長時間無法活動自如,在開刀治療裝上了人工關節後,經過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已能做盤腿及跪蹲的動作,完全解決了行動不便的困擾。
呂紹睿指出,膝關節退化除了軟骨磨損、骨頭暴露造成疼痛外,部分病患還會增生骨刺,而軟骨磨損所導致的小碎片,目前新式的「高彎曲度人工膝關節」若裝置得當,輔以術後適當的復健,七成的病人能做深度彎曲的蹲跪動作。人工關節雖然可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但仍須相當注意不當的活動對關節所造成的磨損及傷害,以延長使用年限。
寮國泰北趴趴走--湄公河遊船
放下才能自在--湄公河「遊船」 96.5
如果您是個「急驚風族」;如果您過慣出門有車的生活;如您以為「有錢就是大爺」…到寮國、泰國北方交界的湄公河走一趟,保證觀念改變!寮國古城龍坡邦到泰北的清孔,地圖上直線距離大約一百多公里,但由於這段河域,根本沒有橫跨兩岸的橋樑,兩岸民眾往來的交通工具,只能靠船。雖然與昔日「搖啊搖、搖啊搖!船兒搖到外婆家…」相比,如今動力船的速度已夠快了,但從龍坡邦(Luang Prabang)到會曬(Huay Xai),還是得花上兩個白天的時間,至於隔岸的泰國清孔(Chiang Khong),等第三天吧!
別以為「金錢萬能」,在寮國北部山區,雖然國民所得低得可以,但千百年來,此地的寮國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早已自給自足,對他們來說,金錢不過是身外物。即使你腰纏萬貫,根本使不上力,從龍坡邦到泰北的清邁、清萊,乖乖上湄公河「遊船」吧!
擬定寮國、泰北自助旅行的行程後,咱家那口子只要問到「為啥龍坡邦到清萊要排三天」,我總是支唔以對。雖然從網路搜尋的資訊,多數都說兩天就可到,但自助旅行近二十年,我總覺得有些不對勁,反正退休了,時間多得很,多安排一天也無妨。
雖然在寮國北部,時間僅供參考,但總有些觀光客受限於時間緊湊,無法悠悠閒閒行動,為配合遊客需求,從龍坡邦到清孔的水上交通,分快船、慢船兩種。快船只需一天時間,大約可搭乘六人,由於船速太快,偶而會翻船,因此每位乘客需戴安全頭盔,加上船隻小、船身狹窄,乘客幾乎無法轉身,更不用說「方便」啦,因此多數過來人都建議搭乘慢船。
搭乘慢船從龍坡邦到清孔,必須分兩段購票,第一天從龍坡邦到帕汴(Pak Beng),經常搭乘豪華郵輪旅遊的大爺、貴夫人,可別以為「天下的遊船都是一樣的」,湄公河遊船沒有餐廳、吧台,遊客只能隨心所欲自備午餐,小吃、大餐、野餐…任君選擇;湄公河遊船沒有游泳池,想游泳的,等船隻靠岸下客、卸貨時,直接跳下水中,天然大泳池任您享受;遊船沒有桑拿、按摩、橋牌間、棋室…想找樂子,自己想辦法吧!陽春遊船普通座費用為9500 KIP(約台幣三百三十元);較寬敞的特別座需另加三美元,上午九時出發,傍晚六時三十分到帕汴,湄公河沿岸風光雖然不錯,偶而還可見到居民釣魚、小孩戲水…但近十小時的漫長航程,如何打發?乘客可得「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遊船除少數當地居民外,有不少老外背包族,不妨與老外打打交道,為政府做點國民外交;也可帶副撲克牌,找船友來上幾把;看看書當然也不錯,不過可別忘了帶個簡易睡墊,鋪在船艙小睡片刻,絕對是最高檔享受。
傍晚時分,遊船停泊在帕汴的簡易碼頭,下船後,立刻有一堆人蜂擁而上,大家各憑本事拉客。帕汴原來只是個偏僻小村,因湄公河遊船停靠而發展,幾乎家家都是民宿,乘客根本不必擔心無處住宿,也不必進村慢慢瞧、細細選,每家民宿都差不多,120泰銖(約台幣120元)是風扇房的住宿費,可想而知設備如何--一壺開水、一頂蚊帳、一張木床…,長年高溫,浴室當然沒熱水;至於冷氣,省省吧…晚上十時就沒電了。遊客請別待在設備簡陋的民宿,小山村僅有的一條街道兩旁盡是別具風情的咖啡屋、餐廳,又純又濃的果汁每杯只要5000KIP,反正山中無甲子,慢慢品嚐、享受山村歲月吧! (上)
帕汴到會曬的船,座椅就像過去農業社會的長板凳,板凳寬度大約三十公分,坐在其上,好像重溫當兵時期「屁股坐三分之一」的滋味,噸位大的胖哥、胖妹,大概只能以「如坐針氈」形容。幸好駕駛室至座位前方留有供堆放貨物、約五公尺的空間,由於座椅實在不舒服,乘客大都席地而坐,有些人「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有些人振筆疾書;有的抓著相機到處搶鏡頭;有人像隻花蝴蝶,四處找人哈啦;有人則帶來撲克牌,找船友來上幾把;有人一路猛吃;有些孤鳥坐著發呆;當然也有人,鋪上睡墊,在船艙呼呼大睡…一樣米養百種人,在湄公河遊船一樣適用。
帕汴到會曬段航程,愈接近會曬人煙愈多,垂釣的人多了;放牧的人多了;連浸在水中的水牛都多了;河中不時可見沐浴的小孩,傍晚時分,甚至連寺廟的大、小比丘郁到湄公河洗澡。湄公河提供灌溉、飲水、魚蝦...難怪,寮國北部民眾將湄公河當做母親河。
也許是貧窮的寮國政府,想讓觀光客在寮北再停留一天吧!遊船到會曬大約是下午六時左右,遊船碼頭距離海關約一公里路程,而海關在下午六時關門,要到泰國去的觀光客,眼看湄公河對岸的清孔近在呎尺,卻一點也莫法度。反正,到寮國北部旅遊,第一個原則就是「放下」,暫時放下煩躁的心、暫時放下忙碌的工作、暫時放下緊繃的生活…在會曬找個靠近湄公河的民宿,度過寮國的「最後一夜」,其實也蠻不錯的!
會曬和帕汴幾乎是一個模子打造出來的,兩個小山村都是靠觀光客而發,主要小街上,一家挨著一家的民宿、餐廳、咖啡屋、雜貨店…兩個村莊不同的是,會曬整天供電。
在會曬海關辦理通關手續後,遊客得花費20泰銖撘乘渡輪橫越湄公河,對岸的清孔隸屬泰國,荷槍實彈的軍警把守邊觀,也許是擔心偷渡客,海關檢查十分嚴格。通過清孔海關,多數人停都不停,直往清萊、清邁衝去!(96.6)
如果您是個「急驚風族」;如果您過慣出門有車的生活;如您以為「有錢就是大爺」…到寮國、泰國北方交界的湄公河走一趟,保證觀念改變!寮國古城龍坡邦到泰北的清孔,地圖上直線距離大約一百多公里,但由於這段河域,根本沒有橫跨兩岸的橋樑,兩岸民眾往來的交通工具,只能靠船。雖然與昔日「搖啊搖、搖啊搖!船兒搖到外婆家…」相比,如今動力船的速度已夠快了,但從龍坡邦(Luang Prabang)到會曬(Huay Xai),還是得花上兩個白天的時間,至於隔岸的泰國清孔(Chiang Khong),等第三天吧!
別以為「金錢萬能」,在寮國北部山區,雖然國民所得低得可以,但千百年來,此地的寮國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早已自給自足,對他們來說,金錢不過是身外物。即使你腰纏萬貫,根本使不上力,從龍坡邦到泰北的清邁、清萊,乖乖上湄公河「遊船」吧!
擬定寮國、泰北自助旅行的行程後,咱家那口子只要問到「為啥龍坡邦到清萊要排三天」,我總是支唔以對。雖然從網路搜尋的資訊,多數都說兩天就可到,但自助旅行近二十年,我總覺得有些不對勁,反正退休了,時間多得很,多安排一天也無妨。
雖然在寮國北部,時間僅供參考,但總有些觀光客受限於時間緊湊,無法悠悠閒閒行動,為配合遊客需求,從龍坡邦到清孔的水上交通,分快船、慢船兩種。快船只需一天時間,大約可搭乘六人,由於船速太快,偶而會翻船,因此每位乘客需戴安全頭盔,加上船隻小、船身狹窄,乘客幾乎無法轉身,更不用說「方便」啦,因此多數過來人都建議搭乘慢船。
搭乘慢船從龍坡邦到清孔,必須分兩段購票,第一天從龍坡邦到帕汴(Pak Beng),經常搭乘豪華郵輪旅遊的大爺、貴夫人,可別以為「天下的遊船都是一樣的」,湄公河遊船沒有餐廳、吧台,遊客只能隨心所欲自備午餐,小吃、大餐、野餐…任君選擇;湄公河遊船沒有游泳池,想游泳的,等船隻靠岸下客、卸貨時,直接跳下水中,天然大泳池任您享受;遊船沒有桑拿、按摩、橋牌間、棋室…想找樂子,自己想辦法吧!陽春遊船普通座費用為9500 KIP(約台幣三百三十元);較寬敞的特別座需另加三美元,上午九時出發,傍晚六時三十分到帕汴,湄公河沿岸風光雖然不錯,偶而還可見到居民釣魚、小孩戲水…但近十小時的漫長航程,如何打發?乘客可得「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遊船除少數當地居民外,有不少老外背包族,不妨與老外打打交道,為政府做點國民外交;也可帶副撲克牌,找船友來上幾把;看看書當然也不錯,不過可別忘了帶個簡易睡墊,鋪在船艙小睡片刻,絕對是最高檔享受。
傍晚時分,遊船停泊在帕汴的簡易碼頭,下船後,立刻有一堆人蜂擁而上,大家各憑本事拉客。帕汴原來只是個偏僻小村,因湄公河遊船停靠而發展,幾乎家家都是民宿,乘客根本不必擔心無處住宿,也不必進村慢慢瞧、細細選,每家民宿都差不多,120泰銖(約台幣120元)是風扇房的住宿費,可想而知設備如何--一壺開水、一頂蚊帳、一張木床…,長年高溫,浴室當然沒熱水;至於冷氣,省省吧…晚上十時就沒電了。遊客請別待在設備簡陋的民宿,小山村僅有的一條街道兩旁盡是別具風情的咖啡屋、餐廳,又純又濃的果汁每杯只要5000KIP,反正山中無甲子,慢慢品嚐、享受山村歲月吧! (上)
帕汴到會曬的船,座椅就像過去農業社會的長板凳,板凳寬度大約三十公分,坐在其上,好像重溫當兵時期「屁股坐三分之一」的滋味,噸位大的胖哥、胖妹,大概只能以「如坐針氈」形容。幸好駕駛室至座位前方留有供堆放貨物、約五公尺的空間,由於座椅實在不舒服,乘客大都席地而坐,有些人「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有些人振筆疾書;有的抓著相機到處搶鏡頭;有人像隻花蝴蝶,四處找人哈啦;有人則帶來撲克牌,找船友來上幾把;有人一路猛吃;有些孤鳥坐著發呆;當然也有人,鋪上睡墊,在船艙呼呼大睡…一樣米養百種人,在湄公河遊船一樣適用。
帕汴到會曬段航程,愈接近會曬人煙愈多,垂釣的人多了;放牧的人多了;連浸在水中的水牛都多了;河中不時可見沐浴的小孩,傍晚時分,甚至連寺廟的大、小比丘郁到湄公河洗澡。湄公河提供灌溉、飲水、魚蝦...難怪,寮國北部民眾將湄公河當做母親河。
也許是貧窮的寮國政府,想讓觀光客在寮北再停留一天吧!遊船到會曬大約是下午六時左右,遊船碼頭距離海關約一公里路程,而海關在下午六時關門,要到泰國去的觀光客,眼看湄公河對岸的清孔近在呎尺,卻一點也莫法度。反正,到寮國北部旅遊,第一個原則就是「放下」,暫時放下煩躁的心、暫時放下忙碌的工作、暫時放下緊繃的生活…在會曬找個靠近湄公河的民宿,度過寮國的「最後一夜」,其實也蠻不錯的!
會曬和帕汴幾乎是一個模子打造出來的,兩個小山村都是靠觀光客而發,主要小街上,一家挨著一家的民宿、餐廳、咖啡屋、雜貨店…兩個村莊不同的是,會曬整天供電。
在會曬海關辦理通關手續後,遊客得花費20泰銖撘乘渡輪橫越湄公河,對岸的清孔隸屬泰國,荷槍實彈的軍警把守邊觀,也許是擔心偷渡客,海關檢查十分嚴格。通過清孔海關,多數人停都不停,直往清萊、清邁衝去!(96.6)
2007年10月1日 星期一
航行在歷史的長河--尼羅河
航行在歷史的長河 賴台生
您怎能不愛上尼羅河﹖氣勢磅礡的金字塔、雄偉壯觀的神殿、金碧輝煌的清真寺、駝鈴叮噹的沙漠、風情萬種的老市集…,投進尼羅河的懷抱,彷彿走進歷史、走進夢,您能不愛上尼羅河嗎﹖
沒有黃河,就沒有中原文化;缺少尼羅河,埃及文明便無從興起,黃河是中國的母親;尼羅河則是埃及的媽媽。歷史的長河悠悠流過,數千年來,埃及的子民胼手胝足在尼羅河畔創造出燦爛光輝的古文明。如果沒有尼羅河,那有金字塔、人面獅身像、阿布辛貝神殿、卡納克神殿、路克索神殿、艾德夫神殿、帝王谷、皇后谷…等埃及文明的遺跡群﹖如果沒有尼羅河,那有開羅、薩卡拉、貝尼哈森、路克索、孔翁波、亞斯文等歷史名城的誕生﹖如果沒有尼羅河,埃及必定黯淡無光!
尼羅河全長六千六百九十公里,是全世界最長的河流,發源於蒲隆地共和國的卡蘇模,流經盧安達、烏干達、蘇丹、埃及等國,最後在達米艾塔及羅賽達兩處小城鎮注入地中海,這條貫串埃及的大河,沿岸古蹟比比皆是,想一探埃及古文明的究竟,最好安排一趟神祕的尼羅河之旅,埃及旅遊業者為賺取外匯,特別針對觀光客開發出五天四夜的尼羅河遊,設備豪華的遊船,航行於亞斯文及路克索之間最精華的路段,帶領遊客追隨法老的腳步,走進埃及的歷史,造訪亞斯文、阿布辛貝神殿、菲蕾神殿、孔翁波神殿、艾德夫神殿、愛斯納神殿、卡納克神殿、路克索神殿…置身在神祕的埃及古文明中,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
亞斯文是一個充滿神祕色彩的城市,也是尼羅河之旅的起點,歷經數千年滄桑,亞斯文曾經幾度興衰、起起落落,西元一九七二年亞斯文水壩完工,這個古老的城市再度躍上世界舞臺,世界第一大人工湖--納瑟湖、有「埃及的珍珠」美譽的菲蕾神殿、努比亞地區最壯觀的阿布辛貝神殿、熱鬧的傳統市集、風味獨特的埃及茶館、馬蹄躂躂的觀光馬車…,亞斯文是個令人神魂顛倒的地方!
桀驁不馴、喜怒無常,數千年來,讓埃及人民又愛又恨的尼羅河,是埃及的生命泉源,也是奪命殺手,亞斯文水壩完工後,一百一十公尺高、三千九百三十公尺長的高壩,硬生生將尼羅河水攔截,形成長達八百公里的納瑟湖,在滾滾黃沙中,湛藍的湖水,風帆片片,「尼羅河之旅」精心安排的泛舟活動,讓遊客搭乘古老的帆船,聆聽船伕的漁歌,走訪亞斯文,怎能錯過泛舟納瑟湖的樂趣﹖
遊船尚未啟航前的主要活動是參觀阿布辛貝神殿和菲蕾神殿,西元一八一一年瑞士籍探險家布爾克哈爾特(J.L.Burckhardt)接受大英帝國非洲協會的委託,前往位於亞斯文與北蘇丹之間的努比亞地區訪問,精通阿拉伯語的布爾克哈爾特,於一八八三年五月二十二日,意外發現暴露在流沙之外的四座雷姆西斯二世巨大石像頭部,四年後,義大利探險家貝隆尼(G.B.Belzoni)清除石像上掩蓋的流沙,並發現神殿入口,沈淪三千多年歷史的阿布辛貝(Abu Simbel)神殿重新呈現在人們眼前。
阿布辛貝是努比亞地區最壯觀的神殿,原建於尼羅河畔一處岩壁中,由於興建亞斯文水壩所形成的納瑟湖將會淹沒這處三千多年歷史的珍貴神殿,埃及政府透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協助,將神殿切割成九百五十塊,載運到較原址高六十公尺的新址重新組合,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重新組合的神殿,除了冬至、夏至時,陽光映照至聖室神像的角度稍有偏差,幾乎與原殿分毫不差。
阿布辛貝神殿正面的崖面,模仿比隆塔門形制,四座高十八公尺的雷姆西斯二世坐姿雕像為主體,其中一座雕像頭部及軀幹嚴重毀損,其餘三座雕像大致完整,中央大廳內另樹立八座雷姆西斯二世立姿雕像,前廳和聖堂則有太陽神阿蒙.拉(Amon-Ra)、哈麥克斯(Harmakes)、普塔(Ptah)等為首的諸神浮雕,中央大廳北面的牆壁上雕刻有雷姆西斯二世與西台人的卡底斯(Kadesh)戰役圖,軍隊行軍、作戰、軍官執勤、俘虜等浮雕人數高達千人以上,放眼埃及,難得一見。
坐落在阿布辛貝神殿北邊的妮芙塔莉神殿,係紀念雷姆西斯二世最寵愛的皇后妮芙塔莉,形制與阿布辛貝神殿相似,但規模較小,神殿正面的六座雕像,四座是雷姆西斯二世,另兩座為妮芙塔莉雕像,神殿中供奉頭頂太陽、照亮宇宙的哈瑟女神(Hathor),神殿內的巨大圓柱、牆壁、聖殿…處處可見雷姆西斯二世、妮芙塔莉的名字刻在一起,可見雷姆西斯二世對妮芙塔莉鍾愛之深。
埃及是眾神的國度,每處神殿供奉不同的主神,與阿布辛貝神殿同樣逃過尼羅河水淹沒命運的菲蕾神殿,擁有「埃及的珍珠」美譽,神殿供奉歐西里斯神(Osir is)的妻子愛西斯神(Isis ),傳說她是教導人民磨麥、織布的女神,頗受尊崇 。菲蕾神殿距離亞斯文約十公里,至今仍保存有雄偉壯觀的比隆塔門、高大的花崗 石列柱、精緻的小神殿、精美的浮雕…,是托勒密王朝時代保存最良好的三座神殿之一,彌足珍貴。
西元一九零二年,英國人興建的亞斯文水壩開始蓄水,尼羅河水位上漲,菲蕾島淹沒在水中,位在小島上的菲蕾神殿成為「海龍宮」,只有每年八、九月尼羅河洪水期,為紓解大壩壓力,打開大壩閘門洩洪,菲蕾島浮出水面,重見天日,這段時期,觀光客才有緣造訪菲蕾神殿,西元一九六零年,亞斯文新壩開始動工興建,由於大壩高達一百一十公尺,高漲的尼羅河水將使菲蕾神殿永沈水底,菲蕾神殿命運岌岌可危,幸好在世界各國考古學家大力奔走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時伸出援手,自一九七二年起,積極展開營救菲蕾神殿計畫,經過八年的搬遷,耗資三千萬美元,菲蕾神殿終於在一九八零年「死裡逃生」,巍然矗立在阿吉奇亞島(Agilkia Island),「埃及的珍珠」幸運逃過永沈水底的劫難,繼續笑看人間滄桑。
參觀古老的神殿、壯觀的亞斯文水壩之餘,不妨抽空到傳統市集蹓躂、蹓躂, 熙來攘往的市場,除了販售紙草畫、地毯、水煙袋、銀器、石雕等民俗手工藝品, 還有香料、皮貨、絲綢、珠寶、骨董、水果…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逛累了,找一家露天茶館,品嚐風味獨特的芙蓉紅茶,興致高時,還可和悠悠閒閒抽著水煙袋的埃及男人玩玩紙牌,親身體驗異國風情。
豪華遊船離開亞斯文,順流而下,依次停泊參觀的是供奉鷹神霍魯斯、鱷魚神索貝克的孔翁波神殿,托勒密三世埃爾蓋特斯於西元前三二七年開始興建,經過兩百七十年的漫長施工,直到埃及最後一位女王奧佩特拉六世時才完工的艾德夫神殿,建立在克努姆神殿廢墟上的愛斯納神殿,經過悠悠數千年歲月,這幾處神殿的建築雖然殘缺不全,但依然矗立在尼羅河畔,笑傲世人。走訪風情萬種的神殿,彷彿走進時光隧道,讓人不知究竟置身在現代或古埃及,你怎能不迷上神殿﹖
擁有「戶外博物館」美譽的路克索,位於開羅以南六百七十五公里,這座十九世紀初期,才被考古學家從大漠黃沙中挖掘出土的老城,以埃及最大的神殿--卡納克神殿著稱於世,經過歷代法老一千五百餘年的擴建,卡納克神殿包括了至少二十座神殿及神龕,佔地面積約二十五公頃,神殿除祭祀主神阿蒙.瑞(萬神之王)外,還供奉阿蒙.瑞的妻子姆特(Mut)女神及兩人的兒子月神。
西元前一千五百六十年左右,阿摩斯一世(Ahmoes)以底比斯(今路克索)做為根據地,將西克索人趕出尼羅河三角洲,完成統一埃及的目的,並創立十八王朝,為感謝阿蒙.瑞神,十八王朝歷代國王無不卯足全力興建卡納克神殿,其中最壯觀且具紀念性的建築工程為杜德摩西一世於西元前一五二五年間所建,大部份建築則是在荷雪淑德(Hatshepsut)及杜德摩西三世手中完成。
卡納克神殿共有九座比隆(Pylon)塔門,其中六座為東西走向,三座南北走向,第一道東西走向塔門為神廟主要入口,高四十五公尺、寬一一三公尺、厚十五公尺,是埃及最壯觀的神殿塔門。由於路克索地區主要信仰阿蒙.瑞,而傳說阿蒙.瑞是公羊轉世,神殿塔門前甬道兩旁便以數十座羊頭獅身像,取代一般神殿常見的獅身人面像,跨進第一道比隆塔門即為大廳,左側為賽提二世神殿,右側為雷姆西斯二世神殿。喜歡到處興建自己雕像的雷姆西斯二世,當然不會錯過為自己作秀的機會。
穿過塔門便是「石柱之林」,自塞提一世開始興建至雷姆西斯二世,耗費近百年時間才完成的大列柱廳,共有一百二十二根高二十三公尺公的石柱巍然矗立,古埃及人的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三、四塔門間豎立四支由整塊花崗彫刻而成的方尖碑,穿過第四塔門,是由哈塞布蘇女王以粉紅色花崗石興建的方形尖塔,過五、六塔門有至聖所、杜德摩西三世神殿、Botanical室…等建築。
與埃及其他神殿迥然不同,卡納克神殿有一個在祭神儀式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聖池,雖然歷經三千年滄桑,聖池的水依舊清澈如鏡,千年古建築倒映池中,別有一番韻味。
創建三千年來,卡納克神殿先後遭到基督徒及回教徒的摧殘,嚴重毀損,後來由希臘人加以修復,亞歷山大帝及其後的托勒密王朝再度加以修整,並增添部份建築,由於興建年代長達一千五百餘年,卡納克神殿宛如一部古埃及建築字典,令無數考古學家及建築家心動不已。
埃及當局為招徠觀光客,每天晚上在卡納克神殿安排兩場九十分鐘的聲光秀,在迷濛的燈光及埃及古樂伴奏聲中,主持人以低沈的語調訴說埃及的歷史,雖然沒有絢麗的舞臺,沒有迷人的美女,沒有熱鬧的歌舞表演,但卻令人產生滄海桑田、世事無常的感觸,久久不能自已。
同樣是供奉底比斯三神的路克索神殿,南北走向的建築群長二三七公尺、寬七十公尺,呈狹長狀。神殿供奉埃及人民最崇信的阿蒙神,由於路克索的阿蒙神是豐饒的神聖象徵,路克索神殿阿蒙神展現出陽具崇拜的特質,形象與功能和埃及其他地方略有不同。
神殿主要部份為阿曼侯泰三世(Amenhotep Ⅲ)於西元前一四一四年至一三九七年間興建,其後又經過圖唐卡門、赫連海勃、雷姆西斯二世、亞歷山大帝增建,始有現今規模。路克索神殿列柱廳的大石柱為德密爾風格,是雷姆西斯二世興建,浮雕人物、花草、鳥獸的石柱頂端有蘆葦草及蓮花裝飾,由於歷經三千年無情風沙侵襲,色彩豔麗的浮雕已完全褪色,列柱廳的屋頂也杳無蹤影,但雄偉的列柱仍然令人嘆為觀止。
尼羅河之旅除了安排遊客造訪各處神殿外,每天下午五時的「午茶時間」,提供熱騰騰的咖啡、紅茶及小點心,走訪神殿之餘,不妨小憩一番與各國觀光客「國民外交」。此外,每天晚餐後,船公司安排不同的晚會饗宴嘉賓,第一天晚上的迎賓晚會,熱情有勁的肚皮舞表演、熱鬧的埃及傳統歌舞…讓各國嘉賓大開眼界;第二天由遊船上各國嘉賓粉墨登場的化妝舞會,則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第三天晚上的音樂舞會,西洋熱門音樂、埃及傳統樂曲交織一片,最後一晚的惜別晚會,當然是離情依依。不喜歡參加晚會的遊客,可隨心所欲在船上的吧臺淺酌,享受美酒、咖啡、新鮮果汁;也可躺在甲板上,一面聆聽潺潺水聲,一面觀賞尼羅河燦爛的星空…充滿神祕色彩、洋溢熱情歡笑,尼羅河之旅教人怎能不動心﹖
您怎能不愛上尼羅河﹖氣勢磅礡的金字塔、雄偉壯觀的神殿、金碧輝煌的清真寺、駝鈴叮噹的沙漠、風情萬種的老市集…,投進尼羅河的懷抱,彷彿走進歷史、走進夢,您能不愛上尼羅河嗎﹖
沒有黃河,就沒有中原文化;缺少尼羅河,埃及文明便無從興起,黃河是中國的母親;尼羅河則是埃及的媽媽。歷史的長河悠悠流過,數千年來,埃及的子民胼手胝足在尼羅河畔創造出燦爛光輝的古文明。如果沒有尼羅河,那有金字塔、人面獅身像、阿布辛貝神殿、卡納克神殿、路克索神殿、艾德夫神殿、帝王谷、皇后谷…等埃及文明的遺跡群﹖如果沒有尼羅河,那有開羅、薩卡拉、貝尼哈森、路克索、孔翁波、亞斯文等歷史名城的誕生﹖如果沒有尼羅河,埃及必定黯淡無光!
尼羅河全長六千六百九十公里,是全世界最長的河流,發源於蒲隆地共和國的卡蘇模,流經盧安達、烏干達、蘇丹、埃及等國,最後在達米艾塔及羅賽達兩處小城鎮注入地中海,這條貫串埃及的大河,沿岸古蹟比比皆是,想一探埃及古文明的究竟,最好安排一趟神祕的尼羅河之旅,埃及旅遊業者為賺取外匯,特別針對觀光客開發出五天四夜的尼羅河遊,設備豪華的遊船,航行於亞斯文及路克索之間最精華的路段,帶領遊客追隨法老的腳步,走進埃及的歷史,造訪亞斯文、阿布辛貝神殿、菲蕾神殿、孔翁波神殿、艾德夫神殿、愛斯納神殿、卡納克神殿、路克索神殿…置身在神祕的埃及古文明中,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
亞斯文是一個充滿神祕色彩的城市,也是尼羅河之旅的起點,歷經數千年滄桑,亞斯文曾經幾度興衰、起起落落,西元一九七二年亞斯文水壩完工,這個古老的城市再度躍上世界舞臺,世界第一大人工湖--納瑟湖、有「埃及的珍珠」美譽的菲蕾神殿、努比亞地區最壯觀的阿布辛貝神殿、熱鬧的傳統市集、風味獨特的埃及茶館、馬蹄躂躂的觀光馬車…,亞斯文是個令人神魂顛倒的地方!
桀驁不馴、喜怒無常,數千年來,讓埃及人民又愛又恨的尼羅河,是埃及的生命泉源,也是奪命殺手,亞斯文水壩完工後,一百一十公尺高、三千九百三十公尺長的高壩,硬生生將尼羅河水攔截,形成長達八百公里的納瑟湖,在滾滾黃沙中,湛藍的湖水,風帆片片,「尼羅河之旅」精心安排的泛舟活動,讓遊客搭乘古老的帆船,聆聽船伕的漁歌,走訪亞斯文,怎能錯過泛舟納瑟湖的樂趣﹖
遊船尚未啟航前的主要活動是參觀阿布辛貝神殿和菲蕾神殿,西元一八一一年瑞士籍探險家布爾克哈爾特(J.L.Burckhardt)接受大英帝國非洲協會的委託,前往位於亞斯文與北蘇丹之間的努比亞地區訪問,精通阿拉伯語的布爾克哈爾特,於一八八三年五月二十二日,意外發現暴露在流沙之外的四座雷姆西斯二世巨大石像頭部,四年後,義大利探險家貝隆尼(G.B.Belzoni)清除石像上掩蓋的流沙,並發現神殿入口,沈淪三千多年歷史的阿布辛貝(Abu Simbel)神殿重新呈現在人們眼前。
阿布辛貝是努比亞地區最壯觀的神殿,原建於尼羅河畔一處岩壁中,由於興建亞斯文水壩所形成的納瑟湖將會淹沒這處三千多年歷史的珍貴神殿,埃及政府透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協助,將神殿切割成九百五十塊,載運到較原址高六十公尺的新址重新組合,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重新組合的神殿,除了冬至、夏至時,陽光映照至聖室神像的角度稍有偏差,幾乎與原殿分毫不差。
阿布辛貝神殿正面的崖面,模仿比隆塔門形制,四座高十八公尺的雷姆西斯二世坐姿雕像為主體,其中一座雕像頭部及軀幹嚴重毀損,其餘三座雕像大致完整,中央大廳內另樹立八座雷姆西斯二世立姿雕像,前廳和聖堂則有太陽神阿蒙.拉(Amon-Ra)、哈麥克斯(Harmakes)、普塔(Ptah)等為首的諸神浮雕,中央大廳北面的牆壁上雕刻有雷姆西斯二世與西台人的卡底斯(Kadesh)戰役圖,軍隊行軍、作戰、軍官執勤、俘虜等浮雕人數高達千人以上,放眼埃及,難得一見。
坐落在阿布辛貝神殿北邊的妮芙塔莉神殿,係紀念雷姆西斯二世最寵愛的皇后妮芙塔莉,形制與阿布辛貝神殿相似,但規模較小,神殿正面的六座雕像,四座是雷姆西斯二世,另兩座為妮芙塔莉雕像,神殿中供奉頭頂太陽、照亮宇宙的哈瑟女神(Hathor),神殿內的巨大圓柱、牆壁、聖殿…處處可見雷姆西斯二世、妮芙塔莉的名字刻在一起,可見雷姆西斯二世對妮芙塔莉鍾愛之深。
埃及是眾神的國度,每處神殿供奉不同的主神,與阿布辛貝神殿同樣逃過尼羅河水淹沒命運的菲蕾神殿,擁有「埃及的珍珠」美譽,神殿供奉歐西里斯神(Osir is)的妻子愛西斯神(Isis ),傳說她是教導人民磨麥、織布的女神,頗受尊崇 。菲蕾神殿距離亞斯文約十公里,至今仍保存有雄偉壯觀的比隆塔門、高大的花崗 石列柱、精緻的小神殿、精美的浮雕…,是托勒密王朝時代保存最良好的三座神殿之一,彌足珍貴。
西元一九零二年,英國人興建的亞斯文水壩開始蓄水,尼羅河水位上漲,菲蕾島淹沒在水中,位在小島上的菲蕾神殿成為「海龍宮」,只有每年八、九月尼羅河洪水期,為紓解大壩壓力,打開大壩閘門洩洪,菲蕾島浮出水面,重見天日,這段時期,觀光客才有緣造訪菲蕾神殿,西元一九六零年,亞斯文新壩開始動工興建,由於大壩高達一百一十公尺,高漲的尼羅河水將使菲蕾神殿永沈水底,菲蕾神殿命運岌岌可危,幸好在世界各國考古學家大力奔走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時伸出援手,自一九七二年起,積極展開營救菲蕾神殿計畫,經過八年的搬遷,耗資三千萬美元,菲蕾神殿終於在一九八零年「死裡逃生」,巍然矗立在阿吉奇亞島(Agilkia Island),「埃及的珍珠」幸運逃過永沈水底的劫難,繼續笑看人間滄桑。
參觀古老的神殿、壯觀的亞斯文水壩之餘,不妨抽空到傳統市集蹓躂、蹓躂, 熙來攘往的市場,除了販售紙草畫、地毯、水煙袋、銀器、石雕等民俗手工藝品, 還有香料、皮貨、絲綢、珠寶、骨董、水果…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逛累了,找一家露天茶館,品嚐風味獨特的芙蓉紅茶,興致高時,還可和悠悠閒閒抽著水煙袋的埃及男人玩玩紙牌,親身體驗異國風情。
豪華遊船離開亞斯文,順流而下,依次停泊參觀的是供奉鷹神霍魯斯、鱷魚神索貝克的孔翁波神殿,托勒密三世埃爾蓋特斯於西元前三二七年開始興建,經過兩百七十年的漫長施工,直到埃及最後一位女王奧佩特拉六世時才完工的艾德夫神殿,建立在克努姆神殿廢墟上的愛斯納神殿,經過悠悠數千年歲月,這幾處神殿的建築雖然殘缺不全,但依然矗立在尼羅河畔,笑傲世人。走訪風情萬種的神殿,彷彿走進時光隧道,讓人不知究竟置身在現代或古埃及,你怎能不迷上神殿﹖
擁有「戶外博物館」美譽的路克索,位於開羅以南六百七十五公里,這座十九世紀初期,才被考古學家從大漠黃沙中挖掘出土的老城,以埃及最大的神殿--卡納克神殿著稱於世,經過歷代法老一千五百餘年的擴建,卡納克神殿包括了至少二十座神殿及神龕,佔地面積約二十五公頃,神殿除祭祀主神阿蒙.瑞(萬神之王)外,還供奉阿蒙.瑞的妻子姆特(Mut)女神及兩人的兒子月神。
西元前一千五百六十年左右,阿摩斯一世(Ahmoes)以底比斯(今路克索)做為根據地,將西克索人趕出尼羅河三角洲,完成統一埃及的目的,並創立十八王朝,為感謝阿蒙.瑞神,十八王朝歷代國王無不卯足全力興建卡納克神殿,其中最壯觀且具紀念性的建築工程為杜德摩西一世於西元前一五二五年間所建,大部份建築則是在荷雪淑德(Hatshepsut)及杜德摩西三世手中完成。
卡納克神殿共有九座比隆(Pylon)塔門,其中六座為東西走向,三座南北走向,第一道東西走向塔門為神廟主要入口,高四十五公尺、寬一一三公尺、厚十五公尺,是埃及最壯觀的神殿塔門。由於路克索地區主要信仰阿蒙.瑞,而傳說阿蒙.瑞是公羊轉世,神殿塔門前甬道兩旁便以數十座羊頭獅身像,取代一般神殿常見的獅身人面像,跨進第一道比隆塔門即為大廳,左側為賽提二世神殿,右側為雷姆西斯二世神殿。喜歡到處興建自己雕像的雷姆西斯二世,當然不會錯過為自己作秀的機會。
穿過塔門便是「石柱之林」,自塞提一世開始興建至雷姆西斯二世,耗費近百年時間才完成的大列柱廳,共有一百二十二根高二十三公尺公的石柱巍然矗立,古埃及人的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三、四塔門間豎立四支由整塊花崗彫刻而成的方尖碑,穿過第四塔門,是由哈塞布蘇女王以粉紅色花崗石興建的方形尖塔,過五、六塔門有至聖所、杜德摩西三世神殿、Botanical室…等建築。
與埃及其他神殿迥然不同,卡納克神殿有一個在祭神儀式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聖池,雖然歷經三千年滄桑,聖池的水依舊清澈如鏡,千年古建築倒映池中,別有一番韻味。
創建三千年來,卡納克神殿先後遭到基督徒及回教徒的摧殘,嚴重毀損,後來由希臘人加以修復,亞歷山大帝及其後的托勒密王朝再度加以修整,並增添部份建築,由於興建年代長達一千五百餘年,卡納克神殿宛如一部古埃及建築字典,令無數考古學家及建築家心動不已。
埃及當局為招徠觀光客,每天晚上在卡納克神殿安排兩場九十分鐘的聲光秀,在迷濛的燈光及埃及古樂伴奏聲中,主持人以低沈的語調訴說埃及的歷史,雖然沒有絢麗的舞臺,沒有迷人的美女,沒有熱鬧的歌舞表演,但卻令人產生滄海桑田、世事無常的感觸,久久不能自已。
同樣是供奉底比斯三神的路克索神殿,南北走向的建築群長二三七公尺、寬七十公尺,呈狹長狀。神殿供奉埃及人民最崇信的阿蒙神,由於路克索的阿蒙神是豐饒的神聖象徵,路克索神殿阿蒙神展現出陽具崇拜的特質,形象與功能和埃及其他地方略有不同。
神殿主要部份為阿曼侯泰三世(Amenhotep Ⅲ)於西元前一四一四年至一三九七年間興建,其後又經過圖唐卡門、赫連海勃、雷姆西斯二世、亞歷山大帝增建,始有現今規模。路克索神殿列柱廳的大石柱為德密爾風格,是雷姆西斯二世興建,浮雕人物、花草、鳥獸的石柱頂端有蘆葦草及蓮花裝飾,由於歷經三千年無情風沙侵襲,色彩豔麗的浮雕已完全褪色,列柱廳的屋頂也杳無蹤影,但雄偉的列柱仍然令人嘆為觀止。
尼羅河之旅除了安排遊客造訪各處神殿外,每天下午五時的「午茶時間」,提供熱騰騰的咖啡、紅茶及小點心,走訪神殿之餘,不妨小憩一番與各國觀光客「國民外交」。此外,每天晚餐後,船公司安排不同的晚會饗宴嘉賓,第一天晚上的迎賓晚會,熱情有勁的肚皮舞表演、熱鬧的埃及傳統歌舞…讓各國嘉賓大開眼界;第二天由遊船上各國嘉賓粉墨登場的化妝舞會,則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第三天晚上的音樂舞會,西洋熱門音樂、埃及傳統樂曲交織一片,最後一晚的惜別晚會,當然是離情依依。不喜歡參加晚會的遊客,可隨心所欲在船上的吧臺淺酌,享受美酒、咖啡、新鮮果汁;也可躺在甲板上,一面聆聽潺潺水聲,一面觀賞尼羅河燦爛的星空…充滿神祕色彩、洋溢熱情歡笑,尼羅河之旅教人怎能不動心﹖
冰河與峽灣交會-- Briksdalsbreen
與冰河、峽灣交會—蓋倫吉峽灣與布萊克史達爾冰河
氣象萬千的峽灣與萬年不融的冰河是挪威旅遊的兩大賣點,背包族前往挪威旅遊,除了不可免俗地走訪首都奧斯陸,參觀阿克雪斯堡、維京船博物館、維吉蘭雕刻公園、皇宮…等觀光據點,當然不想錯過探訪峽灣與冰河的機會,親身體驗一番北國風情,如果挪威之旅欠缺峽灣與冰河,猶如「入寶山空手而回」,令人遺憾。
挪威西部峽灣區號稱有世界頂級山水風光,數十個風情萬千的峽灣互別苗頭,各有可觀之處,位於諾德峽灣(Nordfjord)頂端的歐爾登(Olden),由於擁有雄偉壯觀的布萊克史達爾冰河(Briksdalsbreen)、絕佳的健行路線及冰河探險路線,是上天鍾情、人們鍾愛的峽灣小鎮,每年六月到九月旅遊旺季,全球各地的觀光客紛紛擁進小鎮,尋訪「北國春色」,歐爾登的氣氛HIGH到最高點。
峽灣區的交通雖然十分繁複,但火車、渡輪、巴士等各種交通工具的銜接絕對No Problem,無論從卑爾根、奧斯陸或佛德(Forde)出發,即使規劃路線不盡完善,只要勤跑Information,服務人員會不厭其煩地幫你解決問題,背包族如時間充裕,不妨以一週的時間徜徉在峽灣區,保證樂到最高點!
前往布萊克史達爾冰河,可由史翠恩(Stryn)或歐爾登出發,六月中旬至八月中旬,每天上午十點有一班「冰河專車」自史翠恩出發,十點十五分抵達歐爾登,專車行駛在蜿蜒曲折的山徑上,一忽兒是蒼翠的山巒;一會兒是晶瑩的湖泊,山光水色令人心醉,專車約在十一時抵達終點站,下車後,可搭乘由毛色乳白、矮矮壯壯的峽灣特有馬--福丁(Fjording)所拖,名為「史託克吉瑞爾」(Stolkjerrer)的雙輪馬車至冰河前緣,但由於路程不遠,且馬車價格要兩百一十克朗,還是走走路吧!路況頗佳的步道兩旁,經常可見一堆堆的小石堆,這是遊客為祈福而堆的,不妨「依樣畫葫蘆」。步行約一小時後,從高達數百公尺的岩壁垂掛而下的布萊克史達爾冰河,便映入眼簾,這處有「新娘的面紗」之名的冰河,雖然名稱迷人,但因冰河區氣候變幻莫測,且冰河暗藏危機,有關當局為防止意外,凡攀登冰河的遊客,除必須穿著良好登山鞋、防風、防雨夾克、頭套、手套、太陽眼鏡等安全設備,並需嚮導帶領,布萊克史達爾冰河前緣處,有嚮導專門帶領遊客從事冰河健行,興致高、時間充裕的人不妨一試。
抵達布萊克史達爾冰河正是午餐時間,由於冰河附近沒有餐飲店,最好事先準備水果、三明治、飲料等,找一處景觀良好的地方來個冰河野餐,置身在湛藍冰河旁、冷冽空氣中,別有一番滋味。用過午餐、稍事歇息後,便可沿馬車路下山,自冰河步行約半小時,有一處冰河融水形成的瀑布,瀑布下方的小橋是觀賞瀑布雄渾氣勢的最佳地點,過瀑布後約十五分鐘步程,返抵巴士站,下午二時冰河專車開車前,可在附近的紀念品店逛逛。回到歐爾登或史翠恩後,背包族可悠閒地在小鎮晃蕩或轉車至海樂賽爾特(Hellesylt),前往有「挪威最美麗峽灣」之稱的蓋倫吉峽灣。
橫渡蓋倫吉峽灣是觀光客趨之若鶩的旅遊熱線,夏天旅遊旺季時節,每天早晨七時四十五分至晚上七時四十分,大約每小時有一班橫渡蓋倫吉、海樂賽爾特的渡輪,遊客可搭乘渡輪,悠閒自在地投入蓋倫吉峽灣的懷抱,盡情享受大約七十分鐘航程的峽灣之旅。蓋倫吉峽灣宛如一條迂迴曲折的畫廊,朦朧的雲霧恰似淡淡的水墨畫;拍岸的驚濤猶如色彩濃郁的油畫;山勢陡峭的懸崖峭壁則是刀鋒剛勁的版畫…橫渡峽灣的渡輪,航行在狹窄的水道,兩岸山峰壁立如削,往往令人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綿延不絕的群山經常可見氣勢磅礡的飛瀑從天而降,船行峽灣,一步一景,一步一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人不醉也難!
除了搭乘峽灣渡輪領略峽灣萬種風情外,視野遼闊的達爾斯尼巴(Dalsnibba)、福來達爾斯貝特(Flydalsiuvet)是俯瞰峽灣的絕佳觀賞點,遊客可在蓋倫吉碼頭附近搭乘出租計程車,專程前往,居高臨下觀賞蓋倫吉峽灣,觀賞點十分陡峭,登臨其上,最好小心謹慎,不要只顧照相或眺望,而忽略自身安全,從峭壁遠眺,雄偉壯闊的峽灣景致盡收眼底,雖然計程車索價不便宜,但絕對值回票價,千里迢迢到挪威旅遊,背包族可別為了省些錢,而錯過觀賞蓋倫吉峽灣最佳景觀的機會,入寶山空手而回,令人遺憾。
徜徉峽灣的絕佳山水後,遊客可由蓋倫吉沿著名的黃金路線(The Golden Route)到安道爾森尼斯(Andalsnes),繼續挪威之旅。※g
交通情報
海樂賽爾特—蓋倫吉(渡輪):六月至八月—07:45、09:00、10:15、11:35、12:50、14:15、15:45、17:15、18:10、19:40
蓋倫吉—安道爾森尼斯(巴士):13:00、18:35
氣象萬千的峽灣與萬年不融的冰河是挪威旅遊的兩大賣點,背包族前往挪威旅遊,除了不可免俗地走訪首都奧斯陸,參觀阿克雪斯堡、維京船博物館、維吉蘭雕刻公園、皇宮…等觀光據點,當然不想錯過探訪峽灣與冰河的機會,親身體驗一番北國風情,如果挪威之旅欠缺峽灣與冰河,猶如「入寶山空手而回」,令人遺憾。
挪威西部峽灣區號稱有世界頂級山水風光,數十個風情萬千的峽灣互別苗頭,各有可觀之處,位於諾德峽灣(Nordfjord)頂端的歐爾登(Olden),由於擁有雄偉壯觀的布萊克史達爾冰河(Briksdalsbreen)、絕佳的健行路線及冰河探險路線,是上天鍾情、人們鍾愛的峽灣小鎮,每年六月到九月旅遊旺季,全球各地的觀光客紛紛擁進小鎮,尋訪「北國春色」,歐爾登的氣氛HIGH到最高點。
峽灣區的交通雖然十分繁複,但火車、渡輪、巴士等各種交通工具的銜接絕對No Problem,無論從卑爾根、奧斯陸或佛德(Forde)出發,即使規劃路線不盡完善,只要勤跑Information,服務人員會不厭其煩地幫你解決問題,背包族如時間充裕,不妨以一週的時間徜徉在峽灣區,保證樂到最高點!
前往布萊克史達爾冰河,可由史翠恩(Stryn)或歐爾登出發,六月中旬至八月中旬,每天上午十點有一班「冰河專車」自史翠恩出發,十點十五分抵達歐爾登,專車行駛在蜿蜒曲折的山徑上,一忽兒是蒼翠的山巒;一會兒是晶瑩的湖泊,山光水色令人心醉,專車約在十一時抵達終點站,下車後,可搭乘由毛色乳白、矮矮壯壯的峽灣特有馬--福丁(Fjording)所拖,名為「史託克吉瑞爾」(Stolkjerrer)的雙輪馬車至冰河前緣,但由於路程不遠,且馬車價格要兩百一十克朗,還是走走路吧!路況頗佳的步道兩旁,經常可見一堆堆的小石堆,這是遊客為祈福而堆的,不妨「依樣畫葫蘆」。步行約一小時後,從高達數百公尺的岩壁垂掛而下的布萊克史達爾冰河,便映入眼簾,這處有「新娘的面紗」之名的冰河,雖然名稱迷人,但因冰河區氣候變幻莫測,且冰河暗藏危機,有關當局為防止意外,凡攀登冰河的遊客,除必須穿著良好登山鞋、防風、防雨夾克、頭套、手套、太陽眼鏡等安全設備,並需嚮導帶領,布萊克史達爾冰河前緣處,有嚮導專門帶領遊客從事冰河健行,興致高、時間充裕的人不妨一試。
抵達布萊克史達爾冰河正是午餐時間,由於冰河附近沒有餐飲店,最好事先準備水果、三明治、飲料等,找一處景觀良好的地方來個冰河野餐,置身在湛藍冰河旁、冷冽空氣中,別有一番滋味。用過午餐、稍事歇息後,便可沿馬車路下山,自冰河步行約半小時,有一處冰河融水形成的瀑布,瀑布下方的小橋是觀賞瀑布雄渾氣勢的最佳地點,過瀑布後約十五分鐘步程,返抵巴士站,下午二時冰河專車開車前,可在附近的紀念品店逛逛。回到歐爾登或史翠恩後,背包族可悠閒地在小鎮晃蕩或轉車至海樂賽爾特(Hellesylt),前往有「挪威最美麗峽灣」之稱的蓋倫吉峽灣。
橫渡蓋倫吉峽灣是觀光客趨之若鶩的旅遊熱線,夏天旅遊旺季時節,每天早晨七時四十五分至晚上七時四十分,大約每小時有一班橫渡蓋倫吉、海樂賽爾特的渡輪,遊客可搭乘渡輪,悠閒自在地投入蓋倫吉峽灣的懷抱,盡情享受大約七十分鐘航程的峽灣之旅。蓋倫吉峽灣宛如一條迂迴曲折的畫廊,朦朧的雲霧恰似淡淡的水墨畫;拍岸的驚濤猶如色彩濃郁的油畫;山勢陡峭的懸崖峭壁則是刀鋒剛勁的版畫…橫渡峽灣的渡輪,航行在狹窄的水道,兩岸山峰壁立如削,往往令人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綿延不絕的群山經常可見氣勢磅礡的飛瀑從天而降,船行峽灣,一步一景,一步一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叫人不醉也難!
除了搭乘峽灣渡輪領略峽灣萬種風情外,視野遼闊的達爾斯尼巴(Dalsnibba)、福來達爾斯貝特(Flydalsiuvet)是俯瞰峽灣的絕佳觀賞點,遊客可在蓋倫吉碼頭附近搭乘出租計程車,專程前往,居高臨下觀賞蓋倫吉峽灣,觀賞點十分陡峭,登臨其上,最好小心謹慎,不要只顧照相或眺望,而忽略自身安全,從峭壁遠眺,雄偉壯闊的峽灣景致盡收眼底,雖然計程車索價不便宜,但絕對值回票價,千里迢迢到挪威旅遊,背包族可別為了省些錢,而錯過觀賞蓋倫吉峽灣最佳景觀的機會,入寶山空手而回,令人遺憾。
徜徉峽灣的絕佳山水後,遊客可由蓋倫吉沿著名的黃金路線(The Golden Route)到安道爾森尼斯(Andalsnes),繼續挪威之旅。※g
交通情報
海樂賽爾特—蓋倫吉(渡輪):六月至八月—07:45、09:00、10:15、11:35、12:50、14:15、15:45、17:15、18:10、19:40
蓋倫吉—安道爾森尼斯(巴士):13:00、18:35
南橫公路尋幽訪勝--梅山口
南橫公路西起台南市東至台東縣海端鄉,沿途經過永康、新化、玉井、甲仙、寶來、桃源、梅山口、天池、大關山、利稻、初來到海端,由於所經部分路段地質不穩,夏天遭逢暴雨時容易坍塌,因此雖擁有層巒疊翠的青山、鬼斧神工的峭壁、深不可測的溪谷、蓊鬱蒼茫的林海、浩瀚無邊的雲海…等大自然的絕妙景觀,卻不像中橫一般車水馬龍,遊客絡繹不絕。南橫雖比「長在深山人未識」好些,但平日絕對「門前車馬稀」,是悠閒渡假的絕佳路線。
南橫公路進入玉山國家公園溪南園區入口的梅山口,一般人簡稱為梅山,是目前南橫公路沿線最重要的停靠站,也是南橫公路精華路段的開始。從梅山口到台東(土亞)口的三十九公里路段,一年四季,各有風情,值得一親芳澤,可惜由於交通便利,許多遊客在梅山口只做短暫停留,來去匆匆,沒有放慢腳步,投進梅山的懷抱,走入布農族的部落,體驗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入寶山空手而回,令人遺憾。
為方便遊客旅遊,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特規劃梅山—(土亞)口遊憩路線圖,遊客按圖索驥便可走訪梅山口附近地區的旅遊景點。從梅山口經禮關,遊客可先到131公里處的中之關,中之關因日據時期「中之關警察官史駐在所」舊址位於公路上方而得名,現設有涼亭、停車場、廁所,由於海拔一千九百三十公尺,此地是眺望觀景的好地點,也是中之關古道的西側入口,步道蜿蜒在蓊鬱的森林中,行走其間,往往令人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中之關古道全長約五公里,東端的入口則是鼎鼎大名的天池。
海拔兩千兩百八十公尺的天池,是南橫公路重要地標景點,由公路旁沿階梯攀登而上,首先會經過供奉南橫開路英雄英靈的長青祠,過長青祠不久,從後方的枕木階梯拾級而上,步行約十分鐘抵達稜頂,眼前的視野豁然開朗,在平緩的山坳裡,鑲嵌一泓水池。昔日,天池的水呈湛藍色,在藍天綠野中,令人心曠神怡,近年來,由於一些宗教團體認為天池具天地靈氣,信徒前往朝山禮拜並在天池內放生魚類、龜等,水質優氧化,一泓碧水如今已混濁不堪,實在令人扼腕。
過天池後,繼續向東行,來到海拔兩千七百二十二公尺的大關山隧道,這是南橫公路全線最高點,時間充裕的遊客可繼續東行到(土亞)口,否則便可返回梅山口住宿,除了規模最大的救國團梅山青年活動中心外,當地有不少布農族經營的民宿,遊客可隨心所欲選擇是當住宿場所,次日再造訪附近地區及布農族部落。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梅山口設有梅山遊客中心,提供各項旅遊資訊、解說服務及多媒體視聽服務,中心內並以模型、標本展示南橫地區夜行動物、水生動物等,頗具教育性。遊客中心旁有「布農文化展示中心」,館內介紹布農族分布範圍、文物及生活寫照,另有一處「原生種植物園」,園內有四十多種台灣原生種植物,漫步其間,除可認識多種台灣常見植物,還可享受森林浴,讓芬多精
消除身心疲憊。
梅山村是布農族部落,多數村民從事傳統農作,走訪部落,可感受到布農族的熱情,與山中生活的安詳、寧靜,是讓心靈沉澱的好去處。梅山口與寶來間,有一處野溪溫泉,溪畔的溫泉有硫磺泉、碳酸氫泉及高鋰泉三種,興致高的遊客還可直接到冰涼的溪水來個SPA,這處野溪溫泉為私人開發,遊客要付費才能入內泡湯,雖然泉源頗豐、泉質不錯,但前往野溪的山徑,坡度陡峭、道路狹窄,路況不良,有心前往泡湯者,一定得多加小心,最好使用四輪傳動的車輛,以免發生意外。
在梅山口,可擁抱滿山的翠綠;可呼吸遍野的清涼;可體驗布農的生活;可暫停忙碌的腳步;可沉澱繁雜的心靈…看!山在招手;聽!水在呼喚,到南橫縱情山水,請別錯過梅山口!(登)bg
南橫公路進入玉山國家公園溪南園區入口的梅山口,一般人簡稱為梅山,是目前南橫公路沿線最重要的停靠站,也是南橫公路精華路段的開始。從梅山口到台東(土亞)口的三十九公里路段,一年四季,各有風情,值得一親芳澤,可惜由於交通便利,許多遊客在梅山口只做短暫停留,來去匆匆,沒有放慢腳步,投進梅山的懷抱,走入布農族的部落,體驗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入寶山空手而回,令人遺憾。
為方便遊客旅遊,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特規劃梅山—(土亞)口遊憩路線圖,遊客按圖索驥便可走訪梅山口附近地區的旅遊景點。從梅山口經禮關,遊客可先到131公里處的中之關,中之關因日據時期「中之關警察官史駐在所」舊址位於公路上方而得名,現設有涼亭、停車場、廁所,由於海拔一千九百三十公尺,此地是眺望觀景的好地點,也是中之關古道的西側入口,步道蜿蜒在蓊鬱的森林中,行走其間,往往令人有「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中之關古道全長約五公里,東端的入口則是鼎鼎大名的天池。
海拔兩千兩百八十公尺的天池,是南橫公路重要地標景點,由公路旁沿階梯攀登而上,首先會經過供奉南橫開路英雄英靈的長青祠,過長青祠不久,從後方的枕木階梯拾級而上,步行約十分鐘抵達稜頂,眼前的視野豁然開朗,在平緩的山坳裡,鑲嵌一泓水池。昔日,天池的水呈湛藍色,在藍天綠野中,令人心曠神怡,近年來,由於一些宗教團體認為天池具天地靈氣,信徒前往朝山禮拜並在天池內放生魚類、龜等,水質優氧化,一泓碧水如今已混濁不堪,實在令人扼腕。
過天池後,繼續向東行,來到海拔兩千七百二十二公尺的大關山隧道,這是南橫公路全線最高點,時間充裕的遊客可繼續東行到(土亞)口,否則便可返回梅山口住宿,除了規模最大的救國團梅山青年活動中心外,當地有不少布農族經營的民宿,遊客可隨心所欲選擇是當住宿場所,次日再造訪附近地區及布農族部落。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梅山口設有梅山遊客中心,提供各項旅遊資訊、解說服務及多媒體視聽服務,中心內並以模型、標本展示南橫地區夜行動物、水生動物等,頗具教育性。遊客中心旁有「布農文化展示中心」,館內介紹布農族分布範圍、文物及生活寫照,另有一處「原生種植物園」,園內有四十多種台灣原生種植物,漫步其間,除可認識多種台灣常見植物,還可享受森林浴,讓芬多精
消除身心疲憊。
梅山村是布農族部落,多數村民從事傳統農作,走訪部落,可感受到布農族的熱情,與山中生活的安詳、寧靜,是讓心靈沉澱的好去處。梅山口與寶來間,有一處野溪溫泉,溪畔的溫泉有硫磺泉、碳酸氫泉及高鋰泉三種,興致高的遊客還可直接到冰涼的溪水來個SPA,這處野溪溫泉為私人開發,遊客要付費才能入內泡湯,雖然泉源頗豐、泉質不錯,但前往野溪的山徑,坡度陡峭、道路狹窄,路況不良,有心前往泡湯者,一定得多加小心,最好使用四輪傳動的車輛,以免發生意外。
在梅山口,可擁抱滿山的翠綠;可呼吸遍野的清涼;可體驗布農的生活;可暫停忙碌的腳步;可沉澱繁雜的心靈…看!山在招手;聽!水在呼喚,到南橫縱情山水,請別錯過梅山口!(登)bg
2007年9月30日 星期日
北極圈踩踏—鐵騎遊洛弗敦
北極圈踩踏—鐵騎遊洛弗敦
66 30’N--這是個令不少觀光客魂牽夢縈的數字,背包族應該知道這數字代表的意義吧?不錯,它就是北極圈(Arctic Circle),這條看不見;摸不著,環繞地球極北地區的弧圈,究竟有何魅力,讓世界各地遊客,爭相跨越它?也許是虛榮心作祟;也許是好奇心驅使;也許是帶著冒險精神,單槍匹馬闖北極;也許是跟著旅行團,迷迷糊糊走一遭,背包族呢?
芬蘭的羅瓦聶米(Rovanieme)及挪威的北角(Nordkapp),這兩處位於北極圈的旅遊勝地,是國內旅行團「北歐之旅」行程經常安排的地點,除此之外,範圍包括挪威、瑞典、芬蘭極北地區的拉普蘭(Lapland),雖然擁有高地、湖泊、午夜太陽、雪山、北極光等壯闊的自然景觀,但卻是鮮有國人足跡的處女地,而號稱「釣客天堂」,位在北大西洋中的洛弗敦群島(Lofoten Islands),由於需要輾轉奔波,更換火車、渡輪、巴士,更難得看見國人蹤影,美麗的海岸、迷人的港灣、成群的鱈魚、青翠的草原、不夜的夏季…洛弗敦群島是個令人樂不思蜀的地方,背包族請放馬過去吧!
博德(Bodo)、納維克(Narvik)兩地有海岸汽船及快速渡輪至洛弗敦的重要港口—斯沃爾維爾(Svolver)、史丹姆桑德(Stamsund)及莫思肯尼斯畢格(Moskenesvag),有些船班,提供持有北歐四國國鐵火車票(Scanrail Pass)者優惠價,由於各船情況不盡相同,請先打聽清楚,再決定搭乘何種班船。
從北端的菲斯綺堡(Fiskebol)到南端的奧(A),全長約一百七十公里的E10公路貫穿洛弗敦群島的主要島嶼—奧斯特瓦果伊(Austvagoy)、威斯特瓦果伊(Vestvagoy)、莫斯肯索伊(Moskenesoy),由於路況頗佳,且沿途除了中小型城鎮外,還零星分佈有農村、漁村,食宿不成問題,是踏板勇士發揮威力的理想路線,背包族則可依個人狀況選擇精華的路段,體驗在北極圈內騎自行車的滋味。
挪威物價之高令人咋舌,前往洛弗敦旅遊,可以考慮投宿史丹姆桑德的佳斯泰德(Justad Hostel)青年旅館,這個擁有六十個床位的Y.H,是「老闆兼工友」的一人旅館,夏天旅遊旺季時節,世界各地自助旅行者峰擁而至,雖然價格低廉,但團體房內,各路英雄好漢齊聚一室,往往有人捨不得北極圈內的永晝,聊天、唱歌徹夜不眠,最好預訂獨立的小木屋,定時作息,才不致睡眠不足,影響體力。
史丹姆桑德所在的威斯特瓦果伊島(Vestvagoy)是騎自行車與健行的極佳地點,由於島上丘陵高低起伏,許多路段都是坡度不小的上、下坡,遊客租腳踏車時,除一定要租登山用自行車,務必檢查煞車是否靈光。此外,北極圈內的洛弗敦島,氣候瞬息萬變,即使炎炎夏日,只要下陣雨,氣溫會陡降至攝氏十度以下,禦寒衣物及雨具絕不能少。
威斯特瓦果伊島最佳的自行車踩踏路線,是從史丹姆桑德出發,沿著815號公路向東北方向前進,公路兩旁除了野花競相綻放,形成一處處花海外,迷人的海岸線、星羅棋布的小島,處處令人驚艷,背包族大可悠閒地邊騎邊玩,大約騎七、八公里路程,可抵達畢克(Vik),畢克至史川德史利特(Strandslett)海岸線,是賞鳥絕佳地區,族群龐大的海鴨、棉鳧、海鳩、三趾鷗、鸕鶿…在此棲息覓食,鳥況之盛,令人嘆為觀止。
賞花、賞鳥,滿足視覺享受後,踏板勇士便可繼續上路,奮力踩踏約五公里,來到柏爾柏格(Valberg),這裡是當地居民戲水的好地方,雖然炎夏時節,氣溫可達二十度以上,但海水依然冷冽,除非是冬泳好手,奉勸各位還是看看北歐辣妹、酷哥一顯身手就好了。
史丹姆桑德到柏爾柏格路程為二十公里,背包族萬萬不可馬不停蹄地奮力拼搏,而錯過「一級棒」的海岸線,到柏爾柏格後,可以繼續向距離十公里的麥尼斯(Maines)前進,經過史摩敦(Smorten)、阿拉斯泰德(Alstad),然後挑戰19號公路,也可就此「打道回府」,踏上歸程。bg
66 30’N--這是個令不少觀光客魂牽夢縈的數字,背包族應該知道這數字代表的意義吧?不錯,它就是北極圈(Arctic Circle),這條看不見;摸不著,環繞地球極北地區的弧圈,究竟有何魅力,讓世界各地遊客,爭相跨越它?也許是虛榮心作祟;也許是好奇心驅使;也許是帶著冒險精神,單槍匹馬闖北極;也許是跟著旅行團,迷迷糊糊走一遭,背包族呢?
芬蘭的羅瓦聶米(Rovanieme)及挪威的北角(Nordkapp),這兩處位於北極圈的旅遊勝地,是國內旅行團「北歐之旅」行程經常安排的地點,除此之外,範圍包括挪威、瑞典、芬蘭極北地區的拉普蘭(Lapland),雖然擁有高地、湖泊、午夜太陽、雪山、北極光等壯闊的自然景觀,但卻是鮮有國人足跡的處女地,而號稱「釣客天堂」,位在北大西洋中的洛弗敦群島(Lofoten Islands),由於需要輾轉奔波,更換火車、渡輪、巴士,更難得看見國人蹤影,美麗的海岸、迷人的港灣、成群的鱈魚、青翠的草原、不夜的夏季…洛弗敦群島是個令人樂不思蜀的地方,背包族請放馬過去吧!
博德(Bodo)、納維克(Narvik)兩地有海岸汽船及快速渡輪至洛弗敦的重要港口—斯沃爾維爾(Svolver)、史丹姆桑德(Stamsund)及莫思肯尼斯畢格(Moskenesvag),有些船班,提供持有北歐四國國鐵火車票(Scanrail Pass)者優惠價,由於各船情況不盡相同,請先打聽清楚,再決定搭乘何種班船。
從北端的菲斯綺堡(Fiskebol)到南端的奧(A),全長約一百七十公里的E10公路貫穿洛弗敦群島的主要島嶼—奧斯特瓦果伊(Austvagoy)、威斯特瓦果伊(Vestvagoy)、莫斯肯索伊(Moskenesoy),由於路況頗佳,且沿途除了中小型城鎮外,還零星分佈有農村、漁村,食宿不成問題,是踏板勇士發揮威力的理想路線,背包族則可依個人狀況選擇精華的路段,體驗在北極圈內騎自行車的滋味。
挪威物價之高令人咋舌,前往洛弗敦旅遊,可以考慮投宿史丹姆桑德的佳斯泰德(Justad Hostel)青年旅館,這個擁有六十個床位的Y.H,是「老闆兼工友」的一人旅館,夏天旅遊旺季時節,世界各地自助旅行者峰擁而至,雖然價格低廉,但團體房內,各路英雄好漢齊聚一室,往往有人捨不得北極圈內的永晝,聊天、唱歌徹夜不眠,最好預訂獨立的小木屋,定時作息,才不致睡眠不足,影響體力。
史丹姆桑德所在的威斯特瓦果伊島(Vestvagoy)是騎自行車與健行的極佳地點,由於島上丘陵高低起伏,許多路段都是坡度不小的上、下坡,遊客租腳踏車時,除一定要租登山用自行車,務必檢查煞車是否靈光。此外,北極圈內的洛弗敦島,氣候瞬息萬變,即使炎炎夏日,只要下陣雨,氣溫會陡降至攝氏十度以下,禦寒衣物及雨具絕不能少。
威斯特瓦果伊島最佳的自行車踩踏路線,是從史丹姆桑德出發,沿著815號公路向東北方向前進,公路兩旁除了野花競相綻放,形成一處處花海外,迷人的海岸線、星羅棋布的小島,處處令人驚艷,背包族大可悠閒地邊騎邊玩,大約騎七、八公里路程,可抵達畢克(Vik),畢克至史川德史利特(Strandslett)海岸線,是賞鳥絕佳地區,族群龐大的海鴨、棉鳧、海鳩、三趾鷗、鸕鶿…在此棲息覓食,鳥況之盛,令人嘆為觀止。
賞花、賞鳥,滿足視覺享受後,踏板勇士便可繼續上路,奮力踩踏約五公里,來到柏爾柏格(Valberg),這裡是當地居民戲水的好地方,雖然炎夏時節,氣溫可達二十度以上,但海水依然冷冽,除非是冬泳好手,奉勸各位還是看看北歐辣妹、酷哥一顯身手就好了。
史丹姆桑德到柏爾柏格路程為二十公里,背包族萬萬不可馬不停蹄地奮力拼搏,而錯過「一級棒」的海岸線,到柏爾柏格後,可以繼續向距離十公里的麥尼斯(Maines)前進,經過史摩敦(Smorten)、阿拉斯泰德(Alstad),然後挑戰19號公路,也可就此「打道回府」,踏上歸程。bg
踏雪尋梅--日本熱海梅祭
不經一番寒徹骨--熱海梅祭
大和民族「人小點子多」,一年四季五花八門的祭典,吸引不少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如京都衹園祭、札幌雪祭、尾崎紅葉祭、橫濱春節祭、鹿島町祭頭祭、宇都宮春渡祭、八王子市火渡之祭、伊豆山溫泉祭、熱海梅祭…。
日本是國人出國旅遊熱門去處,許多國人到日本,不會錯過大名鼎鼎的箱根、蘆之湖,可惜的是,鮮少人專程前往附近的熱海,參加「鬧熱滾滾」的梅祭。
位處本州島中央的伊豆半島,由於距離東京不遠,交通方便,再加上擁有山光水色的自然景觀及多處溫泉,是日本著名的「溫泉鄉」。半島東端的熱海,傳說因海中噴出溫泉而得名,除了名聞遐邇的溫泉外,還擁有許多別出心裁的活動—梅祭、獻湯祭、感謝祭、海上火花大會…。每年元月中旬豋場的梅祭,則是新年第一砲。多彩多姿的梅祭,不但吸引眾多「聞香而來」的國外觀光客,更是日本人賞梅的最愛。日本著名作家尾崎紅葉的小說<金色夜叉>以熱海為背景,更使得熱海「熱滾滾」,觀光人潮擋也擋不住。
熱海梅園位於熱海市西郊,建於明治十九年,是日本最古老的梅花園,園區面積約三萬公頃,除了台灣常見的白色梅花外,還有粉紅梅、臘梅(黃色)、紅梅,八百多株梅樹,每年十二月含苞待放,次年元月中旬至二月中旬,「滿園春色關不住」,園區梅花爭先恐後地登上舞台,蒼勁樸拙的老梅樹,綴滿一樹的雪白、艷紅、鮮黃、粉紅,鋪天蓋地的花海,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徐志摩的「數大便是美」在熱海梅園得到最佳見證。
每年元月中旬至三月中旬,熱海市觀光會配合梅花綻放其所舉辦的「梅祭」,內容豐富,每逢周末、周日更安排許多五花八門的慶祝活動—藝妓表演、圍棋大賽、琴藝表演、梅花皇后選拔、免費甜酒品嚐、民謠大會、土特產展售等,其中人氣最旺的當推藝妓表演。濃妝艷抹的藝妓,賣力表演的傳統日本歌舞固然大有看頭,表演節目中穿插的「甘酒無料」,更散發出致命的吸引力。「甘酒無料」免費提供紅豆湯、甜酒釀、梅子汁三種不同口味的甜點,由於想白吃的人不少,務必把握「眼明腳快」的原則,一有風吹草動,先下手為強,才能一飽口福。
土特產展售會是熱海梅展另一處免費大快朵頤的地方,數十個一路排開的臨時攤位,展售的吐特產除了與梅有關的梅子茶、梅子酒、酸梅、醬梅、梅子餅、梅子汁、梅花盆栽外,還有蘿蔔乾、山茶、洋羹等熱海附近地區名產,為了招徠顧客,每個攤位都提供免費試吃,只要秉持平衡中日貿易逆差的心態,不放過任何免費試吃的機會,中餐就可省下來了。
日本人喜歡在花叢下,一面飲酒、一面賞花。熱海梅祭期間,不但熱海市民扶老攜幼全家總動員,聚集在盛開的梅花下飲酒作樂,更有從日本各地慕名而來的賞花客。只見梅樹下人滿為患,花海、人海交織ㄧ片,花香、酒香四處飄散,叫賣聲、划拳聲此起彼落,整個梅園籠罩在熱鬧滾滾的氣氛下,叫人不醉也難!
穿梭繽紛的花海,品嚐無料甘酒、土產,享受口福、眼福之餘,梅園旁邊圓形建築的澤田政廣紀念館,則是滿足心靈的地點。熱海市為紀念當地出生的著名藝術家澤田政廣,才興建這座紀念館,除了澤田政廣最著名的「人魚」雕塑外,還收藏澤田政廣歷年作品,看看日本人對保存藝術文化的用心,我們怎能不臉紅?對日本神社感興趣的遊客,還可順道參觀來宮神社。神社內有一棵樹齡兩千歲、樹圍二十四公尺、日本排行第二的老樟樹,據說繞樹行走能延年益壽,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反正運動有益健康,多走幾圈也無妨熱海梅祭行動綱要。
從東京站搭乘新幹線,五十一分鐘車程可抵達熱海。下車後,轉乘伊東線電車在來宮站下車。出車站後,順著指標沿右方兩旁開滿梅花的道路前行,約十分鐘步程就抵達梅園。
大和民族「人小點子多」,一年四季五花八門的祭典,吸引不少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如京都衹園祭、札幌雪祭、尾崎紅葉祭、橫濱春節祭、鹿島町祭頭祭、宇都宮春渡祭、八王子市火渡之祭、伊豆山溫泉祭、熱海梅祭…。
日本是國人出國旅遊熱門去處,許多國人到日本,不會錯過大名鼎鼎的箱根、蘆之湖,可惜的是,鮮少人專程前往附近的熱海,參加「鬧熱滾滾」的梅祭。
位處本州島中央的伊豆半島,由於距離東京不遠,交通方便,再加上擁有山光水色的自然景觀及多處溫泉,是日本著名的「溫泉鄉」。半島東端的熱海,傳說因海中噴出溫泉而得名,除了名聞遐邇的溫泉外,還擁有許多別出心裁的活動—梅祭、獻湯祭、感謝祭、海上火花大會…。每年元月中旬豋場的梅祭,則是新年第一砲。多彩多姿的梅祭,不但吸引眾多「聞香而來」的國外觀光客,更是日本人賞梅的最愛。日本著名作家尾崎紅葉的小說<金色夜叉>以熱海為背景,更使得熱海「熱滾滾」,觀光人潮擋也擋不住。
熱海梅園位於熱海市西郊,建於明治十九年,是日本最古老的梅花園,園區面積約三萬公頃,除了台灣常見的白色梅花外,還有粉紅梅、臘梅(黃色)、紅梅,八百多株梅樹,每年十二月含苞待放,次年元月中旬至二月中旬,「滿園春色關不住」,園區梅花爭先恐後地登上舞台,蒼勁樸拙的老梅樹,綴滿一樹的雪白、艷紅、鮮黃、粉紅,鋪天蓋地的花海,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徐志摩的「數大便是美」在熱海梅園得到最佳見證。
每年元月中旬至三月中旬,熱海市觀光會配合梅花綻放其所舉辦的「梅祭」,內容豐富,每逢周末、周日更安排許多五花八門的慶祝活動—藝妓表演、圍棋大賽、琴藝表演、梅花皇后選拔、免費甜酒品嚐、民謠大會、土特產展售等,其中人氣最旺的當推藝妓表演。濃妝艷抹的藝妓,賣力表演的傳統日本歌舞固然大有看頭,表演節目中穿插的「甘酒無料」,更散發出致命的吸引力。「甘酒無料」免費提供紅豆湯、甜酒釀、梅子汁三種不同口味的甜點,由於想白吃的人不少,務必把握「眼明腳快」的原則,一有風吹草動,先下手為強,才能一飽口福。
土特產展售會是熱海梅展另一處免費大快朵頤的地方,數十個一路排開的臨時攤位,展售的吐特產除了與梅有關的梅子茶、梅子酒、酸梅、醬梅、梅子餅、梅子汁、梅花盆栽外,還有蘿蔔乾、山茶、洋羹等熱海附近地區名產,為了招徠顧客,每個攤位都提供免費試吃,只要秉持平衡中日貿易逆差的心態,不放過任何免費試吃的機會,中餐就可省下來了。
日本人喜歡在花叢下,一面飲酒、一面賞花。熱海梅祭期間,不但熱海市民扶老攜幼全家總動員,聚集在盛開的梅花下飲酒作樂,更有從日本各地慕名而來的賞花客。只見梅樹下人滿為患,花海、人海交織ㄧ片,花香、酒香四處飄散,叫賣聲、划拳聲此起彼落,整個梅園籠罩在熱鬧滾滾的氣氛下,叫人不醉也難!
穿梭繽紛的花海,品嚐無料甘酒、土產,享受口福、眼福之餘,梅園旁邊圓形建築的澤田政廣紀念館,則是滿足心靈的地點。熱海市為紀念當地出生的著名藝術家澤田政廣,才興建這座紀念館,除了澤田政廣最著名的「人魚」雕塑外,還收藏澤田政廣歷年作品,看看日本人對保存藝術文化的用心,我們怎能不臉紅?對日本神社感興趣的遊客,還可順道參觀來宮神社。神社內有一棵樹齡兩千歲、樹圍二十四公尺、日本排行第二的老樟樹,據說繞樹行走能延年益壽,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反正運動有益健康,多走幾圈也無妨熱海梅祭行動綱要。
從東京站搭乘新幹線,五十一分鐘車程可抵達熱海。下車後,轉乘伊東線電車在來宮站下車。出車站後,順著指標沿右方兩旁開滿梅花的道路前行,約十分鐘步程就抵達梅園。
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
櫻花祭--花見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從唐朝就已流傳下這般賞花雅興,如今,日本人加以發揚光大,成為生活重心。日本人稱賞花為「花見」,在明治維新廢除階級制度之前,「花見」是日本貴族、武士行樂的生活方式,平民百姓根本無福消受。明治時代至今百餘年來,日本人以幾近宗教狂熱的心情欣賞花木,與宋代理學家邵雍「美酒飲教微醉後,好花看到半開時」的心境,可謂相差十萬八千里,「鍾鼎山林,各有天性,不可強也」,賞花應作如是觀。
或許日本人對短暫的燦爛情有獨鍾,或許島國民族使然,「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的例證比比皆是,武士道的切腹自殺、第二次世界大戰神風特攻隊的自殺飛機、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電影大導演黑澤明曾自殺未遂…在在衍發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態,從櫻花怒放時節,日本人的賞櫻方式,便可窺見一斑。
櫻花的開花期並不長,雖然品種不同,花期也不盡相同,但多數櫻花的花期大約只有十天至兩星期。每年三月中、下旬開始,最南端的九州島進入櫻花綻放期,直到五月下旬,櫻花季在北海道厚岸、根室畫上休止符。「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這段賞櫻時節,日本舉國上下,幾乎沉浸在花海、酒海中。
櫻花盛開時節,日本各地賞櫻地點紛紛舉辦「櫻祭」,在「輸人不輸陣」的心態下,主辦單位無不卯足全力,精心設計多采多姿的慶祝活動—藝妓表演、圍棋大賽、琴藝表演、民謠大會、卡拉OK比賽、櫻花皇后選拔、免費甜酒品嚐、土特產展售….五花八門。最受日本人喜愛的藝妓表演,平時需花錢購票才能觀賞,花祭期間卻是免費觀賞,濃妝艷抹的藝妓,使出渾身解數表演日本傳統歌舞,表演空檔時間,還提供紅豆湯、甜酒釀等「無料」甜點,既可大飽眼福,又可一飽口福,誰能擋得住這「甜蜜的吸引」呢?
花間飲酒是一樁賞心悅目的事,但對機關團體、公司行號一些職位較低的人員來說,櫻花季節就得辛苦了,日本多數機關團體、公司行號都將賞櫻當做重要活動,櫻花綻放時,當然要辦個聚會聯絡感情,加上員工家庭也會湊上一腳,來個家庭聚會,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為搶個有利位置,「花間飲酒」的前哨戰便如火如荼地展開。平常上班時,只要起個大早,到櫻花園搶佔位置,姑且不論櫻花綻放情況如何,大概總能找到一棵櫻樹交差。討厭的是,日本多數有工作狂的老闆,總愛挑選例假日舉辦「花見」,老闆一聲令下,小職員當然得照辦,擔心假日佔不到位置而遭老闆刮鬍子的小職員,甚至必須攜帶過夜裝備,在「花見」前一天下班後,就到櫻花樹下「報到」。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的氣魄,想必讓不少日本人心嚮往之。學不到失先的氣魄,不少日本人倒是確實達到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喝酒氣勢,花間飲酒,處處可見杯盤狼藉、東倒西歪的景象。
近年來,日本成為國人出國旅遊的熱門地點,不少旅行社紛紛推出賞櫻行程,以台灣客喝酒更加「阿莎力」的氣魄,未來,如果在櫻花樹下,聽到「呼乾啦」的吆喝聲時,請不必大驚小怪,因為台胞也來「花見」了!(b)g
或許日本人對短暫的燦爛情有獨鍾,或許島國民族使然,「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的例證比比皆是,武士道的切腹自殺、第二次世界大戰神風特攻隊的自殺飛機、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電影大導演黑澤明曾自殺未遂…在在衍發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態,從櫻花怒放時節,日本人的賞櫻方式,便可窺見一斑。
櫻花的開花期並不長,雖然品種不同,花期也不盡相同,但多數櫻花的花期大約只有十天至兩星期。每年三月中、下旬開始,最南端的九州島進入櫻花綻放期,直到五月下旬,櫻花季在北海道厚岸、根室畫上休止符。「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這段賞櫻時節,日本舉國上下,幾乎沉浸在花海、酒海中。
櫻花盛開時節,日本各地賞櫻地點紛紛舉辦「櫻祭」,在「輸人不輸陣」的心態下,主辦單位無不卯足全力,精心設計多采多姿的慶祝活動—藝妓表演、圍棋大賽、琴藝表演、民謠大會、卡拉OK比賽、櫻花皇后選拔、免費甜酒品嚐、土特產展售….五花八門。最受日本人喜愛的藝妓表演,平時需花錢購票才能觀賞,花祭期間卻是免費觀賞,濃妝艷抹的藝妓,使出渾身解數表演日本傳統歌舞,表演空檔時間,還提供紅豆湯、甜酒釀等「無料」甜點,既可大飽眼福,又可一飽口福,誰能擋得住這「甜蜜的吸引」呢?
花間飲酒是一樁賞心悅目的事,但對機關團體、公司行號一些職位較低的人員來說,櫻花季節就得辛苦了,日本多數機關團體、公司行號都將賞櫻當做重要活動,櫻花綻放時,當然要辦個聚會聯絡感情,加上員工家庭也會湊上一腳,來個家庭聚會,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為搶個有利位置,「花間飲酒」的前哨戰便如火如荼地展開。平常上班時,只要起個大早,到櫻花園搶佔位置,姑且不論櫻花綻放情況如何,大概總能找到一棵櫻樹交差。討厭的是,日本多數有工作狂的老闆,總愛挑選例假日舉辦「花見」,老闆一聲令下,小職員當然得照辦,擔心假日佔不到位置而遭老闆刮鬍子的小職員,甚至必須攜帶過夜裝備,在「花見」前一天下班後,就到櫻花樹下「報到」。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的氣魄,想必讓不少日本人心嚮往之。學不到失先的氣魄,不少日本人倒是確實達到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喝酒氣勢,花間飲酒,處處可見杯盤狼藉、東倒西歪的景象。
近年來,日本成為國人出國旅遊的熱門地點,不少旅行社紛紛推出賞櫻行程,以台灣客喝酒更加「阿莎力」的氣魄,未來,如果在櫻花樹下,聽到「呼乾啦」的吆喝聲時,請不必大驚小怪,因為台胞也來「花見」了!(b)g
2007年9月28日 星期五
挪威雨港--卑爾根訪古之旅
思古幽情--卑爾根訪古之旅
「挪威縮影」的終點站—卑爾根是十二、三世紀時挪威的首都,這個全國人口第二多的海港城市,粗獷中帶有優雅;古老中包容新潮,人潮洶湧的魚市場(Fishmarket)、中世紀漢撒(Hanseatic)商人聚集的布瑞金(Bryggen)、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早的電動纜車,可俯瞰卑爾根的弗羅伊恩山(Floyen)…卑爾根是個大有看頭的城鎮,絕對值得背包族一親芳澤。
和台灣緊張快速的生活方式相比,挪威人的生活步調悠閒緩慢多了,「急驚風」的國人,來到卑爾根,第一件事便得「入境隨俗」,雖然夏天清晨三、四點就已天亮,遊客也不必急著出門,在住宿的旅館用過早餐再出門吧!
當卑爾根大部分地區仍冷冷清清的清晨,港口和魚市場已是「鬧熱滾滾」,夜晚出航捕魚
的漁船,帶著一夜的辛勞與努力,在破曉時分紛紛返航,漁夫的卸貨聲、買賣漁獲的交易聲夾雜著漁船的引擎聲、氣笛聲…清晨時分,卑爾根的港口和世界各地其他的大漁港一模一樣,是觀光客看熱鬧的好地方,背包族不妨從這裡展開卑爾根之旅。
港口只能「靠邊站」看熱鬧,背包族一定覺得不過癮,位於港口旁的魚市則能讓想要「湊一腳」的觀光客心滿意足,夏天旅遊旺季,週一到週六早晨七點,魚市正式開張,露天廣場上,一個緊挨著一個的攤位上,除了陳列、販售鮭魚、北極蝦、鱈魚、鯡魚、青魚、鱒魚等各種生猛海鮮,醃漬、煙薰的魚料理、魚子醬、以麵包夾新鮮魚蝦的三明治…更令人食指大開。為招徠各國觀光客,照料攤位的售貨員除了挪威語外,有的精通英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話…攤販老闆當然不會放過最喜歡瞎拼的日本人,不少攤位上都掛著「日語」的廣告牌。近年來,前往卑爾根的國人逐年增加,瞎拼精神不輸給東瀛客的台灣客,成為魚市的新貴,有些攤位僱請大陸留學生打工,「講國語也通」,背包族如看見掛著「國語」招牌的攤位,請大膽放馬過去免費試吃!
除了漁產品外,魚市的攤販還販售蔬菜、水果、動物皮毛、花卉、手工藝品、銀器、毛衣、畫作、紀念品等,瞎拼族當然不能錯過大展身手的機會,但遊客族千萬不要只顧著採購,而忽略了位於魚市場附近的布瑞金,這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的漢撒商人建築,是西元一七零二年卑爾根大火後所建,以木材建築
的房舍,以往是住宅或倉庫,如今則搖身一變成為博物館、紀念品店及工作坊。
滿足味覺的生理需求後,也該充實一下心靈的需求,從魚市場沿著麻根灣(Vagen)向布瑞金大道前進,第一站來到漢撒博物館(Hanseatic Museum),這幢風格簡樸的房舍,屋內有客廳、廚房、餐廳、貯酒室、學徒房、起居室等,是十六世紀漢撒商人生活的寫照,不妨入內參觀。過漢撒博物館後,便是櫛比鱗次的漢撒商人建築,位在大街旁的房舍,如今大都成為紀念品店,遊客逛完紀念品店後,可不要忘了到巷道內訪古,狹窄的巷道兩旁,有些畫家、編織師傅、手工藝師傅的工作坊,傳統的手工藝品、古樸的房舍,在在令人發思古之幽情。此外,布瑞金博物館(Bryggens Museum)、瑟塔博物館、(Theta Museum)、聖瑪利亞教堂(Mariakirken)等,也各有可觀之處。
上午悠閒地逛魚市場,午餐後細心品味布瑞金漢撒商人建築,接著便可搭乘登山纜車到弗羅伊恩山,一九一八年正式啟用,北歐歷史最悠久的登山纜車,只要八分種,便可將遊客載運至海拔三百二十公尺的弗羅伊恩山,雖然海拔不高,但弗羅伊恩山視野極佳,自山頂俯瞰,不但可將整個卑爾根盡收眼底,還可遠眺迷人的港灣景觀,背包族怎能不動心?弗羅伊恩山頂有間一九二五年興建的弗羅伊恩餐廳,當夕陽西下之際,一面品嚐美食,一面欣賞美景,俗世間一切紛紛擾擾,大可拋之腦後。
雖然退下政治舞台,卑爾根依然迷人如昔,到挪威旅遊,怎能不盡情擁抱這個迷人的城市?!※
旅遊情報
魚市場
開放時間:夏季週一至週五上午七時至下午四時、週六上午七時至下午三時,週日休市。
其他季節開放時間稍晚。
漢撒博物館
開放時間:六月至八月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五月、九月--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二時。其他月份週一、三、五、日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二時。
布瑞金博物館
開放時間:五月至八月每天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九月至四月每天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三時,每小時有一次導覽。
交通情報
卑爾根卡:二十四小時—150Nkr、四十八小時—230Nkr
免費搭乘市區公車、弗羅伊恩山纜車、免費停車、免費參觀多數博物館
「挪威縮影」的終點站—卑爾根是十二、三世紀時挪威的首都,這個全國人口第二多的海港城市,粗獷中帶有優雅;古老中包容新潮,人潮洶湧的魚市場(Fishmarket)、中世紀漢撒(Hanseatic)商人聚集的布瑞金(Bryggen)、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早的電動纜車,可俯瞰卑爾根的弗羅伊恩山(Floyen)…卑爾根是個大有看頭的城鎮,絕對值得背包族一親芳澤。
和台灣緊張快速的生活方式相比,挪威人的生活步調悠閒緩慢多了,「急驚風」的國人,來到卑爾根,第一件事便得「入境隨俗」,雖然夏天清晨三、四點就已天亮,遊客也不必急著出門,在住宿的旅館用過早餐再出門吧!
當卑爾根大部分地區仍冷冷清清的清晨,港口和魚市場已是「鬧熱滾滾」,夜晚出航捕魚
的漁船,帶著一夜的辛勞與努力,在破曉時分紛紛返航,漁夫的卸貨聲、買賣漁獲的交易聲夾雜著漁船的引擎聲、氣笛聲…清晨時分,卑爾根的港口和世界各地其他的大漁港一模一樣,是觀光客看熱鬧的好地方,背包族不妨從這裡展開卑爾根之旅。
港口只能「靠邊站」看熱鬧,背包族一定覺得不過癮,位於港口旁的魚市則能讓想要「湊一腳」的觀光客心滿意足,夏天旅遊旺季,週一到週六早晨七點,魚市正式開張,露天廣場上,一個緊挨著一個的攤位上,除了陳列、販售鮭魚、北極蝦、鱈魚、鯡魚、青魚、鱒魚等各種生猛海鮮,醃漬、煙薰的魚料理、魚子醬、以麵包夾新鮮魚蝦的三明治…更令人食指大開。為招徠各國觀光客,照料攤位的售貨員除了挪威語外,有的精通英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話…攤販老闆當然不會放過最喜歡瞎拼的日本人,不少攤位上都掛著「日語」的廣告牌。近年來,前往卑爾根的國人逐年增加,瞎拼精神不輸給東瀛客的台灣客,成為魚市的新貴,有些攤位僱請大陸留學生打工,「講國語也通」,背包族如看見掛著「國語」招牌的攤位,請大膽放馬過去免費試吃!
除了漁產品外,魚市的攤販還販售蔬菜、水果、動物皮毛、花卉、手工藝品、銀器、毛衣、畫作、紀念品等,瞎拼族當然不能錯過大展身手的機會,但遊客族千萬不要只顧著採購,而忽略了位於魚市場附近的布瑞金,這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的漢撒商人建築,是西元一七零二年卑爾根大火後所建,以木材建築
的房舍,以往是住宅或倉庫,如今則搖身一變成為博物館、紀念品店及工作坊。
滿足味覺的生理需求後,也該充實一下心靈的需求,從魚市場沿著麻根灣(Vagen)向布瑞金大道前進,第一站來到漢撒博物館(Hanseatic Museum),這幢風格簡樸的房舍,屋內有客廳、廚房、餐廳、貯酒室、學徒房、起居室等,是十六世紀漢撒商人生活的寫照,不妨入內參觀。過漢撒博物館後,便是櫛比鱗次的漢撒商人建築,位在大街旁的房舍,如今大都成為紀念品店,遊客逛完紀念品店後,可不要忘了到巷道內訪古,狹窄的巷道兩旁,有些畫家、編織師傅、手工藝師傅的工作坊,傳統的手工藝品、古樸的房舍,在在令人發思古之幽情。此外,布瑞金博物館(Bryggens Museum)、瑟塔博物館、(Theta Museum)、聖瑪利亞教堂(Mariakirken)等,也各有可觀之處。
上午悠閒地逛魚市場,午餐後細心品味布瑞金漢撒商人建築,接著便可搭乘登山纜車到弗羅伊恩山,一九一八年正式啟用,北歐歷史最悠久的登山纜車,只要八分種,便可將遊客載運至海拔三百二十公尺的弗羅伊恩山,雖然海拔不高,但弗羅伊恩山視野極佳,自山頂俯瞰,不但可將整個卑爾根盡收眼底,還可遠眺迷人的港灣景觀,背包族怎能不動心?弗羅伊恩山頂有間一九二五年興建的弗羅伊恩餐廳,當夕陽西下之際,一面品嚐美食,一面欣賞美景,俗世間一切紛紛擾擾,大可拋之腦後。
雖然退下政治舞台,卑爾根依然迷人如昔,到挪威旅遊,怎能不盡情擁抱這個迷人的城市?!※
旅遊情報
魚市場
開放時間:夏季週一至週五上午七時至下午四時、週六上午七時至下午三時,週日休市。
其他季節開放時間稍晚。
漢撒博物館
開放時間:六月至八月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五月、九月--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二時。其他月份週一、三、五、日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二時。
布瑞金博物館
開放時間:五月至八月每天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九月至四月每天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三時,每小時有一次導覽。
交通情報
卑爾根卡:二十四小時—150Nkr、四十八小時—230Nkr
免費搭乘市區公車、弗羅伊恩山纜車、免費停車、免費參觀多數博物館
2007年9月27日 星期四
到北海道尋訪紅葉
夏秋楓紅撩人
北海道的夏天平均氣溫大約攝氏20度,是最適合旅遊的季節,冰雪融化的大雪山、黑岳、樽前山、知床岳、羅臼岳、旭岳等山岳伸出雙手歡迎登山客;支笏湖、洞爺湖、佐呂間湖、屈斜路湖、大沼湖、阿寒湖等湖畔,除了可享受「鬱鬱層層夾岸青,青山綠水去無聲,煙波一棹知何許?」的泛舟樂;喜歡釣魚的人,還可做個悠閒自在的煙波釣叟,除了山巔水湄外,碧草如茵的田野成為踏板勇士、摩扥騎士盡情馳騁的好去處,加上南方沿海地區夜間捕撈烏賊的海上漁火;富良野、北瀧町、美瑛……百花爭艷的美景,夏天造訪北海道,絕對一級棒!
由於緯度較高,九月份西風就給北海道帶來秋天的消息,「最是秋風管閒事」他把滿山遍野的楓樹(應該是青楓、伊呂波楓、楓香、銀杏、羽扇楓、紫榨槭等變色葉植物),一起吹紅了,滿山楓樹喜孜孜地一路火紅延燒,似乎告訴人們,該準備收穫了,走過辛勤耕耘的夏季,北海道的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充滿成熟與豐盈的喜悅,「秋風起兮雲飛揚」,背包族請跟著秋風的腳步,到北海道追逐紅葉吧。
除非對變色葉植物情有獨鍾,老實說,一般賞楓客大都楓、槭不分,只要看到滿山紅葉就心滿意足了,如果只是為了欣賞深秋楓紅景觀,國人大可不必遠赴北海道,台灣的奧萬大、馬拉邦山、新中橫公路、北插天山……一樣有可觀的紅葉美景,為什麼偏偏有人風塵僕僕到北海道賞楓?
日本人做事之謹慎,舉世聞名,連賞楓都煞有介事的搞個「紅葉前線」,每年9月中旬,政府相關部門便會發布紅葉報到的訊息,好讓紅葉族及時「與楓共舞」,北海道緯度高,秋天來得快,樹葉紅得早,自然成為「紅葉狩」的大熱門,旭岳、北鎮岳、黑岳等2000公尺以上山峰林立的大雪山國家公園,每年約在9月中旬,變色葉植物便迫不及待的換裝,成為日本紅葉的先鋒部隊,「千山紅樹萬山雲」的景緻,讓不少紅葉族為之癡迷,想要搶先欣賞紅葉景觀的紅葉族,大雪山國家公園的層雲峽絕對是上上之選,建議背包族從層雲峽博物館旁的纜車站,分段搭乘兩段纜車至黑岳、旭岳登山口,然後慢步登山,大約1個多小時的時間,便可登頂黑岳,居高臨下將滿山紅葉盡收眼底,滿足了視覺享受,下山後,還可隨心所欲在層雲峽的溫泉街找家溫泉旅館泡湯,登山、賞楓、泡湯一次完成,夠酷吧。
一般落葉闊葉木林區分成純林及雜木林兩大類,單獨一個樹種的純林,紅葉景觀以大取勝;多種樹木混生的雜木林,則紅葉、黃葉、橙葉夾雜著綠葉,形成一幅多采多姿的圖畫,數大是美,混雜也是美,想欣賞雜木林的紅葉景觀,支笏湖保證包君滿意。
惠庭岳、樽前山、羊蹄山、風不死岳等群山環抱的支笏湖,湖水清澈潔淨,湖畔林木蓊鬱,野鳥繁多,沿著環湖公路走一遭,便可親身體驗「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感覺,支笏湖畔有支笏湖溫泉、丸駒溫泉、奧克溏溫泉、伊藤溫泉,賞楓、泡湯之餘,品嚐支笏湖美味的鱒魚,叫人不醉也難。
紅葉前線(每年時間略有變動)
大雪山國家公園 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十勝岳 9月中旬
阿寒國家公園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支笏洞爺國家公園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定山溪 9月中旬至10月中旬
知床國家公園 10月上旬
北海道的夏天平均氣溫大約攝氏20度,是最適合旅遊的季節,冰雪融化的大雪山、黑岳、樽前山、知床岳、羅臼岳、旭岳等山岳伸出雙手歡迎登山客;支笏湖、洞爺湖、佐呂間湖、屈斜路湖、大沼湖、阿寒湖等湖畔,除了可享受「鬱鬱層層夾岸青,青山綠水去無聲,煙波一棹知何許?」的泛舟樂;喜歡釣魚的人,還可做個悠閒自在的煙波釣叟,除了山巔水湄外,碧草如茵的田野成為踏板勇士、摩扥騎士盡情馳騁的好去處,加上南方沿海地區夜間捕撈烏賊的海上漁火;富良野、北瀧町、美瑛……百花爭艷的美景,夏天造訪北海道,絕對一級棒!
由於緯度較高,九月份西風就給北海道帶來秋天的消息,「最是秋風管閒事」他把滿山遍野的楓樹(應該是青楓、伊呂波楓、楓香、銀杏、羽扇楓、紫榨槭等變色葉植物),一起吹紅了,滿山楓樹喜孜孜地一路火紅延燒,似乎告訴人們,該準備收穫了,走過辛勤耕耘的夏季,北海道的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充滿成熟與豐盈的喜悅,「秋風起兮雲飛揚」,背包族請跟著秋風的腳步,到北海道追逐紅葉吧。
除非對變色葉植物情有獨鍾,老實說,一般賞楓客大都楓、槭不分,只要看到滿山紅葉就心滿意足了,如果只是為了欣賞深秋楓紅景觀,國人大可不必遠赴北海道,台灣的奧萬大、馬拉邦山、新中橫公路、北插天山……一樣有可觀的紅葉美景,為什麼偏偏有人風塵僕僕到北海道賞楓?
日本人做事之謹慎,舉世聞名,連賞楓都煞有介事的搞個「紅葉前線」,每年9月中旬,政府相關部門便會發布紅葉報到的訊息,好讓紅葉族及時「與楓共舞」,北海道緯度高,秋天來得快,樹葉紅得早,自然成為「紅葉狩」的大熱門,旭岳、北鎮岳、黑岳等2000公尺以上山峰林立的大雪山國家公園,每年約在9月中旬,變色葉植物便迫不及待的換裝,成為日本紅葉的先鋒部隊,「千山紅樹萬山雲」的景緻,讓不少紅葉族為之癡迷,想要搶先欣賞紅葉景觀的紅葉族,大雪山國家公園的層雲峽絕對是上上之選,建議背包族從層雲峽博物館旁的纜車站,分段搭乘兩段纜車至黑岳、旭岳登山口,然後慢步登山,大約1個多小時的時間,便可登頂黑岳,居高臨下將滿山紅葉盡收眼底,滿足了視覺享受,下山後,還可隨心所欲在層雲峽的溫泉街找家溫泉旅館泡湯,登山、賞楓、泡湯一次完成,夠酷吧。
一般落葉闊葉木林區分成純林及雜木林兩大類,單獨一個樹種的純林,紅葉景觀以大取勝;多種樹木混生的雜木林,則紅葉、黃葉、橙葉夾雜著綠葉,形成一幅多采多姿的圖畫,數大是美,混雜也是美,想欣賞雜木林的紅葉景觀,支笏湖保證包君滿意。
惠庭岳、樽前山、羊蹄山、風不死岳等群山環抱的支笏湖,湖水清澈潔淨,湖畔林木蓊鬱,野鳥繁多,沿著環湖公路走一遭,便可親身體驗「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感覺,支笏湖畔有支笏湖溫泉、丸駒溫泉、奧克溏溫泉、伊藤溫泉,賞楓、泡湯之餘,品嚐支笏湖美味的鱒魚,叫人不醉也難。
紅葉前線(每年時間略有變動)
大雪山國家公園 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十勝岳 9月中旬
阿寒國家公園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支笏洞爺國家公園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定山溪 9月中旬至10月中旬
知床國家公園 10月上旬
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挪威深度旅遊--挪威縮影之旅
擁抱峽灣--挪威縮影之旅
如果只能在挪威停留兩天,背包客千萬不能錯過從奧斯陸輾轉搭乘火車、渡輪、巴士到卑爾根,造訪擁有「挪威縮影」(Norway in a Nutshell)美名的絕佳旅遊路線!
名聞遐邇的「挪威縮影」路線,從挪威首都奧斯陸搭乘火車到麥竇爾(Mydral),再轉搭福朗(Flam)支線到福朗,自福朗換乘峽灣渡輪到固特曼根(Gudvangen),再換巴士到沃斯(Voss),最後由沃斯搭乘火車到卑爾根。這條挪威人氣最旺的旅遊路線,沿途除必須換乘不同的交通工具外,風情萬千的自然景觀,令人目不暇給。時間充裕的背包客不妨放慢腳步,利用三、五天時間,悠閒地徜徉在青山綠水間,時間緊湊的「趕路族」,只要一天的時間,也可將「挪威縮影」一網打盡,HIGH到最高點!
想要在一天內走完「挪威縮影」的「趕路族」,可參加當地旅行社規劃的行程,也可以單槍匹馬「瀟灑走一回」,「挪威縮影」路程頗遠,最好「透早就出門」,搭乘清晨七點四十二分由奧斯陸往卑爾根的火車,這條經過高山、叢林、山村、溪流、冰原、高原,翻越挪威屋脊的鐵路,於一九零九年完工,由於全線有一百公里以上路段,位於終年白雪皚皚的「樹木生長線」之上,工程十分艱鉅,是鐵路建築工程的奇蹟。加上沿線景觀絕佳,每逢夏天旅遊旺季,慕名而來的人潮絡繹不絕,而從奧斯陸到轉車站--麥竇爾行車時間約四小時,國人最好預訂座位,才能放心地欣賞沿途美景。
火車離開熱鬧的奧斯陸中央車站後,一路向西行駛,沿途房舍逐漸稀少,映入眼簾的是蓊鬱的森林、青翠的山野、晶瑩剔透的湖泊….經過哈林達爾(Hallingdal)地區,火車抵達滑雪及健行勝地—基羅(Geilo),此後,火車一路攀升六百公尺,穿過一個個冰原湖泊、越過白雪覆蓋的哈林斯卡柏山(Hallingskarvet ),來到哈登格冰河(Hardangerjokuln)畔的小山村--芬斯(Finse),不久便是轉接站麥竇爾。
海拔八百六十六公尺的麥竇爾是福朗支線的起點,支線鐵路由此地一路下降八百公尺到福朗,幾乎五分之四路段坡度高達五十五度的福朗支線,全長雖僅二十公里,但沿線山高谷深,隧道總長約六公里,工程之艱鉅不遜於奧斯陸—卑爾根鐵路,經過十七年的施工,福朗支線直到一九四零年八月一日才正式通車,由於沿線冰河、瀑布、雪山景觀獨特,通車後立刻躍升為歐洲頂級景觀鐵路。炙手可熱的福朗支線,夏季每天有九至十班次列車,冬天則減為四班次。
福朗支線火車有解說員介紹沿途風光,火車行駛四點四公里,穿過巴克里(Bakli)隧道後,在氣勢磅礡的基約斯瀑布(Kjos Waterfall)停靠約五分鐘,遊客除可欣賞「瀑布之水天上來」的美景外,還可聆聽站立在瀑布旁的長髮女郎高歌一曲,然後帶著繞樑歌聲,一路經過卡達爾(Kardal)、布朗海樂(Blomheller)、比立克門(Berekvam)、達爾斯伯頓(Dalsbotn)、哈聯納(Hareina)、藍登(Lunden)等迷你小站,下降到奧蘭德峽灣(Aurlandsfjord)頂端的小鎮—福朗。想做旅行行家的背包族,可以在福朗或車程十分鐘的奧蘭德(Aurland)停留一天,也可前往拉道爾參觀鮭魚館及古農村建築。「趕路族」在福朗下車後,稍事停留便得搭乘渡輪前往固特曼根。
福朗至固特曼根的峽灣渡輪航程約兩小時,渡輪航行在奧蘭德峽灣、挪威最長的松恩峽灣(Sognfjord)及挪威最窄的納羅伊峽灣(Neroyfjord),兩岸除了高聳的山脈外,不時可見從山巔直洩而下的瀑布,峽灣的美,豈止一個「讚」字可形容!渡輪內並提供咖啡、飲料…等餐點服務,背包族可一邊享受美味咖啡,一邊欣賞峽灣美景,也可與渡輪上的各國遊客閒話家常,做做國民外交。
在眾多峽灣小鎮中,固特曼根只是個接駁站,並無特殊景點,遊客鮮少在此停留,大都來去匆匆,下渡輪後,可在碼頭旁輕易地找到前往沃斯的巴士,巴士行駛在青山綠水間,約一小時車程便可抵達沃斯,這個熱門旅遊勝地,夏季時是登山、跳傘、滑翔翼、釣魚及水上活動的好地方,冬天則是越野滑雪最佳地點。小鎮有一座十三世紀的教堂,一個收集十六幢古老木造建築的沃斯民俗博物館(Voss Folk Museum),此外,沃斯也是觀賞挪威古老舞蹈的絕佳去處,時間充裕的遊客,不妨在此地歇歇腳、喘口氣,隔天再搭火車到卑爾根。
奧斯陸至卑爾根的鐵路,自沃斯後進入峽灣地形,火車穿梭在隧道、峽灣之間,景緻不可謂不美,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走訪過「挪威縮影」的頂級峽灣景觀後,不少趕路族從沃斯上火車後,兩小時的路程,一路呼呼大睡,直到卑爾根。以旅遊行家自許的背包族,就看著辦吧!※
交通情報
奧斯陸—麥竇爾—沃斯--卑爾根(火車):07: 42、10: 48、14 :55、16: 09、23: 00
麥竇爾—福朗(火車):五月下旬至九月下旬,每天有十車次(每年時刻表不盡相同),其餘時間每天四車次,車程約四十五分鐘
※搭乘從奧斯陸出發的火車,到麥竇爾銜接福朗支線火車No Problem!
福朗—固特曼根(渡輪):六、七、八月 09: 00、10:35、13:50、14:30 航程約兩小時
固特曼根—沃斯(巴士):0930、1135、1230(五月二十九日至十月九日)、1330(週六、日停駛)、1520(五月二十九日至十月九日)、1715 車程約一小時
沃斯—卑爾根(火車)
如果只能在挪威停留兩天,背包客千萬不能錯過從奧斯陸輾轉搭乘火車、渡輪、巴士到卑爾根,造訪擁有「挪威縮影」(Norway in a Nutshell)美名的絕佳旅遊路線!
名聞遐邇的「挪威縮影」路線,從挪威首都奧斯陸搭乘火車到麥竇爾(Mydral),再轉搭福朗(Flam)支線到福朗,自福朗換乘峽灣渡輪到固特曼根(Gudvangen),再換巴士到沃斯(Voss),最後由沃斯搭乘火車到卑爾根。這條挪威人氣最旺的旅遊路線,沿途除必須換乘不同的交通工具外,風情萬千的自然景觀,令人目不暇給。時間充裕的背包客不妨放慢腳步,利用三、五天時間,悠閒地徜徉在青山綠水間,時間緊湊的「趕路族」,只要一天的時間,也可將「挪威縮影」一網打盡,HIGH到最高點!
想要在一天內走完「挪威縮影」的「趕路族」,可參加當地旅行社規劃的行程,也可以單槍匹馬「瀟灑走一回」,「挪威縮影」路程頗遠,最好「透早就出門」,搭乘清晨七點四十二分由奧斯陸往卑爾根的火車,這條經過高山、叢林、山村、溪流、冰原、高原,翻越挪威屋脊的鐵路,於一九零九年完工,由於全線有一百公里以上路段,位於終年白雪皚皚的「樹木生長線」之上,工程十分艱鉅,是鐵路建築工程的奇蹟。加上沿線景觀絕佳,每逢夏天旅遊旺季,慕名而來的人潮絡繹不絕,而從奧斯陸到轉車站--麥竇爾行車時間約四小時,國人最好預訂座位,才能放心地欣賞沿途美景。
火車離開熱鬧的奧斯陸中央車站後,一路向西行駛,沿途房舍逐漸稀少,映入眼簾的是蓊鬱的森林、青翠的山野、晶瑩剔透的湖泊….經過哈林達爾(Hallingdal)地區,火車抵達滑雪及健行勝地—基羅(Geilo),此後,火車一路攀升六百公尺,穿過一個個冰原湖泊、越過白雪覆蓋的哈林斯卡柏山(Hallingskarvet ),來到哈登格冰河(Hardangerjokuln)畔的小山村--芬斯(Finse),不久便是轉接站麥竇爾。
海拔八百六十六公尺的麥竇爾是福朗支線的起點,支線鐵路由此地一路下降八百公尺到福朗,幾乎五分之四路段坡度高達五十五度的福朗支線,全長雖僅二十公里,但沿線山高谷深,隧道總長約六公里,工程之艱鉅不遜於奧斯陸—卑爾根鐵路,經過十七年的施工,福朗支線直到一九四零年八月一日才正式通車,由於沿線冰河、瀑布、雪山景觀獨特,通車後立刻躍升為歐洲頂級景觀鐵路。炙手可熱的福朗支線,夏季每天有九至十班次列車,冬天則減為四班次。
福朗支線火車有解說員介紹沿途風光,火車行駛四點四公里,穿過巴克里(Bakli)隧道後,在氣勢磅礡的基約斯瀑布(Kjos Waterfall)停靠約五分鐘,遊客除可欣賞「瀑布之水天上來」的美景外,還可聆聽站立在瀑布旁的長髮女郎高歌一曲,然後帶著繞樑歌聲,一路經過卡達爾(Kardal)、布朗海樂(Blomheller)、比立克門(Berekvam)、達爾斯伯頓(Dalsbotn)、哈聯納(Hareina)、藍登(Lunden)等迷你小站,下降到奧蘭德峽灣(Aurlandsfjord)頂端的小鎮—福朗。想做旅行行家的背包族,可以在福朗或車程十分鐘的奧蘭德(Aurland)停留一天,也可前往拉道爾參觀鮭魚館及古農村建築。「趕路族」在福朗下車後,稍事停留便得搭乘渡輪前往固特曼根。
福朗至固特曼根的峽灣渡輪航程約兩小時,渡輪航行在奧蘭德峽灣、挪威最長的松恩峽灣(Sognfjord)及挪威最窄的納羅伊峽灣(Neroyfjord),兩岸除了高聳的山脈外,不時可見從山巔直洩而下的瀑布,峽灣的美,豈止一個「讚」字可形容!渡輪內並提供咖啡、飲料…等餐點服務,背包族可一邊享受美味咖啡,一邊欣賞峽灣美景,也可與渡輪上的各國遊客閒話家常,做做國民外交。
在眾多峽灣小鎮中,固特曼根只是個接駁站,並無特殊景點,遊客鮮少在此停留,大都來去匆匆,下渡輪後,可在碼頭旁輕易地找到前往沃斯的巴士,巴士行駛在青山綠水間,約一小時車程便可抵達沃斯,這個熱門旅遊勝地,夏季時是登山、跳傘、滑翔翼、釣魚及水上活動的好地方,冬天則是越野滑雪最佳地點。小鎮有一座十三世紀的教堂,一個收集十六幢古老木造建築的沃斯民俗博物館(Voss Folk Museum),此外,沃斯也是觀賞挪威古老舞蹈的絕佳去處,時間充裕的遊客,不妨在此地歇歇腳、喘口氣,隔天再搭火車到卑爾根。
奧斯陸至卑爾根的鐵路,自沃斯後進入峽灣地形,火車穿梭在隧道、峽灣之間,景緻不可謂不美,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走訪過「挪威縮影」的頂級峽灣景觀後,不少趕路族從沃斯上火車後,兩小時的路程,一路呼呼大睡,直到卑爾根。以旅遊行家自許的背包族,就看著辦吧!※
交通情報
奧斯陸—麥竇爾—沃斯--卑爾根(火車):07: 42、10: 48、14 :55、16: 09、23: 00
麥竇爾—福朗(火車):五月下旬至九月下旬,每天有十車次(每年時刻表不盡相同),其餘時間每天四車次,車程約四十五分鐘
※搭乘從奧斯陸出發的火車,到麥竇爾銜接福朗支線火車No Problem!
福朗—固特曼根(渡輪):六、七、八月 09: 00、10:35、13:50、14:30 航程約兩小時
固特曼根—沃斯(巴士):0930、1135、1230(五月二十九日至十月九日)、1330(週六、日停駛)、1520(五月二十九日至十月九日)、1715 車程約一小時
沃斯—卑爾根(火車)
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
寮國小桂琳 低消費、高享受 度假天堂--旺陽
寮國小桂琳 低消費、高享受 度假天堂
懷抱夢想、背起行曩、踏上旅途…即使路途艱辛;縱然風霜雨雪,「Keep Walking!」是背包客永遠的堅持。千山獨行也罷;成群結黨也成, 既然擋不住驛動的心,背包客!上路吧!擁有「寮國小桂林」美名的旺陽(Vang Vieng),有清澈的溪流;有連綿的石灰岩山;有刺激帶勁的戶外活動;有閒適懶散的步調;有滿街的洋文招牌和滿街的老外。「長在深山洋人識」,近年來,歐、美、日…等世界各地的背包客蜂擁而至,旺陽已成為寮國旅遊最紅火的度假區。低消費、高享受,背包客想度假嗎?到旺陽去吧!
永珍前往旺陽,有迷你巴士和號稱VIP的大型巴士兩種交通工具,迷你巴士載客少,價錢較貴,照理說應該座位寬敞,行車時間較短,但事實正好相反。出門旅遊,一切得精打細算,何必當冤大頭?!VIP大型巴士的乘客除了少數當地民眾,大多是年輕的老外背包族,是認識旅遊同好,拼國民外交的好機會。來自世界各地的「阿逗仔」,依靠南腔北調的英語溝通,盡管有時「雞同鴨講」,雖然有時「莫宰羊」,但只要面帶微笑,再適時發揮豐富的肢體語言,朋友自然一籮筐。滿載旅遊族的歡樂巴士,沿著13號公路蜿蜒奔馳,約3.5小時的路程,一路綿延的翠綠中,偶而夾雜著農民火耕造成的黑山頭;偶而出現保持原始風貌的茅草屋,13號公路所經之處,幾乎見不到現代文明的鑿痕,帶給遊客的只有一路的驚艷…。
旺陽位於寮國首都永珍北方160公里,綿延的石灰岩山脈緊緊將旺陽環抱,湍急的南松(Nam Song)河穿梭整個小鎮,老天爺以鬼斧神工的大手筆,在旺陽周遭喀斯特地形雕鑿出千奇百怪的石灰岩洞、地下伏流。山清、水秀、洞奇、石美,旺陽的景觀酷似桂林;但比比皆是的英文招牌、滿口洋京梆的店家,悠閒的生活步調卻更像陽朔。稱旺陽「小桂林」倒不如稱她「小陽朔」!
寮國國民所得只有幾百美元,是東南亞「貧戶」之一,政府外匯大多靠出口薏仁、咖啡等少數農作物及觀光業收入,身為老外最鍾愛的旅遊區,旺陽是寮國創匯大戶,石灰岩洞和南松河則是旺陽的搖錢樹,為抓住老外的心,配合老外的口味,旺陽旅遊業者發展出兩種主要的Local Tour,一種是Tubing(輪胎漂浮),另一種是Kayaking(泛舟漂流)。Tubing是人窩在輪胎上,以手腳當槳,順水漂浮,剛下水時,因為新鮮、好玩,每個人都興致勃勃,但連續幾小時,半邊身子浸在水中,手腳還得奮力划水,怎會不累人?Tubing碰到陽光燦爛的艷陽天,絕對成為黑人一族;遇到「嘩啦嘩啦」的下雨天,個個成為落湯雞。Kayaking的套裝行程包括參觀象洞、象村、水洞探索、激流泛舟,雖然也挺累人的,背包客可別放棄挑戰個人體能的機會,Go!Go!GO!
Kayaking的套裝行程價格約10~15美元,旺陽街上每家Guesthouse都可預約,請記住!貨問三家不吃虧。由於Kayaking大都是水上活動,泳裝、拖鞋、防曬油、太陽眼鏡自然少不了,鈔票、相機、證件等貴重物品最好放在防水袋中,以免浸水。有些業者會免費提供防水袋,有些則無,切記要問清楚情況,如果沒提供防水袋,還是掏出一美元租借,以免因小失大。
Kayaking套裝行程的第一站是參觀象洞,象洞是個已乾枯的石灰岩洞,洞內供奉釋迦牟尼佛像,佛像前有個號稱是佛陀腳印的水泥腳印模型,姑妄言之妄聽之,看看就好,不必太計較。象洞旁高腳屋建築的的象村,是寮國四處可見的傳統農村,淺嚐兩道小菜後,大餐--水洞探索豋場。水洞屬石灰岩地形的伏流景觀,以輪胎漂浮方式進洞探索的點子,既刺激又有趣,是旺陽旅遊的招牌節目。
水洞內黑鴉鴉一片,進洞前千萬要檢查業者提供的老式頭燈是否No Problem!。專業的水洞導遊,會指導遊客橫躺在輪胎上,而後帶頭進洞,遊客進洞後,請別只顧著沿繩索奮力前進,一邊拉繩索一邊划水之餘,好好利用頭燈四處照射,欣賞喀斯特地形水洞景觀,「一步一美景,一步一驚奇」,大自然的精雕細琢,保證令人目不暇給 。漂浮約20分鐘後,地底伏流水位突然降低,無法漂浮,遊客必須拖著大輪胎徒步2、3分鐘,然後再躺上輪胎,手腳並用划水約5分鐘,到達盡頭處後,由於水洞探索十分熱門,老式頭燈數量有限,加上洞內只能單線通行,因此稍微停留片刻,就得沿原路折返,全程約一小時。
回到洞口,B.B.Q的時刻到了,導遊就地取材--以石塊堆砌成爐灶,以樹枝當烤架,將洋蔥、小黃瓜、鳳梨、雞肉串成一串,放在炭火上燒烤,簡單的蔬果燒烤加上炒飯、法國麵包、水果,就是標準、原始的旺陽式B.B.Q。費力划水一小時,肚子餓得直打鼓,即使料理簡單,一樣吃得津津有味。
Kayaking套裝行程的重頭戲是激流泛舟,午餐後從水洞出發,經過碧綠的田野、苗家山寨、清澈小溪,約40分鐘步程,抵達泛舟的起點,導遊也許擔心遊客無法應付體力大挑戰的泛舟,出發前會好心提醒遊客三思,建議背包客「既來之則安之」,勇敢登上小舟,發揮潛能與激流拼搏吧!
南松河水流湍急,泛舟全程有十餘處大小激流,一般而言,導遊會與遊客兩人共乘,但旅行社為省錢,有時只派出一個導遊,遊客如在兩人以上,有些人就得「單兵作戰」了。泛舟最刺激、最具挑戰性的就是激流,經驗不足的人,稍微操槳不好,有的翻船;有些撞上石塊;有些擱淺…體力不足又沒經驗的人,建議極力要求有導遊「同舟共濟」,否則嘿!嘿!嘿!碰到激流只有翻船投降,挑戰激流不成,反成了「翻船高手」。
奮力和激流拼搏約兩小時後,來到一處河面寬闊、水流平緩的河段,水中是輪胎漂浮客的天下;岸邊則是歐美背包族的世界,一處處的木架平台、高腳茅草屋,盡是穿著比基尼、酥胸半露的辣妹,和袒胸露背的酷哥。拿出吃奶力量對抗激流,體力、精神大透支,幸好有這處休憩區,可喝喝飲料、喘喘氣、養養眼,讓身體得以稍稍伸展、舒活筋骨,更重要的是憋了兩小時,也該讓膀胱解放解放了。
休憩區的老外,有的暢飲寮國啤酒;有的躺在平台日光浴;有的三五成群閒聊;有的四處閒蕩;有的則體驗「Free jump」--當地旅遊業者將寮國鄉間兒時的蔓藤跳水,巧手慧心設計成寮式自由彈跳,從高約五公尺的簡陋跳台一躍而下,經過多次空中擺盪,再跳躍下水,刺激度雖比不上紐西蘭皇后鎮的高空彈跳,但也夠來勁的!
短暫休息後,再度登上塑膠小舟,若非體能絕佳的建將,多數人只能鼓起餘力。咬牙苦撐最後一小時,完成南松河激流泛舟,絕對夠資格自封「激流勇士」。
旺陽有許多石灰岩洞,其中最大的是面積廣達31000平方公尺,深約3公里的七里岩洞,廣闊的石灰岩洞目前僅開放部份供遊客參觀,石筍、石柱、石鐘乳、石瀑…等典型景觀,也是旺陽的熱門景點。
旺陽的生活是自在的;旺陽的步調是悠閒的。背包客不妨入境隨俗,懶洋洋地半躺、半靠在酷似鴉片榻的大床上,看電視、看書刊、發呆、閒扯、品酒…;不妨找家寮式Massage,徹底放鬆心情、鬆弛筋骨;不妨悠閒穿梭田野,與村民話家常…。
國民所得偏低,想在寮國品嚐美食「門都沒有」,除了專賣老外的沙拉、漢堡、牛排,典型的寮國菜大概分成Tom Yam(酸辣湯) 、Yam (涼拌 ) 、Lab(東北式碎 )、Som Tam (涼拌青木瓜絲加烤雞、魚、豬、牛肉),口味大同小異--酸酸、甜甜、辣辣,比較合乎國人胃口的只有牛肉湯麵(Noodle Soup)、蔬菜湯Vegetable Soup。饕餮客、美食家,等回台灣再享受吧。
心動嗎?還猶豫甚麼!到旺陽去吧!
懷抱夢想、背起行曩、踏上旅途…即使路途艱辛;縱然風霜雨雪,「Keep Walking!」是背包客永遠的堅持。千山獨行也罷;成群結黨也成, 既然擋不住驛動的心,背包客!上路吧!擁有「寮國小桂林」美名的旺陽(Vang Vieng),有清澈的溪流;有連綿的石灰岩山;有刺激帶勁的戶外活動;有閒適懶散的步調;有滿街的洋文招牌和滿街的老外。「長在深山洋人識」,近年來,歐、美、日…等世界各地的背包客蜂擁而至,旺陽已成為寮國旅遊最紅火的度假區。低消費、高享受,背包客想度假嗎?到旺陽去吧!
永珍前往旺陽,有迷你巴士和號稱VIP的大型巴士兩種交通工具,迷你巴士載客少,價錢較貴,照理說應該座位寬敞,行車時間較短,但事實正好相反。出門旅遊,一切得精打細算,何必當冤大頭?!VIP大型巴士的乘客除了少數當地民眾,大多是年輕的老外背包族,是認識旅遊同好,拼國民外交的好機會。來自世界各地的「阿逗仔」,依靠南腔北調的英語溝通,盡管有時「雞同鴨講」,雖然有時「莫宰羊」,但只要面帶微笑,再適時發揮豐富的肢體語言,朋友自然一籮筐。滿載旅遊族的歡樂巴士,沿著13號公路蜿蜒奔馳,約3.5小時的路程,一路綿延的翠綠中,偶而夾雜著農民火耕造成的黑山頭;偶而出現保持原始風貌的茅草屋,13號公路所經之處,幾乎見不到現代文明的鑿痕,帶給遊客的只有一路的驚艷…。
旺陽位於寮國首都永珍北方160公里,綿延的石灰岩山脈緊緊將旺陽環抱,湍急的南松(Nam Song)河穿梭整個小鎮,老天爺以鬼斧神工的大手筆,在旺陽周遭喀斯特地形雕鑿出千奇百怪的石灰岩洞、地下伏流。山清、水秀、洞奇、石美,旺陽的景觀酷似桂林;但比比皆是的英文招牌、滿口洋京梆的店家,悠閒的生活步調卻更像陽朔。稱旺陽「小桂林」倒不如稱她「小陽朔」!
寮國國民所得只有幾百美元,是東南亞「貧戶」之一,政府外匯大多靠出口薏仁、咖啡等少數農作物及觀光業收入,身為老外最鍾愛的旅遊區,旺陽是寮國創匯大戶,石灰岩洞和南松河則是旺陽的搖錢樹,為抓住老外的心,配合老外的口味,旺陽旅遊業者發展出兩種主要的Local Tour,一種是Tubing(輪胎漂浮),另一種是Kayaking(泛舟漂流)。Tubing是人窩在輪胎上,以手腳當槳,順水漂浮,剛下水時,因為新鮮、好玩,每個人都興致勃勃,但連續幾小時,半邊身子浸在水中,手腳還得奮力划水,怎會不累人?Tubing碰到陽光燦爛的艷陽天,絕對成為黑人一族;遇到「嘩啦嘩啦」的下雨天,個個成為落湯雞。Kayaking的套裝行程包括參觀象洞、象村、水洞探索、激流泛舟,雖然也挺累人的,背包客可別放棄挑戰個人體能的機會,Go!Go!GO!
Kayaking的套裝行程價格約10~15美元,旺陽街上每家Guesthouse都可預約,請記住!貨問三家不吃虧。由於Kayaking大都是水上活動,泳裝、拖鞋、防曬油、太陽眼鏡自然少不了,鈔票、相機、證件等貴重物品最好放在防水袋中,以免浸水。有些業者會免費提供防水袋,有些則無,切記要問清楚情況,如果沒提供防水袋,還是掏出一美元租借,以免因小失大。
Kayaking套裝行程的第一站是參觀象洞,象洞是個已乾枯的石灰岩洞,洞內供奉釋迦牟尼佛像,佛像前有個號稱是佛陀腳印的水泥腳印模型,姑妄言之妄聽之,看看就好,不必太計較。象洞旁高腳屋建築的的象村,是寮國四處可見的傳統農村,淺嚐兩道小菜後,大餐--水洞探索豋場。水洞屬石灰岩地形的伏流景觀,以輪胎漂浮方式進洞探索的點子,既刺激又有趣,是旺陽旅遊的招牌節目。
水洞內黑鴉鴉一片,進洞前千萬要檢查業者提供的老式頭燈是否No Problem!。專業的水洞導遊,會指導遊客橫躺在輪胎上,而後帶頭進洞,遊客進洞後,請別只顧著沿繩索奮力前進,一邊拉繩索一邊划水之餘,好好利用頭燈四處照射,欣賞喀斯特地形水洞景觀,「一步一美景,一步一驚奇」,大自然的精雕細琢,保證令人目不暇給 。漂浮約20分鐘後,地底伏流水位突然降低,無法漂浮,遊客必須拖著大輪胎徒步2、3分鐘,然後再躺上輪胎,手腳並用划水約5分鐘,到達盡頭處後,由於水洞探索十分熱門,老式頭燈數量有限,加上洞內只能單線通行,因此稍微停留片刻,就得沿原路折返,全程約一小時。
回到洞口,B.B.Q的時刻到了,導遊就地取材--以石塊堆砌成爐灶,以樹枝當烤架,將洋蔥、小黃瓜、鳳梨、雞肉串成一串,放在炭火上燒烤,簡單的蔬果燒烤加上炒飯、法國麵包、水果,就是標準、原始的旺陽式B.B.Q。費力划水一小時,肚子餓得直打鼓,即使料理簡單,一樣吃得津津有味。
Kayaking套裝行程的重頭戲是激流泛舟,午餐後從水洞出發,經過碧綠的田野、苗家山寨、清澈小溪,約40分鐘步程,抵達泛舟的起點,導遊也許擔心遊客無法應付體力大挑戰的泛舟,出發前會好心提醒遊客三思,建議背包客「既來之則安之」,勇敢登上小舟,發揮潛能與激流拼搏吧!
南松河水流湍急,泛舟全程有十餘處大小激流,一般而言,導遊會與遊客兩人共乘,但旅行社為省錢,有時只派出一個導遊,遊客如在兩人以上,有些人就得「單兵作戰」了。泛舟最刺激、最具挑戰性的就是激流,經驗不足的人,稍微操槳不好,有的翻船;有些撞上石塊;有些擱淺…體力不足又沒經驗的人,建議極力要求有導遊「同舟共濟」,否則嘿!嘿!嘿!碰到激流只有翻船投降,挑戰激流不成,反成了「翻船高手」。
奮力和激流拼搏約兩小時後,來到一處河面寬闊、水流平緩的河段,水中是輪胎漂浮客的天下;岸邊則是歐美背包族的世界,一處處的木架平台、高腳茅草屋,盡是穿著比基尼、酥胸半露的辣妹,和袒胸露背的酷哥。拿出吃奶力量對抗激流,體力、精神大透支,幸好有這處休憩區,可喝喝飲料、喘喘氣、養養眼,讓身體得以稍稍伸展、舒活筋骨,更重要的是憋了兩小時,也該讓膀胱解放解放了。
休憩區的老外,有的暢飲寮國啤酒;有的躺在平台日光浴;有的三五成群閒聊;有的四處閒蕩;有的則體驗「Free jump」--當地旅遊業者將寮國鄉間兒時的蔓藤跳水,巧手慧心設計成寮式自由彈跳,從高約五公尺的簡陋跳台一躍而下,經過多次空中擺盪,再跳躍下水,刺激度雖比不上紐西蘭皇后鎮的高空彈跳,但也夠來勁的!
短暫休息後,再度登上塑膠小舟,若非體能絕佳的建將,多數人只能鼓起餘力。咬牙苦撐最後一小時,完成南松河激流泛舟,絕對夠資格自封「激流勇士」。
旺陽有許多石灰岩洞,其中最大的是面積廣達31000平方公尺,深約3公里的七里岩洞,廣闊的石灰岩洞目前僅開放部份供遊客參觀,石筍、石柱、石鐘乳、石瀑…等典型景觀,也是旺陽的熱門景點。
旺陽的生活是自在的;旺陽的步調是悠閒的。背包客不妨入境隨俗,懶洋洋地半躺、半靠在酷似鴉片榻的大床上,看電視、看書刊、發呆、閒扯、品酒…;不妨找家寮式Massage,徹底放鬆心情、鬆弛筋骨;不妨悠閒穿梭田野,與村民話家常…。
國民所得偏低,想在寮國品嚐美食「門都沒有」,除了專賣老外的沙拉、漢堡、牛排,典型的寮國菜大概分成Tom Yam(酸辣湯) 、Yam (涼拌 ) 、Lab(東北式碎 )、Som Tam (涼拌青木瓜絲加烤雞、魚、豬、牛肉),口味大同小異--酸酸、甜甜、辣辣,比較合乎國人胃口的只有牛肉湯麵(Noodle Soup)、蔬菜湯Vegetable Soup。饕餮客、美食家,等回台灣再享受吧。
心動嗎?還猶豫甚麼!到旺陽去吧!
2007年9月23日 星期日
※熱力推薦路線
※熱力推薦路線
博物館巡禮—奧斯陸畢格杜伊半島
前往挪威旅遊,除了觀賞峽灣、冰河、極地…等世界頂級的自然景觀,背包客請不要錯過造訪博物館的機會,無論大都會奧斯陸(Oslo)、重要海港卑爾根(Bergen)、第三大城特倫翰(Trondheim),或是小鎮拉道爾(Lerdal)、巴里斯川德(Balestrand)等地,五花八門的博物館,各有特色,值得一親芳澤。
奧斯陸身為挪威首都,集「三千寵愛在一身」,成為挪威「博物館大戶」,擁有建築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應用藝術博物館、滑雪博物館、孟克博物館(Munchmuseet)、歷史博物館、易卜生博物館(Ibsen Museum)、挪威民俗博物館、郵政博物館、海事博物館、動物學、礦物學、地質學及古生物博物館、維吉蘭博物館(Vigeland Museum)、市立博物館、維京船博物館(Viking Ship Museum)、康提基博物館(Kontiki Museum)、兒童藝術博物館等數十座大小博物館,除非是「博物館迷」,一般遊客大概只能依個人喜好,選幾個博物館參觀。
畢格杜伊(Bygdoy)半島是奧斯陸博物館最集中的地區,也是博物館巡禮的最佳選擇,背包客可以用一天的時間,造訪民俗博物館、維京船博物館、康提基博物館、海事博物館,
順道還可到半島的海灘來個「日光浴」,看看「挪威豪放女」、「挪威藍波」 的一流身材,回程時再到港口品嚐生猛海鮮,心靈、視覺、味覺兼備,夠炫吧!
三十路巴士是市區前往畢格杜伊半島的主要交通工具,遊客在Folkemuseet站下車後,便來到以「See the whole of Norway in one day!」為號召的挪威民俗博物館,這個挪威最大的博物館,也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露天博物館之一,園區內除了地標建築—高.史泰夫教堂(Gol Stave church)外,還有古老的加油站、農莊、麵包店、糖果舖、打鐵舖、穀倉等一百五十一幢從挪威各地搬遷而來的建築,古意盎然的博物館,不時可見身著挪威傳統服裝的少女、馬夫、紡織姑娘…在農舍、教堂、小商店等處,展現十七、十八世紀生活風貌,背包客可搭乘園區的馬車,也可跟著博物館的導覽人員參觀,當然也能自由行動,安步當車,沉浸在中世紀風情中。逛累的話,不妨到博物館附設的餐廳喝杯咖啡、歇歇腳。
維京船博物館距離民俗博物館不遠,館內陳列三艘西元九世紀的大型維京船,這三艘維京船打撈自奧斯陸峽灣(Oslofjord)的奧斯堡(Oseberg)、高斯塔(Gokstad)、突尼(Tune),並以打撈地點命名,奧斯堡號船身長二十二公尺,擁有精緻的龍頭及食鳥蛇雕刻,高斯塔號船身長二十四公尺,這兩艘維京船,是全世界保存狀況最好的兩艘維京船,博物館內並收藏維京海盜自各國搶劫來的物品。
連續參觀兩座博物館後,背包客可搭三十路巴士前往康提基博物館,館中陳列的康提基號木筏,是挪威探險家索爾.海耶道爾(Thor Heyerdahl)於一九四七年,從祕魯(Peru)航行到波里尼西亞(Polynesia)的仿古木筏。此外,還有一艘索爾 海耶道爾航行到埃及的蘆葦帆船--拉二號(Ra II),館中並收藏有海耶道爾自復活島(Easter Island)帶回來的藝術品。福朗博物館位於康提基博物館對面,館中陳列的福朗極地號(Polarship Fram),係挪威籍南極(South Pole)探險家阿蒙森(Roald Amundsen)、南森(Fridtjof Nansen)、史佛卓(Otto Sverdrup)探險南極所使用的探險船。博物館巡禮的最後一站--挪威海事博物館,也在康提基博物館對面,陳列的是各種船隻模型。
靠兩條腿參觀一連串博物館,絕對夠嗆的,TO’GO族到海灘輕鬆、輕鬆吧!畢格杜伊半島的滬克(Huk)及帕拉狄斯布克塔(Paradisbukta)海灘,是日光浴及游泳的好地方,也是眼睛吃冰淇淋的好所在,充分休息後,建議TO’GO族搭乘渡輪回市區,渡輪停靠於市政廳前的港口,夕陽西下之際,隨心所欲找一艘港灣中的「船舶餐廳」,迎著海風,淺酌美酒,品嚐肉鮮味美的海產,為一天的旅程畫上圓滿的休止符。※
旅遊情報
挪威民俗博物館
開放時間:五月至九月每天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十月至四月週一至週五上午十一時至下
午三時,週六、週日上午十一時至下午四時
門票:70NKr(持有奧斯陸卡者免費)
維京船博物館
開放時間:五月至八月每天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
門票:30NKr(持有奧斯陸卡者免費)
康提基博物館
開放時間:每天上午九時三十分至下午五時四十五分
門票:30NKr(持有奧斯陸卡者免費)
挪威海事博物館
開放時間:每天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
門票:30NKr(持有奧斯陸卡者免費)
博物館巡禮—奧斯陸畢格杜伊半島
前往挪威旅遊,除了觀賞峽灣、冰河、極地…等世界頂級的自然景觀,背包客請不要錯過造訪博物館的機會,無論大都會奧斯陸(Oslo)、重要海港卑爾根(Bergen)、第三大城特倫翰(Trondheim),或是小鎮拉道爾(Lerdal)、巴里斯川德(Balestrand)等地,五花八門的博物館,各有特色,值得一親芳澤。
奧斯陸身為挪威首都,集「三千寵愛在一身」,成為挪威「博物館大戶」,擁有建築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應用藝術博物館、滑雪博物館、孟克博物館(Munchmuseet)、歷史博物館、易卜生博物館(Ibsen Museum)、挪威民俗博物館、郵政博物館、海事博物館、動物學、礦物學、地質學及古生物博物館、維吉蘭博物館(Vigeland Museum)、市立博物館、維京船博物館(Viking Ship Museum)、康提基博物館(Kontiki Museum)、兒童藝術博物館等數十座大小博物館,除非是「博物館迷」,一般遊客大概只能依個人喜好,選幾個博物館參觀。
畢格杜伊(Bygdoy)半島是奧斯陸博物館最集中的地區,也是博物館巡禮的最佳選擇,背包客可以用一天的時間,造訪民俗博物館、維京船博物館、康提基博物館、海事博物館,
順道還可到半島的海灘來個「日光浴」,看看「挪威豪放女」、「挪威藍波」 的一流身材,回程時再到港口品嚐生猛海鮮,心靈、視覺、味覺兼備,夠炫吧!
三十路巴士是市區前往畢格杜伊半島的主要交通工具,遊客在Folkemuseet站下車後,便來到以「See the whole of Norway in one day!」為號召的挪威民俗博物館,這個挪威最大的博物館,也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露天博物館之一,園區內除了地標建築—高.史泰夫教堂(Gol Stave church)外,還有古老的加油站、農莊、麵包店、糖果舖、打鐵舖、穀倉等一百五十一幢從挪威各地搬遷而來的建築,古意盎然的博物館,不時可見身著挪威傳統服裝的少女、馬夫、紡織姑娘…在農舍、教堂、小商店等處,展現十七、十八世紀生活風貌,背包客可搭乘園區的馬車,也可跟著博物館的導覽人員參觀,當然也能自由行動,安步當車,沉浸在中世紀風情中。逛累的話,不妨到博物館附設的餐廳喝杯咖啡、歇歇腳。
維京船博物館距離民俗博物館不遠,館內陳列三艘西元九世紀的大型維京船,這三艘維京船打撈自奧斯陸峽灣(Oslofjord)的奧斯堡(Oseberg)、高斯塔(Gokstad)、突尼(Tune),並以打撈地點命名,奧斯堡號船身長二十二公尺,擁有精緻的龍頭及食鳥蛇雕刻,高斯塔號船身長二十四公尺,這兩艘維京船,是全世界保存狀況最好的兩艘維京船,博物館內並收藏維京海盜自各國搶劫來的物品。
連續參觀兩座博物館後,背包客可搭三十路巴士前往康提基博物館,館中陳列的康提基號木筏,是挪威探險家索爾.海耶道爾(Thor Heyerdahl)於一九四七年,從祕魯(Peru)航行到波里尼西亞(Polynesia)的仿古木筏。此外,還有一艘索爾 海耶道爾航行到埃及的蘆葦帆船--拉二號(Ra II),館中並收藏有海耶道爾自復活島(Easter Island)帶回來的藝術品。福朗博物館位於康提基博物館對面,館中陳列的福朗極地號(Polarship Fram),係挪威籍南極(South Pole)探險家阿蒙森(Roald Amundsen)、南森(Fridtjof Nansen)、史佛卓(Otto Sverdrup)探險南極所使用的探險船。博物館巡禮的最後一站--挪威海事博物館,也在康提基博物館對面,陳列的是各種船隻模型。
靠兩條腿參觀一連串博物館,絕對夠嗆的,TO’GO族到海灘輕鬆、輕鬆吧!畢格杜伊半島的滬克(Huk)及帕拉狄斯布克塔(Paradisbukta)海灘,是日光浴及游泳的好地方,也是眼睛吃冰淇淋的好所在,充分休息後,建議TO’GO族搭乘渡輪回市區,渡輪停靠於市政廳前的港口,夕陽西下之際,隨心所欲找一艘港灣中的「船舶餐廳」,迎著海風,淺酌美酒,品嚐肉鮮味美的海產,為一天的旅程畫上圓滿的休止符。※
旅遊情報
挪威民俗博物館
開放時間:五月至九月每天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十月至四月週一至週五上午十一時至下
午三時,週六、週日上午十一時至下午四時
門票:70NKr(持有奧斯陸卡者免費)
維京船博物館
開放時間:五月至八月每天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
門票:30NKr(持有奧斯陸卡者免費)
康提基博物館
開放時間:每天上午九時三十分至下午五時四十五分
門票:30NKr(持有奧斯陸卡者免費)
挪威海事博物館
開放時間:每天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
門票:30NKr(持有奧斯陸卡者免費)
冰河與峽灣交會--挪威
◎認識挪威
巍峨的高山、深邃的峽灣、清澈的溪流、茂密的森林、晶瑩剔透的冰河、風情萬千的極地….挪威是個美麗、迷人的國家。
挪威意為「北方之路」,是斯堪的納維亞(Scandinavian)半島土地最狹長的國家,南北長約兩千公里,東西最狹窄處僅兩公里寬,國土由北緯五十七度五十七分延伸至北緯七十一度十一分,全國面積為三十二萬三千八百九十五平方公里,總人口卻只有四百餘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第二低的國家。峽長的國土有三分之一位在北極圈內,長約兩萬公里的海岸線,由於受到萬年冰河侵蝕,遺留的U形谷綿延不斷,形成一處處的峽灣,挪威最早的居民,便是沿著海岸、峽灣居住,大約在一萬兩千年前,冰河逐漸消退,獵人和漁夫向北遷移,進入北極圈內沙米人的活動區域,由於極地幅員遼闊且人煙稀少,移民過程並未出現嚴重衝突,部分移民並與沙米人「血統融合」,成為一家人。除了挪威人、沙米人,挪威境內還有阿爾卑斯民族、地中海民族、芬蘭移民,各族群間相安無事,並無種族糾紛。挪威民眾大都信奉基督教,一般使用的語言為北日爾曼語支的挪威語,但由於觀光事業發達,多數地區「講英語也通」。
挪威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西邊,瀕臨大西洋(Atlantic Ocean)、挪威海(Norwegian sea),國土與芬蘭、瑞典、俄羅斯接壤,南部多山及陵地,中心區有面積三百六十八平方公里、挪威最大的湖泊—密沙湖(Lake Mjosa)、中心區北邊是杜瑞山(Doverefjell)的斷層塊,東方是傾斜的山谷;峽灣從南方的斯塔凡格(Stavanger)向北延伸到北極圈,北極圈內則是幅員遼闊、人煙稀少的荒原。主要城市有奧斯陸、卑爾根、斯塔凡格、特倫翰等。
西元八世紀以前,挪威是個被遺忘的國度,直到西元七九三年,維京(Viking)海盜開始到處掠奪,惡名在外,挪威成為英格蘭、南威爾斯(South Wales)、愛爾蘭(Ireland)的夢魘。西元十世紀,維京王哈洛德.非爾海爾(Harald Fairhair)率領大軍東征西討,首度統一全挪威,哈洛德死後,挪威又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西元一三八零年,挪威被丹麥併吞,一八一四年四月,由農人、商人及中產階級合組的議會在艾茲渥爾(Eidsvoll)開會,並於五月十七日簽署通過憲法,選出丹麥皇儲克里斯丁.菲特列為國王,此後,挪威、瑞典、丹麥關係糾葛不清,直到一九零五年,挪威才正式獨立。獨立後的挪威依舊命運多乖,雖然政府一心想維持中立,但兩次世界大戰,仍被捲入戰火中。
風情萬千的的峽灣、千年不融的冰河,是挪威觀光旅遊的最佳賣點,背包客除了不能錯過峽灣及冰河美景外,奧斯陸、卑爾根、特倫翰、納維克、柏德等城鎮,各具風情,值得一親芳澤,此外,北極圈內的洛弗敦群島、北角、都令觀光客魂牽夢縈。但由於挪威緯度高,冬天來得早,每年九月下旬,「冬神」便帶著寒冷的北風,從北極圈一路橫掃過來,連最溫暖的奧斯陸也難逃魔掌,漫長的嚴冬,由於晝短夜長,天氣嚴寒,冬天的挪威似乎成為沈睡的國度,直到來年五月,春臨北國,冰雪融化,草綠了、花開了、蝴蝶飛舞、鳥兒歌唱,
挪威才從睡夢中甦醒,世界各地的觀光客也紛紛湧進挪威,尋訪北國春色。
每年五月中旬到八月下旬是北國的夏天,也是旅遊的旺季,不過背包客務必注意,挪威位處高緯度地區,加上瀕臨北大西洋,即使夏天也會出現十度以下低溫,禦寒衣物、雨具絕不可少。
擁有兩萬公里的漫長海岸線和二十餘萬個內陸湖泊,挪威魚產之豐舉世聞名,除了外銷,魚成為挪威人民的生活必需品,鱒魚、紅點鮭魚、鱈魚、歐鯛、白鮭、鱸魚、鯉魚、黑鱈、小鱈魚、大比目魚、鯡魚、鯖魚、大西洋鮭魚等五花八門的淡水、海水魚,肉鮮味美,足以讓饕餮客食指大動,但挪威人往往以醃漬的方法處理魚產,對台灣人而言,或許不太習慣,但包括火腿、香腸、生菜沙拉、蛋、烤肉、魚、甜點、冰淇淋、咖啡等「吃到飽」的「海盜餐」,價格約為200NKr,絕對合胃口。此外,挪威的名菜有酸鮭魚(Cravlaks)、燒烤鱒魚(Oreet)、烤馴鹿肉等,遠道而來,不妨嚐嚐異國風味。挪威物價頗高,除非腰包「麥克、麥克」可經常到餐廳享受大餐,自助旅行者偶一為之即可,解決三餐最便宜的方法就是到超市採購,「Do It Yourself!」
由於墨西哥暖流經過挪威沿海,暖流和寒流交會處形成絕佳的魚場,加上內陸湖泊鮮少遭受人為污染,成為魚類棲息繁殖的地方,挪威有無數下竿的好地方,除了洛弗敦群島外,數以百計的峽灣都可看見海釣者的身影;至於溪釣,則以芬馬克(Finnmark)的阿爾塔(Alta)及塔那(Tana)河、特倫德拉格(Trondelag)的高拉(Gaula)河、南姆森(Namsen)河及奧克拉(Orkla)河人氣最旺。
挪威位於高緯度地區,一年中冰天雪地的時間相當長,漫長的冬天,總不能天天憋在家裡,滑雪因此與民眾的生活結為一體,挪威全國共有一千餘家的滑雪俱樂部,會員人數超過二十萬,越野滑雪、高山滑雪、跳躍滑雪等都是滑雪者的最愛。挪威當局為推展滑雪運動,除經常舉辦訓練營及滑雪大賽外,並建有滑雪博物館及出版刊物,可謂用心良苦。
冰天雪地除了培養出不少滑雪建兒,也成為探險家的溫床,阿蒙森、南森、史佛卓,史考特(R.F.Scott)、海耶道爾、赫若弗森(B.Herjolfsson)、約瑟夫(F.Josef)等探險家,讓挪威的國旗飄揚在南極、北極、格陵蘭等地,挪威探險家秉持維京人冒險犯難的精神,在世界探險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九六九年,挪威發現蘊藏豐富石油及天然氣的艾可菲斯(Ekofisk)油田,石油工業不但使國民所得大幅成長,也使挪威擁有足夠的財源進行基本建設,及實施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奇怪的是雖然有那麼好的社會福利制度,挪威老人的自殺率卻居高不下。
挪威的國定假日有:新年、聖星期四(復活節前的星期四 Maundy Thursday)、勞動節(五月一日)、獨立紀念日(五月十七日)、基督升天節(復活節後四十天)、Whit Monday(復活節後第八個星期一)、聖誕節、聖誕贈禮日(Boxing Day)。※
巍峨的高山、深邃的峽灣、清澈的溪流、茂密的森林、晶瑩剔透的冰河、風情萬千的極地….挪威是個美麗、迷人的國家。
挪威意為「北方之路」,是斯堪的納維亞(Scandinavian)半島土地最狹長的國家,南北長約兩千公里,東西最狹窄處僅兩公里寬,國土由北緯五十七度五十七分延伸至北緯七十一度十一分,全國面積為三十二萬三千八百九十五平方公里,總人口卻只有四百餘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第二低的國家。峽長的國土有三分之一位在北極圈內,長約兩萬公里的海岸線,由於受到萬年冰河侵蝕,遺留的U形谷綿延不斷,形成一處處的峽灣,挪威最早的居民,便是沿著海岸、峽灣居住,大約在一萬兩千年前,冰河逐漸消退,獵人和漁夫向北遷移,進入北極圈內沙米人的活動區域,由於極地幅員遼闊且人煙稀少,移民過程並未出現嚴重衝突,部分移民並與沙米人「血統融合」,成為一家人。除了挪威人、沙米人,挪威境內還有阿爾卑斯民族、地中海民族、芬蘭移民,各族群間相安無事,並無種族糾紛。挪威民眾大都信奉基督教,一般使用的語言為北日爾曼語支的挪威語,但由於觀光事業發達,多數地區「講英語也通」。
挪威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西邊,瀕臨大西洋(Atlantic Ocean)、挪威海(Norwegian sea),國土與芬蘭、瑞典、俄羅斯接壤,南部多山及陵地,中心區有面積三百六十八平方公里、挪威最大的湖泊—密沙湖(Lake Mjosa)、中心區北邊是杜瑞山(Doverefjell)的斷層塊,東方是傾斜的山谷;峽灣從南方的斯塔凡格(Stavanger)向北延伸到北極圈,北極圈內則是幅員遼闊、人煙稀少的荒原。主要城市有奧斯陸、卑爾根、斯塔凡格、特倫翰等。
西元八世紀以前,挪威是個被遺忘的國度,直到西元七九三年,維京(Viking)海盜開始到處掠奪,惡名在外,挪威成為英格蘭、南威爾斯(South Wales)、愛爾蘭(Ireland)的夢魘。西元十世紀,維京王哈洛德.非爾海爾(Harald Fairhair)率領大軍東征西討,首度統一全挪威,哈洛德死後,挪威又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西元一三八零年,挪威被丹麥併吞,一八一四年四月,由農人、商人及中產階級合組的議會在艾茲渥爾(Eidsvoll)開會,並於五月十七日簽署通過憲法,選出丹麥皇儲克里斯丁.菲特列為國王,此後,挪威、瑞典、丹麥關係糾葛不清,直到一九零五年,挪威才正式獨立。獨立後的挪威依舊命運多乖,雖然政府一心想維持中立,但兩次世界大戰,仍被捲入戰火中。
風情萬千的的峽灣、千年不融的冰河,是挪威觀光旅遊的最佳賣點,背包客除了不能錯過峽灣及冰河美景外,奧斯陸、卑爾根、特倫翰、納維克、柏德等城鎮,各具風情,值得一親芳澤,此外,北極圈內的洛弗敦群島、北角、都令觀光客魂牽夢縈。但由於挪威緯度高,冬天來得早,每年九月下旬,「冬神」便帶著寒冷的北風,從北極圈一路橫掃過來,連最溫暖的奧斯陸也難逃魔掌,漫長的嚴冬,由於晝短夜長,天氣嚴寒,冬天的挪威似乎成為沈睡的國度,直到來年五月,春臨北國,冰雪融化,草綠了、花開了、蝴蝶飛舞、鳥兒歌唱,
挪威才從睡夢中甦醒,世界各地的觀光客也紛紛湧進挪威,尋訪北國春色。
每年五月中旬到八月下旬是北國的夏天,也是旅遊的旺季,不過背包客務必注意,挪威位處高緯度地區,加上瀕臨北大西洋,即使夏天也會出現十度以下低溫,禦寒衣物、雨具絕不可少。
擁有兩萬公里的漫長海岸線和二十餘萬個內陸湖泊,挪威魚產之豐舉世聞名,除了外銷,魚成為挪威人民的生活必需品,鱒魚、紅點鮭魚、鱈魚、歐鯛、白鮭、鱸魚、鯉魚、黑鱈、小鱈魚、大比目魚、鯡魚、鯖魚、大西洋鮭魚等五花八門的淡水、海水魚,肉鮮味美,足以讓饕餮客食指大動,但挪威人往往以醃漬的方法處理魚產,對台灣人而言,或許不太習慣,但包括火腿、香腸、生菜沙拉、蛋、烤肉、魚、甜點、冰淇淋、咖啡等「吃到飽」的「海盜餐」,價格約為200NKr,絕對合胃口。此外,挪威的名菜有酸鮭魚(Cravlaks)、燒烤鱒魚(Oreet)、烤馴鹿肉等,遠道而來,不妨嚐嚐異國風味。挪威物價頗高,除非腰包「麥克、麥克」可經常到餐廳享受大餐,自助旅行者偶一為之即可,解決三餐最便宜的方法就是到超市採購,「Do It Yourself!」
由於墨西哥暖流經過挪威沿海,暖流和寒流交會處形成絕佳的魚場,加上內陸湖泊鮮少遭受人為污染,成為魚類棲息繁殖的地方,挪威有無數下竿的好地方,除了洛弗敦群島外,數以百計的峽灣都可看見海釣者的身影;至於溪釣,則以芬馬克(Finnmark)的阿爾塔(Alta)及塔那(Tana)河、特倫德拉格(Trondelag)的高拉(Gaula)河、南姆森(Namsen)河及奧克拉(Orkla)河人氣最旺。
挪威位於高緯度地區,一年中冰天雪地的時間相當長,漫長的冬天,總不能天天憋在家裡,滑雪因此與民眾的生活結為一體,挪威全國共有一千餘家的滑雪俱樂部,會員人數超過二十萬,越野滑雪、高山滑雪、跳躍滑雪等都是滑雪者的最愛。挪威當局為推展滑雪運動,除經常舉辦訓練營及滑雪大賽外,並建有滑雪博物館及出版刊物,可謂用心良苦。
冰天雪地除了培養出不少滑雪建兒,也成為探險家的溫床,阿蒙森、南森、史佛卓,史考特(R.F.Scott)、海耶道爾、赫若弗森(B.Herjolfsson)、約瑟夫(F.Josef)等探險家,讓挪威的國旗飄揚在南極、北極、格陵蘭等地,挪威探險家秉持維京人冒險犯難的精神,在世界探險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九六九年,挪威發現蘊藏豐富石油及天然氣的艾可菲斯(Ekofisk)油田,石油工業不但使國民所得大幅成長,也使挪威擁有足夠的財源進行基本建設,及實施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奇怪的是雖然有那麼好的社會福利制度,挪威老人的自殺率卻居高不下。
挪威的國定假日有:新年、聖星期四(復活節前的星期四 Maundy Thursday)、勞動節(五月一日)、獨立紀念日(五月十七日)、基督升天節(復活節後四十天)、Whit Monday(復活節後第八個星期一)、聖誕節、聖誕贈禮日(Boxing Day)。※
2007年9月22日 星期六
太陽和風的民族—北極圈內的原住民沙米人
太陽和風的民族—北極圈內的原住民沙米人
數千年來,從挪威、瑞典、芬蘭北部延伸到俄羅斯西北角的拉普蘭地區(Lapland),居住著一群不畏艱難環境的種族,他們自稱「太陽和風的民族」,他們是北極圈的原住民,他們的名稱叫做沙米(Saami),也有人稱他們為拉普人(Lapp)。
由於缺少文字記錄,沙米人的起源並不清楚,有學者認為沙米人是來自中歐山區的種族,也有學者將他們歸類為西伯利亞民族,雖然至今仍無法「講清楚、說明白」,但沙米人卻毫不在意,這群生活在廣袤無邊的大地子民,始終以身為沙米人自傲,數千年來,他們迎著太陽、追逐風,以大無畏的精神,在嚴苛的環境下,盡情揮灑生命的色彩。
遼闊的拉普蘭地區,散佈著湖泊、河流、山岳、丘陵、森林、冰原、冰川….,植被以雲杉、松樹、樺樹、冷杉、苔蘚為主,棲息其中的松鼠、熊、馴鹿、狐狸、海豹等野生動物,成為沙米人狩獵的對象,數千年來,沙米人都是過著游牧生活,居住在角錐形的營帳Kata內,靠打獵、捕魚維生,近幾十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沙米人轉而依靠農耕和畜牧生活,部分沙米人則從事商業及旅遊業,雖然生活型態改變,但馴鹿仍是沙米人最重要的財產,野生馴鹿食用的是三百多種極地天然植物,因此野生馴鹿肉成為餐桌上的佳餚,馴鹿奶可以當飲料喝,也可製作乳酪,馴鹿髓骨和碎肝片可燉煮拉普庫克(Lappkok),皮毛是衣服、地毯、帳篷的原料,鹿角可作為藥材或紀念品,可謂一身是寶,難怪沙米神話故事中,認為馴鹿是風之神Bieggaalmj送給沙米人的禮物。由於拉普蘭地區的馴鹿都已被馴養,目前只有俄羅斯西北地區,偶而可見野生馴鹿的蹤影。
惡劣的環境,使得沙米人對大自然充滿敬畏,他們相信自然界的一切都有神靈,太陽神Peive、雷神Horagalles、死神Rota等眾多神祇與沙米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有了神祇,自然要有與上天神祇聯繫的巫師,沙米族的巫師Noajdde以輪鼓(Troll-drums)和天界溝通,輪鼓的鼓皮漆成紅色,鼓面圖案通常是一個象徵太陽的圓圈或菱形,上端及底部繪畫各種神明,鼓的四周則是人與動物的圖案,基督教傳入沙米社會後,傳教士認為輪鼓具有邪惡的力量,大肆毀損輪鼓,倖存的輪鼓,如今已成為博物館的珍品。
與世界其他地區少數民族一樣,沙米人曾經遭受不公平的對待,二次世界大戰前,挪威政府鼓勵沙米人挪威化,瑞典政府於一九五零年才廢除沙米人不得在校使用沙米語的規定,官方的政策讓沙米人的文化幾乎奄奄一息,近數十年來,隨著少數民族文化逐漸受到重視,沙米文化總算重現生機,蘊含原始聲音的喬克(Joik)再度盛行,沙米音樂、藝術、詩歌…「百花齊放」,生機盎然。
沙米人的語言屬於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族的拉普語,共有三種主要方言,北拉普語通行於芬蘭最北部、瑞典、挪威;東拉普語為俄羅斯柯拉半島,南拉普語只有挪威中部、瑞典中北部少數人使用。拉普語雖具有芬蘭語、愛沙尼亞語、卡累利阿語的部分特徵,但卻擁有自己的風格,二次世界大戰後,沙米人從小學開始便學習沙米語,曾經瀕臨滅絕的沙米語,已無斷根之虞。
沙米人的傳統服裝受到生活環境的影響,色彩鮮豔,華麗的衣裳、裙子、罩袍(Gakti)等多半以醒目的紅色為主,再配上製作精巧的銀項鍊及垂飾,顯得十分華麗,另外還有一項特別的裝飾品,就是用細絲般的白鑞絲經由精妙的手藝嵌繡在美麗的手鐲上,或繡在以馴鹿皮所製的袋子上。以往沙米人日常穿著的服飾,如今只在慶典、婚禮、喪禮場合穿著。除了手工縫製服飾外,為了打發漫長冬天,沙米人往往利用冬天製作工藝品,以植物根部雕製的籃子、木雕,手工製作的彩帶、皮包、皮雕等,各具特色,除自用外,如今也成為販售觀光客賺取外快的紀念品。
數千年來,始終笑傲北極圈的沙米人,如今人數日漸減少,整個拉普蘭地區只有約四萬沙米人,背包客請把握機會,前往拉普蘭地區與「太陽和風的民族」「喜相逢」。※
數千年來,從挪威、瑞典、芬蘭北部延伸到俄羅斯西北角的拉普蘭地區(Lapland),居住著一群不畏艱難環境的種族,他們自稱「太陽和風的民族」,他們是北極圈的原住民,他們的名稱叫做沙米(Saami),也有人稱他們為拉普人(Lapp)。
由於缺少文字記錄,沙米人的起源並不清楚,有學者認為沙米人是來自中歐山區的種族,也有學者將他們歸類為西伯利亞民族,雖然至今仍無法「講清楚、說明白」,但沙米人卻毫不在意,這群生活在廣袤無邊的大地子民,始終以身為沙米人自傲,數千年來,他們迎著太陽、追逐風,以大無畏的精神,在嚴苛的環境下,盡情揮灑生命的色彩。
遼闊的拉普蘭地區,散佈著湖泊、河流、山岳、丘陵、森林、冰原、冰川….,植被以雲杉、松樹、樺樹、冷杉、苔蘚為主,棲息其中的松鼠、熊、馴鹿、狐狸、海豹等野生動物,成為沙米人狩獵的對象,數千年來,沙米人都是過著游牧生活,居住在角錐形的營帳Kata內,靠打獵、捕魚維生,近幾十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沙米人轉而依靠農耕和畜牧生活,部分沙米人則從事商業及旅遊業,雖然生活型態改變,但馴鹿仍是沙米人最重要的財產,野生馴鹿食用的是三百多種極地天然植物,因此野生馴鹿肉成為餐桌上的佳餚,馴鹿奶可以當飲料喝,也可製作乳酪,馴鹿髓骨和碎肝片可燉煮拉普庫克(Lappkok),皮毛是衣服、地毯、帳篷的原料,鹿角可作為藥材或紀念品,可謂一身是寶,難怪沙米神話故事中,認為馴鹿是風之神Bieggaalmj送給沙米人的禮物。由於拉普蘭地區的馴鹿都已被馴養,目前只有俄羅斯西北地區,偶而可見野生馴鹿的蹤影。
惡劣的環境,使得沙米人對大自然充滿敬畏,他們相信自然界的一切都有神靈,太陽神Peive、雷神Horagalles、死神Rota等眾多神祇與沙米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有了神祇,自然要有與上天神祇聯繫的巫師,沙米族的巫師Noajdde以輪鼓(Troll-drums)和天界溝通,輪鼓的鼓皮漆成紅色,鼓面圖案通常是一個象徵太陽的圓圈或菱形,上端及底部繪畫各種神明,鼓的四周則是人與動物的圖案,基督教傳入沙米社會後,傳教士認為輪鼓具有邪惡的力量,大肆毀損輪鼓,倖存的輪鼓,如今已成為博物館的珍品。
與世界其他地區少數民族一樣,沙米人曾經遭受不公平的對待,二次世界大戰前,挪威政府鼓勵沙米人挪威化,瑞典政府於一九五零年才廢除沙米人不得在校使用沙米語的規定,官方的政策讓沙米人的文化幾乎奄奄一息,近數十年來,隨著少數民族文化逐漸受到重視,沙米文化總算重現生機,蘊含原始聲音的喬克(Joik)再度盛行,沙米音樂、藝術、詩歌…「百花齊放」,生機盎然。
沙米人的語言屬於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族的拉普語,共有三種主要方言,北拉普語通行於芬蘭最北部、瑞典、挪威;東拉普語為俄羅斯柯拉半島,南拉普語只有挪威中部、瑞典中北部少數人使用。拉普語雖具有芬蘭語、愛沙尼亞語、卡累利阿語的部分特徵,但卻擁有自己的風格,二次世界大戰後,沙米人從小學開始便學習沙米語,曾經瀕臨滅絕的沙米語,已無斷根之虞。
沙米人的傳統服裝受到生活環境的影響,色彩鮮豔,華麗的衣裳、裙子、罩袍(Gakti)等多半以醒目的紅色為主,再配上製作精巧的銀項鍊及垂飾,顯得十分華麗,另外還有一項特別的裝飾品,就是用細絲般的白鑞絲經由精妙的手藝嵌繡在美麗的手鐲上,或繡在以馴鹿皮所製的袋子上。以往沙米人日常穿著的服飾,如今只在慶典、婚禮、喪禮場合穿著。除了手工縫製服飾外,為了打發漫長冬天,沙米人往往利用冬天製作工藝品,以植物根部雕製的籃子、木雕,手工製作的彩帶、皮包、皮雕等,各具特色,除自用外,如今也成為販售觀光客賺取外快的紀念品。
數千年來,始終笑傲北極圈的沙米人,如今人數日漸減少,整個拉普蘭地區只有約四萬沙米人,背包客請把握機會,前往拉普蘭地區與「太陽和風的民族」「喜相逢」。※
2007年9月21日 星期五
我見青山多嫵媚--認識阿里山
我見青山多嫵媚--認識阿里山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啊…啊…啊……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綠水常圍著青山轉。」這首家喻戶曉的歌曲,絕大多數的國人,不但耳熟能詳,哼上兩句絕不成問題,悠揚的旋律、嘹亮的歌聲越過高山、渡過大海、穿過森林、掠過平野…,阿里山的名聲怎麼會不響亮﹖千變萬化的日出、絢麗多彩的夕陽、浩瀚無垠的雲海、千嬌百媚的花季加上鄒族原住民瑪雅斯比的莊嚴祭典、名列世界3條登山觀光鐵路之一的阿里山森林鐵路…讓阿里山成為國人休閒旅遊的最愛,是理所當然的事;歐、美、日本觀光客聞風而來,也不稀奇,連海峽對岸的大陸民眾都知道阿里山的大名,阿里山儼然已成為台灣的地標。
雖然阿里山名聞遐邇,但名稱的由來,至今依然混沌不清、眾說紛紜,較為流傳的說法是,兩百多年前,鄒族達邦社有位身強力壯、擅長打獵的青年,名叫阿巴里,有次阿巴里追蹤野獸,從達邦翻山越嶺到現在的阿里山,意外發現該地區野生動物族群豐富,阿巴里回到部落後,將好消息告訴族人,並帶領族人上山打獵,每次都滿載而歸,族人為感念阿巴里,便將該山名為阿里山。
清朝時,阿里山地區隸屬台灣縣及鳳山縣南路番同知,由台灣海防同知兼管轄,日據時代至民國12年,由台南嘉義郡設置辦事所,辦理山地醫療、教育、授產等工作,民國34年台灣光復,政府依據現有鄒族分佈地區劃為自治行政區,民國35年設立鄉治,並依吳鳳之名命名為吳鳳鄉公所,其後由於該鄉鄒族原住民認為「吳鳳」故事為無稽之談,在激烈抗爭下,改名為阿里山鄉。
阿里山鄉位於嘉義縣東部,中央山脈山腳,東南以楠梓仙溪為界,與高雄縣桃源鄉、三民鄉比鄰;東北與南投縣信義鄉、雲林縣古坑鄉接壤,東邊以玉山群峰與花蓮縣、高雄縣、南投縣為鄰,西面為竹崎鄉、番路鄉、梅山鄉、大埔鄉,轄區面積為427.842平方公里,佔全縣面積(1901.67平方公里)1/5強,高居全縣18鄉、鎮、市之冠;但人口僅有7千餘人,僅略多於大埔鄉,是個地廣人稀的山地鄉。
阿里山鄉共有12個村落,其中達邦村、樂野村、山美村、新美村、來吉村、里佳村、茶山村為鄒族原住民部落;中正村、中山村、香林村、十字村、豐山村5個村莊是漢人村落,鄒族原住民與漢人比例約為3:1。
台灣光復初期,政府根據鄒語COU將鄒族稱為曹族,直到民國87年11月,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才正式核定更名為鄒族,不知道甚麼原因,不少鄒族原住民對「曹族」的名稱很感冒,遊客千萬不要「那壺不開提那壺」,如果仍以曹族稱之,有時可能會引起鄒族原住民的不快。一般文獻中將鄒族分為「北鄒」、「南鄒」兩大支群,北鄒原本由數十個社組成,鼎盛時期分佈範圍北至陳有蘭溪,南至高雄縣新望領,西抵嘉義平原,東以荖濃溪、中央山脈稜線為界,人口達數萬人,其後因長年征戰、農作物欠收、傳染病、瘟疫等因素,人口大幅減少,勢力範圍也隨之萎縮,目前主要分佈地區只剩下達邦社(TAPAN GO)及特富野社(T'FUYA)兩大社,人口約6千人。散居在南投縣信義鄉久美村的魯富都('LUFDUL)社,因為大批布農族遷入,逐漸被布農族同化,已成為「少數民族」。此外,居住在豐山村及石鼓盤溪岸的伊拇茲社(IIMUCU),因早期和特富野社交戰,死傷慘重,於民國初年廢社。南鄒有沙阿魯阿群(SA'ALUA)、卡那卡那富群(KANAKANAVU)兩大群,這2個鄒族分支由於長期與布農族相處,生活習慣、語言、祭典和鄒族已迥然不同,近年來,透過鄒族的尋根活動,南鄒族人在瑪雅斯比祭典時會專程前來參與,也許不久後,南鄒族人會認祖歸宗。
在鄒族的神話故事中,關於鄒族的起源有3種說法,第1種說法是遠古時代,天神哈莫(HAMO)降臨玉山頂,牠降臨後搖動附近的楓樹,楓葉落到地上後變成人,這就是鄒和瑪雅(MAYA)的祖先,隨後天神搖動茄苳樹,落葉變成漢人「布杜」(PUDU)的祖先。第2種說法為天神哈莫降臨特富野社播種人種,人種在土地上生長,成為現在鄒族的祖先。第3種說法是古時有位青年上山打獵,遇到一隻大鹿,大鹿被獵人用箭射到,負傷逃走,年輕的獵人緊追不捨,不知不覺間進入深山,進入深山後,大鹿突然失去蹤影,這時天色已暗,青年身心俱疲,想找地方休息,但又擔心深山野獸眾多,性命難保,便繼續尋找出路,不幸在途中跌落山谷,身受重傷,年輕獵人在昏昏沈沈中睡著,睡夢中,青年覺得身旁有條大蟒蛇口吐唾液幫他療傷,醒來後發現果然有條大蟒蛇,此後數日,大蟒蛇每天採鮮果供獵人充饑,過了一段時間後,獵人傷勢痊癒,為報答大蟒蛇救命之恩,便與蟒蛇結為夫妻,一年後,蟒蛇生下幾個小孩,這些小孩就是現在鄒族的祖先。
傳統上鄒族屬多神論,天神、命運神、家神、河神、栗神、稻神、獵神、社神
軍神…都是庇佑族人的神明,西元1946年,長老教會首先傳入鄒族部落,接著天主教、真耶穌教也在各部落傳教,如今不少鄒族原住民信奉西方宗教,在教義反對偶像崇拜的情況下,對傳統多神論習俗的影響不言可喻。
受到漢人強勢文化的侵蝕,鄒族的傳統祭典--播種祭、收割祭、除草祭、收藏祭、幼年周年祭、首祭、小米收成祭、會所修建祭、部落團結祭、修路祭、社祭等,已逐漸消失或與現在唯一舉辦的瑪雅斯比戰祭合併,由於瑪雅斯比戰祭必須在庫巴(KUBA)舉行,而達邦村及特富野社都擁有庫巴,為避免鬧雙包,經族中長老開會決議,瑪雅斯比戰祭於每年2月15日由達邦社、特富野社輪流舉辦。
瑪雅斯比祭是阿里山鄉鄒族原住民最重要的祭典,鄒族傳統部落透過祭典儀式,凝聚族人的向心力,讓族人學習部落倫理規範、緬懷祖先、感謝神祇及歷代祖先的庇佑,民國70、80年代,由於前往參加瑪雅斯比祭的遊客,往往觸犯禁忌,瑪雅斯比祭幾乎成遊客作秀的舞台,民國82年起,經過一些有心人士的努力,瑪雅斯比祭逐漸恢復往日莊嚴隆重的場面。
瑪雅斯比祭的儀式繁複,從長老決議舉辦祭典之後,鄒族部落中便展開忙碌的準備工作,隨著祭典日子的接近,遠在他鄉的族人紛紛返鄉,原來只剩老人和小孩的部落,霎時熱鬧起來,瑪雅斯比祭猶如一條無形的鍊子,將鄒族原住民的心緊緊的繫在一起。
依照鄒族原住民的看法,瑪雅斯比祭從部落長老決議舉行祭典便揭開序幕,接著是祭儀準備、會所修建祭、登所預備、迎神祭、部落團結祭、男嬰初登會所禮、誇功禮、男子成年禮、送神祭、婦女引火祭、路祭、家祭、歌舞祭到結束祭才落幕,以往瑪雅斯比祭舉辦的時間大都為3天,現在由於工作、讀書等各項因素,已縮短為一整天(包括通霄的歌舞祭)。
瑪雅斯比祭正式祭典隆重莊嚴,遊客只能觀賞,不得加入祭典行列,晚上的歌舞祭則歡迎「大家一起來」,悠揚高亢的祭歌、風味獨特的粟米酒、如癡如醉的舞蹈…通宵達旦的歌舞,與正式祭典迥然不同,當夜幕低垂,熱情的鄒族原住民圍繞在庫巴廣場聖火旁,邀請遠道嘉賓同歌共舞,嘹亮的歌聲在山中迴盪,柔情似水的鄒族姑娘慇勤勸酒,此情此景,遊客族不醉也難!
由於瑪雅斯比祭典時期,各地遊客蜂擁而至,為達邦、特富野帶來不少觀光收入,山美村為吸引遊客,特地創造了「固﹖魚節」,每年選出一個特定日期,在達娜伊谷溪舉行,活動內容有賞魚、鄒族歌舞表演、鄒族風味餐、鄒族文物展等,倒也吸引不少遊客。
鄒族原住民認為根本沒有「吳鳳」這個人,豐山村民卻深信其人其事,每年農曆10月15日吳鳳生日時,豐山村都會舉辦吳鳳聖誕祭典,祭典儀式和一般祭典相似,小山村的熱鬧祭典,當然也希望大家共襄盛舉,為村民帶來外快。
原木柱子、茅草屋頂,屋頂上種著木檞蘭(Hosop'na na no hitsu)的庫巴具有濃郁鄒族傳統建築風格,鄒族原住民相信瑪雅斯比戰祭時,天神會降臨庫巴祝福族人,因此庫巴是部落中最莊嚴的地方,也是鄒族政治、信仰、文化活動的中心,庫巴又稱「男子會所」,嚴禁女性入內,傳說女子違反禁令進入庫巴,會遭天神嚴厲懲罰。庫巴神社茅草屋頂上所種的木檞蘭是鄒族的神花,這是戰神(I'afafeoi)插於帽冠的飾物,生長在深山原始林的老樹幹上,摘取十分困難,每逢瑪雅斯比戰祭舉行當天清晨,各氏族都要派出勇士上山採取木檞蘭,然後分發族人插於帽帶,傳說戰神認識木檞蘭,配戴木檞蘭就能得到戰神庇佑。庫巴神社旁種植的赤榕樹(YONO)則是鄒族的神樹,鄒族的古老傳說認為神樹是天神降臨人間的天梯,所以族人播種、祭祀及祭祀「社神」的地方,都會種植赤榕樹。
鄒族的傳統服裝色調十分鮮艷,男女服裝都以紅色為主要色調,男性的服裝除手工編織的衣服外,還有以山羌、山羊、鹿皮縫製的皮衣、背心、披肩、鞋子、綁腿…等,女性則搭配藍色背心、黑色滾花邊的裙子。鄒族原住民非常重視頭上的裝飾,男士的皮帽,帽頂上綁有帝雉的尾羽,帽外繫上熊皮製的裝飾帶,女性所戴的帽子,以綵球、流蘇裝飾,十分熱鬧。
阿里山鄉海拔從430公尺至3952公尺,轄區內群山連綿,除了玉山主峰、玉山前峰、小南山、玉山北峰等3千公尺以上的百岳名山外,海拔1千公尺至3千公尺之間的塔山、兜山、自忠山、祝山、石水山、芙蓉山、北霞山、霞山、南霞山、頂笨子山、雞子山、脈脈山、塔乃庫山、幾阿佐名山、卓武山、勃子山、爵爵斯山、多陽山、岳亞那山、薩匹基山、矢場谷山、尖崙山、大棟山、鹿林山、東埔山、松山、香雪山、對高岳、落鳳山、斯比斯山…峰巒疊翠「峰峰相連到天邊」,是登山客挑戰自我的絕佳山地鄉。山區濃密的森林提供野生動物隱蔽的棲息環境及充沛的食物,台灣山羊、台灣獼猴、山羌、山豬、飛鼠、赤腹松鼠、果子貍、鼬獾等野生動物族群維持穩定,其中以台灣獼猴、赤腹松鼠族群最多,前往山區登山健行的遊客經常可見到這兩種動物的蹤影。
豐富的食物、水源、隱密的庇護及歧異度高的植物社會、多層次的林相結構,使得森林成為「百鳥齊鳴」的鳥類天堂,台灣14種特有種野鳥均以森林為家,阿里山號稱「森林的故鄉」,鳥況當然傲人,除了中高海拔的金翼白眉、藪鳥、山紅頭、火冠戴菊鳥等11種野鳥外,還有中低海拔的繡眼畫眉、竹雞、五色鳥、紅嘴黑鵯、山紅頭、赤腰燕、筒鳥、頭烏線、珠頸斑鳩、洋燕、白頭翁、白環櫻嘴鵯、白尾鴝、大彎嘴、小彎嘴、棕面鶯、黑枕藍鶲、黃胸青鶲、綠繡眼、白腰文鳥、樹鵲等2十餘種野鳥,翩翩野鳥成為青山綠水間最迷人的小精靈,賞鳥族如錯過阿里山,怎能成為「老鳥」﹖
阿里山地區是曾文水庫的集水區,山區河流密佈--達娜伊谷溪、草山溪、霍薩溪、瑞峰溪、來吉溪、後崛溪、烏支那溪、伊斯基安娜溪、拉拉庫斯溪、巴沙娜溪、石鼓盤溪、阿里山溪、科仔林溪、三龍溪、清水溪、塔乃庫溪、普亞溪、曾文溪、楠梓仙溪、拉拉古村溪、後大埔溪等散佈在群山之間,這些河流大都位於人跡罕至的深山茂林,兩岸植被維持原始狀態,水質清澈,浮游生物及魚類資源豐富、魚類種數眾多,水清見底的溪流中有石賓﹖、溪哥、鯽魚、中華爬岩鰍、羅漢魚、脂鮠、短吻鐮柄魚、苦花、鱸鰻、台灣間爬岩鰍、褐吻蝦虎、溪蝦、螃蟹、白魚等魚蝦,近年來,達娜伊谷溪、石鼓盤溪、烏奇哈溪等溪流在當地居民努力保育下,已成為台灣地區賞魚熱門去處。里佳村鄒族原住民致力生態保育之餘,成功發展出飼養加拿大鱒魚及大甲溪香魚的技術,前往里佳村的遊客,不妨一飽口福。
民國71.9.30台18線阿里山公路正式通車以前,阿里山鄉對外交通主要依靠阿里山森林鐵路,如果沒有森林鐵路,阿里山鄉可能至今仍「藏在深山無人識」,阿里山有今天的名氣,森林鐵路是最大的功臣。走過悠悠歲月,歷經無數狂風暴雨的考驗,阿里山森林鐵路依然屹立在崇山峻嶺之間,宛如一條巨龍,將無數珍貴的資源由山區運到城市,也將文明的腳步引進山區,這條帶給國人無比懷念、裝滿人們多少記憶的森林鐵路,早已深深烙印在國人心中,成為我們的驕傲。
阿里山森林鐵路係日據時代,日本軍閥為開發阿里山豐富的森林資源而規劃設計的鐵路,1902年,臺灣總督府開始詳細測量鐵道興建路線,經過兩年勘查,1906年7月,在河合博士指導下,日本藤田組開始施工建築,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民國1年12月,完成嘉義至二萬平間66.6公里的路段,其後,因為開發森林之需,鐵路延伸至阿里山,並開設東埔、眠月、水山、大瀧溪支線,目前,由阿里山至新高口(玉山口)的東埔支線,因興建新中橫公路,已於民國67年拆除,水山支線、大瀧溪支線也廢棄多年,只有全長71.4公里的本線、阿里山至石猴的眠月支線及由國人自行設計、興建的祝山支線維持營運。
阿里山森林鐵路分成平原及山地兩線段,嘉義至竹崎14.2公里路段,為地勢平坦的平地線,竹崎之後,森林鐵路進入山區,57.2公里路段蜿蜒於崇山峻嶺之間,群山連綿、山勢陡峭,鐵路最大坡度達百分之6.25(臺鐵縱貫線為2.55),曲線最小半徑為40公尺(縱貫線為211公尺)其中獨立山段的5公里路段,由於山勢險峻,森林小火車無法直接爬昇,為克服難題,森林鐵路以螺旋形盤旋而上,環繞獨立山3匝才至山頂,再以「8」字形離開獨立山,遊客族搭乘森林火車時,務必從車窗向外看,可以三度看見獨立山下的樟腦寮車站,放眼世界鐵路,鮮有如此奇景。此外,屏遮那至阿里山間,有三處爬升困難的路段,鐵路以「Z」字形升高,火車頭時而在後推,時而在前拖,形成世界鐵路難得一見的「火車碰壁」現象。
蜿蜒於叢山峻嶺間的阿里山森林鐵路,逢山鑿洞、遇水架橋,在全球各地鐵路中,鮮有可匹者,列名世界三條高山觀光鐵路,可謂名符其實。雖然搭乘森林小火車上山,時間較長、價錢較貴,但沿途不同的林相變化、火車碰壁的奇觀…絕對值得遊客一親芳澤。
陽春3月,百花仙子捎來春天的消息,經過一冬的蕭瑟,阿里山甦醒了--山青了、天藍了、花開了…春神帶著調色盤,費盡心思地裝扮阿里山,台灣緋寒櫻、吉野櫻、關山櫻等各種櫻花爭奇鬥艷,阿里山的春天是櫻花的天下!
由於阿里山地區的氣候類似日本吉野,1903年便有日本人零星引進吉野櫻在阿里山試種,早期種植的面積、數量都不大,直到1918年才大量種植,當年日本人在阿里山共種植900株吉野櫻,3年後,這批「先鋒部隊」首度綻放。阿里山種植櫻花成功的消息鼓舞了不少愛花人,1928年嘉義商工會在阿里山地區種植了486株吉野櫻;1904年「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協會」又在山區種植700株吉野櫻,並引進300株複瓣的八重紅大島櫻,陸陸續續引進的「舶來種」,加上本土種的臺灣緋寒櫻,阿里山地區櫻花族群創下最高記錄。
對日戰爭期間及臺灣光復初期,阿里山的櫻花由於乏人管理,數量大減,倖存的櫻樹寥寥可數,阿里山「櫻花王國」美名岌岌可危,嘉義林管處為恢復阿里山櫻花王國美譽,於民國53、4年,在阿里山森林鐵路奮起湖至阿里山路段兩旁,廣植臺灣緋寒櫻,日本櫻花的種植工作則因櫻樹來源無著,直到民國66年,日本櫻花會贈送嘉義林管處櫻樹苗才開始展開,民國66年至72年間,日本櫻花會共贈送普賢相、吉野、南殿、白加賀等各種櫻樹3950株,栽植的地點點包括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大門入口、商店區、旅館區、阿里山山莊、阿里山網球場、香林橋旁、沼平公園、石猴遊憩區、祝山鐵路沿線、第四分道路旁,幾乎遍及整個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在嘉義林管處戮力經營下,阿里山櫻花終於起死回生,再創第二春。
嘉義林管處為維護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櫻樹,每年不定期,由育樂課負責進行櫻花普查、整枝及病蟲害防治工作,除將每棵櫻掛上「身分證」、清除枝幹上地衣、寄生苔等附著植物,並聘請國內唯一的樹醫生--楊甘霖為老櫻樹動手術、整修老枝、噴灑農藥除蟲害,森林遊樂區的櫻花在妥善的照顧下,益發顯得生意盎然。
燦爛繽紛的阿里山花季,如今已躋身為國內最熱門的賞花地點,豔紅的臺灣緋寒櫻、潔白似雪的吉野櫻、花團錦簇的複瓣櫻花加上森氏杜鵑、木蓮花、金雀兒、多花紫藤…,吸引了無數慕名而來的賞花客,阿里山賞花已是國內最HIGH的旅遊路線,高踞臺灣地區遊客排行榜冠軍多年,繽紛燦爛的百花功不可沒。
如果說阿里山是台灣的地標;神木就是阿里山的地標,遺憾的是,曾經笑看始皇、漢武、康熙、乾隆…巍巍聳立3千餘年的神木,歷盡人世滄桑、風霜雨雪,終於走完它的一生,「土歸土、塵歸塵」,阿里山神木已回歸自然。
西元1899年,日本人石田常平由阿里山鄒族原住民嚮導,進入阿里山區探勘時,發現一望無際的阿里山紅檜森林,次年6月,日本當局派遣石田常平、小田成章、小笠原富二郎及池三九郎等人,深入紅檜森林展開調查,根據日本人清查,共有三3十餘萬株臺灣紅檜、臺灣扁柏巨木,西元1902年,臺灣總督府派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河合鈰太郎實地勘查,並決定阿里山開發計畫,目前阿里山高山博物館前還保留有紀念河合的「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
西元1906年11月,日據時期嘉義廳技師小笠原富二郎前往阿里山巡視時,於海拔2150公尺處茂密森林中,意外發現紅檜巨木,當時推測樹高55公尺、圓周18公尺、直徑6公尺、立木材積約500立方公尺,推測樹齡為3000年,其後經玉山林管處(嘉義林管處前身)實測,樹高50公尺、胸高圓周23公尺,日本技師發現巨木後,1901.3.13,嘉義廳長津田設一率員前往,並依照日本奉神習俗,於樹幹綑縛粗繩,並在樹頭周圍建造欄杆以示尊敬,阿里山森林鐵路通車後,位於森林鐵路旁的神木,逐漸成為阿里山的地標。
1912年12月,嘉義至二萬平間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完工,次年森林鐵路通車,在日本人大力砍伐下,一輛輛材車載運檜木下山,廣大茂密的檜木森林,在日本人無情砍伐下,只有神木及寥寥幾株巨木倖存。
「才高遭天嫉,樹高遭雷擊」,民國41年,阿里山神木第一次遭雷擊,部分支幹被火燒死,火勢並延燒到中空的樹幹。民國45.6.7下午四時許,第一分道站員柳水旺發現阿里山神木遭雷擊而起火燃燒,當時擔任阿里山火車站會計的張新裕表示,由於火勢延燒至中空樹幹,灌救困難,經過2百餘位救火人員全力搶救,次日中午火勢才被撲滅,但神木已被燒死,生機全無。由於神木是阿里山的象徵,民國50年,玉山林管處人員聘請爬樹專家高謙福攀登樹頂,以大木箱栽植紅檜苗木,架在神木樹梢,「迷你神木」讓枯死的神木重現新綠,不知情的遊客
還以為神木依然活著。
枯死的神木經過3十餘年風吹雨打,樹身逐漸出現傾斜現象,民國82年,嘉義林管處委託國立嘉義農專呂福原、張義雄兩位教授為神木勘驗,發現神木出現8度的斜角,阿里山神木傾斜的消息傳出後,立刻成為國人矚目的焦點,省農林廳、省林務局相關人員及各大學森林、景觀美學專家紛紛前往,尋求解決之道,但由於各方看法分歧,未能形成共識,嘉義林管處只有將神木頂端的填土清除,別無他法,專家會診沒結果,神木自然繼續下傾。
民國86年6月下旬,山區豪雨不斷,7月1日上午10時5分,阿里山神木禁不起連日豪雨侵襲,下方主幹轟然倒地,1/3樹幹傾倒於森林鐵道上,倖存的半株神木則岌岌可危,由於神木早已枯死,缺乏抓地力,且樹幹呈中空狀態,支撐力不足,加上神木緊鄰阿里山森林鐵路,在森林小火車長年累月的震動下,神木處境危險,嘉義林管處為防止倖存半株神木倒塌,緊急僱工牽引鋼索拉住神木,神木暫時維持原狀,但權宜之計畢竟不能長久,嘉義林管處邀集保育團體、專家學者、土木結構技師等現場會勘,大家決議將神木全株放倒,回歸自然,民國87年6月29日中午12時53分,阿里山神木龐大的軀幹,在集材機的拖拉下頹
然倒地,神木終於回歸土地。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啊…啊…」的旋律依然迴盪在青山綠水之間,阿里山有連綿的群山、有清澈的溪水、有燦爛的櫻花、有醉人的紅葉、有熱情的鄒族、有懾人的斷崖、有神奇的傳說、有…阿里山!「叫我怎能不想她」﹖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啊…啊…啊……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綠水常圍著青山轉。」這首家喻戶曉的歌曲,絕大多數的國人,不但耳熟能詳,哼上兩句絕不成問題,悠揚的旋律、嘹亮的歌聲越過高山、渡過大海、穿過森林、掠過平野…,阿里山的名聲怎麼會不響亮﹖千變萬化的日出、絢麗多彩的夕陽、浩瀚無垠的雲海、千嬌百媚的花季加上鄒族原住民瑪雅斯比的莊嚴祭典、名列世界3條登山觀光鐵路之一的阿里山森林鐵路…讓阿里山成為國人休閒旅遊的最愛,是理所當然的事;歐、美、日本觀光客聞風而來,也不稀奇,連海峽對岸的大陸民眾都知道阿里山的大名,阿里山儼然已成為台灣的地標。
雖然阿里山名聞遐邇,但名稱的由來,至今依然混沌不清、眾說紛紜,較為流傳的說法是,兩百多年前,鄒族達邦社有位身強力壯、擅長打獵的青年,名叫阿巴里,有次阿巴里追蹤野獸,從達邦翻山越嶺到現在的阿里山,意外發現該地區野生動物族群豐富,阿巴里回到部落後,將好消息告訴族人,並帶領族人上山打獵,每次都滿載而歸,族人為感念阿巴里,便將該山名為阿里山。
清朝時,阿里山地區隸屬台灣縣及鳳山縣南路番同知,由台灣海防同知兼管轄,日據時代至民國12年,由台南嘉義郡設置辦事所,辦理山地醫療、教育、授產等工作,民國34年台灣光復,政府依據現有鄒族分佈地區劃為自治行政區,民國35年設立鄉治,並依吳鳳之名命名為吳鳳鄉公所,其後由於該鄉鄒族原住民認為「吳鳳」故事為無稽之談,在激烈抗爭下,改名為阿里山鄉。
阿里山鄉位於嘉義縣東部,中央山脈山腳,東南以楠梓仙溪為界,與高雄縣桃源鄉、三民鄉比鄰;東北與南投縣信義鄉、雲林縣古坑鄉接壤,東邊以玉山群峰與花蓮縣、高雄縣、南投縣為鄰,西面為竹崎鄉、番路鄉、梅山鄉、大埔鄉,轄區面積為427.842平方公里,佔全縣面積(1901.67平方公里)1/5強,高居全縣18鄉、鎮、市之冠;但人口僅有7千餘人,僅略多於大埔鄉,是個地廣人稀的山地鄉。
阿里山鄉共有12個村落,其中達邦村、樂野村、山美村、新美村、來吉村、里佳村、茶山村為鄒族原住民部落;中正村、中山村、香林村、十字村、豐山村5個村莊是漢人村落,鄒族原住民與漢人比例約為3:1。
台灣光復初期,政府根據鄒語COU將鄒族稱為曹族,直到民國87年11月,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才正式核定更名為鄒族,不知道甚麼原因,不少鄒族原住民對「曹族」的名稱很感冒,遊客千萬不要「那壺不開提那壺」,如果仍以曹族稱之,有時可能會引起鄒族原住民的不快。一般文獻中將鄒族分為「北鄒」、「南鄒」兩大支群,北鄒原本由數十個社組成,鼎盛時期分佈範圍北至陳有蘭溪,南至高雄縣新望領,西抵嘉義平原,東以荖濃溪、中央山脈稜線為界,人口達數萬人,其後因長年征戰、農作物欠收、傳染病、瘟疫等因素,人口大幅減少,勢力範圍也隨之萎縮,目前主要分佈地區只剩下達邦社(TAPAN GO)及特富野社(T'FUYA)兩大社,人口約6千人。散居在南投縣信義鄉久美村的魯富都('LUFDUL)社,因為大批布農族遷入,逐漸被布農族同化,已成為「少數民族」。此外,居住在豐山村及石鼓盤溪岸的伊拇茲社(IIMUCU),因早期和特富野社交戰,死傷慘重,於民國初年廢社。南鄒有沙阿魯阿群(SA'ALUA)、卡那卡那富群(KANAKANAVU)兩大群,這2個鄒族分支由於長期與布農族相處,生活習慣、語言、祭典和鄒族已迥然不同,近年來,透過鄒族的尋根活動,南鄒族人在瑪雅斯比祭典時會專程前來參與,也許不久後,南鄒族人會認祖歸宗。
在鄒族的神話故事中,關於鄒族的起源有3種說法,第1種說法是遠古時代,天神哈莫(HAMO)降臨玉山頂,牠降臨後搖動附近的楓樹,楓葉落到地上後變成人,這就是鄒和瑪雅(MAYA)的祖先,隨後天神搖動茄苳樹,落葉變成漢人「布杜」(PUDU)的祖先。第2種說法為天神哈莫降臨特富野社播種人種,人種在土地上生長,成為現在鄒族的祖先。第3種說法是古時有位青年上山打獵,遇到一隻大鹿,大鹿被獵人用箭射到,負傷逃走,年輕的獵人緊追不捨,不知不覺間進入深山,進入深山後,大鹿突然失去蹤影,這時天色已暗,青年身心俱疲,想找地方休息,但又擔心深山野獸眾多,性命難保,便繼續尋找出路,不幸在途中跌落山谷,身受重傷,年輕獵人在昏昏沈沈中睡著,睡夢中,青年覺得身旁有條大蟒蛇口吐唾液幫他療傷,醒來後發現果然有條大蟒蛇,此後數日,大蟒蛇每天採鮮果供獵人充饑,過了一段時間後,獵人傷勢痊癒,為報答大蟒蛇救命之恩,便與蟒蛇結為夫妻,一年後,蟒蛇生下幾個小孩,這些小孩就是現在鄒族的祖先。
傳統上鄒族屬多神論,天神、命運神、家神、河神、栗神、稻神、獵神、社神
軍神…都是庇佑族人的神明,西元1946年,長老教會首先傳入鄒族部落,接著天主教、真耶穌教也在各部落傳教,如今不少鄒族原住民信奉西方宗教,在教義反對偶像崇拜的情況下,對傳統多神論習俗的影響不言可喻。
受到漢人強勢文化的侵蝕,鄒族的傳統祭典--播種祭、收割祭、除草祭、收藏祭、幼年周年祭、首祭、小米收成祭、會所修建祭、部落團結祭、修路祭、社祭等,已逐漸消失或與現在唯一舉辦的瑪雅斯比戰祭合併,由於瑪雅斯比戰祭必須在庫巴(KUBA)舉行,而達邦村及特富野社都擁有庫巴,為避免鬧雙包,經族中長老開會決議,瑪雅斯比戰祭於每年2月15日由達邦社、特富野社輪流舉辦。
瑪雅斯比祭是阿里山鄉鄒族原住民最重要的祭典,鄒族傳統部落透過祭典儀式,凝聚族人的向心力,讓族人學習部落倫理規範、緬懷祖先、感謝神祇及歷代祖先的庇佑,民國70、80年代,由於前往參加瑪雅斯比祭的遊客,往往觸犯禁忌,瑪雅斯比祭幾乎成遊客作秀的舞台,民國82年起,經過一些有心人士的努力,瑪雅斯比祭逐漸恢復往日莊嚴隆重的場面。
瑪雅斯比祭的儀式繁複,從長老決議舉辦祭典之後,鄒族部落中便展開忙碌的準備工作,隨著祭典日子的接近,遠在他鄉的族人紛紛返鄉,原來只剩老人和小孩的部落,霎時熱鬧起來,瑪雅斯比祭猶如一條無形的鍊子,將鄒族原住民的心緊緊的繫在一起。
依照鄒族原住民的看法,瑪雅斯比祭從部落長老決議舉行祭典便揭開序幕,接著是祭儀準備、會所修建祭、登所預備、迎神祭、部落團結祭、男嬰初登會所禮、誇功禮、男子成年禮、送神祭、婦女引火祭、路祭、家祭、歌舞祭到結束祭才落幕,以往瑪雅斯比祭舉辦的時間大都為3天,現在由於工作、讀書等各項因素,已縮短為一整天(包括通霄的歌舞祭)。
瑪雅斯比祭正式祭典隆重莊嚴,遊客只能觀賞,不得加入祭典行列,晚上的歌舞祭則歡迎「大家一起來」,悠揚高亢的祭歌、風味獨特的粟米酒、如癡如醉的舞蹈…通宵達旦的歌舞,與正式祭典迥然不同,當夜幕低垂,熱情的鄒族原住民圍繞在庫巴廣場聖火旁,邀請遠道嘉賓同歌共舞,嘹亮的歌聲在山中迴盪,柔情似水的鄒族姑娘慇勤勸酒,此情此景,遊客族不醉也難!
由於瑪雅斯比祭典時期,各地遊客蜂擁而至,為達邦、特富野帶來不少觀光收入,山美村為吸引遊客,特地創造了「固﹖魚節」,每年選出一個特定日期,在達娜伊谷溪舉行,活動內容有賞魚、鄒族歌舞表演、鄒族風味餐、鄒族文物展等,倒也吸引不少遊客。
鄒族原住民認為根本沒有「吳鳳」這個人,豐山村民卻深信其人其事,每年農曆10月15日吳鳳生日時,豐山村都會舉辦吳鳳聖誕祭典,祭典儀式和一般祭典相似,小山村的熱鬧祭典,當然也希望大家共襄盛舉,為村民帶來外快。
原木柱子、茅草屋頂,屋頂上種著木檞蘭(Hosop'na na no hitsu)的庫巴具有濃郁鄒族傳統建築風格,鄒族原住民相信瑪雅斯比戰祭時,天神會降臨庫巴祝福族人,因此庫巴是部落中最莊嚴的地方,也是鄒族政治、信仰、文化活動的中心,庫巴又稱「男子會所」,嚴禁女性入內,傳說女子違反禁令進入庫巴,會遭天神嚴厲懲罰。庫巴神社茅草屋頂上所種的木檞蘭是鄒族的神花,這是戰神(I'afafeoi)插於帽冠的飾物,生長在深山原始林的老樹幹上,摘取十分困難,每逢瑪雅斯比戰祭舉行當天清晨,各氏族都要派出勇士上山採取木檞蘭,然後分發族人插於帽帶,傳說戰神認識木檞蘭,配戴木檞蘭就能得到戰神庇佑。庫巴神社旁種植的赤榕樹(YONO)則是鄒族的神樹,鄒族的古老傳說認為神樹是天神降臨人間的天梯,所以族人播種、祭祀及祭祀「社神」的地方,都會種植赤榕樹。
鄒族的傳統服裝色調十分鮮艷,男女服裝都以紅色為主要色調,男性的服裝除手工編織的衣服外,還有以山羌、山羊、鹿皮縫製的皮衣、背心、披肩、鞋子、綁腿…等,女性則搭配藍色背心、黑色滾花邊的裙子。鄒族原住民非常重視頭上的裝飾,男士的皮帽,帽頂上綁有帝雉的尾羽,帽外繫上熊皮製的裝飾帶,女性所戴的帽子,以綵球、流蘇裝飾,十分熱鬧。
阿里山鄉海拔從430公尺至3952公尺,轄區內群山連綿,除了玉山主峰、玉山前峰、小南山、玉山北峰等3千公尺以上的百岳名山外,海拔1千公尺至3千公尺之間的塔山、兜山、自忠山、祝山、石水山、芙蓉山、北霞山、霞山、南霞山、頂笨子山、雞子山、脈脈山、塔乃庫山、幾阿佐名山、卓武山、勃子山、爵爵斯山、多陽山、岳亞那山、薩匹基山、矢場谷山、尖崙山、大棟山、鹿林山、東埔山、松山、香雪山、對高岳、落鳳山、斯比斯山…峰巒疊翠「峰峰相連到天邊」,是登山客挑戰自我的絕佳山地鄉。山區濃密的森林提供野生動物隱蔽的棲息環境及充沛的食物,台灣山羊、台灣獼猴、山羌、山豬、飛鼠、赤腹松鼠、果子貍、鼬獾等野生動物族群維持穩定,其中以台灣獼猴、赤腹松鼠族群最多,前往山區登山健行的遊客經常可見到這兩種動物的蹤影。
豐富的食物、水源、隱密的庇護及歧異度高的植物社會、多層次的林相結構,使得森林成為「百鳥齊鳴」的鳥類天堂,台灣14種特有種野鳥均以森林為家,阿里山號稱「森林的故鄉」,鳥況當然傲人,除了中高海拔的金翼白眉、藪鳥、山紅頭、火冠戴菊鳥等11種野鳥外,還有中低海拔的繡眼畫眉、竹雞、五色鳥、紅嘴黑鵯、山紅頭、赤腰燕、筒鳥、頭烏線、珠頸斑鳩、洋燕、白頭翁、白環櫻嘴鵯、白尾鴝、大彎嘴、小彎嘴、棕面鶯、黑枕藍鶲、黃胸青鶲、綠繡眼、白腰文鳥、樹鵲等2十餘種野鳥,翩翩野鳥成為青山綠水間最迷人的小精靈,賞鳥族如錯過阿里山,怎能成為「老鳥」﹖
阿里山地區是曾文水庫的集水區,山區河流密佈--達娜伊谷溪、草山溪、霍薩溪、瑞峰溪、來吉溪、後崛溪、烏支那溪、伊斯基安娜溪、拉拉庫斯溪、巴沙娜溪、石鼓盤溪、阿里山溪、科仔林溪、三龍溪、清水溪、塔乃庫溪、普亞溪、曾文溪、楠梓仙溪、拉拉古村溪、後大埔溪等散佈在群山之間,這些河流大都位於人跡罕至的深山茂林,兩岸植被維持原始狀態,水質清澈,浮游生物及魚類資源豐富、魚類種數眾多,水清見底的溪流中有石賓﹖、溪哥、鯽魚、中華爬岩鰍、羅漢魚、脂鮠、短吻鐮柄魚、苦花、鱸鰻、台灣間爬岩鰍、褐吻蝦虎、溪蝦、螃蟹、白魚等魚蝦,近年來,達娜伊谷溪、石鼓盤溪、烏奇哈溪等溪流在當地居民努力保育下,已成為台灣地區賞魚熱門去處。里佳村鄒族原住民致力生態保育之餘,成功發展出飼養加拿大鱒魚及大甲溪香魚的技術,前往里佳村的遊客,不妨一飽口福。
民國71.9.30台18線阿里山公路正式通車以前,阿里山鄉對外交通主要依靠阿里山森林鐵路,如果沒有森林鐵路,阿里山鄉可能至今仍「藏在深山無人識」,阿里山有今天的名氣,森林鐵路是最大的功臣。走過悠悠歲月,歷經無數狂風暴雨的考驗,阿里山森林鐵路依然屹立在崇山峻嶺之間,宛如一條巨龍,將無數珍貴的資源由山區運到城市,也將文明的腳步引進山區,這條帶給國人無比懷念、裝滿人們多少記憶的森林鐵路,早已深深烙印在國人心中,成為我們的驕傲。
阿里山森林鐵路係日據時代,日本軍閥為開發阿里山豐富的森林資源而規劃設計的鐵路,1902年,臺灣總督府開始詳細測量鐵道興建路線,經過兩年勘查,1906年7月,在河合博士指導下,日本藤田組開始施工建築,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民國1年12月,完成嘉義至二萬平間66.6公里的路段,其後,因為開發森林之需,鐵路延伸至阿里山,並開設東埔、眠月、水山、大瀧溪支線,目前,由阿里山至新高口(玉山口)的東埔支線,因興建新中橫公路,已於民國67年拆除,水山支線、大瀧溪支線也廢棄多年,只有全長71.4公里的本線、阿里山至石猴的眠月支線及由國人自行設計、興建的祝山支線維持營運。
阿里山森林鐵路分成平原及山地兩線段,嘉義至竹崎14.2公里路段,為地勢平坦的平地線,竹崎之後,森林鐵路進入山區,57.2公里路段蜿蜒於崇山峻嶺之間,群山連綿、山勢陡峭,鐵路最大坡度達百分之6.25(臺鐵縱貫線為2.55),曲線最小半徑為40公尺(縱貫線為211公尺)其中獨立山段的5公里路段,由於山勢險峻,森林小火車無法直接爬昇,為克服難題,森林鐵路以螺旋形盤旋而上,環繞獨立山3匝才至山頂,再以「8」字形離開獨立山,遊客族搭乘森林火車時,務必從車窗向外看,可以三度看見獨立山下的樟腦寮車站,放眼世界鐵路,鮮有如此奇景。此外,屏遮那至阿里山間,有三處爬升困難的路段,鐵路以「Z」字形升高,火車頭時而在後推,時而在前拖,形成世界鐵路難得一見的「火車碰壁」現象。
蜿蜒於叢山峻嶺間的阿里山森林鐵路,逢山鑿洞、遇水架橋,在全球各地鐵路中,鮮有可匹者,列名世界三條高山觀光鐵路,可謂名符其實。雖然搭乘森林小火車上山,時間較長、價錢較貴,但沿途不同的林相變化、火車碰壁的奇觀…絕對值得遊客一親芳澤。
陽春3月,百花仙子捎來春天的消息,經過一冬的蕭瑟,阿里山甦醒了--山青了、天藍了、花開了…春神帶著調色盤,費盡心思地裝扮阿里山,台灣緋寒櫻、吉野櫻、關山櫻等各種櫻花爭奇鬥艷,阿里山的春天是櫻花的天下!
由於阿里山地區的氣候類似日本吉野,1903年便有日本人零星引進吉野櫻在阿里山試種,早期種植的面積、數量都不大,直到1918年才大量種植,當年日本人在阿里山共種植900株吉野櫻,3年後,這批「先鋒部隊」首度綻放。阿里山種植櫻花成功的消息鼓舞了不少愛花人,1928年嘉義商工會在阿里山地區種植了486株吉野櫻;1904年「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協會」又在山區種植700株吉野櫻,並引進300株複瓣的八重紅大島櫻,陸陸續續引進的「舶來種」,加上本土種的臺灣緋寒櫻,阿里山地區櫻花族群創下最高記錄。
對日戰爭期間及臺灣光復初期,阿里山的櫻花由於乏人管理,數量大減,倖存的櫻樹寥寥可數,阿里山「櫻花王國」美名岌岌可危,嘉義林管處為恢復阿里山櫻花王國美譽,於民國53、4年,在阿里山森林鐵路奮起湖至阿里山路段兩旁,廣植臺灣緋寒櫻,日本櫻花的種植工作則因櫻樹來源無著,直到民國66年,日本櫻花會贈送嘉義林管處櫻樹苗才開始展開,民國66年至72年間,日本櫻花會共贈送普賢相、吉野、南殿、白加賀等各種櫻樹3950株,栽植的地點點包括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大門入口、商店區、旅館區、阿里山山莊、阿里山網球場、香林橋旁、沼平公園、石猴遊憩區、祝山鐵路沿線、第四分道路旁,幾乎遍及整個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在嘉義林管處戮力經營下,阿里山櫻花終於起死回生,再創第二春。
嘉義林管處為維護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櫻樹,每年不定期,由育樂課負責進行櫻花普查、整枝及病蟲害防治工作,除將每棵櫻掛上「身分證」、清除枝幹上地衣、寄生苔等附著植物,並聘請國內唯一的樹醫生--楊甘霖為老櫻樹動手術、整修老枝、噴灑農藥除蟲害,森林遊樂區的櫻花在妥善的照顧下,益發顯得生意盎然。
燦爛繽紛的阿里山花季,如今已躋身為國內最熱門的賞花地點,豔紅的臺灣緋寒櫻、潔白似雪的吉野櫻、花團錦簇的複瓣櫻花加上森氏杜鵑、木蓮花、金雀兒、多花紫藤…,吸引了無數慕名而來的賞花客,阿里山賞花已是國內最HIGH的旅遊路線,高踞臺灣地區遊客排行榜冠軍多年,繽紛燦爛的百花功不可沒。
如果說阿里山是台灣的地標;神木就是阿里山的地標,遺憾的是,曾經笑看始皇、漢武、康熙、乾隆…巍巍聳立3千餘年的神木,歷盡人世滄桑、風霜雨雪,終於走完它的一生,「土歸土、塵歸塵」,阿里山神木已回歸自然。
西元1899年,日本人石田常平由阿里山鄒族原住民嚮導,進入阿里山區探勘時,發現一望無際的阿里山紅檜森林,次年6月,日本當局派遣石田常平、小田成章、小笠原富二郎及池三九郎等人,深入紅檜森林展開調查,根據日本人清查,共有三3十餘萬株臺灣紅檜、臺灣扁柏巨木,西元1902年,臺灣總督府派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河合鈰太郎實地勘查,並決定阿里山開發計畫,目前阿里山高山博物館前還保留有紀念河合的「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
西元1906年11月,日據時期嘉義廳技師小笠原富二郎前往阿里山巡視時,於海拔2150公尺處茂密森林中,意外發現紅檜巨木,當時推測樹高55公尺、圓周18公尺、直徑6公尺、立木材積約500立方公尺,推測樹齡為3000年,其後經玉山林管處(嘉義林管處前身)實測,樹高50公尺、胸高圓周23公尺,日本技師發現巨木後,1901.3.13,嘉義廳長津田設一率員前往,並依照日本奉神習俗,於樹幹綑縛粗繩,並在樹頭周圍建造欄杆以示尊敬,阿里山森林鐵路通車後,位於森林鐵路旁的神木,逐漸成為阿里山的地標。
1912年12月,嘉義至二萬平間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完工,次年森林鐵路通車,在日本人大力砍伐下,一輛輛材車載運檜木下山,廣大茂密的檜木森林,在日本人無情砍伐下,只有神木及寥寥幾株巨木倖存。
「才高遭天嫉,樹高遭雷擊」,民國41年,阿里山神木第一次遭雷擊,部分支幹被火燒死,火勢並延燒到中空的樹幹。民國45.6.7下午四時許,第一分道站員柳水旺發現阿里山神木遭雷擊而起火燃燒,當時擔任阿里山火車站會計的張新裕表示,由於火勢延燒至中空樹幹,灌救困難,經過2百餘位救火人員全力搶救,次日中午火勢才被撲滅,但神木已被燒死,生機全無。由於神木是阿里山的象徵,民國50年,玉山林管處人員聘請爬樹專家高謙福攀登樹頂,以大木箱栽植紅檜苗木,架在神木樹梢,「迷你神木」讓枯死的神木重現新綠,不知情的遊客
還以為神木依然活著。
枯死的神木經過3十餘年風吹雨打,樹身逐漸出現傾斜現象,民國82年,嘉義林管處委託國立嘉義農專呂福原、張義雄兩位教授為神木勘驗,發現神木出現8度的斜角,阿里山神木傾斜的消息傳出後,立刻成為國人矚目的焦點,省農林廳、省林務局相關人員及各大學森林、景觀美學專家紛紛前往,尋求解決之道,但由於各方看法分歧,未能形成共識,嘉義林管處只有將神木頂端的填土清除,別無他法,專家會診沒結果,神木自然繼續下傾。
民國86年6月下旬,山區豪雨不斷,7月1日上午10時5分,阿里山神木禁不起連日豪雨侵襲,下方主幹轟然倒地,1/3樹幹傾倒於森林鐵道上,倖存的半株神木則岌岌可危,由於神木早已枯死,缺乏抓地力,且樹幹呈中空狀態,支撐力不足,加上神木緊鄰阿里山森林鐵路,在森林小火車長年累月的震動下,神木處境危險,嘉義林管處為防止倖存半株神木倒塌,緊急僱工牽引鋼索拉住神木,神木暫時維持原狀,但權宜之計畢竟不能長久,嘉義林管處邀集保育團體、專家學者、土木結構技師等現場會勘,大家決議將神木全株放倒,回歸自然,民國87年6月29日中午12時53分,阿里山神木龐大的軀幹,在集材機的拖拉下頹
然倒地,神木終於回歸土地。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啊…啊…」的旋律依然迴盪在青山綠水之間,阿里山有連綿的群山、有清澈的溪水、有燦爛的櫻花、有醉人的紅葉、有熱情的鄒族、有懾人的斷崖、有神奇的傳說、有…阿里山!「叫我怎能不想她」﹖
阿里山深度旅遊
Course 2:尋幽.訪古.探勝--奮起湖風景區+來吉+豐山
對阿里山地區多數旅遊景點來說,阿里山究竟是利多還是利空﹖誰也搞不清楚
。不少遊客衝著阿里山的大名上山,重點放在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雖然有些人會到
附近的來吉、達邦、奮起湖、山美等旅遊區走走,但大都蜻蜓點水,來去匆匆,如
果單純地以這種觀點來看,阿里山自然是利空的因素,但「順道之旅」卻往往是日
後專門到此一遊的基礎,這樣看來,阿里山就是利多的大功臣。
阿里山森林鐵路的中間站--奮起湖,雖然不屬於阿里山鄉,但卻是通往阿里山
鄉來吉、豐山及梅山鄉太和等風景區必經之地,安排一個三天的行程,來一趟奮起
湖、來吉、豐山「三合一」旅遊,不但可一覽靈岩十八洞、大凍山、流星巖、明月
窟、天塹奇觀、斯比斯比鐵達尼巨岩、札基谷瀑布群、花崗水上青、仙夢園…等天
然景觀,並可造訪近百年歷史的古街、骨董蒸汽火車頭,體驗鄒族原住民風情,兼
具自然景觀及文化資產,背包族豈能錯過﹖
大阿里山風景區各旅遊景點,雖然都有公路可通,但大眾運輸系統極端不便,
只有奮起湖、達邦等少數地區有公車通行,較理想的方式是自己開車,由於山路彎
曲,加上中午過後,山區往往會出現「濃得化不開」的大霧,開車上山的遊客,要
多加小心。
從嘉義沿台十八線阿里山公路至石桌,左轉嘉一六九線公路,不久便可抵達群
山懷抱的奮起湖,揭開「奮起湖、來吉、豐山三日逍遙遊」的序幕。由奮起湖村莊
中心區步行三十分鐘,可抵昔日奮起湖至瑞里的「糕仔崁古道」,徒步約四十分鐘
的鞍部,有土地廟、及有應公廟,當地人將此處稱為「陰陽廟」,過陰陽廟後,進
入光崙山雲霧林的下坡路段,雲霧林中擁有十幾棵百年以上樹齡的闊葉樹巨木,開
發出巨木群的林金坤,依照樹形為其中三棵巨木命名為「通天神木」、「鹿鼎神木」
、「鬼王神木」,穿越蓊鬱的原始林,約半小時可返回奮起湖。
如上午七點從嘉義出發,走一趟「糕仔崁古道」、雲霧林巨木,大約中午前可
返回奮起湖,經過約兩小時的健行,多少有些疲累,不妨驅車前往龍雲渡假區,品
嚐「藥膳大餐」補充元氣。午餐後,小事休息,繼續上路,挑戰大凍山去吧!從奮
起湖駕車約十五分鐘車程(步行約一小時),抵達大凍山登山口,自登山口至海拔
一九七六公尺的大凍山,步程約一小時,大凍山觀日峰視野遼闊,阿里山、玉山群
峰、大小塔山、草嶺、自忠山、鹿林山、四天王山等盡收眼底。
自大凍山觀日峰下山,經過七星石、石獅象可至位於霹靂山腰的十八羅漢洞,
受到新生代造山運動影響,由岩塊組成的霹靂山形成多處裂縫,裂縫下方有飛龍洞
、雲光洞、相思洞等曲折迷離的洞窟,這些洞窟中伸手不見五指,必須攜帶手電筒
才能進入已開放的洞窟探險,尚未開放的洞窟,則不可貿然入內,以免迷路受困。
離開驚險刺激的十八羅漢洞,繼續下行,有兩處鬼斧神工、美景天成,難得一見的
天然景觀--流星巖、明月窟,這兩處因造山運動由海底上升的地理景觀,岩壁上還
鑲嵌不少貝殼化石,遊客在欣賞這些千萬年前的海底神宮後,約三十分鐘步程,可
返回登山口。
喜歡安靜的遊客,可投宿龍雲渡假區,「夜貓子」則可住宿在奮起湖村莊區的
百年老街,入夜後,踏著朦朧的燈光,逛逛老街的「公婆餅」老店、豆腐店、雜貨
舖、特產店…。奮起湖的夜別有一番韻味!
一般來說,奮起湖的清晨是朦朧的,迎著蒼茫的霧色,向以美女著稱的來吉出
發,民國八十七年的一場大火,雖然讓不少來吉村民無家可歸,但大火並未燒掉鄒
族原住民的樂觀天性,他們正以「浴火鳳凰」的姿態重新出發。充滿神祕色彩的鄒
族聖山--塔山,依然雄偉矗立,俯視祂的子民,受到人口外流影響,除了節慶時,
來吉鮮少見到年輕漂亮的美眉,村落中悠悠閒閒四處晃盪的年老族人,對造訪部落
的遊客似乎提不起興趣,到了來吉,遊客才能體驗到「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的山居歲月!
到來吉,不能錯過斯比斯比鐵達尼號巨岩;到來吉,不能錯過美麗的梯田景觀
;到來吉,不能錯過鄒族文物室、札基谷瀑布群、思瑪突原始森林…背包客如嫌
一天的時間不過癮,下回專程再到來吉走一趟吧!
來吉到豐山,距離只有五公里,草瑞公路通車後,豐山村對外交通大幅改善,
加上當地觀發展光旅遊已有一、二十年歷史,村莊人口不多,大飯店、山莊、民宿
卻不少,遊客可依個人條件選擇住宿處,不必擔心「今夜宿何家」。
和大阿里山區各旅遊點一樣,豐山也是以山水取勝,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位於石
鼓盤溪旁、「滴水成金」的花崗水上青,從村莊中心步行,最多十分鐘便可抵達該
處,水流處有居民興建的「滴水成金室」,室內放置茶壺、器皿、佛像等,由於兩
、三年後,放置的物品才會「金光閃閃」,遊客只能依靠瞎拼「以金錢換取時間」
。豐山的風景點呈輻射狀分佈,當地旅遊業者規劃有兩天一夜、三天兩夜的行程,
希望遊客在山村住個一、兩天,也希望時間緊湊的遊客「擱再來!」。※
對阿里山地區多數旅遊景點來說,阿里山究竟是利多還是利空﹖誰也搞不清楚
。不少遊客衝著阿里山的大名上山,重點放在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雖然有些人會到
附近的來吉、達邦、奮起湖、山美等旅遊區走走,但大都蜻蜓點水,來去匆匆,如
果單純地以這種觀點來看,阿里山自然是利空的因素,但「順道之旅」卻往往是日
後專門到此一遊的基礎,這樣看來,阿里山就是利多的大功臣。
阿里山森林鐵路的中間站--奮起湖,雖然不屬於阿里山鄉,但卻是通往阿里山
鄉來吉、豐山及梅山鄉太和等風景區必經之地,安排一個三天的行程,來一趟奮起
湖、來吉、豐山「三合一」旅遊,不但可一覽靈岩十八洞、大凍山、流星巖、明月
窟、天塹奇觀、斯比斯比鐵達尼巨岩、札基谷瀑布群、花崗水上青、仙夢園…等天
然景觀,並可造訪近百年歷史的古街、骨董蒸汽火車頭,體驗鄒族原住民風情,兼
具自然景觀及文化資產,背包族豈能錯過﹖
大阿里山風景區各旅遊景點,雖然都有公路可通,但大眾運輸系統極端不便,
只有奮起湖、達邦等少數地區有公車通行,較理想的方式是自己開車,由於山路彎
曲,加上中午過後,山區往往會出現「濃得化不開」的大霧,開車上山的遊客,要
多加小心。
從嘉義沿台十八線阿里山公路至石桌,左轉嘉一六九線公路,不久便可抵達群
山懷抱的奮起湖,揭開「奮起湖、來吉、豐山三日逍遙遊」的序幕。由奮起湖村莊
中心區步行三十分鐘,可抵昔日奮起湖至瑞里的「糕仔崁古道」,徒步約四十分鐘
的鞍部,有土地廟、及有應公廟,當地人將此處稱為「陰陽廟」,過陰陽廟後,進
入光崙山雲霧林的下坡路段,雲霧林中擁有十幾棵百年以上樹齡的闊葉樹巨木,開
發出巨木群的林金坤,依照樹形為其中三棵巨木命名為「通天神木」、「鹿鼎神木」
、「鬼王神木」,穿越蓊鬱的原始林,約半小時可返回奮起湖。
如上午七點從嘉義出發,走一趟「糕仔崁古道」、雲霧林巨木,大約中午前可
返回奮起湖,經過約兩小時的健行,多少有些疲累,不妨驅車前往龍雲渡假區,品
嚐「藥膳大餐」補充元氣。午餐後,小事休息,繼續上路,挑戰大凍山去吧!從奮
起湖駕車約十五分鐘車程(步行約一小時),抵達大凍山登山口,自登山口至海拔
一九七六公尺的大凍山,步程約一小時,大凍山觀日峰視野遼闊,阿里山、玉山群
峰、大小塔山、草嶺、自忠山、鹿林山、四天王山等盡收眼底。
自大凍山觀日峰下山,經過七星石、石獅象可至位於霹靂山腰的十八羅漢洞,
受到新生代造山運動影響,由岩塊組成的霹靂山形成多處裂縫,裂縫下方有飛龍洞
、雲光洞、相思洞等曲折迷離的洞窟,這些洞窟中伸手不見五指,必須攜帶手電筒
才能進入已開放的洞窟探險,尚未開放的洞窟,則不可貿然入內,以免迷路受困。
離開驚險刺激的十八羅漢洞,繼續下行,有兩處鬼斧神工、美景天成,難得一見的
天然景觀--流星巖、明月窟,這兩處因造山運動由海底上升的地理景觀,岩壁上還
鑲嵌不少貝殼化石,遊客在欣賞這些千萬年前的海底神宮後,約三十分鐘步程,可
返回登山口。
喜歡安靜的遊客,可投宿龍雲渡假區,「夜貓子」則可住宿在奮起湖村莊區的
百年老街,入夜後,踏著朦朧的燈光,逛逛老街的「公婆餅」老店、豆腐店、雜貨
舖、特產店…。奮起湖的夜別有一番韻味!
一般來說,奮起湖的清晨是朦朧的,迎著蒼茫的霧色,向以美女著稱的來吉出
發,民國八十七年的一場大火,雖然讓不少來吉村民無家可歸,但大火並未燒掉鄒
族原住民的樂觀天性,他們正以「浴火鳳凰」的姿態重新出發。充滿神祕色彩的鄒
族聖山--塔山,依然雄偉矗立,俯視祂的子民,受到人口外流影響,除了節慶時,
來吉鮮少見到年輕漂亮的美眉,村落中悠悠閒閒四處晃盪的年老族人,對造訪部落
的遊客似乎提不起興趣,到了來吉,遊客才能體驗到「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的山居歲月!
到來吉,不能錯過斯比斯比鐵達尼號巨岩;到來吉,不能錯過美麗的梯田景觀
;到來吉,不能錯過鄒族文物室、札基谷瀑布群、思瑪突原始森林…背包客如嫌
一天的時間不過癮,下回專程再到來吉走一趟吧!
來吉到豐山,距離只有五公里,草瑞公路通車後,豐山村對外交通大幅改善,
加上當地觀發展光旅遊已有一、二十年歷史,村莊人口不多,大飯店、山莊、民宿
卻不少,遊客可依個人條件選擇住宿處,不必擔心「今夜宿何家」。
和大阿里山區各旅遊點一樣,豐山也是以山水取勝,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位於石
鼓盤溪旁、「滴水成金」的花崗水上青,從村莊中心步行,最多十分鐘便可抵達該
處,水流處有居民興建的「滴水成金室」,室內放置茶壺、器皿、佛像等,由於兩
、三年後,放置的物品才會「金光閃閃」,遊客只能依靠瞎拼「以金錢換取時間」
。豐山的風景點呈輻射狀分佈,當地旅遊業者規劃有兩天一夜、三天兩夜的行程,
希望遊客在山村住個一、兩天,也希望時間緊湊的遊客「擱再來!」。※
2007年9月19日 星期三
阿里山有毒植物
****山區旅遊須知(植物篇)
**咬人貓
阿里山山區有不少「咬人貓」,由於多數人不識「咬人貓」的「廬山真面目」
,往往一不小心,便觸摸到「咬人貓」,留下終生難忘的經驗。
咬人貓為蕁麻科蕁麻屬植物,生長在中、高海拔山區,常成片生於林下或山徑
旁,葉片邊緣成鋸齒狀,莖、葉上長滿焮毛,由於焮毛會分泌一種帶有蟻酸的物質
,身體觸碰到的話,會出現刺痛、灼痛,疼痛需數小時甚至一、兩天才消除,十分
難受。
「咬人貓」雖然不像毒蛇、虎頭蜂會攻擊人類,千萬不要「主動接觸」,最好
是「敬而遠之」,萬一不幸被咬人貓「咬到」,可以用氨水塗抹傷口,中和蟻酸,
如在山區找不到氨水,應急之道是以尿液代替,也可達到治療效果。
**毛地黃
四月至六月間,前往阿里山區的遊客,經常會被花色豔麗、花容曼妙、花型酷
似串串風鈴的毛地黃所吸引,遊客千萬不要被其「致命的吸引力」誘惑,採摘把玩
,毛地黃全株有毒,是阿里山地區著名的「毒藥草」。
毛地黃屬玄參科,原產地在西歐,日據時代引進本省,阿里山地區由於地理環
境、氣候適合毛地黃生長,如今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二萬平、新中橫公路等地,處
處可見,已成為山區強勢植物。※g
**咬人貓
阿里山山區有不少「咬人貓」,由於多數人不識「咬人貓」的「廬山真面目」
,往往一不小心,便觸摸到「咬人貓」,留下終生難忘的經驗。
咬人貓為蕁麻科蕁麻屬植物,生長在中、高海拔山區,常成片生於林下或山徑
旁,葉片邊緣成鋸齒狀,莖、葉上長滿焮毛,由於焮毛會分泌一種帶有蟻酸的物質
,身體觸碰到的話,會出現刺痛、灼痛,疼痛需數小時甚至一、兩天才消除,十分
難受。
「咬人貓」雖然不像毒蛇、虎頭蜂會攻擊人類,千萬不要「主動接觸」,最好
是「敬而遠之」,萬一不幸被咬人貓「咬到」,可以用氨水塗抹傷口,中和蟻酸,
如在山區找不到氨水,應急之道是以尿液代替,也可達到治療效果。
**毛地黃
四月至六月間,前往阿里山區的遊客,經常會被花色豔麗、花容曼妙、花型酷
似串串風鈴的毛地黃所吸引,遊客千萬不要被其「致命的吸引力」誘惑,採摘把玩
,毛地黃全株有毒,是阿里山地區著名的「毒藥草」。
毛地黃屬玄參科,原產地在西歐,日據時代引進本省,阿里山地區由於地理環
境、氣候適合毛地黃生長,如今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二萬平、新中橫公路等地,處
處可見,已成為山區強勢植物。※g
2007年9月18日 星期二
佛教四大名山--地藏菩薩道場--安徽九華山
安徽省青陽縣境內的九華山,與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並稱我國佛教四大名山,素有「蓮花佛國」美譽,自東晉隆安五年,天竺僧人杯渡禪師到九華山傳經弘法,一千五百餘年來,九華山高僧輩出,明、清佛教鼎盛時期,全山共有佛寺三百餘座,以「三步一寺、五步一廟」稱之,再恰當不過了。近百年來,九華山由於歷經多次戰火摧殘,加上文化大革命的破壞,不少佛寺香火斷絕,一九七九年,大陸實施改革開放,宗教政策鬆綁,九華山佛教逐漸恢復生機,現存大小寺廟已達八十三座,重現「東南第一山」盛況指日可待。
根據地質學家推斷,距今約四億年前,九華山曾被揚子海淹沒,三疊紀中晚期與侏儸紀之間,約一億四千萬年前,九華山地區由於受到「印支造山運動」的影響,地層發生強烈摺皺變形和岩漿運動,茫茫大海逐漸消失退盡,九華山陸地開始出現在地球上。此後數千萬年,地殼依然激烈運動,熾熱的岩漿沿著地殼斷層湧出,凝結成花崗岩岩體,形成九華山的雛型。
新生代時期,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九華山地區再度抬升,九華山不但高度顯著增加,山地也呈現多層狀結構形狀,覆蓋在九華山花崗岩體的沈積岩,經過千萬年日曬、雨淋、風吹、雨打、冰凍、侵蝕,幾乎清潔溜溜,花崗岩浮現,地質學家認為這段時期是九華山的幼年期。約兩百五十萬年的第四紀至今,造山運動再度活躍,大規模的岩漿侵蝕,促使九華山急遽隆起,龐大的侵蝕力,將花崗岩切割成千奇百怪的風貌,高聳挺拔的山峰、嶔崎磊落的怪石、深邃幽靜的山谷、氣勢磅礡的飛瀑、清幽秀麗的流水…千姿百態、氣象萬千的九華山於焉誕生。
「九華山脈黃山來,九十九峰蓮花胎」,九華山方圓一百二十公里,根據舊《九華山志》記載,有名的山峰有九十九座,玉甑峰、五老峰、碧雲峰、獅子峰、插霄峰、芙蓉峰、會仙峰、觀音峰、獨秀峰、綺霞峰、筆架峰、文殊峰、羅漢峰等群峰競秀,雖然最高峰--十王峰海拔只有一千三百四十二公尺,與中國大陸比比皆是的高山無法相比,但因九華山為地藏王菩薩道場,千百年來,除了絡繹不絕的十方善信外,歷朝歷代文人雅士慕名遊山者不可勝數。
名山勝地自古便是文人雅士、騷人墨客的最愛,九華山山巒疊翠、群峰競秀、飛瀑流泉、奇岩怪石,一年四季風情萬種,當然吸引了不少名人「到此一遊」,慕名到九華山的有唐朝李白、劉禹錫、杜牧;宋代范仲淹、王安石、蘇轍、楊萬里、范成大、梅堯臣、滕子京;元朝薩都剌;明朝王陽明、湛若水、湯顯祖;清代魏源、袁枚;近代則有康有為、趙樸初及著名畫家張大千、劉海粟、李可染等。詩仙李白三度造訪九華,除了留下兩處太白書堂遺址外,還在上禪堂留下一段佳話。
相傳李白第二度到九華山參訪時,在上禪堂旁一間茅棚與一位老藥農成為忘年之交,老藥農發現李白每次寫詩後,都得到山腳下溝渠清洗筆硯,十分不便,在採藥之餘,便四處尋訪泉水,「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在神光嶺下,如今上禪堂南側發現一處清泉,老藥農帶李白至清泉處洗筆硯,李白見洗過筆硯後,池水依然清澈見底,伸手從池底抓起一把砂子,發現砂子竟然金光閃閃,李白曾賦詩「聊借金沙水,洗開九芙蓉」。老藥農去世後,李白將老友屍骨埋在金沙泉旁,並揮淚提筆題名「金沙泉」,以紀念藥農,目前,金沙泉三字依然清晰可見,但是否為李白墨寶,已不可考。由於水池係李白洗筆、硯處,又名「太白洗硯池」。金沙泉東南有棵金錢樹,傳說是李白手植,「李白手植金錢樹,君若沽酒何愁錢﹖」,這棵高約二十餘公尺的金錢樹,每逢夏季,枝枒上生出宛如古代錢串子的細枝條,枝條上長有酷似銅錢的圓葉片,就像一串串金錢掛滿樹枝,十分有趣,當地人稱之「金錢樹王」。
騷人墨客造訪名山古剎,縱情山水之餘,免不了詩興大發,大筆揮灑出不少膾炙人口的詩文,名山名人相得益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蕭然九仙人,飄渺凌雲煙」,除了李白、王安石、蘇東坡等歷代大文學家外,對九華山貢獻最大的文人當推劉禹錫,五十年官場生涯,劉禹錫由於個性耿直,倡議改革,得罪當道,在京師為官時間極短,長期外放他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長期他鄉為官,劉禹錫得以遊歷名山大川,也因此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文。長慶四年(西元八二四年),劉禹錫利用由夔州調往和州任刺史之便,前往九華山遊覽,創作了千古不朽的《九華山歌》,九華山歌問世後,一時洛陽紙貴,九華山因此聲名日噪。
九華山擁有奇花異木、奇岩怪石、溪澗泉眼、清潭飛瀑…得天獨厚的天然景觀,加上擁有九座全國重點保護寺廟、三十座安徽省重點保護寺廟,及難以計數的古橋樑、古墓葬、古書院、題刻、匾額等豐富的人文景觀,當然成為大陸熱門旅遊景點,九華山旅遊當局為方便遊客尋幽訪勝,特將九華山規劃成前山景區、九華街景區、閔園景區、天台景區、花台景區、東北景區及平南景區等,由於面積遼闊,想要走遍九華山區,不但要有充裕的時間,還得有充沛的體力,十方善信不妨依個人時間、體力安排一日或兩日遊程。
一日遊的行程可由「九華聖境」牌樓出發,先參觀九華山第一大寺--祇園寺, 然後走訪太白書堂,接著是天池庵、立庵、化城寺、旃檀林、上禪堂、肉身寶塔、 回香閣、東崖上院、觀音峰中院、百歲宮等一連串的大小佛寺,然後再返回九華街。第二天的行程,自九華山大門搭車至鳳凰松索道站,乘纜車直達索道上站,首先參訪古拜經台,然後攀登天台正頂,再返古拜經台,沿崎嶇的山路而下,經觀音峰、吊橋寺、慧居寺、華嚴洞、中閔園至鳳凰松索道站。
九華山自然資源豐富,當地好事之士從天上、地上、水中挑選出金錢樹、娃娃魚、念佛鳥,美其名為「九華山三寶」,體型近似畫眉的念佛鳥,嘴紅色,羽毛有黑白兩色,尾略長,叫聲有些像「彌陀佛」,大都在夏天夜晚現身,詩人韋蟾曾賦詩描述念佛鳥--「靜聽林飛念佛鳥,細看壁畫馱經馬」。被大陸列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的娃娃魚,是夜食性動物,大都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山洞、溝壑或石縫中。金錢樹極為罕見,至今九華山地區僅發現十二棵。
出門旅遊,免不了要帶些特產,九華山的雲霧香茶,係從雲霧瀰漫的高山深谷採摘精製而成,主要產地在天台峰東側峽谷、閔園、白雲、鳳形村等地,雲霧香茶外型細嫩、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湯色碧清透明,濃香醇厚,生津解渴、清心爽神,曾獲得一九一五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質獎,堪稱茶中級品,深獲品茗族喜愛。
九華山得天地靈氣,山中生長不少珍貴中藥材,其中最富盛名的當推黃精,黃精是多年生百合科草本植物,具有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臟、強筋骨、止寒熱,久服神清氣爽,是絕佳的健康食品。冰薑也是九華山傳統產品,以銅陵生產的嫩薑,經過清洗、刨片、漂、曬、拌糖、醃製等十九道工序加工製成,甜中帶辣,有止咳化痰、開胃消食、去濕逐寒的功效,物美價廉,自用贈禮兩相宜。此外,羅漢條、黃栗樹雕製的拐杖;南天竹、觀音竹、毛竹製作的各式竹編及根雕、木雕,各有特色,遊客可依個人喜好選購。
近二十年來,九華山旅遊事業大幅成長,旅館猶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專門接待外賓的涉外旅館有東崖賓館、聚龍大酒店、上客堂賓館等,價格較低的旅館有金融別墅、武警招待所、龍泉飯店、白馬山莊、鐘樓飯店、拜經台接待社、慧居寺招待所、九華蓮社等。由於九華山是佛教名山,素食歷史悠久,「九華三耳」、素火腿、「天台三冬」、清蒸香菇、油悶筍、腐衣素蛋、素雞、「羅漢上樹」、「童子拜佛」都是風味獨特的素菜。
參訪古老的佛寺、品嚐獨特的素食、觀賞奇岩怪石...之餘,泡一壺以九華山泉沖泡的雲霧香茶,將浮動的心靈沈澱,九華山絕對是今生不能錯過的地點!
根據地質學家推斷,距今約四億年前,九華山曾被揚子海淹沒,三疊紀中晚期與侏儸紀之間,約一億四千萬年前,九華山地區由於受到「印支造山運動」的影響,地層發生強烈摺皺變形和岩漿運動,茫茫大海逐漸消失退盡,九華山陸地開始出現在地球上。此後數千萬年,地殼依然激烈運動,熾熱的岩漿沿著地殼斷層湧出,凝結成花崗岩岩體,形成九華山的雛型。
新生代時期,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九華山地區再度抬升,九華山不但高度顯著增加,山地也呈現多層狀結構形狀,覆蓋在九華山花崗岩體的沈積岩,經過千萬年日曬、雨淋、風吹、雨打、冰凍、侵蝕,幾乎清潔溜溜,花崗岩浮現,地質學家認為這段時期是九華山的幼年期。約兩百五十萬年的第四紀至今,造山運動再度活躍,大規模的岩漿侵蝕,促使九華山急遽隆起,龐大的侵蝕力,將花崗岩切割成千奇百怪的風貌,高聳挺拔的山峰、嶔崎磊落的怪石、深邃幽靜的山谷、氣勢磅礡的飛瀑、清幽秀麗的流水…千姿百態、氣象萬千的九華山於焉誕生。
「九華山脈黃山來,九十九峰蓮花胎」,九華山方圓一百二十公里,根據舊《九華山志》記載,有名的山峰有九十九座,玉甑峰、五老峰、碧雲峰、獅子峰、插霄峰、芙蓉峰、會仙峰、觀音峰、獨秀峰、綺霞峰、筆架峰、文殊峰、羅漢峰等群峰競秀,雖然最高峰--十王峰海拔只有一千三百四十二公尺,與中國大陸比比皆是的高山無法相比,但因九華山為地藏王菩薩道場,千百年來,除了絡繹不絕的十方善信外,歷朝歷代文人雅士慕名遊山者不可勝數。
名山勝地自古便是文人雅士、騷人墨客的最愛,九華山山巒疊翠、群峰競秀、飛瀑流泉、奇岩怪石,一年四季風情萬種,當然吸引了不少名人「到此一遊」,慕名到九華山的有唐朝李白、劉禹錫、杜牧;宋代范仲淹、王安石、蘇轍、楊萬里、范成大、梅堯臣、滕子京;元朝薩都剌;明朝王陽明、湛若水、湯顯祖;清代魏源、袁枚;近代則有康有為、趙樸初及著名畫家張大千、劉海粟、李可染等。詩仙李白三度造訪九華,除了留下兩處太白書堂遺址外,還在上禪堂留下一段佳話。
相傳李白第二度到九華山參訪時,在上禪堂旁一間茅棚與一位老藥農成為忘年之交,老藥農發現李白每次寫詩後,都得到山腳下溝渠清洗筆硯,十分不便,在採藥之餘,便四處尋訪泉水,「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在神光嶺下,如今上禪堂南側發現一處清泉,老藥農帶李白至清泉處洗筆硯,李白見洗過筆硯後,池水依然清澈見底,伸手從池底抓起一把砂子,發現砂子竟然金光閃閃,李白曾賦詩「聊借金沙水,洗開九芙蓉」。老藥農去世後,李白將老友屍骨埋在金沙泉旁,並揮淚提筆題名「金沙泉」,以紀念藥農,目前,金沙泉三字依然清晰可見,但是否為李白墨寶,已不可考。由於水池係李白洗筆、硯處,又名「太白洗硯池」。金沙泉東南有棵金錢樹,傳說是李白手植,「李白手植金錢樹,君若沽酒何愁錢﹖」,這棵高約二十餘公尺的金錢樹,每逢夏季,枝枒上生出宛如古代錢串子的細枝條,枝條上長有酷似銅錢的圓葉片,就像一串串金錢掛滿樹枝,十分有趣,當地人稱之「金錢樹王」。
騷人墨客造訪名山古剎,縱情山水之餘,免不了詩興大發,大筆揮灑出不少膾炙人口的詩文,名山名人相得益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蕭然九仙人,飄渺凌雲煙」,除了李白、王安石、蘇東坡等歷代大文學家外,對九華山貢獻最大的文人當推劉禹錫,五十年官場生涯,劉禹錫由於個性耿直,倡議改革,得罪當道,在京師為官時間極短,長期外放他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長期他鄉為官,劉禹錫得以遊歷名山大川,也因此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文。長慶四年(西元八二四年),劉禹錫利用由夔州調往和州任刺史之便,前往九華山遊覽,創作了千古不朽的《九華山歌》,九華山歌問世後,一時洛陽紙貴,九華山因此聲名日噪。
九華山擁有奇花異木、奇岩怪石、溪澗泉眼、清潭飛瀑…得天獨厚的天然景觀,加上擁有九座全國重點保護寺廟、三十座安徽省重點保護寺廟,及難以計數的古橋樑、古墓葬、古書院、題刻、匾額等豐富的人文景觀,當然成為大陸熱門旅遊景點,九華山旅遊當局為方便遊客尋幽訪勝,特將九華山規劃成前山景區、九華街景區、閔園景區、天台景區、花台景區、東北景區及平南景區等,由於面積遼闊,想要走遍九華山區,不但要有充裕的時間,還得有充沛的體力,十方善信不妨依個人時間、體力安排一日或兩日遊程。
一日遊的行程可由「九華聖境」牌樓出發,先參觀九華山第一大寺--祇園寺, 然後走訪太白書堂,接著是天池庵、立庵、化城寺、旃檀林、上禪堂、肉身寶塔、 回香閣、東崖上院、觀音峰中院、百歲宮等一連串的大小佛寺,然後再返回九華街。第二天的行程,自九華山大門搭車至鳳凰松索道站,乘纜車直達索道上站,首先參訪古拜經台,然後攀登天台正頂,再返古拜經台,沿崎嶇的山路而下,經觀音峰、吊橋寺、慧居寺、華嚴洞、中閔園至鳳凰松索道站。
九華山自然資源豐富,當地好事之士從天上、地上、水中挑選出金錢樹、娃娃魚、念佛鳥,美其名為「九華山三寶」,體型近似畫眉的念佛鳥,嘴紅色,羽毛有黑白兩色,尾略長,叫聲有些像「彌陀佛」,大都在夏天夜晚現身,詩人韋蟾曾賦詩描述念佛鳥--「靜聽林飛念佛鳥,細看壁畫馱經馬」。被大陸列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的娃娃魚,是夜食性動物,大都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山洞、溝壑或石縫中。金錢樹極為罕見,至今九華山地區僅發現十二棵。
出門旅遊,免不了要帶些特產,九華山的雲霧香茶,係從雲霧瀰漫的高山深谷採摘精製而成,主要產地在天台峰東側峽谷、閔園、白雲、鳳形村等地,雲霧香茶外型細嫩、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湯色碧清透明,濃香醇厚,生津解渴、清心爽神,曾獲得一九一五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質獎,堪稱茶中級品,深獲品茗族喜愛。
九華山得天地靈氣,山中生長不少珍貴中藥材,其中最富盛名的當推黃精,黃精是多年生百合科草本植物,具有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臟、強筋骨、止寒熱,久服神清氣爽,是絕佳的健康食品。冰薑也是九華山傳統產品,以銅陵生產的嫩薑,經過清洗、刨片、漂、曬、拌糖、醃製等十九道工序加工製成,甜中帶辣,有止咳化痰、開胃消食、去濕逐寒的功效,物美價廉,自用贈禮兩相宜。此外,羅漢條、黃栗樹雕製的拐杖;南天竹、觀音竹、毛竹製作的各式竹編及根雕、木雕,各有特色,遊客可依個人喜好選購。
近二十年來,九華山旅遊事業大幅成長,旅館猶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專門接待外賓的涉外旅館有東崖賓館、聚龍大酒店、上客堂賓館等,價格較低的旅館有金融別墅、武警招待所、龍泉飯店、白馬山莊、鐘樓飯店、拜經台接待社、慧居寺招待所、九華蓮社等。由於九華山是佛教名山,素食歷史悠久,「九華三耳」、素火腿、「天台三冬」、清蒸香菇、油悶筍、腐衣素蛋、素雞、「羅漢上樹」、「童子拜佛」都是風味獨特的素菜。
參訪古老的佛寺、品嚐獨特的素食、觀賞奇岩怪石...之餘,泡一壺以九華山泉沖泡的雲霧香茶,將浮動的心靈沈澱,九華山絕對是今生不能錯過的地點!
再也聽不到您的叮嚀--祭母文
今天是母親的冥辰,韋帕颱風的淒風苦雨中,對母親的思念倍增!
祭母親文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儘管兄弟姊妹都已長大成人,但在媽媽的心中,我們永遠是小孩,年輕的時候,不論我們到外地讀書、工作,每次離家時,媽媽怕我們路上餓著,總是會在出發前,就開始忙著滷茶葉蛋、做大餅,好讓我們帶在路上吃,臨行前還再三叮嚀:到了,打個電話回家;天冷了,要記得穿衣服…,即使到了今天,我們大都已為人父母,會照顧自己了,媽還是不放心,每個孩子出門前,都不忘叮嚀再三:慢慢開,路上累了就去休息站休息……。
媽非常喜歡烹飪,做菜、做點心樣樣都是她的最愛,平常就喜歡看烹飪節目學些新菜色,有時在外吃到不錯的菜餚,回家後也會如法炮製。記得小時候過生日,媽總是會一大早煮兩顆蛋給過生日的人吃,後來開始流行生日蛋糕時,她就開始嘗試自己做蛋糕,但由於是土法煉鋼,媽媽的「運氣蛋糕」有時失敗有時成功,有一回大家都已經睡了,媽媽還在為蛋糕奮鬥,還記得那是一個沒有發起來的「雙層蛋糕」,但濃濃的蛋香、QQ的口感,獨特的滋味至今仍留在我們記憶中。
媽生了八個小孩,但每個小孩喜歡吃甚麼,她都記得清清楚楚—大哥喜歡大餅;大姊喜歡糖醋排骨、蛋餃;我喜歡吃白菜水餃、香腸;大妹喜歡酒釀蛋、綠豆涼粉;大弟愛吃油餅、二妹愛吃醬豆、小弟愛吃雞爪凍、小妹喜歡手橄麵…每次只要我們回家,餐桌上一定有媽媽的愛心菜。我們相信媽到西方極樂世界了,從此自由自在,但今後,我們再也吃不到媽媽親手滷的茶葉蛋、親手做的甜年糕、麻花、大餅、粽子、香腸、糖醋排骨、水餃、醬豆、油餅、包子…,再也看不到媽媽在廚房忙碌的身影,再也聽不到媽媽的聲聲叮嚀了。
小時候媽常帶我們上街買菜,我們也都搶著當「小跟班」,因為媽買完菜以後,都會帶我們去吃東西或者買我們愛吃的零食,這個習慣到了帶孫子還是一樣,無論內孫還是外孫,媽都一樣疼,每次出門,回來總是大包小包幫孫子、孫女買的玩具、零食。
爸爸是軍人,我們小時候,只有假日時爸爸才會回家,我們八個孩子,直到爸爸退伍前,都是媽媽一手帶大,箇中辛苦,外人絕難以知道。軍人薪水微薄,每逢孩子註冊,媽媽的首飾就會少一些、白髮就會多一點,子女一個個長大了,媽媽的擔心卻始終沒減少,即使生病開刀後,媽媽身體情況變差,她還是放心不下八個兒孫—大哥會不會酒喝多了、大姊的孩子可不可以順利通過甄試、大弟生意怎麼樣、小妹何時出嫁、雙胞胎的大寶、小寶乖不乖、孫女維屏、外孫女愷玲、雯雯的考試成績…媽!縱使「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我們知道您在西方極樂世界,一定會保佑我們全家和樂安康。
我和二妹小時候身體不好,當年眷村沒有醫務所,生病時得走路半個小時才能到小診所看病,媽媽背著我或二妹,在風雨夜走路到診所看病的情景,叫我和二妹怎麼忘得了?
媽媽生性大方而且心腸仁慈,是標準的刀子口豆腐心,只要見鄰居朋友有難,馬上就會幫忙,也常常扮演鄰居間居中調解糾紛的角色,借錢給別人,即使錢財有去無回也不在意,爸爸說:以前你媽看別人沒錢買菜,也不管自己的錢夠不夠,就把錢給別人。她自己卻一直不喜歡麻煩別人,個性非常堅強獨立,她也自小教導我們不能佔人便宜,要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
媽媽雖然只念過幾年私塾,識字不多,但教育子女卻自有一套方法,她從不逼迫我們讀書,卻時常告誡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八個子女也沒讓她失望,媽!您放心地到西方極樂世界吧!
能成為媽媽的兒女,是我們此生最大的福分,雖然我們陪伴媽媽的時間各有不同,但媽媽對我們的愛,卻沒有厚薄,媽深愛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深愛著媽媽。
九月八日早上,在爸爸及八個兒女的陪伴下,媽媽面色安祥的莊嚴往生,我們心中當然萬般不捨,但我們相信媽媽還是在我們身邊,我們的心也永遠與媽媽在一起。
媽媽生前無意間種下的福田,往生當天感應了八個助念團自動接續而來,與我們一同為媽媽助念,晚上十一時左右,媽媽在兒孫助念聲中,身現人參香,且嘴角微微上揚,由佛菩薩接引至西方極樂淨土。往生二十四小時後,我們為媽媽沐浴更衣時,她全身依然柔軟乾淨一如生前。
我們的媽媽,吳虹秀女士,民國十六年八月八日出生於江蘇省淮安縣吳進士第,祖父為清朝進士,父親經商,家境富裕,二十歲時,嫁給爸爸,牽手走過五十六年歲月,共同經歷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民國九十年九月八日早上九點,媽媽圓滿走完人生的旅程,享年七十六歲。
生前,我們將愛藏在心裡沒說出口,現在,我們要說:媽媽,我愛您。
最後,獻上一首歌紀念我們的媽媽--母親像月亮一樣,照亮我家門窗,聖潔多慈祥,發出愛的光芒,不怕烏雲阻擋,不怕狂風巨浪,賜給我溫暖,鼓勵我長大,母親,啊,我愛你,我愛你,真偉大。
祭母親文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儘管兄弟姊妹都已長大成人,但在媽媽的心中,我們永遠是小孩,年輕的時候,不論我們到外地讀書、工作,每次離家時,媽媽怕我們路上餓著,總是會在出發前,就開始忙著滷茶葉蛋、做大餅,好讓我們帶在路上吃,臨行前還再三叮嚀:到了,打個電話回家;天冷了,要記得穿衣服…,即使到了今天,我們大都已為人父母,會照顧自己了,媽還是不放心,每個孩子出門前,都不忘叮嚀再三:慢慢開,路上累了就去休息站休息……。
媽非常喜歡烹飪,做菜、做點心樣樣都是她的最愛,平常就喜歡看烹飪節目學些新菜色,有時在外吃到不錯的菜餚,回家後也會如法炮製。記得小時候過生日,媽總是會一大早煮兩顆蛋給過生日的人吃,後來開始流行生日蛋糕時,她就開始嘗試自己做蛋糕,但由於是土法煉鋼,媽媽的「運氣蛋糕」有時失敗有時成功,有一回大家都已經睡了,媽媽還在為蛋糕奮鬥,還記得那是一個沒有發起來的「雙層蛋糕」,但濃濃的蛋香、QQ的口感,獨特的滋味至今仍留在我們記憶中。
媽生了八個小孩,但每個小孩喜歡吃甚麼,她都記得清清楚楚—大哥喜歡大餅;大姊喜歡糖醋排骨、蛋餃;我喜歡吃白菜水餃、香腸;大妹喜歡酒釀蛋、綠豆涼粉;大弟愛吃油餅、二妹愛吃醬豆、小弟愛吃雞爪凍、小妹喜歡手橄麵…每次只要我們回家,餐桌上一定有媽媽的愛心菜。我們相信媽到西方極樂世界了,從此自由自在,但今後,我們再也吃不到媽媽親手滷的茶葉蛋、親手做的甜年糕、麻花、大餅、粽子、香腸、糖醋排骨、水餃、醬豆、油餅、包子…,再也看不到媽媽在廚房忙碌的身影,再也聽不到媽媽的聲聲叮嚀了。
小時候媽常帶我們上街買菜,我們也都搶著當「小跟班」,因為媽買完菜以後,都會帶我們去吃東西或者買我們愛吃的零食,這個習慣到了帶孫子還是一樣,無論內孫還是外孫,媽都一樣疼,每次出門,回來總是大包小包幫孫子、孫女買的玩具、零食。
爸爸是軍人,我們小時候,只有假日時爸爸才會回家,我們八個孩子,直到爸爸退伍前,都是媽媽一手帶大,箇中辛苦,外人絕難以知道。軍人薪水微薄,每逢孩子註冊,媽媽的首飾就會少一些、白髮就會多一點,子女一個個長大了,媽媽的擔心卻始終沒減少,即使生病開刀後,媽媽身體情況變差,她還是放心不下八個兒孫—大哥會不會酒喝多了、大姊的孩子可不可以順利通過甄試、大弟生意怎麼樣、小妹何時出嫁、雙胞胎的大寶、小寶乖不乖、孫女維屏、外孫女愷玲、雯雯的考試成績…媽!縱使「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我們知道您在西方極樂世界,一定會保佑我們全家和樂安康。
我和二妹小時候身體不好,當年眷村沒有醫務所,生病時得走路半個小時才能到小診所看病,媽媽背著我或二妹,在風雨夜走路到診所看病的情景,叫我和二妹怎麼忘得了?
媽媽生性大方而且心腸仁慈,是標準的刀子口豆腐心,只要見鄰居朋友有難,馬上就會幫忙,也常常扮演鄰居間居中調解糾紛的角色,借錢給別人,即使錢財有去無回也不在意,爸爸說:以前你媽看別人沒錢買菜,也不管自己的錢夠不夠,就把錢給別人。她自己卻一直不喜歡麻煩別人,個性非常堅強獨立,她也自小教導我們不能佔人便宜,要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
媽媽雖然只念過幾年私塾,識字不多,但教育子女卻自有一套方法,她從不逼迫我們讀書,卻時常告誡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八個子女也沒讓她失望,媽!您放心地到西方極樂世界吧!
能成為媽媽的兒女,是我們此生最大的福分,雖然我們陪伴媽媽的時間各有不同,但媽媽對我們的愛,卻沒有厚薄,媽深愛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深愛著媽媽。
九月八日早上,在爸爸及八個兒女的陪伴下,媽媽面色安祥的莊嚴往生,我們心中當然萬般不捨,但我們相信媽媽還是在我們身邊,我們的心也永遠與媽媽在一起。
媽媽生前無意間種下的福田,往生當天感應了八個助念團自動接續而來,與我們一同為媽媽助念,晚上十一時左右,媽媽在兒孫助念聲中,身現人參香,且嘴角微微上揚,由佛菩薩接引至西方極樂淨土。往生二十四小時後,我們為媽媽沐浴更衣時,她全身依然柔軟乾淨一如生前。
我們的媽媽,吳虹秀女士,民國十六年八月八日出生於江蘇省淮安縣吳進士第,祖父為清朝進士,父親經商,家境富裕,二十歲時,嫁給爸爸,牽手走過五十六年歲月,共同經歷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民國九十年九月八日早上九點,媽媽圓滿走完人生的旅程,享年七十六歲。
生前,我們將愛藏在心裡沒說出口,現在,我們要說:媽媽,我愛您。
最後,獻上一首歌紀念我們的媽媽--母親像月亮一樣,照亮我家門窗,聖潔多慈祥,發出愛的光芒,不怕烏雲阻擋,不怕狂風巨浪,賜給我溫暖,鼓勵我長大,母親,啊,我愛你,我愛你,真偉大。
2007年9月17日 星期一
古都深度旅遊--北京胡同
北京是我國封建時代最後的帝都,從金朝遷都燕京(今北京)後,北京開始躍上我國政治舞臺,七百多年來,歷經元、明、清三朝歷代君王全力營建,北京不但成為我國六大古都之一,也是馳名世界的文化古都。由於擁有萬里長城、故宮、頤和園、周口店、北海公園、天壇…等名聞遐邇的名勝古蹟,大陸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後,北京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各地觀光客的新寵,不少觀光客抱著「到此一遊」的心態,湧向長城、故宮、天壇…但卻鮮有人真正走進北京的深處,想要擁抱北京,只有走進胡同、走進四合院!
北京的胡同形成於元朝,七百多年來,歷朝歷代對胡同的定義、名稱各有不同,從元朝到清朝,胡同的名稱就有火弄、胡洞、衖通、火衖、衙衕、衚衕、忽洞、湖洞…等十多種,名稱不同,各朝代對胡同的定義也略有不同,根據元末《析津志》記「大都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小街十二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弄,二十九衖通,衖通六步闊」,元朝一步為五尺,一尺約為現在的零點三公尺,一步尺約一點五四公尺,胡同寬六步約合九點二四公尺,目前東四北區現存幾條元代胡同正符合元代胡同的標準。
元朝對大街、小街、胡同的嚴格規定,隨著朝代的更迭,北京城建築風貌改變逐漸寬鬆,明朝初期廢棄部份元朝建築群,原址上出現一些不規則的小胡同,清廷入關後,廢除部份明朝的衙署、府第、倉場,廢址所在也形成一些胡同,這些胡同有些超過九點二四公尺,有些則不足,但通稱為胡同,可見明、清時期,胡同寬度標準規定並無嚴格規定。
如果把北京當作人體,胡同就是密密麻麻的微血管,缺少了胡同,北京必將了無生機,胡同是北京的脈絡、交通的衢道;也是平民百姓生活作息的場所;更是記錄北京七百年興衰的活歷史,漫步胡同,猶如走進歷史,在在令人發思古之幽情。老北京人說「北京的胡同有名的三百六,無名胡同似牛毛。」,雖然稍嫌誇大,但卻顯現出北京胡同之多。
北京胡同形成於元朝,根據《析津志》記載,元朝大都有三百八十四火弄(廣
義的胡同)、加上二十九條衖通,合計共有街巷胡同四百一十三條,到了明朝,根據「北京城復原圖」,街巷胡同有六百二十九條,直接稱為胡同有三百五十七條,其中羊房胡同、羅兒胡同、門樓胡同、東絛兒胡同、羊肉胡同、磚塔胡同、粉子胡同、翠花胡同、弓弦胡同、月牙胡同、頭髮胡同、安兒胡同、油坊胡同、太僕寺街、堂子胡同、棗樹胡同、等三十餘條胡同,歷經數百年,至今名稱未變。
到了清朝,北京的胡同又增加許多,根據清.朱一新《京師坊巷志稿》一書所列街巷胡同有兩千零七十七條,其中直接稱為胡同者有九百七十八條,民國時期,北京的胡同數目持續增加,日本人多田貞一《北京地名志》中記載,當時北京共有三千兩百多條胡同,最近的記錄則是翁立所著《北京的胡同》一書中所統計的數目,街巷胡同約六千一百零四條,直接稱為胡同的有一千三百一十六條。
雖然多數胡同兩旁都是灰牆灰瓦,乍看之下大同小異,但走進胡同才會發現每條胡同各有特色,每條胡同都有自己的故事,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想要一一探訪,實在不容易,在比比皆是的胡同中,如果錯過被列為「胡同之最」的胡同,猶如入寶山空手而回,豈是「遺憾」兩字可以形容。
北京最長的胡同當推東、西交民巷,這條胡同與北京最長的長安街平行,東起崇文門內大街、西至北新華街,全長三公里,排行第二的是東起崇文門外大街、西至前門大街的東、西打磨廠街。最短的胡同位在素有「九布精華萃一街」的琉璃廠,在琉璃廠東街東口的東南,桐梓胡同東口至櫻桃胡同北口,這段小巷名為「一尺大街」,全長僅二十五點二三公尺,這條最短的胡同已併入楊梅竹斜街,但老北京依然喜歡稱它為一尺大街,目前最短的胡同是連接楊梅竹斜街與炭兒胡同的貫通巷,長約三十餘公尺。
雖然元朝以後,胡同的寬度規定較不嚴格,但多數胡同都不寬,靈境胡同是北京城內最寬的胡同之一,最寬處達三十二點一八公尺,有幾處狹窄的胡同較鹿港的「摸乳巷」更狹窄,排行第一的錢市胡同,中段最窄處只有四十公分,是標準的「單行道」,天橋永安路北邊的小喇叭胡同北口拐彎處寬五十五公分,也是令胖哥、胖姊頭痛的胡同。拐彎最多的胡同在前門外的九彎胡同,名為九彎其實卻拐了十三個彎,最古老的胡同在宣武區三廟街一帶,這裡的北線閣街、南線閣街、老牆根街都是元朝建大都以前的老胡同,歷史長達九百餘年。
猶如人有人名、河有河名、山有山名,每條胡同也有自己的名字,北京胡同的名稱看來五花八門、包羅萬象,仔細歸納起來,命名的方式大致可分成四類以人名命名以市場商品命名以建築物命名以地形景觀命名。以人名直接命名的胡同有一百多條,有些以民族英雄命名;有的以歷史人物命名,更有不少胡同以平民百姓、販夫走卒命名--文丞相胡同、潘家胡同、張自忠路、劉蘭塑胡同、山老胡同、豆腐陳胡同、宋姑娘胡同…不一而足。以市場商品命名的胡同有名噪一時的胭脂胡同、黃米胡同、乾麵胡同、燒餅胡同、錢市胡同、煤渣胡同、帽兒胡同、牛街、大茶葉胡同、蓑衣胡同…等。以建築物命名的胡同有雲居胡同、祿米倉胡同、府學胡同、梁家園胡同、演樂胡同、白塔寺夾道、隆福寺街、東不壓橋胡同、官書院胡同、會計司胡同…等。以地形景觀命名的胡同有高井胡同、水車胡同、白米斜街、貫通巷、千竿胡同、樹蔭胡同、鐵影壁胡同、什錦花園胡同、銀錠橋胡同…。
如果說故宮是皇帝的舞臺,胡同就是平民百姓的舞臺,近年來,北京市政府為解決市民居住問題,正大刀闊斧進行城市改造工程,不少狹窄彎曲的胡同已煙消雲散,擁有數百年歷史的胡同究竟有沒有明天﹖
北京的胡同形成於元朝,七百多年來,歷朝歷代對胡同的定義、名稱各有不同,從元朝到清朝,胡同的名稱就有火弄、胡洞、衖通、火衖、衙衕、衚衕、忽洞、湖洞…等十多種,名稱不同,各朝代對胡同的定義也略有不同,根據元末《析津志》記「大都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小街十二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弄,二十九衖通,衖通六步闊」,元朝一步為五尺,一尺約為現在的零點三公尺,一步尺約一點五四公尺,胡同寬六步約合九點二四公尺,目前東四北區現存幾條元代胡同正符合元代胡同的標準。
元朝對大街、小街、胡同的嚴格規定,隨著朝代的更迭,北京城建築風貌改變逐漸寬鬆,明朝初期廢棄部份元朝建築群,原址上出現一些不規則的小胡同,清廷入關後,廢除部份明朝的衙署、府第、倉場,廢址所在也形成一些胡同,這些胡同有些超過九點二四公尺,有些則不足,但通稱為胡同,可見明、清時期,胡同寬度標準規定並無嚴格規定。
如果把北京當作人體,胡同就是密密麻麻的微血管,缺少了胡同,北京必將了無生機,胡同是北京的脈絡、交通的衢道;也是平民百姓生活作息的場所;更是記錄北京七百年興衰的活歷史,漫步胡同,猶如走進歷史,在在令人發思古之幽情。老北京人說「北京的胡同有名的三百六,無名胡同似牛毛。」,雖然稍嫌誇大,但卻顯現出北京胡同之多。
北京胡同形成於元朝,根據《析津志》記載,元朝大都有三百八十四火弄(廣
義的胡同)、加上二十九條衖通,合計共有街巷胡同四百一十三條,到了明朝,根據「北京城復原圖」,街巷胡同有六百二十九條,直接稱為胡同有三百五十七條,其中羊房胡同、羅兒胡同、門樓胡同、東絛兒胡同、羊肉胡同、磚塔胡同、粉子胡同、翠花胡同、弓弦胡同、月牙胡同、頭髮胡同、安兒胡同、油坊胡同、太僕寺街、堂子胡同、棗樹胡同、等三十餘條胡同,歷經數百年,至今名稱未變。
到了清朝,北京的胡同又增加許多,根據清.朱一新《京師坊巷志稿》一書所列街巷胡同有兩千零七十七條,其中直接稱為胡同者有九百七十八條,民國時期,北京的胡同數目持續增加,日本人多田貞一《北京地名志》中記載,當時北京共有三千兩百多條胡同,最近的記錄則是翁立所著《北京的胡同》一書中所統計的數目,街巷胡同約六千一百零四條,直接稱為胡同的有一千三百一十六條。
雖然多數胡同兩旁都是灰牆灰瓦,乍看之下大同小異,但走進胡同才會發現每條胡同各有特色,每條胡同都有自己的故事,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想要一一探訪,實在不容易,在比比皆是的胡同中,如果錯過被列為「胡同之最」的胡同,猶如入寶山空手而回,豈是「遺憾」兩字可以形容。
北京最長的胡同當推東、西交民巷,這條胡同與北京最長的長安街平行,東起崇文門內大街、西至北新華街,全長三公里,排行第二的是東起崇文門外大街、西至前門大街的東、西打磨廠街。最短的胡同位在素有「九布精華萃一街」的琉璃廠,在琉璃廠東街東口的東南,桐梓胡同東口至櫻桃胡同北口,這段小巷名為「一尺大街」,全長僅二十五點二三公尺,這條最短的胡同已併入楊梅竹斜街,但老北京依然喜歡稱它為一尺大街,目前最短的胡同是連接楊梅竹斜街與炭兒胡同的貫通巷,長約三十餘公尺。
雖然元朝以後,胡同的寬度規定較不嚴格,但多數胡同都不寬,靈境胡同是北京城內最寬的胡同之一,最寬處達三十二點一八公尺,有幾處狹窄的胡同較鹿港的「摸乳巷」更狹窄,排行第一的錢市胡同,中段最窄處只有四十公分,是標準的「單行道」,天橋永安路北邊的小喇叭胡同北口拐彎處寬五十五公分,也是令胖哥、胖姊頭痛的胡同。拐彎最多的胡同在前門外的九彎胡同,名為九彎其實卻拐了十三個彎,最古老的胡同在宣武區三廟街一帶,這裡的北線閣街、南線閣街、老牆根街都是元朝建大都以前的老胡同,歷史長達九百餘年。
猶如人有人名、河有河名、山有山名,每條胡同也有自己的名字,北京胡同的名稱看來五花八門、包羅萬象,仔細歸納起來,命名的方式大致可分成四類以人名命名以市場商品命名以建築物命名以地形景觀命名。以人名直接命名的胡同有一百多條,有些以民族英雄命名;有的以歷史人物命名,更有不少胡同以平民百姓、販夫走卒命名--文丞相胡同、潘家胡同、張自忠路、劉蘭塑胡同、山老胡同、豆腐陳胡同、宋姑娘胡同…不一而足。以市場商品命名的胡同有名噪一時的胭脂胡同、黃米胡同、乾麵胡同、燒餅胡同、錢市胡同、煤渣胡同、帽兒胡同、牛街、大茶葉胡同、蓑衣胡同…等。以建築物命名的胡同有雲居胡同、祿米倉胡同、府學胡同、梁家園胡同、演樂胡同、白塔寺夾道、隆福寺街、東不壓橋胡同、官書院胡同、會計司胡同…等。以地形景觀命名的胡同有高井胡同、水車胡同、白米斜街、貫通巷、千竿胡同、樹蔭胡同、鐵影壁胡同、什錦花園胡同、銀錠橋胡同…。
如果說故宮是皇帝的舞臺,胡同就是平民百姓的舞臺,近年來,北京市政府為解決市民居住問題,正大刀闊斧進行城市改造工程,不少狹窄彎曲的胡同已煙消雲散,擁有數百年歷史的胡同究竟有沒有明天﹖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