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30日 星期日

北極圈踩踏—鐵騎遊洛弗敦

北極圈踩踏—鐵騎遊洛弗敦
66 30’N--這是個令不少觀光客魂牽夢縈的數字,背包族應該知道這數字代表的意義吧?不錯,它就是北極圈(Arctic Circle),這條看不見;摸不著,環繞地球極北地區的弧圈,究竟有何魅力,讓世界各地遊客,爭相跨越它?也許是虛榮心作祟;也許是好奇心驅使;也許是帶著冒險精神,單槍匹馬闖北極;也許是跟著旅行團,迷迷糊糊走一遭,背包族呢?
芬蘭的羅瓦聶米(Rovanieme)及挪威的北角(Nordkapp),這兩處位於北極圈的旅遊勝地,是國內旅行團「北歐之旅」行程經常安排的地點,除此之外,範圍包括挪威、瑞典、芬蘭極北地區的拉普蘭(Lapland),雖然擁有高地、湖泊、午夜太陽、雪山、北極光等壯闊的自然景觀,但卻是鮮有國人足跡的處女地,而號稱「釣客天堂」,位在北大西洋中的洛弗敦群島(Lofoten Islands),由於需要輾轉奔波,更換火車、渡輪、巴士,更難得看見國人蹤影,美麗的海岸、迷人的港灣、成群的鱈魚、青翠的草原、不夜的夏季…洛弗敦群島是個令人樂不思蜀的地方,背包族請放馬過去吧!
博德(Bodo)、納維克(Narvik)兩地有海岸汽船及快速渡輪至洛弗敦的重要港口—斯沃爾維爾(Svolver)、史丹姆桑德(Stamsund)及莫思肯尼斯畢格(Moskenesvag),有些船班,提供持有北歐四國國鐵火車票(Scanrail Pass)者優惠價,由於各船情況不盡相同,請先打聽清楚,再決定搭乘何種班船。
從北端的菲斯綺堡(Fiskebol)到南端的奧(A),全長約一百七十公里的E10公路貫穿洛弗敦群島的主要島嶼—奧斯特瓦果伊(Austvagoy)、威斯特瓦果伊(Vestvagoy)、莫斯肯索伊(Moskenesoy),由於路況頗佳,且沿途除了中小型城鎮外,還零星分佈有農村、漁村,食宿不成問題,是踏板勇士發揮威力的理想路線,背包族則可依個人狀況選擇精華的路段,體驗在北極圈內騎自行車的滋味。
挪威物價之高令人咋舌,前往洛弗敦旅遊,可以考慮投宿史丹姆桑德的佳斯泰德(Justad Hostel)青年旅館,這個擁有六十個床位的Y.H,是「老闆兼工友」的一人旅館,夏天旅遊旺季時節,世界各地自助旅行者峰擁而至,雖然價格低廉,但團體房內,各路英雄好漢齊聚一室,往往有人捨不得北極圈內的永晝,聊天、唱歌徹夜不眠,最好預訂獨立的小木屋,定時作息,才不致睡眠不足,影響體力。
史丹姆桑德所在的威斯特瓦果伊島(Vestvagoy)是騎自行車與健行的極佳地點,由於島上丘陵高低起伏,許多路段都是坡度不小的上、下坡,遊客租腳踏車時,除一定要租登山用自行車,務必檢查煞車是否靈光。此外,北極圈內的洛弗敦島,氣候瞬息萬變,即使炎炎夏日,只要下陣雨,氣溫會陡降至攝氏十度以下,禦寒衣物及雨具絕不能少。
威斯特瓦果伊島最佳的自行車踩踏路線,是從史丹姆桑德出發,沿著815號公路向東北方向前進,公路兩旁除了野花競相綻放,形成一處處花海外,迷人的海岸線、星羅棋布的小島,處處令人驚艷,背包族大可悠閒地邊騎邊玩,大約騎七、八公里路程,可抵達畢克(Vik),畢克至史川德史利特(Strandslett)海岸線,是賞鳥絕佳地區,族群龐大的海鴨、棉鳧、海鳩、三趾鷗、鸕鶿…在此棲息覓食,鳥況之盛,令人嘆為觀止。
賞花、賞鳥,滿足視覺享受後,踏板勇士便可繼續上路,奮力踩踏約五公里,來到柏爾柏格(Valberg),這裡是當地居民戲水的好地方,雖然炎夏時節,氣溫可達二十度以上,但海水依然冷冽,除非是冬泳好手,奉勸各位還是看看北歐辣妹、酷哥一顯身手就好了。
史丹姆桑德到柏爾柏格路程為二十公里,背包族萬萬不可馬不停蹄地奮力拼搏,而錯過「一級棒」的海岸線,到柏爾柏格後,可以繼續向距離十公里的麥尼斯(Maines)前進,經過史摩敦(Smorten)、阿拉斯泰德(Alstad),然後挑戰19號公路,也可就此「打道回府」,踏上歸程。bg

踏雪尋梅--日本熱海梅祭

不經一番寒徹骨--熱海梅祭
大和民族「人小點子多」,一年四季五花八門的祭典,吸引不少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如京都衹園祭、札幌雪祭、尾崎紅葉祭、橫濱春節祭、鹿島町祭頭祭、宇都宮春渡祭、八王子市火渡之祭、伊豆山溫泉祭、熱海梅祭…。
日本是國人出國旅遊熱門去處,許多國人到日本,不會錯過大名鼎鼎的箱根、蘆之湖,可惜的是,鮮少人專程前往附近的熱海,參加「鬧熱滾滾」的梅祭。
位處本州島中央的伊豆半島,由於距離東京不遠,交通方便,再加上擁有山光水色的自然景觀及多處溫泉,是日本著名的「溫泉鄉」。半島東端的熱海,傳說因海中噴出溫泉而得名,除了名聞遐邇的溫泉外,還擁有許多別出心裁的活動—梅祭、獻湯祭、感謝祭、海上火花大會…。每年元月中旬豋場的梅祭,則是新年第一砲。多彩多姿的梅祭,不但吸引眾多「聞香而來」的國外觀光客,更是日本人賞梅的最愛。日本著名作家尾崎紅葉的小說<金色夜叉>以熱海為背景,更使得熱海「熱滾滾」,觀光人潮擋也擋不住。
熱海梅園位於熱海市西郊,建於明治十九年,是日本最古老的梅花園,園區面積約三萬公頃,除了台灣常見的白色梅花外,還有粉紅梅、臘梅(黃色)、紅梅,八百多株梅樹,每年十二月含苞待放,次年元月中旬至二月中旬,「滿園春色關不住」,園區梅花爭先恐後地登上舞台,蒼勁樸拙的老梅樹,綴滿一樹的雪白、艷紅、鮮黃、粉紅,鋪天蓋地的花海,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徐志摩的「數大便是美」在熱海梅園得到最佳見證。
每年元月中旬至三月中旬,熱海市觀光會配合梅花綻放其所舉辦的「梅祭」,內容豐富,每逢周末、周日更安排許多五花八門的慶祝活動—藝妓表演、圍棋大賽、琴藝表演、梅花皇后選拔、免費甜酒品嚐、民謠大會、土特產展售等,其中人氣最旺的當推藝妓表演。濃妝艷抹的藝妓,賣力表演的傳統日本歌舞固然大有看頭,表演節目中穿插的「甘酒無料」,更散發出致命的吸引力。「甘酒無料」免費提供紅豆湯、甜酒釀、梅子汁三種不同口味的甜點,由於想白吃的人不少,務必把握「眼明腳快」的原則,一有風吹草動,先下手為強,才能一飽口福。
土特產展售會是熱海梅展另一處免費大快朵頤的地方,數十個一路排開的臨時攤位,展售的吐特產除了與梅有關的梅子茶、梅子酒、酸梅、醬梅、梅子餅、梅子汁、梅花盆栽外,還有蘿蔔乾、山茶、洋羹等熱海附近地區名產,為了招徠顧客,每個攤位都提供免費試吃,只要秉持平衡中日貿易逆差的心態,不放過任何免費試吃的機會,中餐就可省下來了。
日本人喜歡在花叢下,一面飲酒、一面賞花。熱海梅祭期間,不但熱海市民扶老攜幼全家總動員,聚集在盛開的梅花下飲酒作樂,更有從日本各地慕名而來的賞花客。只見梅樹下人滿為患,花海、人海交織ㄧ片,花香、酒香四處飄散,叫賣聲、划拳聲此起彼落,整個梅園籠罩在熱鬧滾滾的氣氛下,叫人不醉也難!
穿梭繽紛的花海,品嚐無料甘酒、土產,享受口福、眼福之餘,梅園旁邊圓形建築的澤田政廣紀念館,則是滿足心靈的地點。熱海市為紀念當地出生的著名藝術家澤田政廣,才興建這座紀念館,除了澤田政廣最著名的「人魚」雕塑外,還收藏澤田政廣歷年作品,看看日本人對保存藝術文化的用心,我們怎能不臉紅?對日本神社感興趣的遊客,還可順道參觀來宮神社。神社內有一棵樹齡兩千歲、樹圍二十四公尺、日本排行第二的老樟樹,據說繞樹行走能延年益壽,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反正運動有益健康,多走幾圈也無妨熱海梅祭行動綱要。
從東京站搭乘新幹線,五十一分鐘車程可抵達熱海。下車後,轉乘伊東線電車在來宮站下車。出車站後,順著指標沿右方兩旁開滿梅花的道路前行,約十分鐘步程就抵達梅園。

2007年9月29日 星期六

櫻花祭--花見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從唐朝就已流傳下這般賞花雅興,如今,日本人加以發揚光大,成為生活重心。日本人稱賞花為「花見」,在明治維新廢除階級制度之前,「花見」是日本貴族、武士行樂的生活方式,平民百姓根本無福消受。明治時代至今百餘年來,日本人以幾近宗教狂熱的心情欣賞花木,與宋代理學家邵雍「美酒飲教微醉後,好花看到半開時」的心境,可謂相差十萬八千里,「鍾鼎山林,各有天性,不可強也」,賞花應作如是觀。
或許日本人對短暫的燦爛情有獨鍾,或許島國民族使然,「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的例證比比皆是,武士道的切腹自殺、第二次世界大戰神風特攻隊的自殺飛機、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電影大導演黑澤明曾自殺未遂…在在衍發出「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態,從櫻花怒放時節,日本人的賞櫻方式,便可窺見一斑。
櫻花的開花期並不長,雖然品種不同,花期也不盡相同,但多數櫻花的花期大約只有十天至兩星期。每年三月中、下旬開始,最南端的九州島進入櫻花綻放期,直到五月下旬,櫻花季在北海道厚岸、根室畫上休止符。「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這段賞櫻時節,日本舉國上下,幾乎沉浸在花海、酒海中。
櫻花盛開時節,日本各地賞櫻地點紛紛舉辦「櫻祭」,在「輸人不輸陣」的心態下,主辦單位無不卯足全力,精心設計多采多姿的慶祝活動—藝妓表演、圍棋大賽、琴藝表演、民謠大會、卡拉OK比賽、櫻花皇后選拔、免費甜酒品嚐、土特產展售….五花八門。最受日本人喜愛的藝妓表演,平時需花錢購票才能觀賞,花祭期間卻是免費觀賞,濃妝艷抹的藝妓,使出渾身解數表演日本傳統歌舞,表演空檔時間,還提供紅豆湯、甜酒釀等「無料」甜點,既可大飽眼福,又可一飽口福,誰能擋得住這「甜蜜的吸引」呢?
花間飲酒是一樁賞心悅目的事,但對機關團體、公司行號一些職位較低的人員來說,櫻花季節就得辛苦了,日本多數機關團體、公司行號都將賞櫻當做重要活動,櫻花綻放時,當然要辦個聚會聯絡感情,加上員工家庭也會湊上一腳,來個家庭聚會,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為搶個有利位置,「花間飲酒」的前哨戰便如火如荼地展開。平常上班時,只要起個大早,到櫻花園搶佔位置,姑且不論櫻花綻放情況如何,大概總能找到一棵櫻樹交差。討厭的是,日本多數有工作狂的老闆,總愛挑選例假日舉辦「花見」,老闆一聲令下,小職員當然得照辦,擔心假日佔不到位置而遭老闆刮鬍子的小職員,甚至必須攜帶過夜裝備,在「花見」前一天下班後,就到櫻花樹下「報到」。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的氣魄,想必讓不少日本人心嚮往之。學不到失先的氣魄,不少日本人倒是確實達到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喝酒氣勢,花間飲酒,處處可見杯盤狼藉、東倒西歪的景象。
近年來,日本成為國人出國旅遊的熱門地點,不少旅行社紛紛推出賞櫻行程,以台灣客喝酒更加「阿莎力」的氣魄,未來,如果在櫻花樹下,聽到「呼乾啦」的吆喝聲時,請不必大驚小怪,因為台胞也來「花見」了!(b)g

2007年9月28日 星期五

挪威雨港--卑爾根訪古之旅

思古幽情--卑爾根訪古之旅
「挪威縮影」的終點站—卑爾根是十二、三世紀時挪威的首都,這個全國人口第二多的海港城市,粗獷中帶有優雅;古老中包容新潮,人潮洶湧的魚市場(Fishmarket)、中世紀漢撒(Hanseatic)商人聚集的布瑞金(Bryggen)、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早的電動纜車,可俯瞰卑爾根的弗羅伊恩山(Floyen)…卑爾根是個大有看頭的城鎮,絕對值得背包族一親芳澤。
和台灣緊張快速的生活方式相比,挪威人的生活步調悠閒緩慢多了,「急驚風」的國人,來到卑爾根,第一件事便得「入境隨俗」,雖然夏天清晨三、四點就已天亮,遊客也不必急著出門,在住宿的旅館用過早餐再出門吧!
當卑爾根大部分地區仍冷冷清清的清晨,港口和魚市場已是「鬧熱滾滾」,夜晚出航捕魚
的漁船,帶著一夜的辛勞與努力,在破曉時分紛紛返航,漁夫的卸貨聲、買賣漁獲的交易聲夾雜著漁船的引擎聲、氣笛聲…清晨時分,卑爾根的港口和世界各地其他的大漁港一模一樣,是觀光客看熱鬧的好地方,背包族不妨從這裡展開卑爾根之旅。
港口只能「靠邊站」看熱鬧,背包族一定覺得不過癮,位於港口旁的魚市則能讓想要「湊一腳」的觀光客心滿意足,夏天旅遊旺季,週一到週六早晨七點,魚市正式開張,露天廣場上,一個緊挨著一個的攤位上,除了陳列、販售鮭魚、北極蝦、鱈魚、鯡魚、青魚、鱒魚等各種生猛海鮮,醃漬、煙薰的魚料理、魚子醬、以麵包夾新鮮魚蝦的三明治…更令人食指大開。為招徠各國觀光客,照料攤位的售貨員除了挪威語外,有的精通英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話…攤販老闆當然不會放過最喜歡瞎拼的日本人,不少攤位上都掛著「日語」的廣告牌。近年來,前往卑爾根的國人逐年增加,瞎拼精神不輸給東瀛客的台灣客,成為魚市的新貴,有些攤位僱請大陸留學生打工,「講國語也通」,背包族如看見掛著「國語」招牌的攤位,請大膽放馬過去免費試吃!
除了漁產品外,魚市的攤販還販售蔬菜、水果、動物皮毛、花卉、手工藝品、銀器、毛衣、畫作、紀念品等,瞎拼族當然不能錯過大展身手的機會,但遊客族千萬不要只顧著採購,而忽略了位於魚市場附近的布瑞金,這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的漢撒商人建築,是西元一七零二年卑爾根大火後所建,以木材建築
的房舍,以往是住宅或倉庫,如今則搖身一變成為博物館、紀念品店及工作坊。
滿足味覺的生理需求後,也該充實一下心靈的需求,從魚市場沿著麻根灣(Vagen)向布瑞金大道前進,第一站來到漢撒博物館(Hanseatic Museum),這幢風格簡樸的房舍,屋內有客廳、廚房、餐廳、貯酒室、學徒房、起居室等,是十六世紀漢撒商人生活的寫照,不妨入內參觀。過漢撒博物館後,便是櫛比鱗次的漢撒商人建築,位在大街旁的房舍,如今大都成為紀念品店,遊客逛完紀念品店後,可不要忘了到巷道內訪古,狹窄的巷道兩旁,有些畫家、編織師傅、手工藝師傅的工作坊,傳統的手工藝品、古樸的房舍,在在令人發思古之幽情。此外,布瑞金博物館(Bryggens Museum)、瑟塔博物館、(Theta Museum)、聖瑪利亞教堂(Mariakirken)等,也各有可觀之處。
上午悠閒地逛魚市場,午餐後細心品味布瑞金漢撒商人建築,接著便可搭乘登山纜車到弗羅伊恩山,一九一八年正式啟用,北歐歷史最悠久的登山纜車,只要八分種,便可將遊客載運至海拔三百二十公尺的弗羅伊恩山,雖然海拔不高,但弗羅伊恩山視野極佳,自山頂俯瞰,不但可將整個卑爾根盡收眼底,還可遠眺迷人的港灣景觀,背包族怎能不動心?弗羅伊恩山頂有間一九二五年興建的弗羅伊恩餐廳,當夕陽西下之際,一面品嚐美食,一面欣賞美景,俗世間一切紛紛擾擾,大可拋之腦後。
雖然退下政治舞台,卑爾根依然迷人如昔,到挪威旅遊,怎能不盡情擁抱這個迷人的城市?!※

旅遊情報
魚市場
開放時間:夏季週一至週五上午七時至下午四時、週六上午七時至下午三時,週日休市。
其他季節開放時間稍晚。
漢撒博物館
開放時間:六月至八月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五月、九月--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二時。其他月份週一、三、五、日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二時。
布瑞金博物館
開放時間:五月至八月每天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九月至四月每天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三時,每小時有一次導覽。
交通情報
卑爾根卡:二十四小時—150Nkr、四十八小時—230Nkr
免費搭乘市區公車、弗羅伊恩山纜車、免費停車、免費參觀多數博物館

2007年9月27日 星期四

到北海道尋訪紅葉

夏秋楓紅撩人
北海道的夏天平均氣溫大約攝氏20度,是最適合旅遊的季節,冰雪融化的大雪山、黑岳、樽前山、知床岳、羅臼岳、旭岳等山岳伸出雙手歡迎登山客;支笏湖、洞爺湖、佐呂間湖、屈斜路湖、大沼湖、阿寒湖等湖畔,除了可享受「鬱鬱層層夾岸青,青山綠水去無聲,煙波一棹知何許?」的泛舟樂;喜歡釣魚的人,還可做個悠閒自在的煙波釣叟,除了山巔水湄外,碧草如茵的田野成為踏板勇士、摩扥騎士盡情馳騁的好去處,加上南方沿海地區夜間捕撈烏賊的海上漁火;富良野、北瀧町、美瑛……百花爭艷的美景,夏天造訪北海道,絕對一級棒!
由於緯度較高,九月份西風就給北海道帶來秋天的消息,「最是秋風管閒事」他把滿山遍野的楓樹(應該是青楓、伊呂波楓、楓香、銀杏、羽扇楓、紫榨槭等變色葉植物),一起吹紅了,滿山楓樹喜孜孜地一路火紅延燒,似乎告訴人們,該準備收穫了,走過辛勤耕耘的夏季,北海道的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充滿成熟與豐盈的喜悅,「秋風起兮雲飛揚」,背包族請跟著秋風的腳步,到北海道追逐紅葉吧。
除非對變色葉植物情有獨鍾,老實說,一般賞楓客大都楓、槭不分,只要看到滿山紅葉就心滿意足了,如果只是為了欣賞深秋楓紅景觀,國人大可不必遠赴北海道,台灣的奧萬大、馬拉邦山、新中橫公路、北插天山……一樣有可觀的紅葉美景,為什麼偏偏有人風塵僕僕到北海道賞楓?
日本人做事之謹慎,舉世聞名,連賞楓都煞有介事的搞個「紅葉前線」,每年9月中旬,政府相關部門便會發布紅葉報到的訊息,好讓紅葉族及時「與楓共舞」,北海道緯度高,秋天來得快,樹葉紅得早,自然成為「紅葉狩」的大熱門,旭岳、北鎮岳、黑岳等2000公尺以上山峰林立的大雪山國家公園,每年約在9月中旬,變色葉植物便迫不及待的換裝,成為日本紅葉的先鋒部隊,「千山紅樹萬山雲」的景緻,讓不少紅葉族為之癡迷,想要搶先欣賞紅葉景觀的紅葉族,大雪山國家公園的層雲峽絕對是上上之選,建議背包族從層雲峽博物館旁的纜車站,分段搭乘兩段纜車至黑岳、旭岳登山口,然後慢步登山,大約1個多小時的時間,便可登頂黑岳,居高臨下將滿山紅葉盡收眼底,滿足了視覺享受,下山後,還可隨心所欲在層雲峽的溫泉街找家溫泉旅館泡湯,登山、賞楓、泡湯一次完成,夠酷吧。
一般落葉闊葉木林區分成純林及雜木林兩大類,單獨一個樹種的純林,紅葉景觀以大取勝;多種樹木混生的雜木林,則紅葉、黃葉、橙葉夾雜著綠葉,形成一幅多采多姿的圖畫,數大是美,混雜也是美,想欣賞雜木林的紅葉景觀,支笏湖保證包君滿意。
惠庭岳、樽前山、羊蹄山、風不死岳等群山環抱的支笏湖,湖水清澈潔淨,湖畔林木蓊鬱,野鳥繁多,沿著環湖公路走一遭,便可親身體驗「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感覺,支笏湖畔有支笏湖溫泉、丸駒溫泉、奧克溏溫泉、伊藤溫泉,賞楓、泡湯之餘,品嚐支笏湖美味的鱒魚,叫人不醉也難。

紅葉前線(每年時間略有變動)
大雪山國家公園 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十勝岳 9月中旬
阿寒國家公園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支笏洞爺國家公園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定山溪 9月中旬至10月中旬
知床國家公園 10月上旬

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挪威深度旅遊--挪威縮影之旅

擁抱峽灣--挪威縮影之旅
如果只能在挪威停留兩天,背包客千萬不能錯過從奧斯陸輾轉搭乘火車、渡輪、巴士到卑爾根,造訪擁有「挪威縮影」(Norway in a Nutshell)美名的絕佳旅遊路線!
名聞遐邇的「挪威縮影」路線,從挪威首都奧斯陸搭乘火車到麥竇爾(Mydral),再轉搭福朗(Flam)支線到福朗,自福朗換乘峽灣渡輪到固特曼根(Gudvangen),再換巴士到沃斯(Voss),最後由沃斯搭乘火車到卑爾根。這條挪威人氣最旺的旅遊路線,沿途除必須換乘不同的交通工具外,風情萬千的自然景觀,令人目不暇給。時間充裕的背包客不妨放慢腳步,利用三、五天時間,悠閒地徜徉在青山綠水間,時間緊湊的「趕路族」,只要一天的時間,也可將「挪威縮影」一網打盡,HIGH到最高點!
想要在一天內走完「挪威縮影」的「趕路族」,可參加當地旅行社規劃的行程,也可以單槍匹馬「瀟灑走一回」,「挪威縮影」路程頗遠,最好「透早就出門」,搭乘清晨七點四十二分由奧斯陸往卑爾根的火車,這條經過高山、叢林、山村、溪流、冰原、高原,翻越挪威屋脊的鐵路,於一九零九年完工,由於全線有一百公里以上路段,位於終年白雪皚皚的「樹木生長線」之上,工程十分艱鉅,是鐵路建築工程的奇蹟。加上沿線景觀絕佳,每逢夏天旅遊旺季,慕名而來的人潮絡繹不絕,而從奧斯陸到轉車站­--麥竇爾行車時間約四小時,國人最好預訂座位,才能放心地欣賞沿途美景。
火車離開熱鬧的奧斯陸中央車站後,一路向西行駛,沿途房舍逐漸稀少,映入眼簾的是蓊鬱的森林、青翠的山野、晶瑩剔透的湖泊….經過哈林達爾(Hallingdal)地區,火車抵達滑雪及健行勝地­­—基羅(Geilo),此後,火車一路攀升六百公尺,穿過一個個冰原湖泊、越過白雪覆蓋的哈林斯卡柏山(Hallingskarvet ),來到哈登格冰河(Hardangerjokuln)畔的小山村--芬斯(Finse),不久便是轉接站麥竇爾。
海拔八百六十六公尺的麥竇爾是福朗支線的起點,支線鐵路由此地一路下降八百公尺到福朗,幾乎五分之四路段坡度高達五十五度的福朗支線,全長雖僅二十公里,但沿線山高谷深,隧道總長約六公里,工程之艱鉅不遜於奧斯陸—卑爾根鐵路,經過十七年的施工,福朗支線直到一九四零年八月一日才正式通車,由於沿線冰河、瀑布、雪山景觀獨特,通車後立刻躍升為歐洲頂級景觀鐵路。炙手可熱的福朗支線,夏季每天有九至十班次列車,冬天則減為四班次。
  福朗支線火車有解說員介紹沿途風光,火車行駛四點四公里,穿過巴克里(Bakli)隧道後,在氣勢磅礡的基約斯瀑布(Kjos Waterfall)停靠約五分鐘,遊客除可欣賞「瀑布之水天上來」的美景外,還可聆聽站立在瀑布旁的長髮女郎高歌一曲,然後帶著繞樑歌聲,一路經過卡達爾(Kardal)、布朗海樂(Blomheller)、比立克門(Berekvam)、達爾斯伯頓(Dalsbotn)、哈聯納(Hareina)、藍登(Lunden)等迷你小站,下降到奧蘭德峽灣(Aurlandsfjord)頂端的小鎮—福朗。想做旅行行家的背包族,可以在福朗或車程十分鐘的奧蘭德(Aurland)停留一天,也可前往拉道爾參觀鮭魚館及古農村建築。「趕路族」在福朗下車後,稍事停留便得搭乘渡輪前往固特曼根。
  福朗至固特曼根的峽灣渡輪航程約兩小時,渡輪航行在奧蘭德峽灣、挪威最長的松恩峽灣(Sognfjord)及挪威最窄的納羅伊峽灣(Neroyfjord),兩岸除了高聳的山脈外,不時可見從山巔直洩而下的瀑布,峽灣的美,豈止一個「讚」字可形容!渡輪內並提供咖啡、飲料…等餐點服務,背包族可一邊享受美味咖啡,一邊欣賞峽灣美景,也可與渡輪上的各國遊客閒話家常,做做國民外交。
在眾多峽灣小鎮中,固特曼根只是個接駁站,並無特殊景點,遊客鮮少在此停留,大都來去匆匆,下渡輪後,可在碼頭旁輕易地找到前往沃斯的巴士,巴士行駛在青山綠水間,約一小時車程便可抵達沃斯,這個熱門旅遊勝地,夏季時是登山、跳傘、滑翔翼、釣魚及水上活動的好地方,冬天則是越野滑雪最佳地點。小鎮有一座十三世紀的教堂,一個收集十六幢古老木造建築的沃斯民俗博物館(Voss Folk Museum),此外,沃斯也是觀賞挪威古老舞蹈的絕佳去處,時間充裕的遊客,不妨在此地歇歇腳、喘口氣,隔天再搭火車到卑爾根。
奧斯陸至卑爾根的鐵路,自沃斯後進入峽灣地形,火車穿梭在隧道、峽灣之間,景緻不可謂不美,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走訪過「挪威縮影」的頂級峽灣景觀後,不少趕路族從沃斯上火車後,兩小時的路程,一路呼呼大睡,直到卑爾根。以旅遊行家自許的背包族,就看著辦吧!※

交通情報
奧斯陸—麥竇爾—沃斯--卑爾根(火車):07: 42、10: 48、14 :55、16: 09、23: 00
麥竇爾—福朗(火車):五月下旬至九月下旬,每天有十車次(每年時刻表不盡相同),其餘時間每天四車次,車程約四十五分鐘
※搭乘從奧斯陸出發的火車,到麥竇爾銜接福朗支線火車No Problem!
福朗—固特曼根(渡輪):六、七、八月 09: 00、10:35、13:50、14:30 航程約兩小時
固特曼根—沃斯(巴士):0930、1135、1230(五月二十九日至十月九日)、1330(週六、日停駛)、1520(五月二十九日至十月九日)、1715 車程約一小時
沃斯—卑爾根(火車)

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

寮國小桂琳 低消費、高享受 度假天堂--旺陽

寮國小桂琳 低消費、高享受 度假天堂
懷抱夢想、背起行曩、踏上旅途…即使路途艱辛;縱然風霜雨雪,「Keep Walking!」是背包客永遠的堅持。千山獨行也罷;成群結黨也成, 既然擋不住驛動的心,背包客!上路吧!擁有「寮國小桂林」美名的旺陽(Vang Vieng),有清澈的溪流;有連綿的石灰岩山;有刺激帶勁的戶外活動;有閒適懶散的步調;有滿街的洋文招牌和滿街的老外。「長在深山洋人識」,近年來,歐、美、日…等世界各地的背包客蜂擁而至,旺陽已成為寮國旅遊最紅火的度假區。低消費、高享受,背包客想度假嗎?到旺陽去吧!
永珍前往旺陽,有迷你巴士和號稱VIP的大型巴士兩種交通工具,迷你巴士載客少,價錢較貴,照理說應該座位寬敞,行車時間較短,但事實正好相反。出門旅遊,一切得精打細算,何必當冤大頭?!VIP大型巴士的乘客除了少數當地民眾,大多是年輕的老外背包族,是認識旅遊同好,拼國民外交的好機會。來自世界各地的「阿逗仔」,依靠南腔北調的英語溝通,盡管有時「雞同鴨講」,雖然有時「莫宰羊」,但只要面帶微笑,再適時發揮豐富的肢體語言,朋友自然一籮筐。滿載旅遊族的歡樂巴士,沿著13號公路蜿蜒奔馳,約3.5小時的路程,一路綿延的翠綠中,偶而夾雜著農民火耕造成的黑山頭;偶而出現保持原始風貌的茅草屋,13號公路所經之處,幾乎見不到現代文明的鑿痕,帶給遊客的只有一路的驚艷…。
旺陽位於寮國首都永珍北方160公里,綿延的石灰岩山脈緊緊將旺陽環抱,湍急的南松(Nam Song)河穿梭整個小鎮,老天爺以鬼斧神工的大手筆,在旺陽周遭喀斯特地形雕鑿出千奇百怪的石灰岩洞、地下伏流。山清、水秀、洞奇、石美,旺陽的景觀酷似桂林;但比比皆是的英文招牌、滿口洋京梆的店家,悠閒的生活步調卻更像陽朔。稱旺陽「小桂林」倒不如稱她「小陽朔」!
寮國國民所得只有幾百美元,是東南亞「貧戶」之一,政府外匯大多靠出口薏仁、咖啡等少數農作物及觀光業收入,身為老外最鍾愛的旅遊區,旺陽是寮國創匯大戶,石灰岩洞和南松河則是旺陽的搖錢樹,為抓住老外的心,配合老外的口味,旺陽旅遊業者發展出兩種主要的Local Tour,一種是Tubing(輪胎漂浮),另一種是Kayaking(泛舟漂流)。Tubing是人窩在輪胎上,以手腳當槳,順水漂浮,剛下水時,因為新鮮、好玩,每個人都興致勃勃,但連續幾小時,半邊身子浸在水中,手腳還得奮力划水,怎會不累人?Tubing碰到陽光燦爛的艷陽天,絕對成為黑人一族;遇到「嘩啦嘩啦」的下雨天,個個成為落湯雞。Kayaking的套裝行程包括參觀象洞、象村、水洞探索、激流泛舟,雖然也挺累人的,背包客可別放棄挑戰個人體能的機會,Go!Go!GO!
Kayaking的套裝行程價格約10~15美元,旺陽街上每家Guesthouse都可預約,請記住!貨問三家不吃虧。由於Kayaking大都是水上活動,泳裝、拖鞋、防曬油、太陽眼鏡自然少不了,鈔票、相機、證件等貴重物品最好放在防水袋中,以免浸水。有些業者會免費提供防水袋,有些則無,切記要問清楚情況,如果沒提供防水袋,還是掏出一美元租借,以免因小失大。
Kayaking套裝行程的第一站是參觀象洞,象洞是個已乾枯的石灰岩洞,洞內供奉釋迦牟尼佛像,佛像前有個號稱是佛陀腳印的水泥腳印模型,姑妄言之妄聽之,看看就好,不必太計較。象洞旁高腳屋建築的的象村,是寮國四處可見的傳統農村,淺嚐兩道小菜後,大餐--水洞探索豋場。水洞屬石灰岩地形的伏流景觀,以輪胎漂浮方式進洞探索的點子,既刺激又有趣,是旺陽旅遊的招牌節目。
水洞內黑鴉鴉一片,進洞前千萬要檢查業者提供的老式頭燈是否No Problem!。專業的水洞導遊,會指導遊客橫躺在輪胎上,而後帶頭進洞,遊客進洞後,請別只顧著沿繩索奮力前進,一邊拉繩索一邊划水之餘,好好利用頭燈四處照射,欣賞喀斯特地形水洞景觀,「一步一美景,一步一驚奇」,大自然的精雕細琢,保證令人目不暇給 。漂浮約20分鐘後,地底伏流水位突然降低,無法漂浮,遊客必須拖著大輪胎徒步2、3分鐘,然後再躺上輪胎,手腳並用划水約5分鐘,到達盡頭處後,由於水洞探索十分熱門,老式頭燈數量有限,加上洞內只能單線通行,因此稍微停留片刻,就得沿原路折返,全程約一小時。
回到洞口,B.B.Q的時刻到了,導遊就地取材--以石塊堆砌成爐灶,以樹枝當烤架,將洋蔥、小黃瓜、鳳梨、雞肉串成一串,放在炭火上燒烤,簡單的蔬果燒烤加上炒飯、法國麵包、水果,就是標準、原始的旺陽式B.B.Q。費力划水一小時,肚子餓得直打鼓,即使料理簡單,一樣吃得津津有味。
Kayaking套裝行程的重頭戲是激流泛舟,午餐後從水洞出發,經過碧綠的田野、苗家山寨、清澈小溪,約40分鐘步程,抵達泛舟的起點,導遊也許擔心遊客無法應付體力大挑戰的泛舟,出發前會好心提醒遊客三思,建議背包客「既來之則安之」,勇敢登上小舟,發揮潛能與激流拼搏吧!
南松河水流湍急,泛舟全程有十餘處大小激流,一般而言,導遊會與遊客兩人共乘,但旅行社為省錢,有時只派出一個導遊,遊客如在兩人以上,有些人就得「單兵作戰」了。泛舟最刺激、最具挑戰性的就是激流,經驗不足的人,稍微操槳不好,有的翻船;有些撞上石塊;有些擱淺…體力不足又沒經驗的人,建議極力要求有導遊「同舟共濟」,否則嘿!嘿!嘿!碰到激流只有翻船投降,挑戰激流不成,反成了「翻船高手」。
奮力和激流拼搏約兩小時後,來到一處河面寬闊、水流平緩的河段,水中是輪胎漂浮客的天下;岸邊則是歐美背包族的世界,一處處的木架平台、高腳茅草屋,盡是穿著比基尼、酥胸半露的辣妹,和袒胸露背的酷哥。拿出吃奶力量對抗激流,體力、精神大透支,幸好有這處休憩區,可喝喝飲料、喘喘氣、養養眼,讓身體得以稍稍伸展、舒活筋骨,更重要的是憋了兩小時,也該讓膀胱解放解放了。
休憩區的老外,有的暢飲寮國啤酒;有的躺在平台日光浴;有的三五成群閒聊;有的四處閒蕩;有的則體驗「Free jump」--當地旅遊業者將寮國鄉間兒時的蔓藤跳水,巧手慧心設計成寮式自由彈跳,從高約五公尺的簡陋跳台一躍而下,經過多次空中擺盪,再跳躍下水,刺激度雖比不上紐西蘭皇后鎮的高空彈跳,但也夠來勁的!
短暫休息後,再度登上塑膠小舟,若非體能絕佳的建將,多數人只能鼓起餘力。咬牙苦撐最後一小時,完成南松河激流泛舟,絕對夠資格自封「激流勇士」。
旺陽有許多石灰岩洞,其中最大的是面積廣達31000平方公尺,深約3公里的七里岩洞,廣闊的石灰岩洞目前僅開放部份供遊客參觀,石筍、石柱、石鐘乳、石瀑…等典型景觀,也是旺陽的熱門景點。
旺陽的生活是自在的;旺陽的步調是悠閒的。背包客不妨入境隨俗,懶洋洋地半躺、半靠在酷似鴉片榻的大床上,看電視、看書刊、發呆、閒扯、品酒…;不妨找家寮式Massage,徹底放鬆心情、鬆弛筋骨;不妨悠閒穿梭田野,與村民話家常…。
國民所得偏低,想在寮國品嚐美食「門都沒有」,除了專賣老外的沙拉、漢堡、牛排,典型的寮國菜大概分成Tom Yam(酸辣湯) 、Yam (涼拌 ) 、Lab(東北式碎 )、Som Tam (涼拌青木瓜絲加烤雞、魚、豬、牛肉),口味大同小異--酸酸、甜甜、辣辣,比較合乎國人胃口的只有牛肉湯麵(Noodle Soup)、蔬菜湯Vegetable Soup。饕餮客、美食家,等回台灣再享受吧。
心動嗎?還猶豫甚麼!到旺陽去吧!

2007年9月23日 星期日

※熱力推薦路線

※熱力推薦路線
博物館巡禮—奧斯陸畢格杜伊半島
前往挪威旅遊,除了觀賞峽灣、冰河、極地…等世界頂級的自然景觀,背包客請不要錯過造訪博物館的機會,無論大都會奧斯陸(Oslo)、重要海港卑爾根(Bergen)、第三大城特倫翰(Trondheim),或是小鎮拉道爾(Lerdal)、巴里斯川德(Balestrand)等地,五花八門的博物館,各有特色,值得一親芳澤。
奧斯陸身為挪威首都,集「三千寵愛在一身」,成為挪威「博物館大戶」,擁有建築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應用藝術博物館、滑雪博物館、孟克博物館(Munchmuseet)、歷史博物館、易卜生博物館(Ibsen Museum)、挪威民俗博物館、郵政博物館、海事博物館、動物學、礦物學、地質學及古生物博物館、維吉蘭博物館(Vigeland Museum)、市立博物館、維京船博物館(Viking Ship Museum)、康提基博物館(Kontiki Museum)、兒童藝術博物館等數十座大小博物館,除非是「博物館迷」,一般遊客大概只能依個人喜好,選幾個博物館參觀。
畢格杜伊(Bygdoy)半島是奧斯陸博物館最集中的地區,也是博物館巡禮的最佳選擇,背包客可以用一天的時間,造訪民俗博物館、維京船博物館、康提基博物館、海事博物館,
順道還可到半島的海灘來個「日光浴」,看看「挪威豪放女」、「挪威藍波」 的一流身材,回程時再到港口品嚐生猛海鮮,心靈、視覺、味覺兼備,夠炫吧!
三十路巴士是市區前往畢格杜伊半島的主要交通工具,遊客在Folkemuseet站下車後,便來到以「See the whole of Norway in one day!」為號召的挪威民俗博物館,這個挪威最大的博物館,也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露天博物館之一,園區內除了地標建築—高.史泰夫教堂(Gol Stave church)外,還有古老的加油站、農莊、麵包店、糖果舖、打鐵舖、穀倉等一百五十一幢從挪威各地搬遷而來的建築,古意盎然的博物館,不時可見身著挪威傳統服裝的少女、馬夫、紡織姑娘…在農舍、教堂、小商店等處,展現十七、十八世紀生活風貌,背包客可搭乘園區的馬車,也可跟著博物館的導覽人員參觀,當然也能自由行動,安步當車,沉浸在中世紀風情中。逛累的話,不妨到博物館附設的餐廳喝杯咖啡、歇歇腳。
維京船博物館距離民俗博物館不遠,館內陳列三艘西元九世紀的大型維京船,這三艘維京船打撈自奧斯陸峽灣(Oslofjord)的奧斯堡(Oseberg)、高斯塔(Gokstad)、突尼(Tune),並以打撈地點命名,奧斯堡號船身長二十二公尺,擁有精緻的龍頭及食鳥蛇雕刻,高斯塔號船身長二十四公尺,這兩艘維京船,是全世界保存狀況最好的兩艘維京船,博物館內並收藏維京海盜自各國搶劫來的物品。
連續參觀兩座博物館後,背包客可搭三十路巴士前往康提基博物館,館中陳列的康提基號木筏,是挪威探險家索爾.海耶道爾(Thor Heyerdahl)於一九四七年,從祕魯(Peru)航行到波里尼西亞(Polynesia)的仿古木筏。此外,還有一艘索爾 海耶道爾航行到埃及的蘆葦帆船--拉二號(Ra II),館中並收藏有海耶道爾自復活島(Easter Island)帶回來的藝術品。福朗博物館位於康提基博物館對面,館中陳列的福朗極地號(Polarship Fram),係挪威籍南極(South Pole)探險家阿蒙森(Roald Amundsen)、南森(Fridtjof Nansen)、史佛卓(Otto Sverdrup)探險南極所使用的探險船。博物館巡禮的最後一站--挪威海事博物館,也在康提基博物館對面,陳列的是各種船隻模型。
靠兩條腿參觀一連串博物館,絕對夠嗆的,TO’GO族到海灘輕鬆、輕鬆吧!畢格杜伊半島的滬克(Huk)及帕拉狄斯布克塔(Paradisbukta)海灘,是日光浴及游泳的好地方,也是眼睛吃冰淇淋的好所在,充分休息後,建議TO’GO族搭乘渡輪回市區,渡輪停靠於市政廳前的港口,夕陽西下之際,隨心所欲找一艘港灣中的「船舶餐廳」,迎著海風,淺酌美酒,品嚐肉鮮味美的海產,為一天的旅程畫上圓滿的休止符。※

旅遊情報
挪威民俗博物館
開放時間:五月至九月每天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十月至四月週一至週五上午十一時至下
午三時,週六、週日上午十一時至下午四時
門票:70NKr(持有奧斯陸卡者免費)
維京船博物館
開放時間:五月至八月每天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
門票:30NKr(持有奧斯陸卡者免費)
康提基博物館
開放時間:每天上午九時三十分至下午五時四十五分
門票:30NKr(持有奧斯陸卡者免費)
挪威海事博物館
開放時間:每天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
門票:30NKr(持有奧斯陸卡者免費)

冰河與峽灣交會--挪威

◎認識挪威
巍峨的高山、深邃的峽灣、清澈的溪流、茂密的森林、晶瑩剔透的冰河、風情萬千的極地….挪威是個美麗、迷人的國家。
挪威意為「北方之路」,是斯堪的納維亞(Scandinavian)半島土地最狹長的國家,南北長約兩千公里,東西最狹窄處僅兩公里寬,國土由北緯五十七度五十七分延伸至北緯七十一度十一分,全國面積為三十二萬三千八百九十五平方公里,總人口卻只有四百餘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第二低的國家。峽長的國土有三分之一位在北極圈內,長約兩萬公里的海岸線,由於受到萬年冰河侵蝕,遺留的U形谷綿延不斷,形成一處處的峽灣,挪威最早的居民,便是沿著海岸、峽灣居住,大約在一萬兩千年前,冰河逐漸消退,獵人和漁夫向北遷移,進入北極圈內沙米人的活動區域,由於極地幅員遼闊且人煙稀少,移民過程並未出現嚴重衝突,部分移民並與沙米人「血統融合」,成為一家人。除了挪威人、沙米人,挪威境內還有阿爾卑斯民族、地中海民族、芬蘭移民,各族群間相安無事,並無種族糾紛。挪威民眾大都信奉基督教,一般使用的語言為北日爾曼語支的挪威語,但由於觀光事業發達,多數地區「講英語也通」。
挪威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西邊,瀕臨大西洋(Atlantic Ocean)、挪威海(Norwegian sea),國土與芬蘭、瑞典、俄羅斯接壤,南部多山及陵地,中心區有面積三百六十八平方公里、挪威最大的湖泊—密沙湖(Lake Mjosa)、中心區北邊是杜瑞山(Doverefjell)的斷層塊,東方是傾斜的山谷;峽灣從南方的斯塔凡格(Stavanger)向北延伸到北極圈,北極圈內則是幅員遼闊、人煙稀少的荒原。主要城市有奧斯陸、卑爾根、斯塔凡格、特倫翰等。
西元八世紀以前,挪威是個被遺忘的國度,直到西元七九三年,維京(Viking)海盜開始到處掠奪,惡名在外,挪威成為英格蘭、南威爾斯(South Wales)、愛爾蘭(Ireland)的夢魘。西元十世紀,維京王哈洛德.非爾海爾(Harald Fairhair)率領大軍東征西討,首度統一全挪威,哈洛德死後,挪威又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西元一三八零年,挪威被丹麥併吞,一八一四年四月,由農人、商人及中產階級合組的議會在艾茲渥爾(Eidsvoll)開會,並於五月十七日簽署通過憲法,選出丹麥皇儲克里斯丁.菲特列為國王,此後,挪威、瑞典、丹麥關係糾葛不清,直到一九零五年,挪威才正式獨立。獨立後的挪威依舊命運多乖,雖然政府一心想維持中立,但兩次世界大戰,仍被捲入戰火中。
風情萬千的的峽灣、千年不融的冰河,是挪威觀光旅遊的最佳賣點,背包客除了不能錯過峽灣及冰河美景外,奧斯陸、卑爾根、特倫翰、納維克、柏德等城鎮,各具風情,值得一親芳澤,此外,北極圈內的洛弗敦群島、北角、都令觀光客魂牽夢縈。但由於挪威緯度高,冬天來得早,每年九月下旬,「冬神」便帶著寒冷的北風,從北極圈一路橫掃過來,連最溫暖的奧斯陸也難逃魔掌,漫長的嚴冬,由於晝短夜長,天氣嚴寒,冬天的挪威似乎成為沈睡的國度,直到來年五月,春臨北國,冰雪融化,草綠了、花開了、蝴蝶飛舞、鳥兒歌唱,
挪威才從睡夢中甦醒,世界各地的觀光客也紛紛湧進挪威,尋訪北國春色。
每年五月中旬到八月下旬是北國的夏天,也是旅遊的旺季,不過背包客務必注意,挪威位處高緯度地區,加上瀕臨北大西洋,即使夏天也會出現十度以下低溫,禦寒衣物、雨具絕不可少。
擁有兩萬公里的漫長海岸線和二十餘萬個內陸湖泊,挪威魚產之豐舉世聞名,除了外銷,魚成為挪威人民的生活必需品,鱒魚、紅點鮭魚、鱈魚、歐鯛、白鮭、鱸魚、鯉魚、黑鱈、小鱈魚、大比目魚、鯡魚、鯖魚、大西洋鮭魚等五花八門的淡水、海水魚,肉鮮味美,足以讓饕餮客食指大動,但挪威人往往以醃漬的方法處理魚產,對台灣人而言,或許不太習慣,但包括火腿、香腸、生菜沙拉、蛋、烤肉、魚、甜點、冰淇淋、咖啡等「吃到飽」的「海盜餐」,價格約為200NKr,絕對合胃口。此外,挪威的名菜有酸鮭魚(Cravlaks)、燒烤鱒魚(Oreet)、烤馴鹿肉等,遠道而來,不妨嚐嚐異國風味。挪威物價頗高,除非腰包「麥克、麥克」可經常到餐廳享受大餐,自助旅行者偶一為之即可,解決三餐最便宜的方法就是到超市採購,「Do It Yourself!」
由於墨西哥暖流經過挪威沿海,暖流和寒流交會處形成絕佳的魚場,加上內陸湖泊鮮少遭受人為污染,成為魚類棲息繁殖的地方,挪威有無數下竿的好地方,除了洛弗敦群島外,數以百計的峽灣都可看見海釣者的身影;至於溪釣,則以芬馬克(Finnmark)的阿爾塔(Alta)及塔那(Tana)河、特倫德拉格(Trondelag)的高拉(Gaula)河、南姆森(Namsen)河及奧克拉(Orkla)河人氣最旺。
挪威位於高緯度地區,一年中冰天雪地的時間相當長,漫長的冬天,總不能天天憋在家裡,滑雪因此與民眾的生活結為一體,挪威全國共有一千餘家的滑雪俱樂部,會員人數超過二十萬,越野滑雪、高山滑雪、跳躍滑雪等都是滑雪者的最愛。挪威當局為推展滑雪運動,除經常舉辦訓練營及滑雪大賽外,並建有滑雪博物館及出版刊物,可謂用心良苦。
  冰天雪地除了培養出不少滑雪建兒,也成為探險家的溫床,阿蒙森、南森、史佛卓,史考特(R.F.Scott)、海耶道爾、赫若弗森(B.Herjolfsson)、約瑟夫(F.Josef)等探險家,讓挪威的國旗飄揚在南極、北極、格陵蘭等地,挪威探險家秉持維京人冒險犯難的精神,在世界探險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九六九年,挪威發現蘊藏豐富石油及天然氣的艾可菲斯(Ekofisk)油田,石油工業不但使國民所得大幅成長,也使挪威擁有足夠的財源進行基本建設,及實施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奇怪的是雖然有那麼好的社會福利制度,挪威老人的自殺率卻居高不下。
挪威的國定假日有:新年、聖星期四(復活節前的星期四 Maundy Thursday)、勞動節(五月一日)、獨立紀念日(五月十七日)、基督升天節(復活節後四十天)、Whit Monday(復活節後第八個星期一)、聖誕節、聖誕贈禮日(Boxing Day)。※

2007年9月22日 星期六

太陽和風的民族—北極圈內的原住民沙米人

太陽和風的民族—北極圈內的原住民沙米人
數千年來,從挪威、瑞典、芬蘭北部延伸到俄羅斯西北角的拉普蘭地區(Lapland),居住著一群不畏艱難環境的種族,他們自稱「太陽和風的民族」,他們是北極圈的原住民,他們的名稱叫做沙米(Saami),也有人稱他們為拉普人(Lapp)。
由於缺少文字記錄,沙米人的起源並不清楚,有學者認為沙米人是來自中歐山區的種族,也有學者將他們歸類為西伯利亞民族,雖然至今仍無法「講清楚、說明白」,但沙米人卻毫不在意,這群生活在廣袤無邊的大地子民,始終以身為沙米人自傲,數千年來,他們迎著太陽、追逐風,以大無畏的精神,在嚴苛的環境下,盡情揮灑生命的色彩。
遼闊的拉普蘭地區,散佈著湖泊、河流、山岳、丘陵、森林、冰原、冰川….,植被以雲杉、松樹、樺樹、冷杉、苔蘚為主,棲息其中的松鼠、熊、馴鹿、狐狸、海豹等野生動物,成為沙米人狩獵的對象,數千年來,沙米人都是過著游牧生活,居住在角錐形的營帳Kata內,靠打獵、捕魚維生,近幾十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沙米人轉而依靠農耕和畜牧生活,部分沙米人則從事商業及旅遊業,雖然生活型態改變,但馴鹿仍是沙米人最重要的財產,野生馴鹿食用的是三百多種極地天然植物,因此野生馴鹿肉成為餐桌上的佳餚,馴鹿奶可以當飲料喝,也可製作乳酪,馴鹿髓骨和碎肝片可燉煮拉普庫克(Lappkok),皮毛是衣服、地毯、帳篷的原料,鹿角可作為藥材或紀念品,可謂一身是寶,難怪沙米神話故事中,認為馴鹿是風之神Bieggaalmj送給沙米人的禮物。由於拉普蘭地區的馴鹿都已被馴養,目前只有俄羅斯西北地區,偶而可見野生馴鹿的蹤影。
惡劣的環境,使得沙米人對大自然充滿敬畏,他們相信自然界的一切都有神靈,太陽神Peive、雷神Horagalles、死神Rota等眾多神祇與沙米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有了神祇,自然要有與上天神祇聯繫的巫師,沙米族的巫師Noajdde以輪鼓(Troll-drums)和天界溝通,輪鼓的鼓皮漆成紅色,鼓面圖案通常是一個象徵太陽的圓圈或菱形,上端及底部繪畫各種神明,鼓的四周則是人與動物的圖案,基督教傳入沙米社會後,傳教士認為輪鼓具有邪惡的力量,大肆毀損輪鼓,倖存的輪鼓,如今已成為博物館的珍品。
與世界其他地區少數民族一樣,沙米人曾經遭受不公平的對待,二次世界大戰前,挪威政府鼓勵沙米人挪威化,瑞典政府於一九五零年才廢除沙米人不得在校使用沙米語的規定,官方的政策讓沙米人的文化幾乎奄奄一息,近數十年來,隨著少數民族文化逐漸受到重視,沙米文化總算重現生機,蘊含原始聲音的喬克(Joik)再度盛行,沙米音樂、藝術、詩歌…「百花齊放」,生機盎然。
沙米人的語言屬於烏拉爾語系芬蘭—烏戈爾語族的拉普語,共有三種主要方言,北拉普語通行於芬蘭最北部、瑞典、挪威;東拉普語為俄羅斯柯拉半島,南拉普語只有挪威中部、瑞典中北部少數人使用。拉普語雖具有芬蘭語、愛沙尼亞語、卡累利阿語的部分特徵,但卻擁有自己的風格,二次世界大戰後,沙米人從小學開始便學習沙米語,曾經瀕臨滅絕的沙米語,已無斷根之虞。
沙米人的傳統服裝受到生活環境的影響,色彩鮮豔,華麗的衣裳、裙子、罩袍(Gakti)等多半以醒目的紅色為主,再配上製作精巧的銀項鍊及垂飾,顯得十分華麗,另外還有一項特別的裝飾品,就是用細絲般的白鑞絲經由精妙的手藝嵌繡在美麗的手鐲上,或繡在以馴鹿皮所製的袋子上。以往沙米人日常穿著的服飾,如今只在慶典、婚禮、喪禮場合穿著。除了手工縫製服飾外,為了打發漫長冬天,沙米人往往利用冬天製作工藝品,以植物根部雕製的籃子、木雕,手工製作的彩帶、皮包、皮雕等,各具特色,除自用外,如今也成為販售觀光客賺取外快的紀念品。
數千年來,始終笑傲北極圈的沙米人,如今人數日漸減少,整個拉普蘭地區只有約四萬沙米人,背包客請把握機會,前往拉普蘭地區與「太陽和風的民族」「喜相逢」。※

2007年9月21日 星期五

我見青山多嫵媚--認識阿里山

我見青山多嫵媚--認識阿里山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啊…啊…啊……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綠水常圍著青山轉。」這首家喻戶曉的歌曲,絕大多數的國人,不但耳熟能詳,哼上兩句絕不成問題,悠揚的旋律、嘹亮的歌聲越過高山、渡過大海、穿過森林、掠過平野…,阿里山的名聲怎麼會不響亮﹖千變萬化的日出、絢麗多彩的夕陽、浩瀚無垠的雲海、千嬌百媚的花季加上鄒族原住民瑪雅斯比的莊嚴祭典、名列世界3條登山觀光鐵路之一的阿里山森林鐵路…讓阿里山成為國人休閒旅遊的最愛,是理所當然的事;歐、美、日本觀光客聞風而來,也不稀奇,連海峽對岸的大陸民眾都知道阿里山的大名,阿里山儼然已成為台灣的地標。
雖然阿里山名聞遐邇,但名稱的由來,至今依然混沌不清、眾說紛紜,較為流傳的說法是,兩百多年前,鄒族達邦社有位身強力壯、擅長打獵的青年,名叫阿巴里,有次阿巴里追蹤野獸,從達邦翻山越嶺到現在的阿里山,意外發現該地區野生動物族群豐富,阿巴里回到部落後,將好消息告訴族人,並帶領族人上山打獵,每次都滿載而歸,族人為感念阿巴里,便將該山名為阿里山。
清朝時,阿里山地區隸屬台灣縣及鳳山縣南路番同知,由台灣海防同知兼管轄,日據時代至民國12年,由台南嘉義郡設置辦事所,辦理山地醫療、教育、授產等工作,民國34年台灣光復,政府依據現有鄒族分佈地區劃為自治行政區,民國35年設立鄉治,並依吳鳳之名命名為吳鳳鄉公所,其後由於該鄉鄒族原住民認為「吳鳳」故事為無稽之談,在激烈抗爭下,改名為阿里山鄉。
阿里山鄉位於嘉義縣東部,中央山脈山腳,東南以楠梓仙溪為界,與高雄縣桃源鄉、三民鄉比鄰;東北與南投縣信義鄉、雲林縣古坑鄉接壤,東邊以玉山群峰與花蓮縣、高雄縣、南投縣為鄰,西面為竹崎鄉、番路鄉、梅山鄉、大埔鄉,轄區面積為427.842平方公里,佔全縣面積(1901.67平方公里)1/5強,高居全縣18鄉、鎮、市之冠;但人口僅有7千餘人,僅略多於大埔鄉,是個地廣人稀的山地鄉。
阿里山鄉共有12個村落,其中達邦村、樂野村、山美村、新美村、來吉村、里佳村、茶山村為鄒族原住民部落;中正村、中山村、香林村、十字村、豐山村5個村莊是漢人村落,鄒族原住民與漢人比例約為3:1。
台灣光復初期,政府根據鄒語COU將鄒族稱為曹族,直到民國87年11月,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才正式核定更名為鄒族,不知道甚麼原因,不少鄒族原住民對「曹族」的名稱很感冒,遊客千萬不要「那壺不開提那壺」,如果仍以曹族稱之,有時可能會引起鄒族原住民的不快。一般文獻中將鄒族分為「北鄒」、「南鄒」兩大支群,北鄒原本由數十個社組成,鼎盛時期分佈範圍北至陳有蘭溪,南至高雄縣新望領,西抵嘉義平原,東以荖濃溪、中央山脈稜線為界,人口達數萬人,其後因長年征戰、農作物欠收、傳染病、瘟疫等因素,人口大幅減少,勢力範圍也隨之萎縮,目前主要分佈地區只剩下達邦社(TAPAN GO)及特富野社(T'FUYA)兩大社,人口約6千人。散居在南投縣信義鄉久美村的魯富都('LUFDUL)社,因為大批布農族遷入,逐漸被布農族同化,已成為「少數民族」。此外,居住在豐山村及石鼓盤溪岸的伊拇茲社(IIMUCU),因早期和特富野社交戰,死傷慘重,於民國初年廢社。南鄒有沙阿魯阿群(SA'ALUA)、卡那卡那富群(KANAKANAVU)兩大群,這2個鄒族分支由於長期與布農族相處,生活習慣、語言、祭典和鄒族已迥然不同,近年來,透過鄒族的尋根活動,南鄒族人在瑪雅斯比祭典時會專程前來參與,也許不久後,南鄒族人會認祖歸宗。
在鄒族的神話故事中,關於鄒族的起源有3種說法,第1種說法是遠古時代,天神哈莫(HAMO)降臨玉山頂,牠降臨後搖動附近的楓樹,楓葉落到地上後變成人,這就是鄒和瑪雅(MAYA)的祖先,隨後天神搖動茄苳樹,落葉變成漢人「布杜」(PUDU)的祖先。第2種說法為天神哈莫降臨特富野社播種人種,人種在土地上生長,成為現在鄒族的祖先。第3種說法是古時有位青年上山打獵,遇到一隻大鹿,大鹿被獵人用箭射到,負傷逃走,年輕的獵人緊追不捨,不知不覺間進入深山,進入深山後,大鹿突然失去蹤影,這時天色已暗,青年身心俱疲,想找地方休息,但又擔心深山野獸眾多,性命難保,便繼續尋找出路,不幸在途中跌落山谷,身受重傷,年輕獵人在昏昏沈沈中睡著,睡夢中,青年覺得身旁有條大蟒蛇口吐唾液幫他療傷,醒來後發現果然有條大蟒蛇,此後數日,大蟒蛇每天採鮮果供獵人充饑,過了一段時間後,獵人傷勢痊癒,為報答大蟒蛇救命之恩,便與蟒蛇結為夫妻,一年後,蟒蛇生下幾個小孩,這些小孩就是現在鄒族的祖先。
傳統上鄒族屬多神論,天神、命運神、家神、河神、栗神、稻神、獵神、社神
軍神…都是庇佑族人的神明,西元1946年,長老教會首先傳入鄒族部落,接著天主教、真耶穌教也在各部落傳教,如今不少鄒族原住民信奉西方宗教,在教義反對偶像崇拜的情況下,對傳統多神論習俗的影響不言可喻。
受到漢人強勢文化的侵蝕,鄒族的傳統祭典--播種祭、收割祭、除草祭、收藏祭、幼年周年祭、首祭、小米收成祭、會所修建祭、部落團結祭、修路祭、社祭等,已逐漸消失或與現在唯一舉辦的瑪雅斯比戰祭合併,由於瑪雅斯比戰祭必須在庫巴(KUBA)舉行,而達邦村及特富野社都擁有庫巴,為避免鬧雙包,經族中長老開會決議,瑪雅斯比戰祭於每年2月15日由達邦社、特富野社輪流舉辦。
瑪雅斯比祭是阿里山鄉鄒族原住民最重要的祭典,鄒族傳統部落透過祭典儀式,凝聚族人的向心力,讓族人學習部落倫理規範、緬懷祖先、感謝神祇及歷代祖先的庇佑,民國70、80年代,由於前往參加瑪雅斯比祭的遊客,往往觸犯禁忌,瑪雅斯比祭幾乎成遊客作秀的舞台,民國82年起,經過一些有心人士的努力,瑪雅斯比祭逐漸恢復往日莊嚴隆重的場面。
瑪雅斯比祭的儀式繁複,從長老決議舉辦祭典之後,鄒族部落中便展開忙碌的準備工作,隨著祭典日子的接近,遠在他鄉的族人紛紛返鄉,原來只剩老人和小孩的部落,霎時熱鬧起來,瑪雅斯比祭猶如一條無形的鍊子,將鄒族原住民的心緊緊的繫在一起。
依照鄒族原住民的看法,瑪雅斯比祭從部落長老決議舉行祭典便揭開序幕,接著是祭儀準備、會所修建祭、登所預備、迎神祭、部落團結祭、男嬰初登會所禮、誇功禮、男子成年禮、送神祭、婦女引火祭、路祭、家祭、歌舞祭到結束祭才落幕,以往瑪雅斯比祭舉辦的時間大都為3天,現在由於工作、讀書等各項因素,已縮短為一整天(包括通霄的歌舞祭)。
瑪雅斯比祭正式祭典隆重莊嚴,遊客只能觀賞,不得加入祭典行列,晚上的歌舞祭則歡迎「大家一起來」,悠揚高亢的祭歌、風味獨特的粟米酒、如癡如醉的舞蹈…通宵達旦的歌舞,與正式祭典迥然不同,當夜幕低垂,熱情的鄒族原住民圍繞在庫巴廣場聖火旁,邀請遠道嘉賓同歌共舞,嘹亮的歌聲在山中迴盪,柔情似水的鄒族姑娘慇勤勸酒,此情此景,遊客族不醉也難!
由於瑪雅斯比祭典時期,各地遊客蜂擁而至,為達邦、特富野帶來不少觀光收入,山美村為吸引遊客,特地創造了「固﹖魚節」,每年選出一個特定日期,在達娜伊谷溪舉行,活動內容有賞魚、鄒族歌舞表演、鄒族風味餐、鄒族文物展等,倒也吸引不少遊客。
鄒族原住民認為根本沒有「吳鳳」這個人,豐山村民卻深信其人其事,每年農曆10月15日吳鳳生日時,豐山村都會舉辦吳鳳聖誕祭典,祭典儀式和一般祭典相似,小山村的熱鬧祭典,當然也希望大家共襄盛舉,為村民帶來外快。
原木柱子、茅草屋頂,屋頂上種著木檞蘭(Hosop'na na no hitsu)的庫巴具有濃郁鄒族傳統建築風格,鄒族原住民相信瑪雅斯比戰祭時,天神會降臨庫巴祝福族人,因此庫巴是部落中最莊嚴的地方,也是鄒族政治、信仰、文化活動的中心,庫巴又稱「男子會所」,嚴禁女性入內,傳說女子違反禁令進入庫巴,會遭天神嚴厲懲罰。庫巴神社茅草屋頂上所種的木檞蘭是鄒族的神花,這是戰神(I'afafeoi)插於帽冠的飾物,生長在深山原始林的老樹幹上,摘取十分困難,每逢瑪雅斯比戰祭舉行當天清晨,各氏族都要派出勇士上山採取木檞蘭,然後分發族人插於帽帶,傳說戰神認識木檞蘭,配戴木檞蘭就能得到戰神庇佑。庫巴神社旁種植的赤榕樹(YONO)則是鄒族的神樹,鄒族的古老傳說認為神樹是天神降臨人間的天梯,所以族人播種、祭祀及祭祀「社神」的地方,都會種植赤榕樹。
鄒族的傳統服裝色調十分鮮艷,男女服裝都以紅色為主要色調,男性的服裝除手工編織的衣服外,還有以山羌、山羊、鹿皮縫製的皮衣、背心、披肩、鞋子、綁腿…等,女性則搭配藍色背心、黑色滾花邊的裙子。鄒族原住民非常重視頭上的裝飾,男士的皮帽,帽頂上綁有帝雉的尾羽,帽外繫上熊皮製的裝飾帶,女性所戴的帽子,以綵球、流蘇裝飾,十分熱鬧。
阿里山鄉海拔從430公尺至3952公尺,轄區內群山連綿,除了玉山主峰、玉山前峰、小南山、玉山北峰等3千公尺以上的百岳名山外,海拔1千公尺至3千公尺之間的塔山、兜山、自忠山、祝山、石水山、芙蓉山、北霞山、霞山、南霞山、頂笨子山、雞子山、脈脈山、塔乃庫山、幾阿佐名山、卓武山、勃子山、爵爵斯山、多陽山、岳亞那山、薩匹基山、矢場谷山、尖崙山、大棟山、鹿林山、東埔山、松山、香雪山、對高岳、落鳳山、斯比斯山…峰巒疊翠「峰峰相連到天邊」,是登山客挑戰自我的絕佳山地鄉。山區濃密的森林提供野生動物隱蔽的棲息環境及充沛的食物,台灣山羊、台灣獼猴、山羌、山豬、飛鼠、赤腹松鼠、果子貍、鼬獾等野生動物族群維持穩定,其中以台灣獼猴、赤腹松鼠族群最多,前往山區登山健行的遊客經常可見到這兩種動物的蹤影。
豐富的食物、水源、隱密的庇護及歧異度高的植物社會、多層次的林相結構,使得森林成為「百鳥齊鳴」的鳥類天堂,台灣14種特有種野鳥均以森林為家,阿里山號稱「森林的故鄉」,鳥況當然傲人,除了中高海拔的金翼白眉、藪鳥、山紅頭、火冠戴菊鳥等11種野鳥外,還有中低海拔的繡眼畫眉、竹雞、五色鳥、紅嘴黑鵯、山紅頭、赤腰燕、筒鳥、頭烏線、珠頸斑鳩、洋燕、白頭翁、白環櫻嘴鵯、白尾鴝、大彎嘴、小彎嘴、棕面鶯、黑枕藍鶲、黃胸青鶲、綠繡眼、白腰文鳥、樹鵲等2十餘種野鳥,翩翩野鳥成為青山綠水間最迷人的小精靈,賞鳥族如錯過阿里山,怎能成為「老鳥」﹖
阿里山地區是曾文水庫的集水區,山區河流密佈--達娜伊谷溪、草山溪、霍薩溪、瑞峰溪、來吉溪、後崛溪、烏支那溪、伊斯基安娜溪、拉拉庫斯溪、巴沙娜溪、石鼓盤溪、阿里山溪、科仔林溪、三龍溪、清水溪、塔乃庫溪、普亞溪、曾文溪、楠梓仙溪、拉拉古村溪、後大埔溪等散佈在群山之間,這些河流大都位於人跡罕至的深山茂林,兩岸植被維持原始狀態,水質清澈,浮游生物及魚類資源豐富、魚類種數眾多,水清見底的溪流中有石賓﹖、溪哥、鯽魚、中華爬岩鰍、羅漢魚、脂鮠、短吻鐮柄魚、苦花、鱸鰻、台灣間爬岩鰍、褐吻蝦虎、溪蝦、螃蟹、白魚等魚蝦,近年來,達娜伊谷溪、石鼓盤溪、烏奇哈溪等溪流在當地居民努力保育下,已成為台灣地區賞魚熱門去處。里佳村鄒族原住民致力生態保育之餘,成功發展出飼養加拿大鱒魚及大甲溪香魚的技術,前往里佳村的遊客,不妨一飽口福。
民國71.9.30台18線阿里山公路正式通車以前,阿里山鄉對外交通主要依靠阿里山森林鐵路,如果沒有森林鐵路,阿里山鄉可能至今仍「藏在深山無人識」,阿里山有今天的名氣,森林鐵路是最大的功臣。走過悠悠歲月,歷經無數狂風暴雨的考驗,阿里山森林鐵路依然屹立在崇山峻嶺之間,宛如一條巨龍,將無數珍貴的資源由山區運到城市,也將文明的腳步引進山區,這條帶給國人無比懷念、裝滿人們多少記憶的森林鐵路,早已深深烙印在國人心中,成為我們的驕傲。
阿里山森林鐵路係日據時代,日本軍閥為開發阿里山豐富的森林資源而規劃設計的鐵路,1902年,臺灣總督府開始詳細測量鐵道興建路線,經過兩年勘查,1906年7月,在河合博士指導下,日本藤田組開始施工建築,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在民國1年12月,完成嘉義至二萬平間66.6公里的路段,其後,因為開發森林之需,鐵路延伸至阿里山,並開設東埔、眠月、水山、大瀧溪支線,目前,由阿里山至新高口(玉山口)的東埔支線,因興建新中橫公路,已於民國67年拆除,水山支線、大瀧溪支線也廢棄多年,只有全長71.4公里的本線、阿里山至石猴的眠月支線及由國人自行設計、興建的祝山支線維持營運。
阿里山森林鐵路分成平原及山地兩線段,嘉義至竹崎14.2公里路段,為地勢平坦的平地線,竹崎之後,森林鐵路進入山區,57.2公里路段蜿蜒於崇山峻嶺之間,群山連綿、山勢陡峭,鐵路最大坡度達百分之6.25(臺鐵縱貫線為2.55),曲線最小半徑為40公尺(縱貫線為211公尺)其中獨立山段的5公里路段,由於山勢險峻,森林小火車無法直接爬昇,為克服難題,森林鐵路以螺旋形盤旋而上,環繞獨立山3匝才至山頂,再以「8」字形離開獨立山,遊客族搭乘森林火車時,務必從車窗向外看,可以三度看見獨立山下的樟腦寮車站,放眼世界鐵路,鮮有如此奇景。此外,屏遮那至阿里山間,有三處爬升困難的路段,鐵路以「Z」字形升高,火車頭時而在後推,時而在前拖,形成世界鐵路難得一見的「火車碰壁」現象。
蜿蜒於叢山峻嶺間的阿里山森林鐵路,逢山鑿洞、遇水架橋,在全球各地鐵路中,鮮有可匹者,列名世界三條高山觀光鐵路,可謂名符其實。雖然搭乘森林小火車上山,時間較長、價錢較貴,但沿途不同的林相變化、火車碰壁的奇觀…絕對值得遊客一親芳澤。
陽春3月,百花仙子捎來春天的消息,經過一冬的蕭瑟,阿里山甦醒了--山青了、天藍了、花開了…春神帶著調色盤,費盡心思地裝扮阿里山,台灣緋寒櫻、吉野櫻、關山櫻等各種櫻花爭奇鬥艷,阿里山的春天是櫻花的天下!
由於阿里山地區的氣候類似日本吉野,1903年便有日本人零星引進吉野櫻在阿里山試種,早期種植的面積、數量都不大,直到1918年才大量種植,當年日本人在阿里山共種植900株吉野櫻,3年後,這批「先鋒部隊」首度綻放。阿里山種植櫻花成功的消息鼓舞了不少愛花人,1928年嘉義商工會在阿里山地區種植了486株吉野櫻;1904年「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協會」又在山區種植700株吉野櫻,並引進300株複瓣的八重紅大島櫻,陸陸續續引進的「舶來種」,加上本土種的臺灣緋寒櫻,阿里山地區櫻花族群創下最高記錄。
對日戰爭期間及臺灣光復初期,阿里山的櫻花由於乏人管理,數量大減,倖存的櫻樹寥寥可數,阿里山「櫻花王國」美名岌岌可危,嘉義林管處為恢復阿里山櫻花王國美譽,於民國53、4年,在阿里山森林鐵路奮起湖至阿里山路段兩旁,廣植臺灣緋寒櫻,日本櫻花的種植工作則因櫻樹來源無著,直到民國66年,日本櫻花會贈送嘉義林管處櫻樹苗才開始展開,民國66年至72年間,日本櫻花會共贈送普賢相、吉野、南殿、白加賀等各種櫻樹3950株,栽植的地點點包括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大門入口、商店區、旅館區、阿里山山莊、阿里山網球場、香林橋旁、沼平公園、石猴遊憩區、祝山鐵路沿線、第四分道路旁,幾乎遍及整個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在嘉義林管處戮力經營下,阿里山櫻花終於起死回生,再創第二春。
嘉義林管處為維護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櫻樹,每年不定期,由育樂課負責進行櫻花普查、整枝及病蟲害防治工作,除將每棵櫻掛上「身分證」、清除枝幹上地衣、寄生苔等附著植物,並聘請國內唯一的樹醫生--楊甘霖為老櫻樹動手術、整修老枝、噴灑農藥除蟲害,森林遊樂區的櫻花在妥善的照顧下,益發顯得生意盎然。
燦爛繽紛的阿里山花季,如今已躋身為國內最熱門的賞花地點,豔紅的臺灣緋寒櫻、潔白似雪的吉野櫻、花團錦簇的複瓣櫻花加上森氏杜鵑、木蓮花、金雀兒、多花紫藤…,吸引了無數慕名而來的賞花客,阿里山賞花已是國內最HIGH的旅遊路線,高踞臺灣地區遊客排行榜冠軍多年,繽紛燦爛的百花功不可沒。
如果說阿里山是台灣的地標;神木就是阿里山的地標,遺憾的是,曾經笑看始皇、漢武、康熙、乾隆…巍巍聳立3千餘年的神木,歷盡人世滄桑、風霜雨雪,終於走完它的一生,「土歸土、塵歸塵」,阿里山神木已回歸自然。
西元1899年,日本人石田常平由阿里山鄒族原住民嚮導,進入阿里山區探勘時,發現一望無際的阿里山紅檜森林,次年6月,日本當局派遣石田常平、小田成章、小笠原富二郎及池三九郎等人,深入紅檜森林展開調查,根據日本人清查,共有三3十餘萬株臺灣紅檜、臺灣扁柏巨木,西元1902年,臺灣總督府派東京帝國大學教授河合鈰太郎實地勘查,並決定阿里山開發計畫,目前阿里山高山博物館前還保留有紀念河合的「琴山河合博士旌功碑」。
西元1906年11月,日據時期嘉義廳技師小笠原富二郎前往阿里山巡視時,於海拔2150公尺處茂密森林中,意外發現紅檜巨木,當時推測樹高55公尺、圓周18公尺、直徑6公尺、立木材積約500立方公尺,推測樹齡為3000年,其後經玉山林管處(嘉義林管處前身)實測,樹高50公尺、胸高圓周23公尺,日本技師發現巨木後,1901.3.13,嘉義廳長津田設一率員前往,並依照日本奉神習俗,於樹幹綑縛粗繩,並在樹頭周圍建造欄杆以示尊敬,阿里山森林鐵路通車後,位於森林鐵路旁的神木,逐漸成為阿里山的地標。
1912年12月,嘉義至二萬平間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完工,次年森林鐵路通車,在日本人大力砍伐下,一輛輛材車載運檜木下山,廣大茂密的檜木森林,在日本人無情砍伐下,只有神木及寥寥幾株巨木倖存。
「才高遭天嫉,樹高遭雷擊」,民國41年,阿里山神木第一次遭雷擊,部分支幹被火燒死,火勢並延燒到中空的樹幹。民國45.6.7下午四時許,第一分道站員柳水旺發現阿里山神木遭雷擊而起火燃燒,當時擔任阿里山火車站會計的張新裕表示,由於火勢延燒至中空樹幹,灌救困難,經過2百餘位救火人員全力搶救,次日中午火勢才被撲滅,但神木已被燒死,生機全無。由於神木是阿里山的象徵,民國50年,玉山林管處人員聘請爬樹專家高謙福攀登樹頂,以大木箱栽植紅檜苗木,架在神木樹梢,「迷你神木」讓枯死的神木重現新綠,不知情的遊客
還以為神木依然活著。
枯死的神木經過3十餘年風吹雨打,樹身逐漸出現傾斜現象,民國82年,嘉義林管處委託國立嘉義農專呂福原、張義雄兩位教授為神木勘驗,發現神木出現8度的斜角,阿里山神木傾斜的消息傳出後,立刻成為國人矚目的焦點,省農林廳、省林務局相關人員及各大學森林、景觀美學專家紛紛前往,尋求解決之道,但由於各方看法分歧,未能形成共識,嘉義林管處只有將神木頂端的填土清除,別無他法,專家會診沒結果,神木自然繼續下傾。
民國86年6月下旬,山區豪雨不斷,7月1日上午10時5分,阿里山神木禁不起連日豪雨侵襲,下方主幹轟然倒地,1/3樹幹傾倒於森林鐵道上,倖存的半株神木則岌岌可危,由於神木早已枯死,缺乏抓地力,且樹幹呈中空狀態,支撐力不足,加上神木緊鄰阿里山森林鐵路,在森林小火車長年累月的震動下,神木處境危險,嘉義林管處為防止倖存半株神木倒塌,緊急僱工牽引鋼索拉住神木,神木暫時維持原狀,但權宜之計畢竟不能長久,嘉義林管處邀集保育團體、專家學者、土木結構技師等現場會勘,大家決議將神木全株放倒,回歸自然,民國87年6月29日中午12時53分,阿里山神木龐大的軀幹,在集材機的拖拉下頹
然倒地,神木終於回歸土地。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啊…啊…」的旋律依然迴盪在青山綠水之間,阿里山有連綿的群山、有清澈的溪水、有燦爛的櫻花、有醉人的紅葉、有熱情的鄒族、有懾人的斷崖、有神奇的傳說、有…阿里山!「叫我怎能不想她」﹖

阿里山深度旅遊

Course 2:尋幽.訪古.探勝--奮起湖風景區+來吉+豐山
對阿里山地區多數旅遊景點來說,阿里山究竟是利多還是利空﹖誰也搞不清楚
。不少遊客衝著阿里山的大名上山,重點放在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雖然有些人會到
附近的來吉、達邦、奮起湖、山美等旅遊區走走,但大都蜻蜓點水,來去匆匆,如
果單純地以這種觀點來看,阿里山自然是利空的因素,但「順道之旅」卻往往是日
後專門到此一遊的基礎,這樣看來,阿里山就是利多的大功臣。
阿里山森林鐵路的中間站--奮起湖,雖然不屬於阿里山鄉,但卻是通往阿里山
鄉來吉、豐山及梅山鄉太和等風景區必經之地,安排一個三天的行程,來一趟奮起
湖、來吉、豐山「三合一」旅遊,不但可一覽靈岩十八洞、大凍山、流星巖、明月
窟、天塹奇觀、斯比斯比鐵達尼巨岩、札基谷瀑布群、花崗水上青、仙夢園…等天
然景觀,並可造訪近百年歷史的古街、骨董蒸汽火車頭,體驗鄒族原住民風情,兼
具自然景觀及文化資產,背包族豈能錯過﹖
大阿里山風景區各旅遊景點,雖然都有公路可通,但大眾運輸系統極端不便,
只有奮起湖、達邦等少數地區有公車通行,較理想的方式是自己開車,由於山路彎
曲,加上中午過後,山區往往會出現「濃得化不開」的大霧,開車上山的遊客,要
多加小心。
  從嘉義沿台十八線阿里山公路至石桌,左轉嘉一六九線公路,不久便可抵達群
山懷抱的奮起湖,揭開「奮起湖、來吉、豐山三日逍遙遊」的序幕。由奮起湖村莊
中心區步行三十分鐘,可抵昔日奮起湖至瑞里的「糕仔崁古道」,徒步約四十分鐘
的鞍部,有土地廟、及有應公廟,當地人將此處稱為「陰陽廟」,過陰陽廟後,進
入光崙山雲霧林的下坡路段,雲霧林中擁有十幾棵百年以上樹齡的闊葉樹巨木,開
發出巨木群的林金坤,依照樹形為其中三棵巨木命名為「通天神木」、「鹿鼎神木」
、「鬼王神木」,穿越蓊鬱的原始林,約半小時可返回奮起湖。
如上午七點從嘉義出發,走一趟「糕仔崁古道」、雲霧林巨木,大約中午前可
返回奮起湖,經過約兩小時的健行,多少有些疲累,不妨驅車前往龍雲渡假區,品
嚐「藥膳大餐」補充元氣。午餐後,小事休息,繼續上路,挑戰大凍山去吧!從奮
起湖駕車約十五分鐘車程(步行約一小時),抵達大凍山登山口,自登山口至海拔
一九七六公尺的大凍山,步程約一小時,大凍山觀日峰視野遼闊,阿里山、玉山群
峰、大小塔山、草嶺、自忠山、鹿林山、四天王山等盡收眼底。
自大凍山觀日峰下山,經過七星石、石獅象可至位於霹靂山腰的十八羅漢洞,
受到新生代造山運動影響,由岩塊組成的霹靂山形成多處裂縫,裂縫下方有飛龍洞
、雲光洞、相思洞等曲折迷離的洞窟,這些洞窟中伸手不見五指,必須攜帶手電筒
才能進入已開放的洞窟探險,尚未開放的洞窟,則不可貿然入內,以免迷路受困。
離開驚險刺激的十八羅漢洞,繼續下行,有兩處鬼斧神工、美景天成,難得一見的
天然景觀--流星巖、明月窟,這兩處因造山運動由海底上升的地理景觀,岩壁上還
鑲嵌不少貝殼化石,遊客在欣賞這些千萬年前的海底神宮後,約三十分鐘步程,可
返回登山口。
喜歡安靜的遊客,可投宿龍雲渡假區,「夜貓子」則可住宿在奮起湖村莊區的
百年老街,入夜後,踏著朦朧的燈光,逛逛老街的「公婆餅」老店、豆腐店、雜貨
舖、特產店…。奮起湖的夜別有一番韻味!
一般來說,奮起湖的清晨是朦朧的,迎著蒼茫的霧色,向以美女著稱的來吉出
發,民國八十七年的一場大火,雖然讓不少來吉村民無家可歸,但大火並未燒掉鄒
族原住民的樂觀天性,他們正以「浴火鳳凰」的姿態重新出發。充滿神祕色彩的鄒
族聖山--塔山,依然雄偉矗立,俯視祂的子民,受到人口外流影響,除了節慶時, 
來吉鮮少見到年輕漂亮的美眉,村落中悠悠閒閒四處晃盪的年老族人,對造訪部落
的遊客似乎提不起興趣,到了來吉,遊客才能體驗到「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的山居歲月!
到來吉,不能錯過斯比斯比鐵達尼號巨岩;到來吉,不能錯過美麗的梯田景觀
;到來吉,不能錯過鄒族文物室、札基谷瀑布群、思瑪突原始森林…背包客如嫌
一天的時間不過癮,下回專程再到來吉走一趟吧!
來吉到豐山,距離只有五公里,草瑞公路通車後,豐山村對外交通大幅改善,
加上當地觀發展光旅遊已有一、二十年歷史,村莊人口不多,大飯店、山莊、民宿
卻不少,遊客可依個人條件選擇住宿處,不必擔心「今夜宿何家」。
和大阿里山區各旅遊點一樣,豐山也是以山水取勝,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位於石
鼓盤溪旁、「滴水成金」的花崗水上青,從村莊中心步行,最多十分鐘便可抵達該
處,水流處有居民興建的「滴水成金室」,室內放置茶壺、器皿、佛像等,由於兩
、三年後,放置的物品才會「金光閃閃」,遊客只能依靠瞎拼「以金錢換取時間」
。豐山的風景點呈輻射狀分佈,當地旅遊業者規劃有兩天一夜、三天兩夜的行程,
希望遊客在山村住個一、兩天,也希望時間緊湊的遊客「擱再來!」。※

2007年9月19日 星期三

阿里山有毒植物

****山區旅遊須知(植物篇)
**咬人貓
阿里山山區有不少「咬人貓」,由於多數人不識「咬人貓」的「廬山真面目」
,往往一不小心,便觸摸到「咬人貓」,留下終生難忘的經驗。
咬人貓為蕁麻科蕁麻屬植物,生長在中、高海拔山區,常成片生於林下或山徑
旁,葉片邊緣成鋸齒狀,莖、葉上長滿焮毛,由於焮毛會分泌一種帶有蟻酸的物質
,身體觸碰到的話,會出現刺痛、灼痛,疼痛需數小時甚至一、兩天才消除,十分
難受。
「咬人貓」雖然不像毒蛇、虎頭蜂會攻擊人類,千萬不要「主動接觸」,最好
是「敬而遠之」,萬一不幸被咬人貓「咬到」,可以用氨水塗抹傷口,中和蟻酸,
如在山區找不到氨水,應急之道是以尿液代替,也可達到治療效果。
**毛地黃
四月至六月間,前往阿里山區的遊客,經常會被花色豔麗、花容曼妙、花型酷
似串串風鈴的毛地黃所吸引,遊客千萬不要被其「致命的吸引力」誘惑,採摘把玩
,毛地黃全株有毒,是阿里山地區著名的「毒藥草」。
毛地黃屬玄參科,原產地在西歐,日據時代引進本省,阿里山地區由於地理環
境、氣候適合毛地黃生長,如今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二萬平、新中橫公路等地,處
處可見,已成為山區強勢植物。※g

2007年9月18日 星期二

佛教四大名山--地藏菩薩道場--安徽九華山

安徽省青陽縣境內的九華山,與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並稱我國佛教四大名山,素有「蓮花佛國」美譽,自東晉隆安五年,天竺僧人杯渡禪師到九華山傳經弘法,一千五百餘年來,九華山高僧輩出,明、清佛教鼎盛時期,全山共有佛寺三百餘座,以「三步一寺、五步一廟」稱之,再恰當不過了。近百年來,九華山由於歷經多次戰火摧殘,加上文化大革命的破壞,不少佛寺香火斷絕,一九七九年,大陸實施改革開放,宗教政策鬆綁,九華山佛教逐漸恢復生機,現存大小寺廟已達八十三座,重現「東南第一山」盛況指日可待。
根據地質學家推斷,距今約四億年前,九華山曾被揚子海淹沒,三疊紀中晚期與侏儸紀之間,約一億四千萬年前,九華山地區由於受到「印支造山運動」的影響,地層發生強烈摺皺變形和岩漿運動,茫茫大海逐漸消失退盡,九華山陸地開始出現在地球上。此後數千萬年,地殼依然激烈運動,熾熱的岩漿沿著地殼斷層湧出,凝結成花崗岩岩體,形成九華山的雛型。
新生代時期,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九華山地區再度抬升,九華山不但高度顯著增加,山地也呈現多層狀結構形狀,覆蓋在九華山花崗岩體的沈積岩,經過千萬年日曬、雨淋、風吹、雨打、冰凍、侵蝕,幾乎清潔溜溜,花崗岩浮現,地質學家認為這段時期是九華山的幼年期。約兩百五十萬年的第四紀至今,造山運動再度活躍,大規模的岩漿侵蝕,促使九華山急遽隆起,龐大的侵蝕力,將花崗岩切割成千奇百怪的風貌,高聳挺拔的山峰、嶔崎磊落的怪石、深邃幽靜的山谷、氣勢磅礡的飛瀑、清幽秀麗的流水…千姿百態、氣象萬千的九華山於焉誕生。
「九華山脈黃山來,九十九峰蓮花胎」,九華山方圓一百二十公里,根據舊《九華山志》記載,有名的山峰有九十九座,玉甑峰、五老峰、碧雲峰、獅子峰、插霄峰、芙蓉峰、會仙峰、觀音峰、獨秀峰、綺霞峰、筆架峰、文殊峰、羅漢峰等群峰競秀,雖然最高峰--十王峰海拔只有一千三百四十二公尺,與中國大陸比比皆是的高山無法相比,但因九華山為地藏王菩薩道場,千百年來,除了絡繹不絕的十方善信外,歷朝歷代文人雅士慕名遊山者不可勝數。
名山勝地自古便是文人雅士、騷人墨客的最愛,九華山山巒疊翠、群峰競秀、飛瀑流泉、奇岩怪石,一年四季風情萬種,當然吸引了不少名人「到此一遊」,慕名到九華山的有唐朝李白、劉禹錫、杜牧;宋代范仲淹、王安石、蘇轍、楊萬里、范成大、梅堯臣、滕子京;元朝薩都剌;明朝王陽明、湛若水、湯顯祖;清代魏源、袁枚;近代則有康有為、趙樸初及著名畫家張大千、劉海粟、李可染等。詩仙李白三度造訪九華,除了留下兩處太白書堂遺址外,還在上禪堂留下一段佳話。
  相傳李白第二度到九華山參訪時,在上禪堂旁一間茅棚與一位老藥農成為忘年之交,老藥農發現李白每次寫詩後,都得到山腳下溝渠清洗筆硯,十分不便,在採藥之餘,便四處尋訪泉水,「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在神光嶺下,如今上禪堂南側發現一處清泉,老藥農帶李白至清泉處洗筆硯,李白見洗過筆硯後,池水依然清澈見底,伸手從池底抓起一把砂子,發現砂子竟然金光閃閃,李白曾賦詩「聊借金沙水,洗開九芙蓉」。老藥農去世後,李白將老友屍骨埋在金沙泉旁,並揮淚提筆題名「金沙泉」,以紀念藥農,目前,金沙泉三字依然清晰可見,但是否為李白墨寶,已不可考。由於水池係李白洗筆、硯處,又名「太白洗硯池」。金沙泉東南有棵金錢樹,傳說是李白手植,「李白手植金錢樹,君若沽酒何愁錢﹖」,這棵高約二十餘公尺的金錢樹,每逢夏季,枝枒上生出宛如古代錢串子的細枝條,枝條上長有酷似銅錢的圓葉片,就像一串串金錢掛滿樹枝,十分有趣,當地人稱之「金錢樹王」。
騷人墨客造訪名山古剎,縱情山水之餘,免不了詩興大發,大筆揮灑出不少膾炙人口的詩文,名山名人相得益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蕭然九仙人,飄渺凌雲煙」,除了李白、王安石、蘇東坡等歷代大文學家外,對九華山貢獻最大的文人當推劉禹錫,五十年官場生涯,劉禹錫由於個性耿直,倡議改革,得罪當道,在京師為官時間極短,長期外放他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長期他鄉為官,劉禹錫得以遊歷名山大川,也因此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文。長慶四年(西元八二四年),劉禹錫利用由夔州調往和州任刺史之便,前往九華山遊覽,創作了千古不朽的《九華山歌》,九華山歌問世後,一時洛陽紙貴,九華山因此聲名日噪。
九華山擁有奇花異木、奇岩怪石、溪澗泉眼、清潭飛瀑…得天獨厚的天然景觀,加上擁有九座全國重點保護寺廟、三十座安徽省重點保護寺廟,及難以計數的古橋樑、古墓葬、古書院、題刻、匾額等豐富的人文景觀,當然成為大陸熱門旅遊景點,九華山旅遊當局為方便遊客尋幽訪勝,特將九華山規劃成前山景區、九華街景區、閔園景區、天台景區、花台景區、東北景區及平南景區等,由於面積遼闊,想要走遍九華山區,不但要有充裕的時間,還得有充沛的體力,十方善信不妨依個人時間、體力安排一日或兩日遊程。
一日遊的行程可由「九華聖境」牌樓出發,先參觀九華山第一大寺--祇園寺, 然後走訪太白書堂,接著是天池庵、立庵、化城寺、旃檀林、上禪堂、肉身寶塔、 回香閣、東崖上院、觀音峰中院、百歲宮等一連串的大小佛寺,然後再返回九華街。第二天的行程,自九華山大門搭車至鳳凰松索道站,乘纜車直達索道上站,首先參訪古拜經台,然後攀登天台正頂,再返古拜經台,沿崎嶇的山路而下,經觀音峰、吊橋寺、慧居寺、華嚴洞、中閔園至鳳凰松索道站。
九華山自然資源豐富,當地好事之士從天上、地上、水中挑選出金錢樹、娃娃魚、念佛鳥,美其名為「九華山三寶」,體型近似畫眉的念佛鳥,嘴紅色,羽毛有黑白兩色,尾略長,叫聲有些像「彌陀佛」,大都在夏天夜晚現身,詩人韋蟾曾賦詩描述念佛鳥--「靜聽林飛念佛鳥,細看壁畫馱經馬」。被大陸列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的娃娃魚,是夜食性動物,大都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山洞、溝壑或石縫中。金錢樹極為罕見,至今九華山地區僅發現十二棵。
出門旅遊,免不了要帶些特產,九華山的雲霧香茶,係從雲霧瀰漫的高山深谷採摘精製而成,主要產地在天台峰東側峽谷、閔園、白雲、鳳形村等地,雲霧香茶外型細嫩、色澤翠綠、白毫顯露,湯色碧清透明,濃香醇厚,生津解渴、清心爽神,曾獲得一九一五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質獎,堪稱茶中級品,深獲品茗族喜愛。
九華山得天地靈氣,山中生長不少珍貴中藥材,其中最富盛名的當推黃精,黃精是多年生百合科草本植物,具有補中益氣、除風濕、安五臟、強筋骨、止寒熱,久服神清氣爽,是絕佳的健康食品。冰薑也是九華山傳統產品,以銅陵生產的嫩薑,經過清洗、刨片、漂、曬、拌糖、醃製等十九道工序加工製成,甜中帶辣,有止咳化痰、開胃消食、去濕逐寒的功效,物美價廉,自用贈禮兩相宜。此外,羅漢條、黃栗樹雕製的拐杖;南天竹、觀音竹、毛竹製作的各式竹編及根雕、木雕,各有特色,遊客可依個人喜好選購。
近二十年來,九華山旅遊事業大幅成長,旅館猶如雨後春筍般林立,專門接待外賓的涉外旅館有東崖賓館、聚龍大酒店、上客堂賓館等,價格較低的旅館有金融別墅、武警招待所、龍泉飯店、白馬山莊、鐘樓飯店、拜經台接待社、慧居寺招待所、九華蓮社等。由於九華山是佛教名山,素食歷史悠久,「九華三耳」、素火腿、「天台三冬」、清蒸香菇、油悶筍、腐衣素蛋、素雞、「羅漢上樹」、「童子拜佛」都是風味獨特的素菜。
參訪古老的佛寺、品嚐獨特的素食、觀賞奇岩怪石...之餘,泡一壺以九華山泉沖泡的雲霧香茶,將浮動的心靈沈澱,九華山絕對是今生不能錯過的地點!

再也聽不到您的叮嚀--祭母文

今天是母親的冥辰,韋帕颱風的淒風苦雨中,對母親的思念倍增!
祭母親文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儘管兄弟姊妹都已長大成人,但在媽媽的心中,我們永遠是小孩,年輕的時候,不論我們到外地讀書、工作,每次離家時,媽媽怕我們路上餓著,總是會在出發前,就開始忙著滷茶葉蛋、做大餅,好讓我們帶在路上吃,臨行前還再三叮嚀:到了,打個電話回家;天冷了,要記得穿衣服…,即使到了今天,我們大都已為人父母,會照顧自己了,媽還是不放心,每個孩子出門前,都不忘叮嚀再三:慢慢開,路上累了就去休息站休息……。
媽非常喜歡烹飪,做菜、做點心樣樣都是她的最愛,平常就喜歡看烹飪節目學些新菜色,有時在外吃到不錯的菜餚,回家後也會如法炮製。記得小時候過生日,媽總是會一大早煮兩顆蛋給過生日的人吃,後來開始流行生日蛋糕時,她就開始嘗試自己做蛋糕,但由於是土法煉鋼,媽媽的「運氣蛋糕」有時失敗有時成功,有一回大家都已經睡了,媽媽還在為蛋糕奮鬥,還記得那是一個沒有發起來的「雙層蛋糕」,但濃濃的蛋香、QQ的口感,獨特的滋味至今仍留在我們記憶中。
媽生了八個小孩,但每個小孩喜歡吃甚麼,她都記得清清楚楚—大哥喜歡大餅;大姊喜歡糖醋排骨、蛋餃;我喜歡吃白菜水餃、香腸;大妹喜歡酒釀蛋、綠豆涼粉;大弟愛吃油餅、二妹愛吃醬豆、小弟愛吃雞爪凍、小妹喜歡手橄麵…每次只要我們回家,餐桌上一定有媽媽的愛心菜。我們相信媽到西方極樂世界了,從此自由自在,但今後,我們再也吃不到媽媽親手滷的茶葉蛋、親手做的甜年糕、麻花、大餅、粽子、香腸、糖醋排骨、水餃、醬豆、油餅、包子…,再也看不到媽媽在廚房忙碌的身影,再也聽不到媽媽的聲聲叮嚀了。
小時候媽常帶我們上街買菜,我們也都搶著當「小跟班」,因為媽買完菜以後,都會帶我們去吃東西或者買我們愛吃的零食,這個習慣到了帶孫子還是一樣,無論內孫還是外孫,媽都一樣疼,每次出門,回來總是大包小包幫孫子、孫女買的玩具、零食。
爸爸是軍人,我們小時候,只有假日時爸爸才會回家,我們八個孩子,直到爸爸退伍前,都是媽媽一手帶大,箇中辛苦,外人絕難以知道。軍人薪水微薄,每逢孩子註冊,媽媽的首飾就會少一些、白髮就會多一點,子女一個個長大了,媽媽的擔心卻始終沒減少,即使生病開刀後,媽媽身體情況變差,她還是放心不下八個兒孫—大哥會不會酒喝多了、大姊的孩子可不可以順利通過甄試、大弟生意怎麼樣、小妹何時出嫁、雙胞胎的大寶、小寶乖不乖、孫女維屏、外孫女愷玲、雯雯的考試成績…媽!縱使「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我們知道您在西方極樂世界,一定會保佑我們全家和樂安康。
我和二妹小時候身體不好,當年眷村沒有醫務所,生病時得走路半個小時才能到小診所看病,媽媽背著我或二妹,在風雨夜走路到診所看病的情景,叫我和二妹怎麼忘得了?
媽媽生性大方而且心腸仁慈,是標準的刀子口豆腐心,只要見鄰居朋友有難,馬上就會幫忙,也常常扮演鄰居間居中調解糾紛的角色,借錢給別人,即使錢財有去無回也不在意,爸爸說:以前你媽看別人沒錢買菜,也不管自己的錢夠不夠,就把錢給別人。她自己卻一直不喜歡麻煩別人,個性非常堅強獨立,她也自小教導我們不能佔人便宜,要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
媽媽雖然只念過幾年私塾,識字不多,但教育子女卻自有一套方法,她從不逼迫我們讀書,卻時常告誡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八個子女也沒讓她失望,媽!您放心地到西方極樂世界吧!
能成為媽媽的兒女,是我們此生最大的福分,雖然我們陪伴媽媽的時間各有不同,但媽媽對我們的愛,卻沒有厚薄,媽深愛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深愛著媽媽。
九月八日早上,在爸爸及八個兒女的陪伴下,媽媽面色安祥的莊嚴往生,我們心中當然萬般不捨,但我們相信媽媽還是在我們身邊,我們的心也永遠與媽媽在一起。
媽媽生前無意間種下的福田,往生當天感應了八個助念團自動接續而來,與我們一同為媽媽助念,晚上十一時左右,媽媽在兒孫助念聲中,身現人參香,且嘴角微微上揚,由佛菩薩接引至西方極樂淨土。往生二十四小時後,我們為媽媽沐浴更衣時,她全身依然柔軟乾淨一如生前。
我們的媽媽,吳虹秀女士,民國十六年八月八日出生於江蘇省淮安縣吳進士第,祖父為清朝進士,父親經商,家境富裕,二十歲時,嫁給爸爸,牽手走過五十六年歲月,共同經歷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民國九十年九月八日早上九點,媽媽圓滿走完人生的旅程,享年七十六歲。
生前,我們將愛藏在心裡沒說出口,現在,我們要說:媽媽,我愛您。
最後,獻上一首歌紀念我們的媽媽--母親像月亮一樣,照亮我家門窗,聖潔多慈祥,發出愛的光芒,不怕烏雲阻擋,不怕狂風巨浪,賜給我溫暖,鼓勵我長大,母親,啊,我愛你,我愛你,真偉大。

2007年9月17日 星期一

古都深度旅遊--北京胡同

北京是我國封建時代最後的帝都,從金朝遷都燕京(今北京)後,北京開始躍上我國政治舞臺,七百多年來,歷經元、明、清三朝歷代君王全力營建,北京不但成為我國六大古都之一,也是馳名世界的文化古都。由於擁有萬里長城、故宮、頤和園、周口店、北海公園、天壇…等名聞遐邇的名勝古蹟,大陸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後,北京迅速崛起,成為世界各地觀光客的新寵,不少觀光客抱著「到此一遊」的心態,湧向長城、故宮、天壇…但卻鮮有人真正走進北京的深處,想要擁抱北京,只有走進胡同、走進四合院!
北京的胡同形成於元朝,七百多年來,歷朝歷代對胡同的定義、名稱各有不同,從元朝到清朝,胡同的名稱就有火弄、胡洞、衖通、火衖、衙衕、衚衕、忽洞、湖洞…等十多種,名稱不同,各朝代對胡同的定義也略有不同,根據元末《析津志》記「大都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小街十二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弄,二十九衖通,衖通六步闊」,元朝一步為五尺,一尺約為現在的零點三公尺,一步尺約一點五四公尺,胡同寬六步約合九點二四公尺,目前東四北區現存幾條元代胡同正符合元代胡同的標準。
元朝對大街、小街、胡同的嚴格規定,隨著朝代的更迭,北京城建築風貌改變逐漸寬鬆,明朝初期廢棄部份元朝建築群,原址上出現一些不規則的小胡同,清廷入關後,廢除部份明朝的衙署、府第、倉場,廢址所在也形成一些胡同,這些胡同有些超過九點二四公尺,有些則不足,但通稱為胡同,可見明、清時期,胡同寬度標準規定並無嚴格規定。
如果把北京當作人體,胡同就是密密麻麻的微血管,缺少了胡同,北京必將了無生機,胡同是北京的脈絡、交通的衢道;也是平民百姓生活作息的場所;更是記錄北京七百年興衰的活歷史,漫步胡同,猶如走進歷史,在在令人發思古之幽情。老北京人說「北京的胡同有名的三百六,無名胡同似牛毛。」,雖然稍嫌誇大,但卻顯現出北京胡同之多。
北京胡同形成於元朝,根據《析津志》記載,元朝大都有三百八十四火弄(廣
義的胡同)、加上二十九條衖通,合計共有街巷胡同四百一十三條,到了明朝,根據「北京城復原圖」,街巷胡同有六百二十九條,直接稱為胡同有三百五十七條,其中羊房胡同、羅兒胡同、門樓胡同、東絛兒胡同、羊肉胡同、磚塔胡同、粉子胡同、翠花胡同、弓弦胡同、月牙胡同、頭髮胡同、安兒胡同、油坊胡同、太僕寺街、堂子胡同、棗樹胡同、等三十餘條胡同,歷經數百年,至今名稱未變。
到了清朝,北京的胡同又增加許多,根據清.朱一新《京師坊巷志稿》一書所列街巷胡同有兩千零七十七條,其中直接稱為胡同者有九百七十八條,民國時期,北京的胡同數目持續增加,日本人多田貞一《北京地名志》中記載,當時北京共有三千兩百多條胡同,最近的記錄則是翁立所著《北京的胡同》一書中所統計的數目,街巷胡同約六千一百零四條,直接稱為胡同的有一千三百一十六條。
雖然多數胡同兩旁都是灰牆灰瓦,乍看之下大同小異,但走進胡同才會發現每條胡同各有特色,每條胡同都有自己的故事,北京的胡同多如牛毛,想要一一探訪,實在不容易,在比比皆是的胡同中,如果錯過被列為「胡同之最」的胡同,猶如入寶山空手而回,豈是「遺憾」兩字可以形容。
北京最長的胡同當推東、西交民巷,這條胡同與北京最長的長安街平行,東起崇文門內大街、西至北新華街,全長三公里,排行第二的是東起崇文門外大街、西至前門大街的東、西打磨廠街。最短的胡同位在素有「九布精華萃一街」的琉璃廠,在琉璃廠東街東口的東南,桐梓胡同東口至櫻桃胡同北口,這段小巷名為「一尺大街」,全長僅二十五點二三公尺,這條最短的胡同已併入楊梅竹斜街,但老北京依然喜歡稱它為一尺大街,目前最短的胡同是連接楊梅竹斜街與炭兒胡同的貫通巷,長約三十餘公尺。
雖然元朝以後,胡同的寬度規定較不嚴格,但多數胡同都不寬,靈境胡同是北京城內最寬的胡同之一,最寬處達三十二點一八公尺,有幾處狹窄的胡同較鹿港的「摸乳巷」更狹窄,排行第一的錢市胡同,中段最窄處只有四十公分,是標準的「單行道」,天橋永安路北邊的小喇叭胡同北口拐彎處寬五十五公分,也是令胖哥、胖姊頭痛的胡同。拐彎最多的胡同在前門外的九彎胡同,名為九彎其實卻拐了十三個彎,最古老的胡同在宣武區三廟街一帶,這裡的北線閣街、南線閣街、老牆根街都是元朝建大都以前的老胡同,歷史長達九百餘年。
猶如人有人名、河有河名、山有山名,每條胡同也有自己的名字,北京胡同的名稱看來五花八門、包羅萬象,仔細歸納起來,命名的方式大致可分成四類以人名命名以市場商品命名以建築物命名以地形景觀命名。以人名直接命名的胡同有一百多條,有些以民族英雄命名;有的以歷史人物命名,更有不少胡同以平民百姓、販夫走卒命名--文丞相胡同、潘家胡同、張自忠路、劉蘭塑胡同、山老胡同、豆腐陳胡同、宋姑娘胡同…不一而足。以市場商品命名的胡同有名噪一時的胭脂胡同、黃米胡同、乾麵胡同、燒餅胡同、錢市胡同、煤渣胡同、帽兒胡同、牛街、大茶葉胡同、蓑衣胡同…等。以建築物命名的胡同有雲居胡同、祿米倉胡同、府學胡同、梁家園胡同、演樂胡同、白塔寺夾道、隆福寺街、東不壓橋胡同、官書院胡同、會計司胡同…等。以地形景觀命名的胡同有高井胡同、水車胡同、白米斜街、貫通巷、千竿胡同、樹蔭胡同、鐵影壁胡同、什錦花園胡同、銀錠橋胡同…。
如果說故宮是皇帝的舞臺,胡同就是平民百姓的舞臺,近年來,北京市政府為解決市民居住問題,正大刀闊斧進行城市改造工程,不少狹窄彎曲的胡同已煙消雲散,擁有數百年歷史的胡同究竟有沒有明天﹖