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5日 星期三

新疆湖怪傳說--喀納斯湖

俗語說:「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國之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面積一百六十六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大陸土地面積的六分之一,是大陸最大的省區,人口只有一千七百萬人,面積是台灣的四十七倍,人口卻比台灣少,堪稱標準的地廣人稀。前往新疆旅遊,車程動輒以百公里計,雖然不少路段狀況欠佳,舟車勞頓,但大山、大水、大草原、大沙漠…絕對令人終生難忘。
新疆北部,阿爾泰山主峰周圍冰河環繞,長達十餘公里的喀納斯冰河,融化的雪水匯集成長二十五公里、平均寬約兩公里、湖水最深達一百八十八點五公尺,宛如豆莢的一潭碧水,這個隱身在深山茂林的湖泊,被附近的蒙古族稱為喀納斯,喀納斯是蒙語「美麗富饒而神秘」的意思。
從烏魯木齊到喀納斯湖只能用長路漫漫形容,驅車經過古爾班通古特茫茫無邊的戈壁,沿路荒蕪的大地、單調的景觀,讓人身心俱疲,到小鎮布爾津後,最好充分休息,次日再驅車北上,車子行駛在山路上,雖然蜿蜒曲折,但公路兩旁高聳入雲的蓊鬱森林,讓人沉浸在綠色的海洋中,芬多精的威力,可讓疲憊的身心迅速復原,由於布爾津到喀納斯湖長達一百六十公里的山路,一路人煙稀少,遊客如沒自備乾糧,最好在賈登峪接待基地歇息用餐,雖然價格較貴,總比餓壞肚子好吧,吃飽喝足後,可別患上「上車睡覺、下車尿尿」的毛病,而錯過沿路漸入佳境的景觀。
抵達喀納斯湖之前有兩處著名的勝景—恐龍灣、月亮灣,這是喀納斯河眾多曲流中最引人的景點,也是遊客攝影的焦點,喀納斯清澈的河水將綿延森林一分為二,已夠迷人了,而河水隨季節、天候、早晚,有時碧綠,有時墨綠,有時湛藍、有時灰白…,更令人驚艷,酷似一灣弦月的月亮灣、河中沙洲猶如恐龍的恐龍灣,則是曲流景觀的佼佼者。
喀納斯湖湖面海拔一千三百七十四公尺,四面群山環抱,湖邊沼生植物繁茂,提供浮游生物、魚類、野鳥最佳棲息繁殖場所,哲羅鮭、紅鱗鮭、北極回魚、江鱒等族群龐大,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哲羅鮭,當地人將這種最大長四公尺、重二十多公斤的大紅魚看做湖怪,一度還引起新疆大學的專家學者到此進行考察。
喀納斯湖另有極為奇特的「雲海佛光」景觀,每逢山區大雨過後的次日清晨,遊客登上湖西側哈拉開特山頂「觀魚亭」,只見喀納斯湖上空雲海浩瀚、翻滾升騰,運氣好的遊客,還可看到五彩絢麗光環的佛光奇觀。此外,神秘的湖區還有浮木之謎,值得一探究竟。
喀納斯湖附近地區是大陸唯一的西伯利亞區系動植物分布區,挺拔的西伯利亞落葉松、蒼勁的西伯利亞紅松、西伯利亞冷杉、西伯利亞雲杉等層次分明、色彩各異的樹木,形成茂密的林海,蔚為壯觀,加上雜生林中的樺樹林、野牡丹、貝母、金蓮花、赤芍、薔薇、忍冬等,莽莽林海中,孕育出馬鹿、雪豹、松雞、紫貂等珍稀動物,大陸當局已將喀納斯湖附近五千五百八十八平方公里地區列為自然景觀保護區,以保護這塊野生動植物的天堂。
哈薩克族是喀納斯湖附近地區最大的部族,但在喀納斯湖湖區的禾木村、喀納斯村、白哈巴村有三處圖瓦族村落,據說成吉斯汗西征時,在喀納斯湖附近留下一批屯墾的蒙古族,這批人便成為圖瓦族的先祖。生活在喀納斯湖畔的圖瓦族,目前人口只有兩千多人,他們穿著仍維持蒙古族的傳統服飾,生活方式則與哈薩克族大同小異,信奉薩滿教的圖瓦族,每年都還保持祭敖包儀式,由於居住深山叢林,圖瓦族鮮少和外界接觸,至今依然保持古老傳統的生活方式。近年來,喀納斯湖成為旅遊熱門地點,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喀納斯村的圖瓦人住屋大都成為哈薩克族的民宿、山莊,只有深入白哈巴村、禾木村,才能體驗圖瓦風情。
對久居都市叢林的現代人而言,至今仍沒電的白哈巴村,宛如一處與世隔絕的仙境,清晨時分,縷縷炊煙從酷似「人」字的屋頂裊裊升起,早起的婦女忙著擠馬奶、砍材做飯、放養的牛馬悠閒吃草、天真的孩子歡喜玩耍、年邁的老人自在遊蕩…怡然自得的生活,保證讓人終生難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