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露天電影院

四年大學及半年土城運輸兵學校受預官訓,是我上電影院看電影的高峰時期。大學時代,當年,師範生每個月公費只有三百八十元,扣掉三百元伙食費及公車月票三十元,只剩下五十元。如果沒有兼家教賺點外快,只能苦哈哈過日子,幸好當年師大有個電影藝術研究社,不定期提供電影欣賞,荷包扁扁的我們,多數時間只能看免費電影,偶而才會到台大附近的東南亞戲院及一次放映兩部影片的紅樓戲院,由於兩家戲院票價比首輪戲院便宜許多,當然成為我們這群窮師範生約會看電影的最佳選擇。
預官訓練期間,每逢週日,連上都會分發免費電影票,我當然不會放過大好機會,幾乎每個星期天都到電影院報到。當年連上分配到的電影票,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電影,每週日一大早,我就得到西門町找人換票,有時甚至得換好幾次,才能換到自己的最愛--奪標、西城故事、教父....當年許多熱門電影,都是這樣A來的。
五零年代,我家附近的中坑、崎頂營區,偶而會到村子播放露天電影,每當村中播音機傳出播放電影的消息,大人、小孩就會帶著小板凳到村子廣場等候。一塊迎風飄揚的大白布、一個簡單的放映機,一部老掉牙的影片,就讓眷村人樂上好一陣子。天氣好的日子,一面聊天、一面欣賞影片倒也有趣;碰到冬天可就不好受了,白布螢幕被風颳得搖來搖去,大夥只能頂著風縮著脖子忍耐。民國五十三年一一八白河大地震當晚,村子裡正好在播放電影,印象中,地震時,影片正好播放到雪山崩塌的情景,許多小朋友都因強震摔倒在地,當時還以為電影太逼真呢,直到停電,畫面不見了,大家才知道是地震。從此,村子就不再有露天電影了。
大概因為眷村人很少有機會看電影,記得有一年,不知哪來的商人,想發一筆小財,在村子前的廣場搭頂帆布大帳,準備要連續演出一個月的電影。「帳棚電影院」的老闆,為了防止村民從帆布接縫處鑽進營帳,逃票看電影,特地僱了許多村中讀初中、高中的學生負責守候,哪知眷村人個個「你儂我儂」,當然招朋引伴,帳棚電影院演出沒幾天就關門大吉。
隨著台灣經濟發展,國民所得成長,電視、錄影帶、DVD…隨時都可看電影。目前,除了少數鄉下地方,碰到拜拜、酬神慶典時,偶而會有露天電影演出,想瞧瞧露天電影院的熱鬧,只能到國民所得較低的地方了。※g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